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8-05-26 00:13:16

共享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继承与超越韩英丽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其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共建与共享中得到更大的获得感。这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协调机会公平与成果共享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以“现实的个人”作为出发点,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衡量标准的公平观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丰富和发展。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继承社会公平是在现实的历史过程中处理复杂社会关系中得以实现的。评价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正义,马克思有两个基本的维度,即是否能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和是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享发展强调价值层面的以人为目的。作为社会制度的合理性架构的公平问题是反应一个特定社会关系的内在德行的主要指标。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使资本家无偿窃取了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工人只能得到“劳动力价值”。按照劳动力价值付给工人的工资只能够让工人购买到满足基本需求的生活资料,而无法享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大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马克思对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劳动的异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这是一种少数人损害多数人利益的不公平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共享强调的是让人民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共建与共享中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让每个人都能共享社会财富,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富裕起来,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基本特征的预测。可见,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共享发展强调的是生产力层面的共建与分配领域的共享的协调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绝大多数人发展(甚至包括每一个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作为衡量社会公平的根本标准。当一种生产方式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被看作是公平的;当一种生产方式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与之相伴的分配方式则被看作是不公平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求既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又要实现共同富裕,二者缺一不可。共享发展强调全民共享的同时还强调共建,即人人都要参与、人人都要尽力、人人获得成就感的社会高度发展。这是一个从不均衡到均衡,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式”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过程。共享不等于平均分配,要根据贡献大小按比例分配社会财富,重点体现机会的均等和结果的公平。落实共享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即人人共建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共享发展提出的当代境遇在历史发展的特殊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偶尔会出现以牺牲一部分人或某个阶级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生产力的发展的情况。就整个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这种背离是暂时的,社会发展最终会克服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在中【摘要】共享发展主要内容是发展的过程依靠群众,发展的结果为了群众,在“人民共享发展结果”的基础上推动更大的发展。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共享发展就是对这一矛盾的有效调和,也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关键词】共享发展 共建 公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人民论坛 / 2017.06上114

共享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