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0-06-22 15:39:0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

课程学时162学时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学习领域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继《汽车材料》、《汽车文化》学习领域之后,基于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过程,采用上海大众桑塔纳和丰田5A发动机结构载体,参照汽车修理工的职业标准进行学习训练,使学生达到汽车维修高级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根据汽车在使用中表现出的各种现象,分析和诊断故障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维修方法,并为后续《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课程的学习提供职业能力基础

12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掌握发动机组成和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功用,熟悉其组成和类型;

(3)了解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与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

(4)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基本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

(5)熟悉发动机主要总成、零部件的维护检修的基本方法;

(6)了解发动机常见的故障现象

2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别发动机零部件; 

(2)能规范使用发动机维修检测相关的工具、量具和设备,根据发动 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

3)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知识的能力。

4)具有独立获取汽车发动机拆装、检测、调整和维修实践专业技能的能力。

5)具有独立查阅分析资料、获取汽车发动机维修所需信息的能力。

6)具有独立制订工作计划与组织实施的能力。

7)具有独立分析与解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操守。

4)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5)具有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内容 

发动机、底盘、电器和车身是是汽车的四大主要组成部分,围绕汽车维修行业岗位需要,针对汽车发动机系统设置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是培养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上岗就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使学生会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本课程设计了6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依据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工作过程,将每个项目进一步分解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共包括2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安排了162个学时。围绕学习情境组织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具体故障排除中学习,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避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训脱节之弊端,强化学生独立排除故障的能力,具体的教学组织见下表。

4.实施建议

41教材资源开发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岗位技能养成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师资配备建议

校内专职教师要求具有汽车行业维修经验,掌握汽车维修企业基本运作的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训项目。行业兼职教师要求具有三年以上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经验,能够整合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43学习情境的组织形式 

1紧扣培养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紧扣培养目标,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改为结合工作任务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座谈交流式、边讲边练、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边讲边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建立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校外结合,优势互补,为培养基本实践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3真实与模拟相结合

创造一个似真的工程实训环境,使真实与模拟互补。在实训室模拟生产操作和生产过程真实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进行模拟生产实践。

44教师指导方法

问题启发:由案例展开教学内容,将教学做相给合,由问题导入,采用设问方法引起学生兴趣,解决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

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定的的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为辅。在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工单,设计问题和任务,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方案,再由学生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知识学习环节,针对每个实训项目,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由学生检索资料,自主完成。

45学生学习方法

动手动脑,理论实践相结合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中才能放射出它的光彩,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积极完成自主学习,课内、课外相结合,书本、网络、现场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资源,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强化素质。遵守纪律,重视劳动,加强职业体验,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46教学考核与评价建议 

1.评价方式

 建立过程评价(学习情境评价)与期末评价(课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过程评价占70分,期末评价占30分。

评价要求如下表所示。

2.评价要求 

4.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形成功能,实现教、学、练、一体化,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信息资源:建立教学保障资料库,将专业图书、音像等资料集中管理和集中使用,并不断更新。将教学文件规范化、充实化,严格按教学文件开展教学,有力监督教学的实施。

网络资源:将专业资料上传,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开拓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虚拟教学环境,拓展学习途径。开通专业技术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2.《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