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的法律意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5 15:07:59

论公民的法律意识

摘要: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过程中,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设对象与指标。本文研究在阐述法律意识的内涵及特点后,结合我国国内的一些典型案例,对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情况进行阐述,明确公民法律意识的发展以及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而,从立法、执法司法及法制宣传教育等层面,探讨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的原因。最后,针对阻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提升的因素设计解决方案,希望可以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推动法治建设。

关键词:公民;法律意识;法治建设



目录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与特点 4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 4

(二)法律意识的特点 4

二、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 5

(一)公民法律意识自觉性明显提高 6

(二)公民法律意识存在差异性 6

(三)公民法律意识层次低 7

(四)公民对法律的认知趋于理性 8

三、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9

(一)法律知识普及力度不足 9

(二)法治环境不完善 9

(三)公民素质有待提升 10

(四)国家法治体系建设不健全 10

四、提高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对策 11

(一)普及法律知识 11

净化法治环境 12

提高公民的自身素质 13

(四)严格执法 13

五、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领导下,我国逐步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在十八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中国,明确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新路径和新方针、新方法,这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国的具体思路,对于公民法律意识等重要内容的建设方向提出了进一步的指导,这就会对促进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和社会主义法治的真正形成发挥重要指导作用,需要特别关注。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与特点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

法律意识也就是人们对于现行法律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现象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实质上是一种法律文化,是公民对法的认知、利用、维护等的主观能动性。从法律的不同学说来看,法律意识一般包括公民对法律的评价与解释、对法律的要求,对自我权利义务的认知或法律感,对立法司法等制度的了解与掌握、运用程度,对自身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二)法律意识的特点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别强调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与法律形成认同。法律同时也是国家机器维护阶级利益的一种手段,在不同性质的国家,法律的设立目的不同,法律的治理对象和保证对象不同,也会存在很大的法的差异。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

论公民的法律意识-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