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发布时间:2020-05-23 06:32:43

综合素质

模块一 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观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中: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进入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

7.素质教育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2)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了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8.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9.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团队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 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2.“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5)长期性和间接性 (6)个体性和群体性

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a.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b. 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 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d.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b.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c.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中学教育的专业发展

1.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生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人格的形成 (3)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 (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

3.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 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1)本体性知识

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b.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知识

c.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条件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 (4)文化知识

3. 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4.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

(1)良好的情感特征 (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 (3)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1.教师职业的责任

(1) 根本职责为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2)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4) 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教师职业的价值

(1) 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对他人、集体、国家、社会和人类都有巨大贡献.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体现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承担着文明传承的重任。

(2) 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

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可以满足教师的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劳动。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主要是通过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模块二 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相关法规

1. 教育法的功能

规范、预示、标准、强制

2.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2)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3)教育的保障性原则 (4)教育公平性原则 (5)终身教育原则

3.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1)行政渠道:教育行政申诉(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复议(上一级)

(2)司法渠道:行政诉讼是民告官,向人民法院提出

(3)仲裁渠道:共同选定第三方仲裁机构(非国家机关) (4)调解渠道:民主协商

(2)教育权利及义务

1.教师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平等权、人身权等)。在这些基本权利中,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是教师作为一般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人身权利:包括教师的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教师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2.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教学人员的职业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报酬待遇权 (5)参与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3.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教学人员的义务

(1)遵纪守法 (2)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爱护尊重学生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6)提高水平

模块三 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以下要素统一体。

(1)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

(2)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

(3)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

2.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1) 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

(2) 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

(3) 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3. 教师职业道德表现

(1) 敬业爱岗,献身教育工作

(2)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

(3) 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音

(4) 严谨治学,做学生的导师

(5) 团结合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及解读

(1)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教师职业行为

1.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1)思想行为:教师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

(2)教学行为 (3)人际行为 (4)言语行为

(5)仪表行为

首先,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

其次,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

再次,教师的仪表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

最后,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课堂教学的情调相适应。

2. 教师与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1)热爱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 (2)尊重学生 (3)了解学生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树立正确师生观的核心问题

(5)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

3. 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

(1)建立平等的沟系 (2)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3)尊重家长的人格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4. 教师与同事关系:尊重,理解,协作

5.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尊重,支持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