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11-24 02:24:39

高校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

刘卫学

【摘 要】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名目繁多,对学校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其扬长避短,健康发展.

【期刊名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16)002

【总页数】2页(P74-75)

【关键词】高校;非正式群体;成因;影响;对策

【作 者】刘卫学

【作者单位】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工业技术

第 1 6 卷 第 2 期 2004 年 4 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6No.2 Journal of YellowRiverConservancy TechnicalInstitute 坦ι盟主高校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成因、影晌及对策刘卫学(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的0003)摘要: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 。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名目繁多,对学校工作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学校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引导 , 促使其扬长避 短,健康发展 。关键字: 高校 ; 非正式群体 ; 成因 ; 影响 ; 对策中图分类号 : G6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8 - 486X (2004 )02 - 0074 - 02 0 号|言 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之间的思想、习性、志趣相投或地缘关系相近为基础而结成的没有正式登记注册的群体。 学生 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对学校工作产生了 一定影响。 因此,学校有关人员,特别是政治教师和学生管理 工作者很有必要对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全面的了解、分 析,并给予积极引 导,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I 高校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1.I类型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青年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意识、独立 意识、自我意识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在高校中,为满足青年大 学生茄要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此起彼伏,名目繁多。 但从其活 动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l理论研究型 这类群体主要是由 一部分对政治理论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 、“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邓小平E型论研究会会理想、和一定的政治抱负 。 他们思想活跃 、襟怀宽广,希望通 过活动, 弄懂弄通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或社会问题。 1.I.2专业文化型 这类群体主要由对所学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组成。 如“英语协会”、‘·学生科技协会”、“学生艺术团”、“心理研究协 会”, 等等。 这类群体的成员求知成才的意识强烈,不满足课内 的学习,希望通过活动,拓宽专业知识面,在所学专业上有较 深的造诣。I.I.3公益道德型 这类群体主要 1t1 一部分热衷于公益活动 的学生组成。 如1“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 、“学生服务社”等等。 这类群体的成员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活动奉献爱心,起到净化人 们心灵和社会风气的作用 。收稿日期: 2003 -09 -23 I.I.4小 集团型 这是一种 以地域、亲缘关系和一部分有相同利益的成员组成的群体。 如“同乡会” 、“兄弟会” 、“姊妹团”,等等。 这类群 体成员较为重视自己,希望通过活动在奖学金评定 、 三好学生 选举、班干部换届等方面寻找帮助,以维护或谋取某些个人和 小团体的利益。从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的 现状来看,“理论研究型” 、 “专业文化型”、“公益道德型”等类群体是主流,有的高校参加 上述类群体学生 的人数约占在校生的 40% 。 小集团型群体仅 是一股暗流,在学生中拥有的市场不大。I.2特点 I.2.I白发性 它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或同级别需求为引力,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体,一般没有正规的组织形式和章程,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群体成员共同的感情和兴趣需要。I.2.2团结性 感情是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基础,因 此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就不易解体 ,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包括群体压力和潜在 的不成文的群体行为规范,其内部有很强的内聚力 。 1.2.3 默契性群体内部成员的从众行为、标准化倾向比较强烈。 非正式 群体内部成员的信念和行为往往表现为高度的默契性,甚至 达到一致性 。 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对其他成员的影响很 大。I.2.4二重性 非正式群体的二重性表现为:当其群体意识和价值定向与正式群体相一致时 , 它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成为正式群体的 辅助力量。 当其群体意识和l价值定 向 与正式群体不一致时 , Ji!Ll 成为一科:阻力,起着消极的甚至是破坏作用 。2 高校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影晌2.I原因作者简介 : 文l] J1.学( 1 956 -),男,河南开封人 , 高级讲师 , 学士,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74 第16卷2期2004 年 4 月Vol.16No.2 Journal of YellowRiverConservancy TechnicalInstitute 要: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 。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名目繁多,对学校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学校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引导 , 促使其扬长避短,健康发展 。文章编号: 1008 - 486X (2004 )02 - 0074 - 02 0号|言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之间的思想、习性、志趣相投或地缘关系相近为基础而结成的没有正式登记注册的群体。 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对学校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学校有关人员,特别是政治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很有必要对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并给予积极引 导,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类型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青年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意识、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在高校中,为满足青年大学生茄要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此起彼伏,名目繁多。 但从其活动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l 理论研究型这类群体主要是由 一部分对政治理论感兴趣的学生组会理想、和一定的政治抱负 。 他们思想活跃 、襟怀宽广,希望通过活动, 弄懂弄通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或社会问题。I.2 专业文化型这类群体主要由对所学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组成。 如“英语协会”、‘·学生科技协会”、“学生艺术团”、“心理研究协会”, 等等。 这类群体的成员求知成才的意识强烈,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活动,拓宽专业知识面,在所学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I.I.3 公益道德型这类群体主要 1t1 一部分热衷于公益活动 的学生组成。 如1“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 、“学生服务社”等等。 这类群体的成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活动奉献爱心,起到净化人们心灵和社会风气的作用 。I.I.4 小集团型这是一种 以地域、亲缘关系和一部分有相同利益的成员组成的群体。 如“同乡会” 、“兄弟会” 、“姊妹团”,等等。 这类群体成员较为重视自己,希望通过活动在奖学金评定 、 三好学生选举、班干部换届等方面寻找帮助,以维护或谋取某些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从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的 现状来看,“理论研究型” 、“专业文化型”、“公益道德型”等类群体是主流,有的高校参加上述类群体学生 的人数约占在校生的 40% 。 小集团型群体仅是一股暗流,在学生中拥有的市场不大。特点I.2.I 白发性它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或同级别需求为引力,由学生自I.2.2 团结性感情是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基础,因 此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就不易解体 ,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包括群体压力和潜在的不成文的群体行为规范,其内部有很强的内聚力 。1.2.3 群体内部成员的从众行为、标准化倾向比较强烈。 非正式群体内部成员的信念和行为往往表现为高度的默契性,甚至达到一致性 。 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对其他成员的影响很大。I.2.4 二重性非正式群体的二重性表现为:当其群体意识和价值定向与正式群体相一致时 , 它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成为正式群体的辅助力量。 当其群体意识和l价值定 向 与正式群体不一致时 , Ji!Ll成为一科:阻力,起着消极的甚至是破坏作用 。2.I 原因刘卫学:高校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2.I.I客观原因 上1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以来,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 向 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社会转型速度 的加快,人们的 思想观念发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变化。 各种新科学的产生,特别 是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为高校大学生非正 式群体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条件和理论基础 。 社会上各种文化 艺术的发展以及高校学习、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为高校大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文化条件 。 许多高校正在 渥步推行完全学分制,再加上大文科、大型科理念的注入,学 生学习的地点开始不固定,班级概念渐趋模糊。 这些情况,都 为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2.I.2主观原因 ( I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自我意识。非正式群体平等、宽松的环境迎合了他们的这一特点。 通过非正式群体,大学生能找到共同的兴趣和语言,能够满足 对知识的追求以及自我表现愿望。 这是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 体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2)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双向选择”的 实现,使大学生感到了臣力 。 他们希望通过非正式群体的活动 来培养、提高各种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打基础 。 这是高校大 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 。2.2 高校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晌2.2.I积极影响 ( I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许多高校属于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生有接 受多学科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能够结 合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弥补“师长教育”的不 足,并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加l才干。)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拓宽了大学生 的活动范围, 对调节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心 理需要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者开辟了一个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的窗口,有利于 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2.2消极影响 在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 。 高校大学生中不健康的群体虽是少数,但其活动 的目的在于结交酒肉朋友、编织同乡关系网,很容易被落后势参考文献: [I]何权衡.新编社会学[ 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力所左右,甚至发展成为不分是非、互相包庇、起哄群殴的不 良群体,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着很坏的影响 。 因 此,必须引 起我们的重视。3 教育引导,扬长避短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为我们做好学生工作提 供了机会,我们要利用这个条件,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引 导,促使其扬长避短,健康发展。 -3.I加强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要切实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引导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 自觉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 化思 想的侵蚀。 通过开展积极的 、有益的活动,提高其成员的素 质。如河南大学 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常组织成员学习马 列原著,撰写研究论文,交流学习 心得,编印研究成果刊物,极 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3.2 严格政治学习制度要坚持执行政治学习制度,在工作中狠抓五个落实,即 : 政治学习的时间落实、场地落实、人员落实 、 内容落实、效果落 实。引导,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养成关心政治 、关注社会热点 问题 、关注学校各项改革和发展事业的习惯,并明确自己在社 会、学校、班级中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3.3引导开展有益活动要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开展有利于学习的活动,如,组 织各种类型的讲座、各种内容的征文比赛,各类文艺活动和体 育比赛,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 动,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促使他们做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3.4 分类进行教育引导学生 中的非正式群体是自发产生的无形组织,存在许多 介于积极与消极之间的中性因素,具有多向发展的可能性,亟 需正确的教育引导。 针对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教 育引导方法。 由于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多样性和进步程度的 不一致性,对他们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 。 对积极型的非正 式群体,应当支持和保护 。 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当加强 正面教育,引导他们克服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向上的群体。 对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必须态度鲜明、措施坚决地做教育转 化工作,若教育无效,则要坚决取缔,不能放任自流。[2] 吴敬辈革.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教育模式探讨[ EBOL].http: 帆仰.hdhdx.IOOpoint.com/school/ hdhdzx /site,2003 - 10 -31.[3] 成夜浅析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 EB/OL].http: 矿、vww.jslfgz.com.en.2003 - 09 一 09.[4]f,t.静.关注学生非正式群体[ EB /OL].http: //阴阳, chengx.ia.netzx.cn/ lun.htm.2003 - 09 - 05.[5]谈 红,宋秉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 [ EB / OL].http: 矿、仰w.jxau.edu.en/~ xuebao/sociva/htm,200 -12 - 12.[责任编校张振元]75 2.I.客观原因上1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以来,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 向 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社会转型速度 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变化。 各种新科学的产生,特别是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为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条件和理论基础 。 社会上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高校学习、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为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文化条件 。 许多高校正在渥步推行完全学分制,再加上大文科、大型科理念的注入,学生学习的地点开始不固定,班级概念渐趋模糊。 这些情况,都为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主观原因( I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自我非正式群体平等、宽松的环境迎合了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非正式群体,大学生能找到共同的兴趣和语言,能够满足对知识的追求以及自我表现愿望。 这是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双向选择”的实现,使大学生感到了臣力 。 他们希望通过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来培养、提高各种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打基础 。 这是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 。2.2.I 积极影响( I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许多高校属于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生有接受多学科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弥补“师长教育”的不足,并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加l才干。)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拓宽了大学生 的活动范围,对调节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需要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开辟了一个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的窗口,有利于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2.2 消极影响在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 。 高校大学生中不健康的群体虽是少数,但其活动的目的在于结交酒肉朋友、编织同乡关系网,很容易被落后势参考文献:[I] 何权衡.新编社会学[ 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力所左右,甚至发展成为不分是非、互相包庇、起哄群殴的不良群体,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着很坏的影响 。 因 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为我们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机会,我们要利用这个条件,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其扬长避短,健康发展。 -3.加强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要切实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引导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自觉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 化思想的侵蚀。 通过开展积极的 、有益的活动,提高其成员的素质。如河南大学 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常组织成员学习马列原著,撰写研究论文,交流学习 心得,编印研究成果刊物,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要坚持执行政治学习制度,在工作中狠抓五个落实,即 :政治学习的时间落实、场地落实、人员落实 、 内容落实、效果落实。引导,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养成关心政治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关注学校各项改革和发展事业的习惯,并明确自己在社会、学校、班级中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引导开展有益活动要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开展有利于学习的活动,如,组织各种类型的讲座、各种内容的征文比赛,各类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促使他们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学生 中的非正式群体是自发产生的无形组织,存在许多介于积极与消极之间的中性因素,具有多向发展的可能性,亟需正确的教育引导。 针对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 由于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多样性和进步程度的不一致性,对他们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 。 对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当支持和保护 。 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当加强正面教育,引导他们克服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向上的群体。对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必须态度鲜明、措施坚决地做教育转化工作,若教育无效,则要坚决取缔,不能放任自流。[ 4] f,t.静.关注学生非正式群体[ EB /OL].http: //阴阳, chengx.ia.netzx.cn/ lun.htm.2003 - 09 - 05.[5] 谈红,宋秉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 [ EB / OL].http: 矿、仰w.jxau.edu.en/~ xuebao/sociva/htm,200 -12 - 12.

高校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