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必修3

发布时间:2019-06-05 02:34:57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

2. 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呈现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衰退型和        B.增长型和

C.衰退型和③ D.增长型和

3.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 g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

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

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延长

4(2015·合肥质检)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5(2015·合肥调研)把添加少量饲料的一定量的自来水均分到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槽甲和乙中,再分别投放少量并且相等的同种草履虫。以后只对乙水槽给予一次适量的饲料补充,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对甲、乙水槽中的草履虫进行培养。以下哪项预期结果较为合理(——表示甲中种群,——表示乙中种群)(  )

6(2015·温州十校质检)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如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7(2015·长沙重点中学模拟)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8.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将保持“J”型增长

C.造成曲线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9(2015·东北三省四市模拟)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B.研究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时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二、非选择题

10.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

1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________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所示。据图分析: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答案

1.解析:选B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中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别比例则影响出生率,所以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年龄组成,是性别比例。选项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选项B,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选项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选项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2. 解析:选B 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中,增长速率一直在增大,而“S”型增长曲线中,由于环境限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该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对应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3.解析:选C 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高于0.75 g,故A错误;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故B错误;由图可知,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达到蝌蚪变成幼蛙所需的最小体重的时间越长,故C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缩短,故D错误。

4.解析:选D 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可能的原因有: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致使体形较小的鲫鱼捕获不到;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使估算值比实际值大;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造成误差偏大;重捕时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对估算结果无影响。

5.解析:选B 据题意:在一定量的自来水中添加少量饲料,此时培养液中营养物质较少。在补充饲料之前,甲、乙水槽中的草履虫数量变化相同,乙水槽补充饲料后,草履虫种群数量增加较甲水槽中快,由于空间和营养物质是有限的,补充饲料后草履虫的数量仍呈“S”型增长。

6.解析:选B 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但不会引发害虫的抗药性变异,A项错误;ABCD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恢复,E点是生物防治,降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害虫数量降低,B项正确;在曲线的不同点上,害虫的年龄结构是不同的,C项错误;据图不能得出食物短缺与害虫存活率有关的信息,D项错误。

7.解析:选A 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环境阻力最小应在最初时期,B错误;因为统计中有死亡的个体,所以统计结果比实际值高,C错误;种群的K值可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D错误。

8.解析:选B 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的种群增长属于密封环境中的种群增长,影响培养液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因素除营养条件外,还有培养液体积、温度、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取样前要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9.解析:选B 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根据“S”型增长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蚜虫、跳蝻的活动范围较小,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应统计相邻两样方线上的个体。

10.解析:(1)曲线a对应的酵母菌种群,在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情况下,处于理想状态,呈“J”型增长。呈现“J”型增长的种群必须处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下。(2)曲线d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养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呈“S”型增长;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后减,最后为零,其在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达到最大。(3)题图乙显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

答案:(1)J 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最大 (3)波动

11.解析:(1)如果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的比例相等,则个体总数=初捕标记数×(32×36)/4288(),由于测定的是2 hm2的数量,所以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2144(/hm2);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捕获有标记的田鼠数量比实际值小,故求得的田鼠总数就比实际值要高。(2)两次捕获的雄性个体数为181836(),捕获的雌性个体数为14183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因此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418)/(1818)32/368/9(3)根据年龄结构图可知,甲种群属于增长型,乙种群属于稳定性。

答案:(1)144 高 (2)8/9(32/36) (3)乙 稳定 甲 增长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必修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