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纂《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2-22 22:47:35

关于编纂《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的通知

各处级单位:

为忠实记录学校2007年基本办学情况,系统总结学校2007年的建设与发展,为全校教职员工提供基本文献,为学校今后制定规划提供借鉴,促进学校的对外交流与宣传,经学校研究决定,编纂《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以下简称《年鉴》)。为了做好《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编写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是学校权威性的工具书和史料性文献,编纂《年鉴》是我校文化建设及校史编纂的基础性工作。编纂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观,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学校 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史为鉴,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把我校办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为做好《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的编写工作,学校成立了《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编审委员会,负责年鉴大纲的审定、编写任务的分工与稿件的终审。《年鉴》编审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名单如下:

审:张明旭 颜事龙

副主审:昝连生 李西才 乔丰强 叶醒狮 刘泽功

员: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芹永 尹 敏 王余旺 王振斌 叶 松 田中良

 华心祝 吕 渊 朱金波 许国安 严家平 宋晓梅

 张海军 张先铎 张安宁 李敬兆 杜俊林 束学军   

 汪仁和 金焕明 周学锋 孟祥瑞 欧阳连勤 范肖南 

宫能平 洪江如 赵 辉 夏冬生 徐冬生 徐其清

 徐国财 殷志祥 郭永存 高明中 崔绍均 曹光保

 梁 星 梁修清 盛 真 黄友锐 谢振安 谢继生

 董淑平

编审委员会下设编辑部,负责稿件的编辑、校对工作,名单如下:

任:张海军

副主任:盛鹏飞 王先江

员:许 吴幼华 高泽斌 王宏兴

另设编写委员会,负责撰写、提供稿件。由各处级单位上报的《年鉴》编写工作负责人(1名)及撰稿人(12名)共同组成。

三、具体要求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年鉴》编写工作,深刻领会《年鉴》编写原则,按有关要求做好本单位的组稿和编写工作,客观地反映本单位2007年的各项工作情况。做到主题鲜明,点面结合,语言简练。既要简洁地反映本单位的工作情况,更要以反映信息价值大的内容为重点,对本单位工作较突出的方面、对学校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方面可作重点介绍。

()各单位要对撰写的内容、提供的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负责,按照要求上报的所有材料必须经单位领导审核,并加盖单位公章。各单位要切实做好《年鉴》编写的组织工作,确定一名负责人,并安排符合条件的专人具体负责年鉴的编写工作,负责人和撰写人名单及联系方式于2007710上报党政办公室。各单位撰稿人必须仔细领会本通知的精神和各项要求,制定详细的编写提纲,将编撰工作在本部门内进行有效任务分解,搜集详实的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取舍。

()交稿形式:同时报送打印稿和电子稿。稿件纸张类型统一用A4纸(大于A4的表格用A3纸);正文一律用Word文件输入,标题采用4号宋体,正文为5号仿宋体。如编写时用Excel格式,报送时需转换成Word格式。打印稿需有撰稿人和审稿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电子稿请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到:wuyh@aust.edu.cn
()交稿时间:2008828前。

附件1. 《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编写要求

附件2. 《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条目文稿编写范例

附件1

《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编写要求

《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卷)是史志性的资料工具书,要求具有史册性、资料性、检索性和权威性。《年鉴》编写要站在学校的高度,全面、准确、客观地描述2007年学校师生的事件、活动、重要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编写中遵循以下要求:

一、编写原则

()实事求是。载入《年鉴》的资料、数据必须真实,要以资料、数据的真实性维护年鉴的权威性。

()全面准确。《年鉴》作为学校的“百科”全书,内容上要全面,覆盖面要宽,凡是我校办学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资料都不能遗漏。各单位提供的情况既要讲成绩又不能回避问题。

()突出特色。特点是否突出是衡量年鉴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各单位提供的资料应该努力挖掘本单位的亮点和特点,要突出自身特色、年度特色和时代特征。

()重事不重人。《年鉴》具有史料的特征。《年鉴》的编写重在为人们提供事实参考和依据,重在以事实说话。

()模式服从内容。年鉴的选材面广量大,题材的大小、资料的多少、条目的从属由内容决定,量体裁衣,统筹安排。

二、起止时间

《年鉴》按自然年度记载,即从200711日起至1231日止。统计数据截至日:普招学生数按学年统计,截至2007930日;成教学生分别按学年统计,截至2007930日或20071231日;其他按自然年统计,截至20071231日。

三、收录范围

在本《年鉴》记载时限内,凡属反映学校各方面工作状况的重要资料,如学校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和全校及各单位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各方面取得的并对学校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的成果、经验、教训的文字、数据、图片、图表等均属《年鉴》收录范围,要详实记载。其中:

()机关单位收录内容为:1.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2. 2007年度工作综述;3.重要资料及重要数据统计表;4.重要规章制度;5.具有历史意义和长久存查价值的其他信息资料。

()教学单位收录内容为:1.概况。包括历史沿革、现状、历届党政班子负责人及其职责;2.机构设置。包括党、政、教学各级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3.各类专业设置情况;4.2007年度工作综述。包括主要工作的完成情况、学科建设情况、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5.重要资料及重要数据统计表;6.具有历史意义和长久存查价值的其他信息资料。

四、文字规范

()文体。采用记实性说明文体和记叙文体写作。说明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其特点是:在对事物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定义、诠释、分类、分解、比较和图表等方法,对事物“是什么”作说明解释。常用于介绍基本情况、综述主要成就、披露存在的问题、解说事物、简介人物、阐明事理。记叙体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其特点是:人们出于对事物客观反映的需要,运用录实、叙事、记人、状物等叙述方法,实事求是地回答事物“怎么样”。常用于记述行业业绩、单一事件、人物、会议和节庆活动。

()语体。采用公报语体。公报语体为公文语体的一个分体,具有准确、简明、平实、严谨的特点。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要求选词准确,不含糊其辞;措词平正,不随意褒贬,经得起推敲。追求简洁、平实、明快的风格,反对繁丰、华丽、含蓄的格调。

()语言文字。使用现代汉语书面语,包括少数已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古汉语。语言文字一律按照199277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严格使用规范汉字,一般不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标点符号。一律按照19951213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准确使用。 应特别注意区别破折号和连接号的用法:

破折号“——(占两格),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解。例如:地质科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者奖”。

连接号“(占一格),用于组成复合词组的两个名词之间,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如“开通黄山杭州空中航线”。

连接号的另一种形式“~”(占一格),主要用于连接相关的数字,如“518日~20日”、“30万~40万”、“20%30%”。

()称谓。除“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可用第一人称,即“我校”、“我省”外,其余一律使用第三人称的全称撰稿,即各院()、单位一般直称“某某学院”、“某某处”,而不称“我学院”、“我处”,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管理处”。附小不能简称“我校”。人物在同一篇稿件中第一次出现时可加职务或职称中的一项,之后出现则直称其姓名。

各种名称首次出现时要用全称,如文稿中需要多次使用,可在首次出现全称时加注简称。但一些通用和规范的名称简称可不必加注,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可称为“中共中央”。

()时间表述。文稿中涉及的时间要写出准确的年、月、日,避免使用“今年”、“当前”、“最近”、“近年”等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同一条目中年份已有前提的,后面不必重复出现,可用“年内”的提法,也可直接交代“某月”或“某月某日”。

公历年代、年、月、日及时、分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20世纪80年代”、“199451日”、“718分”;年份不能简写,如“1995年”不能写成“95年”。星期顺序也用汉字表述,如“星期一”。

()数字用法。按照19951213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除特殊情况外,使用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如“20件”、“1230平方米”等。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等及叙述性文字中的数字,应使用汉字,如“十项规定”、“八五计划”、“一律”、“一方面”等。倍数、成数、分数、百分数、千分数用阿拉伯数字,但百分之几、十分之几、百万分之几等用汉字表示。

统计数字(某些需精确统计及附表中的数字可以例外)在五位数以上的,一般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小数点后按四舍五入法取1位数~2位数,如“36547万元”写作“3.65亿元”。百分数和千分数中的小数,只取至小数点后一位数。

使用统计数据要求做到文表、总数与分数一致,因统计口径不同而引起的前后数据不一致要加以说明。

()计量单位。统一执行1984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和19931227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面积单位可用平方米或公顷,严禁使用“亩”。长度单位用“米”、“千米”,重量用用“克”、“千克”或用“公斤”、“吨”等。

行文中涉及的计量单位,一律用汉字表述。公式中的计量单位使用符号,不用汉字表示,附表中的计量单位,一般使用汉字,必要时也可以使用符号,但同一表格中的用法需一致。

()书写格式。正文一律用Word文件输入,标题采用4号宋体,正文为5号仿宋体。纸张类型统一用A4纸(大于A4的表格用A3纸),如编写时用Excel格式,报送时需转换成Word格式。

条目标题加方头括号“【】”,顶格起行书写,后空一格接正文。条目中的层次标题,另行空两格书写,后空一格接正文。条目与条目之间独立成章。署名单位置于文末右下方,右空一格。例如,资料来源:学生处。

正文层次较多的,分三层序码书写:第一档一、二、三……;第二档㈠㈡㈢……;第三档⒈⒉⒊……。

引用文件要严格书写文件标题、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号。公文号中的年份使用六角括号“〔〕”。

附表书写。除表头和表底外,表格内不加横线。表中的项目如分有母、子项的,子项空一个字另行书写。表格数据栏内使用符号示意统一为:“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表示无该项统计指标数据。附表说明置于表格底线下方。

附件2

《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条目文稿编写范例

《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除前言、学校概况、专题特载、机构与干部以及附录的部分内容之外,其余部分都是以条目的形式来记述学校各方面的信息、情况,条目文稿编写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年鉴》的质量高低。为此特提供编写范例供有关单位参考。

学校年鉴通常设类目、分目、条目三层,也就是在类目下设分目,分目下设条目。条目类型由条目的内容性质决定,按其基本资料涉及的范围划分为两大类: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

一、综合性条目

()概述。是对某项产业、事业、学科总体情况的全面综合反映。地方年鉴一般在“工业”、“农业”等大的类目下设“概述”,作分目出现,通常由“概况”等有机联系的条目群组成并置于分目之首,内容要素一般包括:关系全局的重要情况,重大举措及其成效,发展特点及趋势,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学校年鉴由于设目较细,一般很少出现此类“概述”。

()概况。概况反映部门、单位的基本面貌。地方年鉴一般在分目下设“概况”条目,而我校大多在类目下设“概况”条目,并置于各条目之首。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年度内完成工作简况,包括完成的主要指标,取得的主要成绩,发展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概况要言简意明,不宜作过多的阐述。见参考条目如下:

例一,供后勤、产业部门参考

概况1995年~1996年,学校校办产业(不含所属子企业)有出版社、杂志社、思特新技术公司、科技开发总公司、紫园饭店(留学生部)、电子设备总厂、秀峰电器厂、兽药厂、桑立公司(化工厂)、实力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

1995年,产业在编职工276人,专业技术人员160人,占职工总数的58%;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0%;全校产业总资产(不包括学校拨给产业使用的房地产,下同)72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91万元),比上年增长60.7%,总负债4280万元,净资产总额2957万元,比上年增长44.1%

1996年,产业在编职工277人,专业技术人员157人,占职工总数的56.6%,其中高级职称2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8.5%;全校产业总资产为100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306万元),比上年增长39%,总负债5879万元,净资产总额4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9.5%

例二,供机关管理单位参考

概况我校于19931月建立专职审计机构——审计室,现由陆华锟任主任。审计室有专职人员2人,返聘退休人员1人。学校领导分工由江士敏副校长分管。

1994年,按照自治区教委和学校领导的安排,我校审计室完成了7个审计项目。审计范围包括全校所有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审计金额10 439.16万元,其中:财务收支审计项目4个,审计金额9 088.37万元;经济现任期满的终结审计项目2个,审计金额1 188.10万元;对校科技开发总公司及所属工厂6个独立核算单位自1978年以来的资产积压进行了清理核实并作出了审计处理,合计金额162.69万元。查实违纪金额33.25万元,违纪金额本息34.55万元全部返回学校。查实违规帐务处理金额594.93万元,并全部予以纠正。向学校和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14条,被采纳12条。促进被审计单位修订财务管理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责任制度各一个。提交审计报告5份并经校党政领导审批后作出了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提交审计调查报告2份。1994年初,审计室主任陆华锟被评为广西1993年度内审先进个人和全国教育系统1991年~1993年审计先进个人,受到国家审计署和教委的表彰。(审计室)

()综合记事条目。对同一性质相关事物、事件的综合反映。内容包括:事主、时间、地点和范围,主要过程及结果,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背景。见参考条目如下: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各基层单位中的战斗堡垒,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充分发挥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和核心作用。1993年~1994年,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从学校党组织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调整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结构。

为了适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改革的需要,按照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原则,对原有基层党组织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19935月成立了中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出版社总支部委员会和中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分析测试中心总支部委员会。19938月大学外语部从外语系分出后,成立了中共大学外语部支部委员会。199410月成立了中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支部委员会。同时对原有党总支下属支部进行了适当调整:机关党总支下属的原校办支部分为校办支部和校产办支部,党办支部分为党办支部和工会统战支部,组织纪委支部分为组织部支部和纪委审计支部;原后勤党总支部所属的幼儿园成立支部划归教育系党总支部,留学生部成立了支部划归出版社党总支部;出版社党总支部新成立了南宁印刷厂支部;政治系党支部新成立了法学支部,乡镇经济管理班第一、第二支部;历史系党总支部新成立了学生党支部;教育系党总支部新成立了研究生支部。

经过调整,我校党总支部从14个增加到16个,党支部从89个增加到101个。

二、抓好党总支、直属支部委员会和基层党支部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这两年,我校绝大部分总支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到换届期,我们在有步骤地做好新任委员候选人的考核、推荐工作,特点是在选配好总支部书记、支部书记的基础上,顺利的实现了换届。1993年,选举产生了出版社党总支部委员会和计算分析测试中心党总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了中文系党总支部委员会和生物系党总支部委员会。1994年,化学系、物理系、教育系、政治系、数学系、历史系等党总支部委员会,社科部、附属外语实验中学、附中、杂志社等直属党支部委员会先后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党总支、直属支部委员会。党总支委会换届之后,各基层支部委员会也先后进行了换届。经过这次班子大换届,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使班子充满了蓬勃生机与活力,全校党务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三、制定实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层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试行条例》。

为了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逐步实现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1993年上半年,起草了《条例》草案,几经修改补充,19945月,党委颁发《条例》,并于同年71日起组织实施。《条例》的实施,使支部工作运行逐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抓好党员的思想教育。

这两年,党员学习的重点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1993年上半年,校党委制定党员学习年度计划,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全校党员集中党校轮训一遍,共举办了四期培训班,每期脱产学习两个星期,全校大多数党员参加了学习培训。此外,各总支、直属支部还利用组织生活时间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策,主要学习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文件,学习有关改革方案和措施,以增强党员改革开放意识。通过学习,党员的思想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19946月,结合庆祝“七一”,学校开展了两年一度的评优活动,评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市级优秀共产党员4名,校级优秀共产党员34名;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3名,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

五、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两年来,我们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发展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提高支部对发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抓好几个关键环节:1 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两年分别举办了第八期和第九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训1036人;2 每年与党总支部商定落实党员发展计划,计划发展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3 抓紧重点培养对象材料的准备,及时审批上报材料;4 做好预备党员的再教育,对其进行追踪考察,合格者按期转正。由于工作抓得紧、做得细,党员发展逐年上升,1993年发展党员140人,比上年增长36.9%1994年发展党员205人,比上年增长46.4%

二、单一性条目

()单一记事条目。以某一具体事物、事件、社会或自然现象为对象,内容包括:事主、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和结果。见参考条目如下:

逸夫电教楼竣工逸夫电教楼(电化教育中心)是香港爱国知名人士邵逸夫赠款兴建的工程,该楼于19921122日破土动工,1994225日竣工验收,19948月正式投入使用。该楼实际建筑面积为3 084平方米,建筑安装工程造价479万元,其中投入设备和家具费用140万元,环境布置费用25万元。全部投资除邵逸夫赠款300万元港币外,自治区人民政府配套经费210万元,学校自筹部分经费。该工程经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对邵逸夫该批赠款项目评比,荣获二等奖。(电教中心)

()会议条目。以重要会议为对象,内容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办单位、出席人员、主要内容和效果等。见参考条目如下:

后勤服务总公司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518日下午,后勤服务总公司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校党委副书记李春成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后勤服务总公司各部门的70名职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参加了大会,学校有关系(部、处)分工会主席20余人应邀列席了大会。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郭爱民和工会主席王瑞琴在大会上分别作了工作报告。  

李春成副书记就如何做好后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要明确后勤工作的定位:要有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全局意识;要有换位思考的责任意识;要正确处理好追求效益与搞好服务的关系。其次要明确工作目标:认识到位、服务优良、职工高兴、师生满意。第三,要注意工作方法,坚持压力传递、制度保障、队伍建设等原则,努力创造和谐环境,切实保障职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的合理利益。李副书记要求后勤服务总公司工会组织要结合本单位改革的实际,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学校和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

会议期间,校工会主席蒋昌华和郭爱民总经理共同为“外来务工人员之家”成立揭牌。

()机构(团体)条目。以有重要影响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对象,内容包括:机构名称、简要沿革、组织形式、基本职能、突出成就等。见参考条目如下:

例一,供需撰写简要沿革单位参考

广西师范大学无线电厂1958年自治区教育厅教学仪器管理站在我校现在的无线电厂厂址建立了教学仪器厂,并委托我校管理。1962年正式移交我校,定名广西师院实习工厂,由学院劳动生产办公室领导。1969年实习工厂划归数学系领导和管理。1970年,实习工厂改为“五·七工厂”,并划归学院科研生产处领导和管理;1972年改名为教学仪器厂;1978年与物理系的无线电厂(1969年成立时称喇叭厂,1974年改为现名)合并,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学院无线电厂,由物理系领导和管理;1983528日随着学院的更名,而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线电厂,并于1985年划归校经管会领导和管理;1991年校成立“广西师大科技开发服务公司”后,学校将科研处于1984年组建的广西师大智力开发厂合并到广西师大无线电厂,统归广西师大科技开发服务公司领导和管理。目前,无线电厂共有职工65人,技术干部27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8人,技术工人38人;固定资产126万元,电子仪器设备170(),通用机械设备33台,厂房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车间面积6000平方米。

为了适应我国电视和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线电厂于1974年开始研制和投产电视发射机、电视差转机,成为全国生产电视发射机较早的厂家之一。1992年,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电视差转机、电视发射机、语音设备、收发天线、抢答器等,这些产品都是电视教育事业和电化教学的主要设备。投产以来总共生产了1600多台,产品销售全国各地,除西藏、台湾以外都有该厂的产品,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和广西的电视事业和电化教学作出了贡献。1990年销售收入142.5万元,利润34万元;1991年销售收入146万元,利润38万元;1992年销售收入153.5万元,利润35.7万元。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自1991年以来,该厂一方面对现有产品进行彻底改造,另一方面投入一定的技术力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当前生产的电视差转机、发射机已全部系列化,从1瓦至3瓦、5瓦、10瓦、30瓦、50瓦、100瓦、300瓦等。最近又研制开发出立式100瓦以上大功率机子和分米波机子。既能满足大电视台的使用,又适合乡镇、厂矿的需要。语音教学设备主要是根据我国语音教学的实际需要并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研制生产了ZO系列语音教学设备,有普及型、普通型和标准型3种型号的产品。

例二,供各院()参考

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068月,其前身大气科学系(原气象学系)建于1960,现设有: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气候资源方向)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大气科学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气象学学科1981年建立硕士授予点,1988年被评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现已培养专科毕业生150名,本科毕业生7400 名,硕士679名,博士38名,留学生3名。学历学分被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承认。本系大量的毕业生成为中国各级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有相当数量毕业生已是科研院所知名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学家。同时,还为西藏等地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气象工作者。通过1993年在我校建立的“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为世界80多个国家培训了480多名高级气象技术人员,受到一致赞扬,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我系教师中有5名教授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994年后江苏省教委授予天气动力学、气象学学科“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1996年,大气科学系(原气象系)被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单位”称号。20065月,大气科学系荣获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46年来,学科内容不断丰富,学科规模不断扩大。坚持跟踪学科最新动态,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体系。学院设立的实习用省级水平气象台和气象灾害和环境变化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重点)等,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保障。该系注重课程和教材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0余次,其中《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在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46年来,科学研究蓬勃开展,国际交流频繁不断。注重理论研究与国家需要、科研成果与实际业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气象学科形成了国内大气科学领域中颇具特色、相对稳定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1 大气环流动力学与短期气候预测。主要研究东亚大气环流异常演变规律特别是季节转换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影响短期气候变化的有关物理因子,利用多种方法,结合我国短期气候演变特点,建立预报方案,提高预报准确率。

 2.东亚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主要人员是全国季风合作,中美和中日季风合作的主力,其成果在国际相应领域有一席之地。 “十五”期间还将实施东亚季风的国际合作计划。该方向国际合作广泛,学术梯队稳定,后继研究前景广阔。

3.气象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 气象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减灾防灾的实际相结合并利用遥感、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来解决疑难问题形成本方向的鲜明特色。以我国台风、沙尘暴、暴雨等为研究对象,具有广阔的前景。

 4.大气动力学和数值模式研究。重点研究大气的不稳定理论及其在灾害性转折天气中的应用,研究用于各种数值模拟的数值模式。

1978年至今,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3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项),国家八五、九五、863973项目50项,省部级项目169项,国际合作4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00余人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00余篇,多次主办全国和国际性学术会议。获国家级奖励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29项、省部级奖89项,国际奖2项。

例三,供公共教学部(中心)参考

社会科学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简称社科部)承担全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含中国革命史、邓小平理论、哲学、经济学)、思想品德课、法学基础理论课等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招收中国革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开办经济管理、法学两个专业辅修班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函授班。现有教师31名,办公室、资料室人员4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0名。共分五个教研室。1998年调入博士1名,结束了社科部无博士的历史。两年来,社科部喜讯频传:教授袁竟雄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部主任欧阳林、支部书记林凤鸣分别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副教授何昭红、张红分别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和十佳青年。在三十一届校运动会中,该部荣获精神文明奖。在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下,在田家炳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现正在兴建高档次的多媒体教室,筹划多媒体教学设备,社科部将以更新的姿态、更矫健的步伐迈进21世纪。

一、教学及改革情况。

(一)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学习资料汇编》以及其他有关教学的文件,提高认识、明确重任,制定了“两课”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并以文科基地班为试点,然后在全校逐步铺开,探索“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下,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改革。1997年在试点一学期,取得了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在广西高校中率先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由丘国仁、林学荣、杨化西等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试点教学,1998年逐步在全校铺开,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教研室严格执行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制度外,部里还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有开拓精神的教师上示范课,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在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全广西高校“两课”教学评估中,该部获得了较高的评价。19984月青年教师杨丽娟执教的桂林片高校教学观摩课,受到自治区专家的好评。

(四)积极组织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开展教学评估活动。在同行评估、专家评估、学生评估的基础上,评出了一等奖杨丽娟、二等奖何昭红、三等奖苏力俭、邓小玲。杨丽娟、何昭红获得了我校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五)1997年社科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荣获全校“优秀教研室”称号,1998年法学基础理论课被评为全校的“优秀课程”,至此,该部所承担的三门公共课课程已全部被评为“优秀课程”。

二、科研情况。

(一)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项科研课题,深入开展科研活动。两年来共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1项, 校级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1项。使该部每位教师都有1项以上的课题。此外,还组织部分教师参与编写自治区教育厅统编教材,进一步提高了该部的科研水平。

(二)两年来,该部教师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由欧阳林、林凤鸣、吴国萍、张红参与编写的专著《真理,你告诉我》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由袁竞雄、林凤鸣、丘国仁等人撰写的《邓小平理论与实践》一书获自治区教委科研成果三等奖;由欧阳林、罗启荣、袁竞雄、莫凌侠撰写的教学管理理论文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产品(成果)条目。以重要产品或重大科技成果为对象,内容包括:产品或成果名称、完成单位或个人、完成时间、性能特点、获奖等级、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见参考条目如下:

我院“GIS在气象中的应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近日,由我院邱新法副教授、缪启龙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曾燕博士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起伏地形下我国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一文在《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第13卷第5期发表后,在我国科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受到了专家们的关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办的《科学时报》,在2003年9月11日《前沿》版以大号字通栏标题“我国起伏地形可照时间分布图绘成”作为首条新闻,对此做了详细报道和介绍。

报道指出:我国乃至全球当前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制、生产各种比例尺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但对于气象信息,可靠的数据源仍然是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目前我国拥有气象站不足3000个,广大地区尤其是山区,各种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仍然未知。研究人员发展出的新的可照时间计算模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绘制出了我国1km×1km分辨率的全年各月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图。模型只需以DEM数据为输入项,普遍适用于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数据处理平台,可进行大数据量处理;所提供的可照时间数据,可作为基础地理数据供相关研究应用。

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为各种地表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空间扩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高效、可靠、方便的模型算法研究,以及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可能对计算结果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值得展开深入探讨。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和空间信息科学系主任缪启龙教授指出:目前,这两个系的科研团队以地理信息系统在气象中的应用为内容,以气象分布式模型为核心技术的科研工作正全面展开。他相信,在这一领域,他们正在也一定能走向世界。 

关于编纂《安徽理工大学年鉴》(2007年卷)的通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