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与古罗马城市对比

发布时间:2013-10-22 15:03:11


1.国家对比

1.1概述

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秦汉帝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而古罗马在欧洲也逐渐走向繁荣。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是沿着不同的轨道发展和前进的,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实践和比较之后,秦王朝确定了专制主义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之路,“汉承秦制”,汉王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这种社会制度,并且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进,将古代中国推向第一个巅峰;而古罗马在经历了最初的共和制实践之后,后来也走上了帝国之路。最终,不同的国情和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都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全方位的辉煌,无论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以及对外交往所达到的水平都是空前的。它们都以倾国之力建设了自己的伟大首都,又以各自首都长安、罗马为中心,发展出云蒸霞蔚、博大精深、泽被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化,并进一步诞生出伟大的文明成果。亚欧大陆的两端出现了双峰并峙的兴盛局面,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因之而大大加速前进,整个世界历史为之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章。

1.2文化

1西

汉文化由中国各种地域文化、流派文化融汇而成的。以本土的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取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的魏韩文化,甚至少数民族及域外的各种文化,长安文化变得广博而宏富,变得深沉而浑厚,真正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长安文化带有浓厚伦理道德色彩,这是由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所决定的。其发展过程,在粗犷中逐渐趋于细腻,在分散中逐渐趋于集中统一,在宏观意识强烈中又表现出精微,在刚健中又加进了柔和,在对立中变得中庸,最后形成一种与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的大文化。在哲学方面,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儒墨道法”,即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但自行法家之法的秦朝亡国后,汉朝有鉴秦亡经验,乃先用道家之法治国,是为黄老之术。直到汉武帝时,思想上已有大改变,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儒学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之始。史学方面,其代表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宗教方面,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学术方面,《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现于世人。

另外,从西汉时期开始中国也有非常详细的天文记录,包括公认的人类第一次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此外针灸和造纸术可能是在西汉时期被发明的。

(2)罗马

罗马文化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从而形成既带有希腊色彩、又有鲜明特征的罗马文化它所涵盖的范围极其广大,实际是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中东、北非,或者说欧、亚、非三大洲文化的总汇。与汉帝国以一元文化推进文明发展不同,罗马帝国在征服广大地域之后,是依靠多元文化把这些地方的文明程度提升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形成的规模极为宏大,如公路总里程即达 120,000公里,致使在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又如罗马的几百公里长的引水渠道、城中的至今犹存的宏伟建筑,都令古代的和当今的世人惊叹不已,这些都证明罗马文化是华丽、宏大和富有表现力的。

1.3经济体制

(1)西汉

经历了战国纷争,秦争天下,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多年来战乱令天下苍生渴望和平,高祖采用“黄老学说”休养生息,在文景时期,农民赋税由三税一变为三十税一,国家殷富,得到大治,世称“文景之治”。西汉时期牛耕铁器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同时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中国古代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国家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国内贸易,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古罗马、印度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

西汉时期,无论文景之治还是武帝时期,西汉的富余都是由农业的强大支撑而来的。对商业的压制很大。

2罗马

罗马从最初人口就相当大,但是土地相对狭小,满足不了耕作的需求。人们为了获得耕地,走上了战争扩张的道路,这是罗马扩张的动力。这也使得罗马的扩张与公民的利益联系了起来,使得每一个公民都会尽力支持战争。罗马城的手工行业达数十种。内外商业兴旺,中国史籍《后汉书》中第一次出现与大秦(罗马)之间商使往来的记录。城市兴盛,罗马城人口达百万之多,行省城市也纷纷兴起,行省经济的发展甚至超过意大利。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在行省出现大片皇家和私人的大地产和大牧场。但大地产因奴隶来源短缺和劳动效率低下转而采取向隶农和一部分奴隶分租土地的经营方式,从而使隶农制流行。奴隶阶级的内部结构和剥削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被释奴和授产奴增多,他们或者担当官私奴主的代办、管家等各种职事,或者以缴纳租金为条件租种主人土地,经营作坊店铺,这类奴隶本身占有资财和奴隶,甚至残酷剥削其他奴隶。这种农业奴隶隶农化和奴隶待遇上出现的某种缓和倾向,并未根本改变奴隶的地位。因此,奴隶的反抗斗争并未止息,隶农起义也时有发生。被征服民族的反罗马起义持久而酷烈。

1.4意识形态

1)西汉

纵观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不会放弃对人们思想的统治。

秦朝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在这一阶段完全被打破,各地的割据政权用不同的方式管理占领的地盘,文化特质因受制度不同的影响关联性甚底。大汉建都伊始,各诸侯国对大秦郡县制颇有微词,连汉高祖刘邦都热衷于恢复周朝分封制。高祖采用黄老学说休养生息,一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百家争鸣,思想泛滥,导致皇权不集中,爆发七国之乱。

在西汉中期时期,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这一决策就对中国历代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西汉时期汉文化复合体的相互关联上提供了思想上的一致性。加强了皇权,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

(2) 罗马

罗马奴隶制度时代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古罗马从公元前8~前6世纪之间从原始公社制度过渡到奴隶制度,公元前5~前3世纪是罗马奴隶制度形成时期。从公元前 264年开始,经过长期战争,征服了希腊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在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罗马成为规模最大的奴隶主国家,公元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革命和蛮族的打击之下覆灭。
同古希腊奴隶制度的基本特点相同,古罗马也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古罗马在经济思想上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建树,它是靠武力侵略发展程度较高的古希腊等国家而形成奴隶制帝国。古罗马统治阶级力图用法律和政治来证明罗马帝国的合法性,并用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古罗马在政治和法律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法律中包含的经济思想对后来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5领土武力

1)西汉

在世界的历史上,文化的传播往往伴随着军事的政府。在汉文化的传播中,汉朝除了对内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对外的扩张。经过了文景之治,西汉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汉武帝时期一举荡平匈奴扫除了汉朝最大的威胁,西汉的影响力空前强大,起范围可以向东控制今朝鲜半岛,库页岛全境;向西延伸到今天里海东岸;向南覆盖南亚次大陆全境,中南半岛等;向北涵盖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大部。

军事上的强大,影响力的扩张使得汉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各种汉朝的生活习惯,科学文化,思想道德从长安出发不断辐射周边,形成这一区域的汉文化圈层。

2)罗马

罗马的建国是根基于其强大的军力而起,追朔到早期的历史可以发现罗马每年都会更换两支军团的兵力,从诸多的历史事迹来看罗马的军力除了向外扩张更重视内部防御,尤其罗马的军队其实大多从各地的农民组成的警备武力征集,从中获取新的农地已提供增加的人口和退伍军人,而这可以说是大部分的军事首长的重要目标,惟帝国末年罗马军队建立普遍性的规定,使的政府在也无力造就以往的繁荣,而当时则是有几个国家不断挑战罗马的地位,例如阿克苏姆帝国波斯帝国匈人帝国(现代的匈牙利),也有保持相当良好关系的国家,例如中国汉朝,双方交流长达一百七十年左右。[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版图,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迄不列颠,北越多瑙河,南抵北非。成为横跨亚非欧三个大洲的奴隶制帝国。

2.城市对比

2.1城市概述

1)长安

汉长安城,位于现在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是汉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中心。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其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加上建章宫等遗址,遗址保护总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占西安四大遗址保护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的60%,占到未央区全区262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

汉长安城的城墙均为板筑土墙,墙高8米,墙基宽16米。东城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米,北墙长5950米,共有12个城门。城内分为9个市区,街道宽阔平整,规划整齐。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群。长乐宫位于城的东南部,周长约10公里。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部,周长约11公里。仅长乐、未央两宫就占去汉长安城内一半面积。建章宫在城外的上林苑,占地也十分广阔。

 

2)罗马

罗马为意大利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其位于意大利半岛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积有1200多平方公里。

根据罗马神话,罗马的建城日是公元753421,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由一对被母喂哺养大的双胞胎罗穆卢斯瑞摩斯建立最初建在景色秀丽的七座山丘之上,因此称为“七丘之城”。罗穆卢斯和瑞摩斯是战神玛尔斯和女祭司雷亚·西尔维亚的双胞胎儿子,因此罗马人有时也自称是“玛尔斯之子”。国王阿穆利乌斯怕他们长大成人后推翻自己,令人把刚出生的兄弟俩抛弃在台伯河畔,所幸被一头母用奶喂养才免于一死。兄弟俩后来被牧羊人法斯土路思帕拉蒂尼山带回家抚养,长大成人后推翻并处死了阿穆利乌斯,并决定建造一座新城。但是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因为在新城选址问题上起了争执,最后哥哥罗穆卢斯杀死了弟弟瑞摩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统治者,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并成为第一任国王。罗马人把这一天作为建城纪念日,至今在罗马到处都可以见到母狼与这对双胞胎兄弟的像。

2.2城市风貌

1)长安

2)罗马

2.3城市建设

1)长安

汉高祖五年(前202),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为长乐宫,将都城从栎阳迁于此。萧何又主持修建了太仓和武库。汉惠帝元年(前194)开始修建长安城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后历时90年。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12米,宽1216米;墙外有壕沟,宽8米,深3米。

由于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城"。全城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40余个宫殿组成。

2)罗马

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从那时起罗马就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变成了古罗马之都。公元前27年,渥大维接受人民的请求,接受元老院赠予他的“奥古斯都”的称号。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政局稳定,经济、文化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被称为“罗马的和平”时期。四通八达的道路把罗马大帝国的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罗马是罗马帝国的中心。“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就形象地描述出罗马帝国当时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此时罗马的城市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功能齐备的都城。因此它的发展脉络是“先经济文化,后政治军事”。

2.4重要建筑

1)长安——宫殿

如今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未央宫和长乐宫东西并立在龙首原上,是汉长安城中的两座主要宫室,汉朝帝后的生活和主要政治活动,主要在这里进行。以后城中修筑的其他宫室都在这两座宫室北面的平地上,建造这两座宫室,显然是有意利用龙首原的地势以显现帝王的威仪;同时也控制了全城的制高点,有利于城市和帝王自身的安全。

据考古资料显示,未央宫平面呈方形,四面各有一门,周筑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占汉长安城总面积1/7左右,宫内主要建筑有40多座。史料记载,未央宫的四面各有一个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当时的诸侯来朝入东阙,士民上书则入北阙。汉代皇帝均居住在这里,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现在汉未央宫的遗址中仍存有当时高大的夯土台基。

长乐宫由一系列建筑构成,整座宫室规模很大,宫内的主要建筑是长乐宫前殿,东西近50丈,进深约12丈;另一所重要建筑为长信宫。西汉诸帝仅刘邦常居长乐宫,从惠帝开始直到平帝,以后历朝皇帝均常居未央宫,而将长乐宫作为太后的寝宫。长信宫即皇太后在长乐宫中的常住殿宇。未央宫的主体建筑也是前殿,其规模与长乐宫前殿大体相当,东西50丈,进深15丈,高35丈,是皇帝朝会诸侯群臣的场所。汉武帝时重新整修未央宫,增建有柏梁台等建筑,并改造原有宫殿,将未央宫前殿改造成以木兰为栋,文杏为梁,金铺玉户,重轩镂槛。

2)罗马——公共建筑

罗马公共建筑的艺术成就包括大竞技场、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凯旋门。宗教建筑:万神殿。古罗马建筑延续古希腊建筑的非凡成就,在西元一至三世纪时,建筑的形式、技术与艺术就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巅峰。古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广场、斗兽场、剧场、浴池、喷泉等各种超大尺度的公共建筑,将建筑技术与设计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求取宽阔、没有结构阻碍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发展出特殊的圆拱结构。圆拱结构是古罗马建筑伟大的结构成就,其材料使用高强度、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取代了笨重的石材。万神殿直径高43.3米的穹顶,更是圆拱结构的最佳典例。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西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罗马共和国盛期(西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西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於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著罗马。

三、罗马帝国时期(西元前30年-西元476年),西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西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於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以后随著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

2.5城市结构

1)长安

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

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汉长安城在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初年这里被废弃,其众多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现大兴新区辖区内。

其中位于大兴新区的汉辟雍遗址在汉长安城安门外直南大道东侧,北距长安城南墙约2公里是汉代礼制建筑,由西周的教育场所变为行礼乐,宣德化的礼制建筑。它和建造于汉长安城南侧,遗址位于今大兴新区的任家口村东,十里铺西北处的汉明堂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一组皇家礼制建筑。

2)罗马

罗马城建立在神学法则基础上,它的直角布局和方位取向是由与宇宙相关的想法决定的。同时,罗马城的建立更是为世俗的政治、经济、战略因素考虑的。“当时的罗马城既作为城市又作为帝国,真正统治着西方世界”。知识界人士比如维吉尔和历史学家李维提出了这一理论。从总体上看,罗马城市规划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受宗教因素影响比较大,另一个就是受希腊城市建设的影响。罗马城市一般都是从城墙开始建设,采取的是矩形形式,这种规划就是出于宗教的原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墙内外两边要留出狭长的圣地,不准摆放任何建筑物,这样既可以给城市的守卫者在防守中以方便,又可以增强城市的宗教约束力和制裁力。罗马城市还在方位走向上注意与有序空间协调一致。

2.6城市功能与交通

1)长安

汉长安城交通便利,街衢洞达,衢路平正,正相经纬。从城门通往城内的每条大街皆可同时并行12辆马车。多种文献记载: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

由于霸城门、覆盎门、西安门、章城门通向城内街道为两宫所阻,形成4条短街。12条从城门通往城内的街道中,除去这4条短街,长街恰好是8条。古代文献只称“八街”,显然因为这4条街太短,又直接通往皇宫,故均略而不计。

九陌”所指,是汉长安城通往城郊区9条大道。当时不仅长安城中人口众多,而且四郊近县,杜霸五陵之间也是“名都对郭,邑居相承”的繁华之地。因此,从城内8条大街通往郊区的大道都是交通要道。

汉长安城的交通还沿袭了秦代的驰道制度。驰道是皇帝专用的道路,又称御道。由长安城门通向城内的大街一律三途并列,中央一条即为皇帝专用的驰道汉代制定的驰道禁令极严,任何人都不能在驰道上行走或逾越,即使皇太子也不能例外。即使得到特许可以使用驰道的诸侯,也只允许在驰道边沿行车。

2)罗马

罗马城作为帝国的首都深为罗马贵族所重视,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和显示统治者的威信,他们投入大笔资金,企图将它改造成一个新的罗马。公共建筑是罗马各个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奥古斯都为了充分展示其强盛的国力,大兴土木,从而使罗马的公共建筑散发出一肌奢侈、豪华的辉煌气氛,其中以罗马城的公共建筑最为著名。公共建筑中最显赫的就是罗马城的广场与大剧场,作为团结与联盟的象征,广场建设一直为罗马当局所重视。罗马的大剧场是一个四周高,中心低的露天围场,经常有很多人聚集于此观看表演。正是这样的圆形竞技场使人们对罗马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高超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这些伟大的建筑被看作是罗马人好大喜功与天才秉赋的表现,这种新的建筑形式适合于多种目的,在罗马剧场中观看盛大表演已经成为罗马社会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种壮观的环境下,老式戏剧让位于歌剧,因为它更适合于这种壮观的环境,罗马伟大的建筑促成了伟大艺术的诞生。此外,古罗马城还有较为完善的市政设施,例如:大排水沟、水管、引水渠等。

2.3、文化遗产保护与现状

1)长安

2)罗马


三、总结

罗马文化中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奥古斯都称帝,但共和思想和法则依然深入人心,即使是逐渐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没有改变罗马文化多元的特质。罗马帝国广阔疆域内,大大小小的诸多城市都被允许按照首都的模式去建设和发展,而在中国,地方城市的建设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时罗马城中众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长安城中不可能有的。只是到公元392年,基督教才发展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至尊一元的宗教文化,但这时距罗马帝国的解体已只有几年时间了。

长安文化和罗马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宗教性。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是按照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长安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而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长安文化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推动下诞生的《史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马文化继承了古希腊开明而松散的多神信仰,充满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这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蛰伏数百年后又成为文艺复兴能在意大利发端的历史渊源。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逐渐强大,罗马甚至成为基督教教廷所在地,这与宽容而多元的罗马文化背道而驰。

附:历史对照表

汉长安与古罗马城市对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