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2-06-05 17:57:18

杨梦云 1040411122

佩吉该如何拿定主意

思考题:

1 对佩吉来说,有什么行动方案可供其选择?

方案一,继续担任其信息部主任的职务并有可能升任信息主管和继承父亲出售药店的大部分资产;方案二,担任药店的管理工作,并有可能在将来将其出售。

2 你建议采取哪种备选方案?

我建议采取第二种备选方案。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继承家族事业,让父亲满意的角度,都是第二者为优。

首先,经济上,若佩吉继续担任其原来的工作,则三年内有可能升任信息主管并获得27000的年薪,但这只是可能。佩吉还有可能获得父亲出售药店所得150000的大部分。而假如佩吉经营父亲药店,则开始即可获得14000年薪加1/4的利润共1860014000+1000+10000+12000-4600/4)元,两年后可获23200(计算方法同前)年薪,而这都是按药店未来几年纯利润不变的前提计算所得。文中提到未来药店经营状况会更好,可见佩吉所得实际收入会更多。由于出售药店所得150000几年内即可由药店收入抵消,故不建议出售。

另外,经营父亲的药店也会让父母满意,故建议佩吉采取方案二,经营父亲药店。

3 佩吉的个人价值观会对她作出决策有何关联?

若佩吉更喜欢现在的工作并对将来担任信息主管充满信心,而不愿经营药店,则其更可能采取方案一。反之,若她更愿意听从父亲的意见,不愿意药店出售,则更倾向于采取方案二。

4.如果佩吉小姐是男人的话,你的建议会与此机同吗?

会的。我认为在工作上还是经营自己的事业,女性都完全可以胜任的,男女不应有别。

制定可衡量的目标

思考题:

1 在未得到公司总经理指示的情况下,部门能否自定可衡量目标?这是否会影响公司 总体目标的制定?

可以。这不会影响公司总体目标的制定。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就包括使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共同制定目标,而且部门自己拟定的目标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与市场动态而定,不会与公司总体目标相差太远。另外,部门自定目标有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效率,在减少总部任务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效地贯彻了目标管理的精神。

2 你认为这位部门经理对目标管理的理解是否正确?制定目标的方式是否恰当?

理解正确,方式恰当。目标管理即是将企业的任务转化为目标,并逐级分配下去,上级制定总体目标,下级将其完善和具体化,各级管理人员都参与到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同时最大限度地将目标量化以利于检测目标的完成情况。经理还提到了充分挖掘潜力和协调部门间矛盾,完全符合目标管理。

3 对于不可衡量即难以定量化的目标,应当如何制定?

对于这类目标,应当将其可量化的部分加以量化,对于无法量化的部分,应制定出总体框架。

温特图书公司的组织改组

思考题:

1 有哪些因素促使该图书公司要进行组织改革?

原因有三。一是企业利润下降,这是公司改组最直接的因素;二是高层人事的变化——企业更换总经理,而新任总经理认为现存组织模式不利于组织发展;三是企业规模变大,从一家小镇书店发展成一家拥有众多分店的图书公司;四是公司发展阶段的变化。

2 你认为该图书公司现有的组织形态和讨论会中两个副总经理所提出的计划怎么样?

公司现有的组织形态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基本符合公司发展,两位副总提出的计划太偏激,一个是过于分权,一个是过于集权,都不可取。

3 你能为该图书公司的组织设计出一种更好的方案吗?

可以。只需在公司现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可。问题主要是如何更好地协调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公司设立6个地方经理是合适的。一方面各地方经理更熟悉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针对实际的市场行情开展业务,同时减轻了总部的工作量。但是,对于地区经理,我认为诸如资金借贷和人事的任免等权利应由总部收回,以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等行为。另外,对于分店经理,应给予其更多的决策权,但是广告工作应由地区经理统一负责,以形成规模效应,而非各分店各自决策。

案例:滚动计划让S公司插上成功的翅膀

思考题

1. S公司是如何制定滚动计划法的?

首先,S公司以全面协同量化指标为基础,将各年度分解为4个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季度计划,并将其与年度紧密衔接。在企业计划偏离和调整工作中,S公司充分运用了动态管理的方法。

其次,S公司以全面协同量化指标为基础建立了三年期的跨年度计划管理模式,并将其与年度计划紧密对接。

2. 为什么说滚动计划法提升了企业计划管理、分析预测的水平?

滚动计划法有其十分明显的优点:

1,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2,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3,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所以说滚动计划法提升了企业计划管理、分析预测的水平

单阶段决策问题

运用风险型决策方法。

对于方案一 ,最后的收益期望值为8*100*0.8+-50*0.2-300=140万元

对于方案二,最后的收益期望值为8*70*0.8+20*0.2-300=180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在两种方案中,方案二更好,应选择方案二。

管理学案例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