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上册共6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19-03-26 14:52:56

第一单元 草原放歌

草原放歌

课型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唱歌、欣赏、音乐活动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栏目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学习歌曲《青藏高原》,启发学生体验在愉悦的音乐中焕发着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歌唱欣赏的同时,结合节奏和各种演唱的创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通过欣赏草原为主题的声乐、器乐、散文、绘画等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审美特征。提高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象和评价的能力。

1.通过不同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律、语言上比较西藏民歌《青藏高原》与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异同。

3.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教学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运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1.本单元教学内容有歌曲演唱,欣赏曲,演奏,配乐诗朗诵四个部分组成,突出“草原”这一主题,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活动,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表现魅力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

2.情感导入,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借助多媒体,教材上选择简洁、明了、新颖、贴近现实的谱例与相关的少量插图片、配画、音响、音像等。去掉比较概念化的讲授音乐知识的文字和作品简介的文字,引导学生在听、唱、思、练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大胆创新教学留下广阔的空。可采用观摩、讨论、演唱、演奏等多种形式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

总结性评价设计)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进行另一创造形式活动,在欣赏后感受其音乐风格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其排比和类比的歌词创作手法,写一首诗并选择背景音乐,配乐朗诵。这种形式要坚持以音乐为主线,避免上成作文课。

感受与鉴赏

乐表

乐创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

歌曲:《青藏高原》等

欣赏:《拉萨谣》等

结合速度、力度、变化音记号,有表情地演唱《青藏高原》等

力度记号与旋律线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

民歌的关系

第二课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天堂》《嘎达梅林》

体会歌曲情感

以草原为主题进行音乐活动

音乐与诗画的联系。

本单元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草原”为主题,通过演唱、欣赏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以此来了解地域文化、人民生活与民歌的联系。分为2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教学内容的搭配和衔接。

(一)教学内容:

1唱歌:《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天堂》《嘎达梅林》。

(二)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后对

歌曲演唱的力度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感想体会。

2.通过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天堂》《嘎达梅林》、以及

诗词的意境美,了解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

3.通过欣赏歌曲《拉萨谣》《嘎达梅林》,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4.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草原有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在塑造草原题材时的审美特征。

3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唱歌《青藏高原》、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

第二课时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天堂》《嘎达梅林》

容、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第一课

一.教学内容:

1歌曲《青藏高原》。

2.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

二.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三角铁,小铃鼓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青藏高原》,有感情地演唱,体会歌曲的内在情感。能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为歌曲适当伴奏。并勇敢地参与即兴表演。

2通过欣赏乐曲《拉萨谣》,了解中国民族调式:五声调式以及乐曲所体现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1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录音,请学生仔细聆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随录音哼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学生讨论:对刚才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调号,反复记号,变化音记号以及变换拍子等等。

4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提示注意变化音及变换拍子,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5学生听录音学唱(或跟琴学唱)《青藏高原》,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6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音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到熟练演唱。

按照教材要求,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那些演唱形式?(演唱形式可采用独唱、齐唱、领唱等,还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内容

教学准备

目标

本课切入点是最重要的环节。

以草原的故事或用诗句图片音乐等为教学切入点,尽量做到让学生参与介绍。教师给予鼓励补充。

实践参与演唱加深印象。

力度记号由学生回答讲解,错了纠正效果更好。本首曲子最的难点是变换拍子,如何解决?教师要

引导提示学生自己注意并解决。

聆听、欣赏。

教师引导、提示

容、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二)欣赏

1.《拉萨谣》由何训田作曲,朱哲琴演唱。五声宫调式,两段体,结构十分精练、简洁。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由第一乐句唤头合尾而来。第二乐段句幅溶缩,具有结尾饿性质,节奏变化大,多次重复同一乐句,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她的演唱追求藏歌的 “原职汁原味,”又凭借她的天独厚的嗓音条件,艺术地加以创造发挥,加上何训田时代而又民族化的配器,魅力四射,国内外听众都为其塑造的雪域高原的神音天斓所折服、惊叹。

A聆听《拉萨谣》,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忧伤、欢快等。并请学生哼唱乐曲主题。

B聆听马头琴独奏曲《清凉的泉水》,并在音色、表现手法、风格上与前者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乐曲的内涵。

C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了解作曲家。

1《拉萨谣》

A聆听录音,《拉萨谣》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B《拉萨谣》的旋律有何特点(舒展、紧凑)?音色如何?(明亮、

暗淡)?

C再次聆听录音,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评价:学生互评、师生共评。

学生转入下一内容学习:

播放马头琴独奏曲《清凉的泉水》的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五.下课:

1.总结本课

2.礼仪歌曲播放

体验讨论

文学与教学结合,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参与实践体会更深刻。

讨论感受,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展示体验锻炼个人与集体的配合。

内容的讨论

实践参与

体验感受

容、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欣赏:《天堂》《噶达梅林》、3音乐活动: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以草原为主题的艺术作品。4听乐、吟诗赏画:了解音乐与姐妹艺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学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会歌曲中幽幽思乡之情。

2.通过欣赏《天堂》和《噶达梅林》,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特征。

3.借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

教学过程:

1 唱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体会歌曲意境,并与《青藏高原》相比较,说说二者表现的情绪有何不同?

2)老师范唱,引导学生注意切分音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以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3)让学生跟琴唱谱,然后填上歌词唱熟歌曲。

4)采取多种形式演唱这首歌曲,如领唱、对唱、齐唱等。

2.欣赏

1)《天堂》

A简介腾格尔的生平、创作特征和艺术歌曲的概念等。

B播放录音,请同学描绘出歌曲的意境。

C再放录音,请同学细心聆听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烘托作用以及与歌词的完美融合,并说出来。

D请同学跟着录音哼唱主旋律并记熟。

2)《清凉的泉水》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第一段辽阔、悠长;中段旋律跳荡欢快,情绪兴奋活跃;段落结尾出现骏马奔驰远去的形象;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表达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心声。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歌,原有五百多段词,后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了四段,又由作曲家桑桐选择其中三段配上钢琴伴奏,并作了艺术处理。歌曲曲调深沉有力,为上下结构,单乐段,五声羽调式。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

A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气氛。

B介绍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特点、风格特征等。

C请同学将《清凉的泉水》与前几首欣赏曲目在风格、情绪上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D再听录音请学生设计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的歌曲的深刻内涵,

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学生参与讨论

实践练习

四四与二四拍变化拍

分小组讨论,展示介绍。

难点的提示

调动学生全体参与实践的意识是重点。

体会和感受歌曲丰富的表现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验感受

第二单元 丝路驼铃

题:丝路驼铃(1

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级:初一年级

时:一课时

具:多媒体、钢琴、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目标:

 () 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联系相关学科,探

丝绸路上音乐文化。

(二)能用明朗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背唱《青春舞曲》,知道王洛宾的主要作品

和贡献;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梦驼铃》。

(三)聆听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敦煌》、《打起手鼓唱起歌》和合奏《玛依拉》,感

受其音乐情绪和风格,体验花儿的艺术特征;分辨冬不拉等新疆少数民族乐器;

(四)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用手鼓、铃鼓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等歌曲即

兴伴奏,试用演奏、舞蹈等形式表演。尝试创作、表演一段表现梦的音乐;试以《渭城曲》前两句即兴编唱,并相互评价。

(五)能用竖笛(或口琴)演奏《玛依拉》,学习si的第二种指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学习用具。

 

二.欣赏歌曲《新疆好》:

1.导入:丝绸之路北道过玉门关,南道过阳关,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

提问;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又有哪些特产呢?

回答: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有香喷喷的羊肉串,美丽的壁毯,死角刺绣的小帽朵帕,哈密瓜,葡萄干,奶茶等。

提问:新疆还有哪些特产呢?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歌曲《新疆好》。

2.欣赏歌曲。回答:新疆还有许多矿产资源。 

三、欣赏歌曲《玛依拉》:

1.提问:新疆有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喜爱赛马摔交的是什么民族?

回答: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有位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我们来听听她的歌。

2.听歌曲《玛依拉》的两段。

刚才,我们不仅聆听了玛依拉动听悦耳的歌声,还观看了优美欢快的新疆舞蹈。

3.提问歌曲的特点:

由几个音组成,结束在哪个音上?

七个音组成,大调式。呼唤的音调,回旋的旋律。节奏欢快跳跃。 

四、聆听小合奏《玛依拉》:

1  导入:哈萨克有句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2  简介:

《玛依拉》这首歌曲经过作曲家丁善德配上钢琴伴奏,也象长了翅膀一样飞遍祖国大江南北,已经成为女高音歌唱家喜爱的演唱曲目。你们谁会唱这首歌?

3  请几个同学演唱。其他学生吹竖笛。

第一段请几个女同学唱,全体同学吹竖笛。

4 我们刚才演唱演奏了歌曲《玛依拉》,下面我们欣赏根据《玛依拉》改编的器乐小合奏,听一听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5  欣赏。

6  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主奏?

回答:冬不拉。(投影一组乐器,让学生辨认哪个是冬不拉。)

7.新疆乐器介绍:大家说出我国乐器分为几大类?教师简介新疆乐器。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音箱木制,有扁平和瓢形两种。琴杆细长,张两根弦。一般用于自弹自唱。

冬不拉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英俊、勇敢的哈萨克青年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当他向姑娘求婚时,调皮的姑娘却指着身旁的一棵青松说:你如果能让青松开口替你求婚,我就嫁给你。到了约定的日子,机智的青年拿了一把用松木制成的冬不拉琴,用手拨弹着琴身上的羊肠弦线,用婉转动听的琴声表达了心中真挚的爱情,终于打动了姑娘的心。从此,哈萨克就流传冬不拉这一乐器。

后来到了十三世纪时,据说有一天,当时的皇帝、成吉思汗正在大摆宴席招待宾客,突然传来消息,说他的爱子术赤得急病死了,左右的侍从们谁也不敢把这一噩耗告诉成吉思汗,但又怕事后遭到追究和责难,正在左右为难时,一位名叫克尔布哈的哈萨克冬不拉琴手自告奋勇去完成这一任务。他来到宴会上要求为大家奏一支冬不拉乐曲。悲切的乐声传达了死亡的消息,成吉思汗从乐曲中听出了是自己亲爱的儿子遭到了不幸而流下了辛酸的泪。嗣后,成吉思汗不但没有发怒,还下令重赏了这位民间艺人。

鹰骨笛:(塔吉克族)吹管乐器。管身为鹰骨制成,开六个按孔,吹奏方法与汉族的笛相似。

艾捷克:(唯吾尔族)拉弦乐器。音箱木制半球型,一面蒙羊皮。张四根弦,用马尾弓拉奏。

热瓦普:(唯吾尔族)弹拨乐器。音箱木制半球型,琴头有装饰用的弯角,张五根弦。演奏时将乐器横置右肩,用拨子弹奏。

手鼓:维吾尔族打击乐器。汉语称手鼓。木制圆形鼓框,直径约40厘米,一面蒙羊皮或蟒皮,框内置许多小铁环。演奏时两手执鼓边,左右手指交替击鼓面,或摇动鼓身振响铁环。

老师拿手鼓示范给学生看,拍打节奏。学生左右手拍左右腿。节奏是: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右。

8.习题用连线表明右侧的乐器所属的民族。 

五.歌曲《青春舞曲》:

1)请学生听一组全部由王洛宾收集整理的维吾尔族歌曲:

提问歌曲的曲名,作者。

1、《掀起你的盖头来》

2、〈啊拉木汗〉

3、〈半个月亮爬上来〉

4、〈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5、〈在那遥远的地方〉

2)复习歌曲《青春舞曲》,钢琴伴奏。(投影歌曲的乐谱)

a>    复习歌谱;

b>    复习歌词;

c>    完整地演唱全曲。

3)提问歌曲的特点?

歌词以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唱出:小鸟飞去不回来,青春一去不复返。告诫年轻人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歌曲采用小调式,节奏密集,轻快而活泼,旋律上下起伏,流畅而优美,颇具有舞蹈性。

4)复习、表演《青春舞曲》(手鼓、竖笛伴奏、演唱、表演舞蹈)

请学生讲讲表演的方案。

分声乐组,舞蹈组,竖笛组练习歌曲,请音乐课代表组织。

学生表演。

5)教师评价: 

六.小结:

     今天,我们延着丝绸之路欣赏了甘肃、新疆地区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了相关文化,感受到民族音乐无穷的魅力。丝绸路上还有极丰富的文化和动人的乐歌鼓舞,同学们如有兴趣,可在课后继续了解、探索。

    后记:

    有的班级学生表演的很好,但大部分班级表演的不好。可以在表演前老师提示一下,在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尺度

第三单元《西南风情》

教学设计思路:

《西南风情》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但是在有限的一两节课内,不可能把西南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内容在备课时应该重新整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如本节课我以歌唱教学为重点,又以西南的歌、舞、乐的欣赏为辅,多方位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和谐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2、通过欣赏,使学生多角度地感受绚丽多姿的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培养学生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歌曲的二声部合唱以及引导学生对歌曲做出不同的艺术处理。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欣赏舞蹈《雀之灵》录像片段

(二)提问:你认识录像中的舞蹈家吗?她是哪个民族的?舞蹈的舞名是什么?哪个民族的?白族和傣族都位于咱们国家哪个方位?

(三)导入课题《西南风情

二、欣赏:

(一)简介侗族大歌。(略)

(二)欣赏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

(三)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响特点,探讨歌曲表现的内容。

侗族的歌手们的声音高昂明亮,自然朴素;声部此起彼伏,造成了一幅很热闹的景象(歌曲表达了夏日来临、蝉声争鸣的欢跃气氛。)

三、歌曲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

(一)欣赏汤灿演唱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片段

思考:1、歌词有何特点?(衬词啊哩哩,大量使用彝族特有的衬词“啊哩哩”,使得歌曲的

民族特色更为鲜明而富有情趣。)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造成了怎样的效果?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

场景?(十六分音符的多次运用使得歌曲节奏密集,富有弹性;旋律高低起伏形

成对比,两者使得歌曲更为生动,活泼;生动地描绘了彝族人民赶圩归来时欢乐,

幸福的心情。也体现了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歌唱的天性。)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会使欣赏的过程变被动为主动,更好更多地感受音乐传递的各种信息。

(二)发声练习:

1、同学们你们说一说这首歌的哪一句最好听,而且最好唱?

2、生:啊哩哩。。。。。。

3、师:好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把这一句好好练练吧。。。。。。

歌曲的后两句:啊哩哩 啊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

啊哩哩 啊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

4、教师分别给男女生做示范,并提出要求:

唱歌要有哈欠,多运用假声,声音位置要唱在上腭的上方,不能让声音掉下来

意图:声练习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如果单独找一条发声练习来练的话,学生可能会提不起兴趣,在音乐课堂中,应尽量把发声练习悄悄地编织到歌曲的某一句的教学中去,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枯燥的发声训练,同时又练熟了这个乐句,这样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音乐课中技能与审美相矛盾的问题。

(三)、歌曲两个声部的教学

1、带领学生演唱第一第二句,完成一声部教学。加强2 6 5 6 54 2 2处的训练。

2、、二声部教学:

A、唱熟第二声部的乐谱及歌词 (横向)

1232 3 1232 3 |2 4 3 6 12 2 2 |,强调

2 4 3 6 12 2 2|这一小节的训练

B、两声部轮唱对比:

一声部 3565 6 3565 6 | 0 0 0 0 |

二声部 0 0 0 0 |1232 3 1232 3 |

一声部 2 6 5 6 54 2 2 | 0 0 0 0 |

二声部 0 0 0 0 | 2 4 3 6 12 2 2 |

C、两声部合唱

意图:A练习为第二声部的横向练习,易于掌握偏音“4的音准。

B练习为加强两声部在合唱时音准的稳定所作的纵向对比练习。

如在最后合成时还是不够顺利的话,可以再进行AB练习反复的训练。另依照各个学校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差异,也可以让教师代唱二声部,重点集中在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效果。

7、思考:谈一谈二声部加入以后歌曲的音响效果有了怎样的变化?

(四)、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1、第一第二句的处理:

第一句2161 66 33 3·5 | 2161 66 33 3 |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强调“3音。

第二句按强弱规律演唱

2、第三 第四句

对比:歌曲高潮处的每个“啊哩哩”处渐强, 并强调第三个字“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处作弱处理,最后在上扬的“6”音的“哩”做突强处理。

连音与断音:啊哩哩啊哩哩(连音)

赶圩归来啊哩哩 (断音),要求咬字清晰 富有颗粒性

3、速度的变化:第四段的第一二乐句作稍慢处理,后两句回原速。

4、完整演唱歌曲。

意图:这首歌唱同样的曲调要反复四次,不免显得单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式演唱,力求表现得更为动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也增加了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接触了祖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些音乐作品,但相对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来说这还只是杯水车薪,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更深入地通过音乐去了解多彩的西南,感受那里特有的民族风情!(播放乐曲《渔歌》结束本课,使学生在离开教室的时候还能感受浓郁的西南音乐。)

第四单元 江河大地

江河大地

课型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喜爱流传于祖国江河大地的汉族歌曲、乐曲,主动探索相关的人文知识。

2.有感情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和《黄河少年》,表现出长江、黄河儿女的自豪感和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3.聆听《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夫号子》、《会唱歌的中华鲟》和《土楼回响曲》,感受船夫号子的音乐情绪和风格,比较江河之声的不同神韵,体验客家音乐及交响乐诗篇的艺术特色。

4.尝试表演《川江船夫号子》所表现的令人震撼的情景;根据黄河、长江的线条走向编唱旋律。

5能用口琴和打击乐器合奏《太阳出来喜洋洋》。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音乐演唱、演奏、欣赏,使学生了解,体会汉族音乐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接受和感受大型管弦乐作品。难点是如何使学生接受西北音乐语言,与此同时,将音乐知识介绍给学生。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教学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运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1.通过学生对西北音乐的了解介绍切入本单元课题;通过演唱、演奏、欣赏、活动四个环节,让学生领略南北江河音乐文化的风采,加深对祖国挚爱的情感,同时从充满民族神韵的音乐声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侧重点在汉族音乐文化,和“音乐与自然”“赞颂母亲河”等主题相比,角度有所区别。

2.可选择学生课前反馈、展示作为自主探究切入本课,课堂采用自由阅读和讨论组织形式。课程资源有音响、录音带、钢琴、多媒体、网上资料等,文字图片乐器、雕塑、绘画、服饰等方面的图片;有关文字资料等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

总结性评价设计)

学生对西北的了解介绍叙述展示作为切入点,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编音乐短剧,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闪光的一面,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但是学生的表现太过随意,这与我们教师的要求不到位有关系,值得好好的反思与改进。

容、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一.教学计划建议

项目

安排

感受与欣赏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

《黄河船夫曲》

《黄河少年》

第二课

《《川江船夫号子》》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第三课

《会唱歌的中华鲟》

《土楼回响曲》

活动123及表格

音乐活动

知识测验

第一课

一.教学内容:

歌曲《黄河少年》,欣赏《黄河船夫曲》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和《黄河少年》,表现出长江、黄河儿女的自豪感和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细心聆听并熟悉作品主旋律以及风格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学唱及欣赏歌曲:《黄河少年》《黄河船夫曲》

1.听录音。你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吗?(教师可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以明确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

2.采用聆听法或视唱法学唱歌曲。学生跟随录音学唱,或跟随教师弹奏的旋律学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黄河音乐文字的介绍。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曲,全班集体演唱。教师启发学生用抒情、眷恋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

1.播放录音熟悉作品;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及作品的含义、作品创作始末。

2.聆听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及听后感受。

3.介绍作品的创作由来、风格特征曲名来源,感受旋律中和弦色彩,乐曲的调性变化;分析乐曲结构及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这是一首质朴粗犷的单乐段的船工号子。歌曲采用一问一答、一唱一和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勤劳的黄河船夫面对惊涛骇浪、急流险滩时特有的豁达、睿智的精神风貌。塑造了黄河船夫们大气磅礴、坚忍不拔的形象。旋律材料都很简单,着重表现劳动者的自信和果敢。

内容

目标

教学切入点用谈感受,尽量做到让学生参与介绍。

学生介绍谈体会。教师给予鼓励。

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

难点解决

引导学生自己

聆听、欣赏。

教师引导、提示。学习实践。

参与实践

体验讨论展示通过欣赏乐曲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认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像力。

容、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欣赏《川江船夫号子》

1.能准确地演唱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黄河少年》,达到声音和谐统一。

2.通过欣赏,了解长江流域音乐的风格特征、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感受乐曲(歌曲)所描写的意境,并能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描述。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创编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复习歌曲《黄河少年》要求音高准确,情绪把握正确,演唱时能达到声情并茂,注意声部和谐、统一。

再次欣赏《黄河船夫曲》

新课:

1.播放录音,欣赏《川江船夫号子》分析作品的节奏、结构、风格特点以及装饰音的运用。

2.简介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品。

3.请学生谈谈作品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川江”其水路险恶,水流湍急。这是一首由八首不同号子连缀而成的连套号子,音乐丰富多变。交流中注意哦音乐要素和情感的变化的感受,并尝试创设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示。

欣赏对比《黄河船夫曲》与《川江船夫号子》

1.播放录音《川江船夫号》、《黄河船夫曲》。

2.请学生分别介绍乐曲的出处以及它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分析乐曲的结构、速度。用语言描述出乐曲所表现的场景。

3.请同学细心聆听,谈谈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内容。跟着录音哼唱主旋律并熟记。

3.启发学生聆听介绍,把几首乐曲进行对比比较,看看创作手法、风格有何不同?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乐曲的意境及乐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简介作曲家生平和代表作品。播放录音,欣赏《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用语言描述出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2.跟录音哼唱,逐步熟悉歌曲。或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先学唱谱再进行歌词演唱。

内容

目标

教师对目标内容要吃透,在学生聆听欣赏过程中及时提示介绍各种相关文化。学生作为参与实践者。

学生的实践演唱要以鼓励为主。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

注意学生各个班级的进度及其他们的接受能力等。

由浅到易,注意打好基础,多让学生参与演唱。

容、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欣赏《土楼回响曲》。《会唱歌饿中华鲟》。

2.音乐知识测验。

3.歌曲复习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响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曲子,了解音乐的风格特征、主要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

2.通过音乐知识作品测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土楼回响曲》。《会唱歌饿中华鲟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创作特征。介绍乐曲所描述的故事内容。

2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奇异的音响效果,分析乐曲的结构、风格。细心聆听音乐,进行比较对比并用语言表达描述。

3.试着谈谈二十世纪前后的音乐风格有何不同?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喜欢哪一种?

(二)音乐知识测验:

通过音乐知识测验,使学生对我国地区音乐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音乐特征以及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代表作品的不同风格特征有一个较为宏观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一;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歌颂本国母亲河的歌曲。完成下列表格

附:表格一

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浅能。

自我检验

黄河大合唱

中国

长江之歌

中国

尼罗河畔的歌声

埃及

伏尔加船夫曲

俄罗斯

沃尔塔瓦河

捷克

蓝色的多瑙河

奥地利

梭罗河

印度尼西亚

密西西比河

美国

容、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活动二:

我国有些地区的民歌由12356五个音组成(或以五个音为骨干音)组成,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五声调式。请分析下列歌曲,并填写下表:

附表二:

歌曲

由下列音组成

结束音

调式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61235

6

羽调式

黄河少年

23561

2

商调式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2356

1

宫调式

上去高山望平川

5612

5

徵调式

太阳出来喜洋洋

23561

2

商调式

总结下课礼仪

1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2 礼仪歌曲《同一首歌》播放。学生在愉悦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第五单元 亚非拉掠影

课题

《樱花》

课型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2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及探索音乐的愿望。

3 感受都节调式的特点,能用中文、日文演唱歌曲《樱花》

教具

多媒体、钢琴、音响等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樱花》

难点:都节调式的特点

              

一、导入:

 

 

1播放电影<<浪漫樱花>>片段,(里面有樱花飘落的美景,有动感的音乐和舞蹈。)(谁能告诉我刚才欣赏的这部电影的名字?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和张柏芝主演的浪漫樱花,画面很漂亮,落英缤纷,如诗如画,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乘着音乐的翅膀,去了解日本灿烂音乐与文化。)

2引入樱花的介绍。

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的人民格外喜爱它,它又是日本的国花。《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爱花、争先观赏花的一种愉悦的的情景。樱花花朵极其美丽,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盛开时节花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极为壮观。每年春天花开时节,日本人民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

生命就像这樱花般短暂,但并不是所有生命都有樱花般灿烂,我们应该像樱花一样笑着面对一切,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跳出最美的一支舞.这也是樱花做为日本国花的原因(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原因

二、学唱《樱花》

欣赏完美丽的樱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做《樱花》

1课件出示歌曲词谱,介绍歌曲。

其实大家刚才在欣赏图片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樱花》,可能有的同学光看图片,没顾上听音乐,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完整的欣赏一遍,并思考:音乐带给你的感受,歌曲的情绪?

2、播放课件音乐,欣赏歌曲《樱花》,感受歌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典雅古朴、清新明朗、优美抒情,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

3、跟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谱。提醒学生哼唱时必须注意歌曲的情绪!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以级进为主还是以跳进为主(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并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

(回答问题)

4、跟课件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5、观察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情况。

3 4 6 7 1,落音在3

6、简单介绍日本的民间都节调式 其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词乐关系一字对一音为多。节奏平稳,旋律自然流畅,具有幽雅古朴、清新明朗的色彩和浓郁的日本风味。在此过程中简单介绍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并对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跟我国的歌曲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这种奇特落音是日本音乐中的一个特色,也以此来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音乐的欲望!

7、欣赏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你的感受?感想是什么?(优美抒情)速度又应该?(中速。缓慢)?提醒学生:因为歌曲旋律抒情流畅,所以要运用连贯的气息来演唱。(两句换气)启发学生说说听后感受、感想。(提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级进式的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常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8.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尝试用日文演唱!

:深入拓展

1、提问:在日本有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出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呢?

1)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2)它和我国的京剧并称为“东方艺术的姐妹花”,

3)表演者基本都是男性。

2、观看歌舞伎表演的片断,说出表演的风格特点。

《藤娘》是纯粹的舞蹈剧,初夏柔风中紫藤花低垂,带着斗笠、藤花锦绣一身的藤树仙子宛如楚楚动人的少女,吐露情怀,其舞姿曼妙柔美,如诗如画。

作为一门具有400年历史的传统艺术,日本歌舞伎展现出的高度的形式美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征服了观众。歌舞伎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既体现日本的花道艺术,又有旋转舞台和升降舞台,千变万化,再配以华丽的舞蹈演出,可谓豪华绚丽。男演员演出的女形,虚幻妖艳,给人以超脱现实的美感。特别是歌舞伎在表现形式上与中国京剧的异曲同工之妙让大多数中国观众感觉很亲切。

3.中国京剧艺术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粗犷威猛的男人,别称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

四、动起来

学习简单浪漫樱花动作,让学生动起来!(根据时间,做备选)

五、总结归纳

中国同日本的文化交流源源流长,如“遣唐使”“玄奘东渡”等等,日本很多都在摹仿中国文化如“服装”唐朝,汉字等等,却能唐朝不取太监、宋朝不取缠足、明朝不取八股、清朝不取鸦片。再想想日本的茶道、禅宗和歌舞伎,恰恰是这种兼收并蓄构成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学习为了更好的借鉴。今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感受了日本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多种渠道更多的了解世界优秀的音乐作品,尊重世界多元的文化,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六单元 欧美览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桑塔路琪亚》,

     欣赏一组船歌、一组意大利音乐片段。 

教学目标:

1.欣赏戴玉强演唱的《桑塔路琪亚》,体验其明亮柔美的音色与舞台表现力。

2.学唱《桑塔路琪亚》,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作品,并用歌声表现音乐的变化,尝试有感情地歌唱并能唱出船歌的特点。

3.在《我的太阳》《四季-春》《图兰多》等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感受意大利歌唱家音乐家演绎或创作音乐的特点。

  4.了解威尼斯船歌的起源,感受世界各个国家的船歌风格,体验它们摇曳荡漾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

  较准确地唱出歌曲船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f的音准。

歌曲分析:

 《桑塔路琪亚》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民歌,由科威特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歌曲为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规整对称,每段由两个乐句组成。A乐段旋律起伏跌宕,抒情舒展,营造了静谧的那不勒斯海滩夜景,B段激情澎湃,表达了热情洋溢的船夫呼唤游人的心声,形成全曲高潮。结尾处的“桑塔路琪亚”余味未尽,引人遐想。

学情分析:

  1.歌曲中《桑塔路琪亚》出现了#f,学生不容易唱准。

  2.歌曲中合唱部分有难度,学生不容易在一节课内解决。因此合唱部分在前一节课上进行有效地训练,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3.前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对《划船曲》的旋律仍有记忆,但不知道《划船曲》的体裁是船歌。他们也听过《我的太阳》《四季-春》、《茉莉花》,但是没有把这些作品联想到一起。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歌曲《桑塔路琪亚》为主要教学内容,辅之以世界各国船歌的欣赏,旨在听觉上强化学生对船歌特点的掌握,并能用歌声表现出来。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音乐课上接触过《四季-春》、《茉莉花》,但尚未有把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和能力。经过教师轻轻地点拨与引导,他们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并且由这些旧知识串联在一起,生成了新的音乐知识体系。意大利音乐

作品片段欣赏,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激发他们学习意大利音乐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认真地思考。  

  实际上,美声唱法的学习以及二声部合唱不是一节课便能解决的,教师应加强平时每节音乐课及课外的声乐训练,方能锻炼出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与美好的声音。

教学流程:

(一)学习船歌。

1.导入:播放印度尼西亚民歌《划船曲》。

  学生讨论: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2.欣赏船歌片段: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船歌》、郭颂、胡小石、汪云才的《乌苏里船歌》。

  学生思考:来自不同国家的船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出示课题:欧美揽胜

3.介绍威尼斯船歌的起源及特点。

(2)学唱歌曲《桑塔路琪亚》。

1.导入:介绍歌曲诞生地。

.欣赏那坡里的迷人景色。

2.播放与赏析戴玉强演唱的《桑塔路琪亚》。

谈谈你的感受。

  一组同学谈谈歌曲的风格特点,另一组同学谈谈戴玉强的演唱风格和舞台表现力,每人说一个词或一句话。

教师引导:歌名“桑塔路琪亚”是什么意思?有谁能告诉我?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她是那坡里人民心中的女神,传说她世世代代守护着那里的人民,是守护神。让我们也用歌声表达对女神的赞美与热爱吧!

3.用“la ”音分段演唱歌曲旋律。(速度较慢,用降B大调,弹单手旋律)

解决#fa的音准。 

仔细聆听钢琴 5#44(5  #  4)的音准关系。

辨听#44∣与5 44∣的差别

唱一唱5#44

②完整演唱A乐段旋律。(要求划拍)

③复习B乐段旋律。

 分声部歌唱,注意#f的音准,高音区气息的正确运用。

④尝试二声部合唱,注意音准。

4.完整唱词。

5.音乐游戏:辨认音乐符号。请找到歌曲中哪些音乐符号飞到了这只音乐鸟的身    上?

6.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找一找教师在歌唱时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音乐符号?

7.小组竞赛。

  比一比,听一听,哪一组同学模仿得最好?最能用歌声表现出音乐符号的魅力?

  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选出最佳歌唱小组,每位组员得到一颗星。

(3)欣赏一组意大利音乐,感受它们的风格特点。

1.欣赏由世界三大男高音联袂演唱的《我的太阳》。

  学生谈听后感受(引导学生从帕瓦罗蒂的音色特点及歌曲风格特点进行感受)。

2.欣赏维瓦尔第《四季-春》片段。

3.欣赏普契尼《图兰多》。

(四)结课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上册共6单元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