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doc

发布时间:2019-03-08 13:17:49

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

学前教育系

学生:邱小龙 指导教师:钟波

摘要:在孩子的成长生活当中需要学习很多,不乏常识、知识、自立以及品德。当今中国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以及家庭的教育似乎更看重知识的教育,认为知识的教育更胜一切,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常识以及孩子的品德教育。而造成当今社会许多的大学生空有知识而不知道怎么生活和怎么与他人交谈以及孩子的品德问题突出。我看过的有一句话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在此,我认为,孩子的品德教育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儿童、品德、家庭、学校、社会

我们常常把孩子比作一块画板,而我们老师就是那画师,我们决定着孩子以后是什么样子的人,是好人?是坏人?亦或是教师?还是科学家?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必然会受到的影响不仅仅我们老师,我认为他们还会受到比如说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在孩子的认知来看,孩子最初的认知是模仿,模仿一切他所看到的。这就是孩子的学习,所以我们在带领孩子的时候必须的注意自己的一切。在当今的学前教育的研究中认为,0-3岁的孩子处于适应和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1岁以内没有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1-3岁能做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但极不稳定,尚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 主要任务:适应社会现实。3-67岁的孩子处于情境品德发展阶段,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的刺激情境制约,道德认识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情境的暗示性。主要任务:理解好与坏,作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

一.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生命的延续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影响在孩童时期有多么的重要。在孩子小时父母老师就应该对孩子的教育着重多加小心。在孩子很小时,幼儿对成人形成了一种单方面的尊敬,即对父母和老师等权威人物的绝对服从。在道德规则的认识方面,认为一切规则是不能改变的。而在道德规则的实践方面,表现出一种矛盾的现象。由此可见,在孩童小时,父母对孩子的品德引导是很重要而且及其重要的。孩童时期的品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在这个时期的一个不注意的引导便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人生走向。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我们常常比喻说孩子是一个艺术师的画板,艺术师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便是这个意思。在一个人的孩童时期的品德引导便是在画板上作画,我们得小心谨慎,一个不小心我们有可能会把一幅世界名画瞬间变为一张废纸。

二,品德的意义

品德即即道德品质。它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并且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必须以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的指导为基础,并在这个指导基础上进行道德判断,产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稳定的倾向和特征

三,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人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相信这一句话是没有人反对的。的确,在每一个人的成长生活当中,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人必然是家人,是父母,亦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他们每个人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在生活当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带给了孩子不小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看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生活当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必须得小心,因为孩子时时刻刻都在看着,而且时时刻刻都在模仿着。在孩子0—3岁的时候,孩子一般是在家里,他们这时的日任务往往是学会走路、吃固体食物、养成大小便好习惯、初步的认知能力、语言发展:学习辨别脾气的好坏。这一切的一切是在家里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家人的看照下进行的,在此,家人对于孩子的就由此处开始,幼儿的道德情感最初是和行为的直接后果相联,然后才和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相联系,但这种道德标准又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为依据的。所以,家人在接触孩子的时候,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及言语。往往在不经意间的时候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小时,我们听过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小的时候偷了一根针,结果他的母亲称赞他很厉害,可以缝补衣服;稍微大了一些的时候偷了一只鸡,他的母亲称赞他很能干,可以吃鸡肉了;等这个小孩大了的时候他偷了一只牛,结果被执法人员抓了去,他的母亲这时候才后悔小的时候没有教育好她的孩子。这个故事无不告诉我们,父母的教育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一个阳光的目标,让他们向之前性,走向光明的道路。

四,学校对于孩子的影响,与老师、同伴的相处

幼儿园的环境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孩子在幼儿园当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以前在家中碰不到的人。刚刚进入社会小孩这是正处于对父母,这时候处于依赖的最厉害的时候。在我见习与实习的时候,我见到很多的时候有一些老师就会对于一些离开了父母对于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而哭泣的小孩进行呵斥。我觉得这样是很不对的,在一个孩子进入了幼儿园,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我们应对他们进行关爱而不是呵斥。在幼儿园的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对待孩子应拥有爱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孩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价值观;而且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阳关开朗,积极向上的形象,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再者,注意优化群体环境,孩子在与老师有互动的时候,孩子之间也时刻的进行着交流。老师在注意着自己的言行的时候,也应时刻的注意着孩子之间的言行交流,在发现孩子之间不当的言行的时候,老师应及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言行。幼儿园教的教育应该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惜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五,注意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时的排除不利于孩子品德教育的因素

社会性发展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品德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条件。所以可见,社会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小的。孩子的社会性是极其重要的。社会之中影响孩子的东西方方面面,有电视、音乐、同伴、以及网络等等。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注意这一些因素对于孩子的影响。当我们发现一些不利于孩子品德教育的因素,我们应及时为孩子排除这些不利于孩子的因素。如孩子的同伴,在与同伴的交往时,交往对象的选择也是极其重要的。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人与人的交往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品德发展。在与一个品德不是很好的人交往时,往往会被这个人影响而造成由于交往对象的品行不端而同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老师得注意关心孩子的生活交往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利因素,我们的帮他们把关,避免造成日后的麻烦。

总之,在这前的论文中说道,一个人的品德建设在孩童时期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我们需要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引导。再者孩子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孩子自身的特点、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调色剂,我们得利用好这些东西,来为孩子的成长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参考文献:

梁志:学前儿童品德教育与社会性发展探析 2007

冯晓霞:学前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发展 1991

周宗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1992

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的关系《幼儿教育》1999年第11

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