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教学结构变革

发布时间:2020-04-27 09:24:11

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教学结构变革

资讯管理员 2012821 10:33

思想政治课程团队国家级专家 刘作忠

教学结构是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然带来课堂教学结构的积极变革,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其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变革

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传统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唯一来源的局面被打破,学生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浏览专题网站、访问数字化图书馆等形式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合作、咨询等方式,从教师、学生、社会上的专家处获得信息,极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宽度。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改变了传统的文本性、线性结构的呈现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及三维模型等多媒体形式和超链接的结构形式进行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的表示方式,以此丰富学生的感官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2.教师角色的变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优点是便于知识的系统化传授,缺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但多数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作为辅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演示教具,教师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改变。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发生变革,逐渐构建了“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新型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上,成为课程内容重构组合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情感的支持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术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

3.学生地位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层次整合过程中,通过创建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新型数字化教学环境,使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变革为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主动学习,学生通过行动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参与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获得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简单接受和吸收,转变为主动地意义建构,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4.媒体作用的变革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教学媒体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层次整合中,媒体首先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主要作为情境创设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教学管理工具等;其次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通过认知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构表达、绘概念图、迁移应用、实施交互等变换处理,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深层次认识;最后是环境构建工具,通过网络通讯及虚拟现实等技术,营造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新型数字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教学结构变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