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钱币珍品赏析

发布时间:2018-10-11 16:54:11

中国历代钱币珍品赏析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最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古钱币鉴定出手156378-47680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下面带大家欣赏一下中国浩瀚钱币史中的珍品:秦半两,直径34mm,重16.4克,极美品。金制五铢钱金五铢是西汉时所使用的黄金货币,迄今所见可谓凤毛麟角。图中这枚金五铢钱,直径2.5厘米,面背内外廓近似平地;厚0.05厘米,比一般子钱还薄一半;穿径1.1厘米,重2.3克;咖啡黑色锈蚀是金币掺银辨别特征,色泽赤黄带紫,古朴熟旧,按照“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其含金量应在90%左右。开元通宝孕星此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王番知据闽所铸。据史料载:王番知,光州固始人,唐末随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州节度使,王潮死后,王番知代兄继位,尽有福建之地。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被后梁太祖封为闽王。是时,北方战乱不止,福建偏安一隅。王番知据闽期间,抱定“保境安民”之国策,对外停息战争,奉后梁为正朔,称臣纳贡,拒绝称帝。对内注重改革唐末遗留之苛政弊端,倡导官廉刑明,节俭自处,并广纳贤士,兴办学校。同时采取劝农耕桑,轻徭薄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等措施。又利用福建濒海之优势,开辟港口,招徕海内外商贾,并免除繁重的商税,“尽去聚苛,从其交易”,使商旅间相继往来,商业亦随之兴盛。为了更好的开展商贸活动,王番知又于后梁”龙德二年(922年),铸大铁钱以‘开元通宝’为文,仍以五百文为贯”。其钱背文多有星、月纹及“闽”字,以一当二或当前期所铸铅开元二十枚。是品“开元通宝”铜质大钱,系王番知未铸大铁钱之前物。其形制浑朴,钱文书体介于真隶之间,拙中见巧,又以“开”字关门为闽铸特征。其背穿上有月孕星纹,为谱外之版。闽铸铜质大开元因其存世盖寡,历来为泉家所重,是古钱币珍品之一。金制淳化元宝钱背为宋太宗礼佛图,宋太宗赵光义作为供养菩萨礼拜佛祖释迦牟尼。祈福禳灾,进德悟道,帝王与庶民并无二致。此种背佛像金钱的来由,应与宋太宗即位后的心态有关,太宗得位于仓促之间,骨肉之间亦不能免于猜疑,终其以上,朝野若隐若现的议论不时使他感受到无法消弭的压力与自责,以致他以天子之尊,居然有时会突然对臣下讲真假不可考的秘事欲以自自辩。为了摆脱这样的心理阴影,宋太宗转向佛教寻求安慰和解脱,于是有了大建佛寺,广度僧众,也有了金银佛像钱的制作。以往,泉届于淳化佛像钱几乎言必称五台,且大抵知其又金而不知其又银。精铸版金银钱的发现,澄清了皇室供养钱的形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五台版金钱经报道后,一般看法都归之为皇室供养钱,但也有异议,海外有泉家认为其制作不够精致,“有用淳化流通币翻铸的现象”,“应该不是皇室所制”。将五台版金钱与精铸版金银钱相互对照,应该说在当时即提出这一观点是难能可贵的,真正的皇室供养钱应当是精铸版金银钱。孙仲汇先生初次见到精铸版金银钱时,细审之后,连说两遍:“这是真的,这是真的!”欣喜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判断,并非单纯以铸工的精细而定,从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来推测先后顺序,也应当是精铸版居先,而五台版在后,是对前者的大略仿铸。究其本源,精铸版金银钱应定性为皇室供养钱,五台版金钱则为寺庙自铸的庙宇钱。前者反应了宋代皇室御用器物的制作水准,后者则代表着当时铸造行业的一般能力。淳化金银钱将佛教造像融合到金银钱的铸造之中,高浮雕效果非常夸张,造像凸起超过外缘的高度有的甚至大于钱体边缘的厚度,其铸工之精湛,实为范铸法在金银钱制作上的绝诣。毫不夸张的说,精铸版淳化金银钱不仅是两宋金银钱之白眉,通观上起两汉下讫明清的金银铸币,概无能望其项背者。它是造像艺术与钱币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珍品,其艺术成就乃是金银钱中无可争议的巅峰。“崇宁通宝”大字版试铸铁母,直径33.2mm,此版首次发现,极美品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始铸,年号钱。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当时官造成色在96%-96.7%高于崇宁重宝、崇宁元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是现在青铜钱中价值最高的两种钱币之一。清“乾隆通宝”背龙凤宋体苏炉开炉花钱一枚,直径33.6mm,铸造精美,日本资深藏家旧藏,少见,极美品光绪通宝背八卦宫钱说明:本品为清德宗光绪年间(1875-1908年)铸。古代花钱有少部分来源于宫廷,被人们称之为宫钱。宫钱的使用源于唐代,到了清代,宫钱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当时宫钱是用官炉铸造,主要用于皇宫的节日庆典装饰。清代宫钱,一般正面是年号,背面是天下太平、八卦图、或者吉语等。在这些宫钱中,正面是年号,背面是八卦图的上梁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宫钱与民间花钱的最大区别在于,宫钱使用的铜质是精黄铜,而且制作也非常精致。本品钱体规整,质地为精黄铜,文字细瘦高挺,笔划间无粘连,字口如斩,棱角分明,地章平整略带朱砂红。万寿无疆背大雅宫钱重241.8克,极美品。此钱据考是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所特铸。正面“万寿无疆”是祝寿的颂语,背面的“大雅”指“大雅斋”,是慈禧御用画室的斋号。慈禧太后六十大寿(1894年)之时正值内忧外患、国库空虚,但慈禧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大肆操办。就祝寿宫钱而言,形制上也开宫钱厚重之先河,一见便知有宫廷堂皇之气。此钱存世罕见,堪称清代宫钱中的名誉品,大珍。太平天国背圣宝大型镇库钱说明: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大型镇库钱,直径78mm,此泉为白铜质,文字气势磅礴,存世仅见二至三枚,极珍罕,美品,难得。系马定祥先生旧藏现今所见七种太平天国大钱,虽系镇库钱,但均无“镇库”二字。当是太平天国中、晚期在湖南、苏州、杭州等处所出,而未铸造于天京。或是天朝早期除专一信奉“拜上帝教”外,其余迷信一概破除,故未开铸镇库钱。后来则外局或有进呈者。1957年,钱无咎《古钱考略》中载,“近在广西发现太平天国背圣宝大钱,直径约十公分,文字铜色,远胜常品,是否作赏功或镇库之用,尚待考证。惜无插图,真伪未能定论。惟如珍品,则赏功钱与镇库钱,在其制作或用途上,都是有所区别的。笔者尚未见有在钱之正面或背上铸有“镇库”二字的任何一种真正太平天国大钱,而只见过钱背铸有“兴汉灭满”的“天国镇库”伪钱和背左右横列“镇库”二字之极大钱伪品。作伪技巧并不高明,钱文软弱无神,制作不工,片型不厚,尤其是在钱背加铸“兴汉灭满”,更是不伦不类,识者不难鉴别。广东省造双龙寿字银币,直径3.9cm,重26.6g,大小合适,含银量足,工艺精美,品相完好,包浆老道,十分漂亮。钱币正面珠圈内铸有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端镌“广东省造”四字,下端镌柳体楷书“库平七钱二”五字,币面干净,钱文清晰,左右两侧各铸一蝙蝠图案,精致小巧,栩栩如生。背面珠圈外铸双龙戏珠图案,龙鳞细腻,粒粒可见,纹理清晰,线条优雅,活灵活现,工艺极其高超,让人赞不绝口;珠圈内铸一篆体变形“寿”字。钱币正面蝙蝠的“蝠”字与“福”字谐音,取其谐音,与背面的“寿”字相对应,寓意“福寿双全”,寓意吉祥,设计极具特色,新颖巧妙,是古钱币收藏中难得的佳品。开国纪念纪念币,俗称孙小头,为民国初期铸造,极美品。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L.GIORGI签字版金质样币一枚,天津版,重量:34.8克,此枚样币镜面版底初铸,版底局部可见明显凸起版模线,雕工深峻,边齿锐利,铸工精美,是民国初年人像金币中最为珍罕的品种之一,堪称民国币中的极致之作,甚为珍罕。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孙中山像金本位币半圆银币样币,极为罕见,五彩银光,完全未使用(A)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式货币制度,仍采纳甘末尔氏的金本位币制,欲全国实施,仍命当时之中央造币厂(即今上海造币厂)试铸第一套金本位。其中面值分为壹圆、半圆、贰角、壹角四种为银质。半毫、贰仙二种面值为镍质。壹仙面值为黄铜。以此形成一整套的金本位币钱币家族。计划推行之际,因不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遭致各界的强力反对,因此胎死腹中,终未采行。(B)金本位币银质样币设计为正面孙中山肖像,采用民国十八年帆船银币意大利版之孙中山侧面像,背面图案则采用中央造币厂美籍总技师赫维特(CLIFFORDHEWITT)设计的双桅帆船,航行于海上,船右侧东升旭日,水波纹上有三鸟飞翔,上边金本位币壹圆(或半圆、贰角、壹角),整体构图精美非常。其铸币模具则委请美国费城造币厂总雕刻师辛诺克(JOHNSINNOCK)担纲雕制,在中央造币厂(今上海造币厂)铸造。(C)金本位银质样币制作精美,存世量稀少,向为钱币收藏界所看重,是我国人像银币中之大名誉品。其存世数量中之半圆者(即伍角币)所见估计不超过七枚。减去博物馆的收藏(上海博物馆藏有二品,分别为李伟先、施嘉斡二位大藏家捐赠),民间流传者不过五品。较之面值壹圆者更少。故其珍贵,可见一斑。(D)出品此枚金本位币半圆银质样币者,为海外资深藏家。此枚品相保存之完美,几近无懈可击。打铸深峻,图文清晰,版底没有丝毫划伤,币边马齿锐利,币面呈现银粉色光芒,熠熠生辉,是传世所见金本位半圆银质样币中品相最为完美者。

中国历代钱币珍品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