沈从文《凤凰》批注

发布时间:2019-07-20 08:55:37

1)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对于作家来说,故乡的风土人情会造就他的写作风格。凤凰之于沈从文,就像高密之于莫言、北京之于老舍,是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正是因为这里几百年来遭受暴政统治之深,才致使湘西民风彪悍,多游侠儿。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原来的烽火狼烟都变成今日的满目萧索,又是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荒凉落寞。

4)正是因为对鬼神的存在坚定不移,才在处理蛊婆、女巫、落洞少女等问题上格外愚昧。

5)迷信使得军人认为死后亡灵有妥当的归宿,故而不怕死,骁勇善战。

6)这种游侠精神是一柄双刃剑,利弊全在于当权者的决策。

7)沈从文对故乡的民族精神知之甚深,抱憾于领导者的失误。湘西如一潭深水,管理使得它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只有教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民众被动、落后的面貌。

8)三种表现各有因由,合乎情理。

9)丹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也叫单方。

10)因为迷信而不自知,自以为真的有超乎常人的魔力。

11)这种妇人到底有没有令人畏惧的致人非命的特殊能力已并不重要。出于迷信,当地人必须为种种异状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原因。因为不敢得罪鬼神,他们宁愿相信这一切是蛊婆所为,以讨鬼神的欢心,求得内心的安宁。

12)这种非自发的症状使得行巫的行业如同神所指定,更加让人对鬼神心生敬畏。

13)与蛊婆相比,女巫的行为被大众认可,并且很受欢迎。虽同为迷信,下场却迥然相异,可悲,可叹!

14)这种“叫魂”的收惊方式各地均有。

15)女巫的狂病使她需要渠道施展自己的“异能”,当地妇女因生活空虚需要女巫寄托自己的梦想,寻求精神支柱,二者实为各取所需,女巫职业应运而生也就无可厚非了。

16)正是因为女巫在治小病方面有些收效,才使当地人对她更加信赖。

17)命运的悲剧都是人性的悲剧。如果妇女能被公平对待,何至于精神无所寄托?人的价值低贱正是因为对鬼神的过分迷信和崇拜。

18)与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异曲同工之妙。

19)幻想来源于生活。

20)术业有专攻,即便是巫也要各司其职,不能逾矩。

21)在世人眼光看来,落洞少女虚幻的恋爱和死亡是一场悲剧。而在少女心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22)悲剧的产生正是因为不多见、不广为人知。这种神秘感越使人敬畏、惧怕,越使人想要探究其中奥妙。

23)女子作为男人的私有财物和附属品,道德观念也无法自主。

24)这一系列从仪式地点、程序到与会者穿着打扮的详细介绍,显得这个仪式庄严肃穆、煞有介事,也更凸显出这风俗的荒诞和命运不能自己做主,听天由命的无奈。

25)女子是没有任何主动权的。既然不能抗争,只好默默等待命运的安排。

26)看似矛盾的一组词其实并不矛盾。浪漫的过程,严肃的结果;美丽的生命,残忍的命运;炽热的爱催生强烈的恨,共同构成湘西凤凰的美丽悲壮。

27)此种游侠重义重德,颇有古风。

28)此人做为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侠之气,为人却安分守己。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故乡游侠的赞颂态度。

29)外形、言语、举动中沾染江湖气的只能称作“痞”。真正有霸主之气的人内心强悍、以德服人。

30)虽说服软不服硬,却也没把事做绝,下手之前先警告,以免胜之不武。

31)不称游侠、不称杀手而直称之为懦夫,实因此种行径乃人神共厌,为人所不齿。

32)主动掌握自己的生命,畅快淋漓、潇洒悲壮。

33)究竟是“事有凑巧”,还是凤凰人宁愿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34)最后一个游侠者终结的是一个游侠时代。游侠精神慢慢淡去,对凤凰来说,实为一大憾事!

35)游侠精神深入每个湘西人的骨髓。即使战争终结,游侠精神也势必在读书人笔下传扬开去,永远不朽!

沈从文《凤凰》批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