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对徽州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11-05 14:50:04

本科毕业论文

( 2015 )

目: 明清徽商对徽州教育的影响

院: 文学院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丁磊 学号: 31301041008

指导教师: 曲晓红 职称(学位):(讲师)硕士

合作导师: 职称(学位):

完成时间: 2015 5 10

绩:

黄山学院教务处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摘要 1

英文摘要 2

前言 3

明清时期徽州教育的概况 3

(一)明清时期徽州教育的繁荣景象 3

(二)明清徽州的教育特色 3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促进 4

徽商之于徽州教育 5

(一)徽商的贾儒观 5

1 贾而好儒 5

2 弃贾从儒 5

(二)家庭教育 6

1 徽商对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视 6

2 言传身教 6

3 邀请名师 6

(三)书院教育 7

1 书院教育的兴盛 7

2 徽商对书院教育的资助 7

3 徽州书院经费的商业化运营 8

(四)社会教育 9

1 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风尚的变迁 9

2 明清徽州的社会教化活动 9

徽州教育对徽州商业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9

(一)教育对徽州商业发展的影响 9

(二)徽商的义利观对商业发展的促进意义 10

明清时期徽商与徽州教育给当代的启示 10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教育的影响 10

(二)徽商对教育的投资 11

(三)新视角看待徽商的义利观 11

(四)知识和观念的更新 12

参考文献 13

谢辞 13



明清徽商对徽州教育的影响

摘要:明清时期,徽州是中国古代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并且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独特的教育特色。探求明清徽州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不能忽视对徽商的研究,特别是徽商在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后对徽州教育所作出的贡献。比如徽商的“贾而好儒,弃贾从儒”观念对教育的促进、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对书院教育大力支持,以及对社会教育产生的影响。当然,独具特色的徽州教育是“贾而好儒”的徽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需要,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徽商对徽州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教育也在徽商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我们要从徽商与徽州教育中看到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比如如何看待当今的区域教育水平差异、教育投资的意义,以及辩证的看待徽商的义利观在新时代的作用。

关键词:明清时期;徽商;徽州教育

Influence of Huizhou merchant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Huizhou Education

Abstract: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izhou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s Chinese ancient education, and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ducation.The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izhou education vigorous development, can not ignore the research on their business, especially to the merchants after a successful business contribution to education of Huizhou. For example, the “Confucianism, Jia Congru abandone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family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college education suppor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Of course, HuiHou education is a unique “Confucianism” merchants need to improve their cultural level,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refore, they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in Huizhou, but also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inally, we want to see o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significance from Huizhou merchants and education, such as how to treat the differences, regional education level of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the dialectical view of the concept of justice and benefit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izhou Education

前言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徽商在全国各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徽州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徽州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明清时期的徽州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徽商对家乡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徽商贾而好儒、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大量捐资书院办学、普及商业知识,因此,徽州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徽州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方法,新的学科知识的形成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智力基础。明清时期的徽商对徽州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当代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1、明清时期徽州教育的概况

(1)明清时期徽州教育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徽州府所辖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和婺源六县构成了徽州地区,古老的徽州向来文风昌盛, 名人辈出, 是个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之地,在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本地的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不断地冲突、交融,在文化的碰撞中发展、创新,形成了重文尚礼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正如元末休宁人赵枋渡在《商山书院学田记》中所说: “新安自南迁后, 人物之多, 文学之盛, 称于天下……故四方谓东南邹鲁。”[1]

明朝中期以后,徽商在经济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再加上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徽商们更加重视徽州地区的教育事业,加大了对徽州地区的教育投入。有了徽商的重视和大量的财力投入,徽州地区的教育更加兴盛,设立了府学、县学、书院和大量的社学,用来教乡里的子弟。除此之外各族还设有族学,徽商们鼓励并且免费资助族内贫寒子弟,为其提供教育。徽州人普遍把子弟读书视为修身齐家的首要任务,因此重视教育在徽州地区蔚然成风。“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也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这些正是对当时徽州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明清时期的徽州才文风盛行,人才辈出,教育才达到一片繁荣景象。

(2)明清徽州的教育特色

经济基础决定了文化的发展,然而明清时期的徽州教育就是在徽州商业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具有一定的特色性。然而徽商处于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中,避免不了的本质上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所以在此基础上处于蓬勃发展的徽州教育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封建性。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处于封建社会的外部环境阻碍下的徽商也开始了不自觉的革命。虽然这种所谓的“革命”很微小,可能做为徽商自己都没有察觉,但是对于徽州教育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徽州教育观念的变化。和徽州人传统的教育观念相比,明清时期徽州人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社会的“重农抑商”观念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里,士、农、工、商,士为首位,商为末。读书人被人们看成是君子,属于上流社会群体,而从事工商等重利者则被人们看成小人,被人耻笑。徽商却认为读书和从商是可以统一的,从商虽然是为了赚取利润,但这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帮助贫困之人,这正是徽商所从尚的义举。即著名徽州人汪道昆所说的“服贾而仁义存焉,贾何负也!”[2]

徽州教育的平等,是明清时期徽州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决定教育水平高低的是经济基础,所以在传统社会能够接收到教育的一般都是富家子弟,作为贫寒子弟几乎和读书上学是无缘的。然而明清时期的徽州却打破这一定律,重视教育和宗族友谊的徽商为家乡的教育建设和贫寒子弟的读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环境下,徽州子弟都平等的接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促进

明清时期徽州商业实用知识得到发展。“重农抑商”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所推行的小农经济政策,这种环境下的商业教育仅仅是师徒式的言传身教的模式,因此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竞争愈发的激烈,这种传统的商业教育模式很明显的不能满足新的商业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商业经验并且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徽商出于对人才的需求开始编撰商业书籍、普及商业知识、进行专门化的商业教育。

明清时期徽州科技教育进一步发展。由于徽商经济上的需要,明清时期徽州的科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包括传统的医学、天文和数学,并且已经开始引用西方的研究方法,出现了近代科技的萌芽。

明清时期徽州艺术教育获得发展。明清时期徽州在艺术方面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以徽剧、新安画派、徽派篆刻为代表。这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商经济上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徽商经济上的成功,再加上徽商多为儒士,绘画自然就成为他们的一种爱好,于是名家辈出,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新安画派”。

综上所述,“由于徽商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之外的商业实用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3]

2、徽商之于徽州教育

(1)徽商的贾儒观

1.贾而好儒。

在徽商的人员构成中, 以“业儒”出身者居多。他们或因各种原因而不得不弃儒从贾,或在“张贾”获利之后转而“业儒”,或“从贾”之后还是好学不倦,亦贾亦儒。“好儒”、“业儒”成为徽商不同于其它商帮的最大特色,也是徽商具有更高文化程度与素质的根源。[4]徽商大多喜好读书,形成了“贾而好儒”的重要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在徽商兴盛的过程中,其“贾儒结合”的经营方法取得良好的“以儒助贾”的经商效果,对徽商来说教育水平的提高无疑帮助了他们取得更大的发展。

由于徽商的“贾而好儒”,经商和业儒成为徽州人所从事的两项最重要的事业,所以徽商们在经商致富后都十分重视发展家乡教育事业,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们在“振兴文教”上总是毫不吝惜地提供财力支持,为了让更多的子弟习儒就学,徽商积极捐资,广建书院。“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有了徽商强大的财力支持,徽州的世风日益儒雅。”[4]

徽商“好儒”传承了徽州地区昌盛的文风,长期的重文兴教,培养了徽州人温文尔雅、干练务实的作风,提高了徽商的文化素质和经商技能,也保存和创造了中国文化典籍。从汪道昆、朱熹、程大位、戴震、王茂英,这些徽州历史文化的名人的身上可以看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讲究实际、处事低调。徽商的“贾而好儒”这种地域性的文化特质会沉淀为徽州人内心的一种文化基因,并且代代相传。

2.弃贾从儒。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封建传统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多徽商业贾致富后,就不愿再贾,而是倾向于业儒或者入仕。对于他们来说,经商不过是为自己和子孙业儒入仕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弃贾从儒”。[5]明代徽州人汪道昆总结的好:“新都三贾一儒,要之文献国也。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驰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弛贾而张儒。”[2]总的来看,明清商人贾有所成后“宁弛贾而张儒”,反映了徽商对从儒入仕的强烈追求。因为在徽商看来,只有“业儒入仕”后,才能真正算得上衣锦还乡、被子孙后代视为成功的人。

徽商“弃贾从儒”,虽然对徽商的商业经营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对于徽州教育不得不说是一个推动。清初徽州书院多达50多所,大多为徽商捐资所建,可以看出弃贾从儒后的徽商大都不惜重金,投资于子弟业儒入仕。不仅如此,徽商本人也直接投身于教育,入仕后的徽商有进入官场的,有成为文化名人的。比如徽州名人程晋芳,作为一个大盐商多次去参加科举考试,已经年过40的他终于中了进士,这年正逢四库馆开,他就被编为翰林院编修,跟在纪晓岚后面编四库全书,这就是熟称的“点翰林”。[4]在读书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封建社会,入仕为大多数徽商的终极目标,徽商的“弃贾从儒”精神也直接推动了徽州教育事业的发展。

(2)家庭教育

1.徽商对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视。

徽商把教育子女当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他们心里很深刻的认识到“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因而他们把教育子女看的十分重要。而且徽商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能做到持之以恒,或许是因为对商业的那份执着,让徽商在从事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时也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是徽州古名居的一幅很有名的对联,教育后世子孙们:只有书读的好了,才能把生意做好,无论是读书还是做生意一定要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创业很艰难,但是想把家业更好的经营下去更难,只要能够知难而进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虽然只是屋里的一幅对联,但是从这小小的细节中能够看出徽商们对子女教育的足够重视。简单的对联折射出的却是很深刻的道理,徽商子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悄无声息的接受了最有效果的教育。

2.言传身教。

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徽商深深地懂得自己的言传身教对于子女有很大的榜样作用,所以他们时刻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且随时对子女进行教育。“徽商汪拱乾,经商三十余年,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自奉菲薄,并戒诸子不得鲜衣美食。[6]”经历了很多年辛苦打拼的徽商,虽然已经很富有,但是并没有因此过上奢侈安逸的生活,相反却是粗茶淡饭,告诫子女要勤俭节约。

虽然徽商叱咤商海之中,但是看起来却十分儒雅。他们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所以非常注重自己的修养和言行举止,正因如此对子女起到了很大的榜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徽商虽然对自己省衣节食、勤俭节约,但他们并不是守着钱财舍不得消费。为了家乡的教育和建设,或者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都是带头捐助,正是徽商的这种行为,对子女起到了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3.邀请名师。

明清时期徽州子弟的启蒙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实现的,然而徽商们也意识到老师在启蒙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所以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不遗余力、注重选择名师。徽商拥有丰厚的财富,并且对子女的教育高度重视,因此他们能为子女创造优质的读书条件,可以邀请名师让子女能够专心致志地读书。

“徽商为子弟邀请名师也是不遗余力,凌珊不远数百里迎师以训子侄。明休宁人汪文壁少有大志、多闻强记,其父邀名士为师。”[7]鲍逢乙,“延名师课子侄与族之子弟贫不能学者”。[3]又如歙县王学儒一家迁入新的环境后,最先考虑到的也是子女教育的问题。当他得知“常州钱伯,固以善书名天下”时,立即前去邀请“乞为书方正学四箴言,以揭示于壁”,为了子女能有更好的老师,王学儒可谓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正是徽商为子女不遗余力的邀请名师,才使得徽商子弟的家庭教育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3)书院教育

1.书院教育的兴盛。

明清时期,作为徽商的家乡徽州地区,书院教育十分兴盛,到了明末即有“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3]之说。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至少有90所书院,其中新建的,明朝有45所,清代有19,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歙县的紫阳书院、斗山书院,休宁县的天泉书院、还古书院,黟县的碧阳书院、中天书院,祁门的集成书院,婺源的明经书院,绩溪的颍滨书院。

通行的观点认为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广收图书,聚徒讲学”。[8]明清时期徽州书院教育之所以如此兴盛是因为官学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徽州子弟的求学需求,所以徽州子弟学习的地方除了官学之外都聚于书院。另一个原因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学术思想很繁荣,例如歙县的斗山书院以及黟县的中天书院已经成为了学术交流的中心,每次讲学之时,四面八方学者云集于此,听众甚至会达到千人之多,十分壮观。[9]当然书院教育之所以如此兴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要归功于徽商强大的财力支持。

2.徽商对书院教育的资助。

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地方,徽商们为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为得到封建政府的支持,为了选拔更多的徽州子弟科举入仕,为了让子弟获得更好的教育,积极捐资,在家乡大力倡建书院。所以,在徽州不仅宗族创办的书院经费来源于徽商, 就连官设书院的经费,主要靠的也是徽商的资助。我们发现有财力的徽商大都为书院捐输过资金。如歙县的古紫阳书院在创建的过程中,徽商捐银合计11000,其中鲍志道一人捐了3000两。又如黟县的碧阳书院在创建过程中,共用白银29100余两,其中合邑绅商捐输14200余两,其余15000两是由西递巨商胡学梓之子胡尚捐助的。[3]徽商们捐资创建书院,兴学重教,为徽州书院的兴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徽商资助与鼓励子弟向学。我们知道办学不仅需要学校本身的支出,对于读书人来说,还需要学费和生活费等其他方面的支出。所以徽商们不仅出资办学,而且还为族内应试子弟提供经济和后勤保障,创造各种优质的条件。休宁《茗洲吴氏家典·学田议》[10]云:“方其入学,有修脯执贽之仪,有礼傅膳供之费;及其长而能文,则有笔札之资,图藉之用,膏火之需;其出而应试也,则有行李往来之供;其从师访友也,则有旦夕薪水之给,朋友庆吊酬酢之情…故欲教之,使之有所成就,必先有资其养,使有所籍赖而卒其业。是故得所养则所谓修脯执贽礼傅膳供笔札膏火行李往来、旦夕薪水庆吊酬酢之费皆有所出。”可见培养一个人才的确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

由于书院经费充足,待遇优厚,知名学者老师纷纷前来讲学。加上对贫寒子弟的资助和奖励,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后勤保障,因此人才辈出,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科举人才和学者。徽商的对于书院教育的这些措施不仅直接推动了徽州教育的兴盛,培养了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且对于明清徽州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及其社会经济的繁荣,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徽州书院经费的商业化运营。

传统的“学田”模式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物质基础和主要的经济来源,“学田”模式是指书院把学田租给所在地的居民经营,书院通过收取租金获得收益来维持自身的运转。然而对于徽商来说,其投资办学的徽州书院,经营模式必然会不同于传统的“学田”模式,深知投资之道的徽商在书院经费的运营上深深地留下了商业运作的烙印,这也是徽州书院教育的一大特色。

徽商熟知资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且还会向投资收益高的方向流动,因此徽商对于资助的教育经费进行商业化的运营,使其得到更多的回报。徽商选择的投资途径,一是“交商生息”,[11]作为经费的来源。其本质就是信用的一种方式,取得的收益实际上就是资金的借贷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息收入。如休宁的海阳书院将“书院经费存银七千两由城乡各典领本生息”(道光《休宁县志》卷3)。很显然这种资本的投资回报率远远大于传统的书院经费运营。

二是“购置店铺市房,收取租金。”[11]如祁门东山书院,咸丰初共收捐银一万九百三十九两七钱四分,除拿出四千六百六十九两六分九厘存振林、恒德两典生息外,余款陆续购置了桐岭聚大米店、中埠街立泰米店、十子街义顺烟店、东街口万和店、仁济街大生药店、仁济街德源布店、中埠头恒源烟店、朱紫巷口长茂店(后进)、左圈门外街西店六间、下横街新店两间、湖桥头香店、十子街裁缝店等数十处店铺市房,收取租金。[12]徽商投资商铺所获得的收益也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学田”模式所获得的租金收入。

(四)社会教育

1.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风尚的变迁。

明中叶之前,徽州地区一直是一个民风补实、勤俭节约的小农经济社会,但是随着之后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州地区从商风尚的形成,渐渐的打破了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徽州传统社会的朴实勤劳也因此遭到了礼犯。这种社会风尚的变迁对于统治阶级推崇的封建礼教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扼制这种和正统思想相背离的行为,统治者只能依赖于教育,对其进行社会教化,加以改变。然而徽商却成为明清徽州社会教化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与支持者。

2.明清徽州的社会教化活动。

徽商通过修建牌坊对徽州子弟进行宣传教化。牌坊是对古代封建伦理的一种物化展示,所宣扬的是封建的忠孝节义等纲常礼教思想。明清时期,徽州所辖地区的牌坊数量达到了千座以上,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牌坊之乡”,然而这也鲜明地体现了徽州深厚的封建文化思想。徽州的牌坊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标志坊、功名坊、忠孝节烈坊、尚义坊和百岁老人坊。”[3]不同的牌坊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徽商们出资兴建的这些牌坊很好的帮助了统治者进行教化。

通过徽剧宣传伦理道德思想。徽商的崛起为徽剧的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财力和广阔的市场,徽剧也因其通俗易懂、武功技艺表演精彩而深受民众喜闻乐见。徽剧的兴盛,以及在徽州地区的广泛流行,很好的宣传了封建礼教的思想。但是这也固化了人们的思想,徽商在维护家庭稳定的同时阻碍了新思潮的发展,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和商品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一种退步。

三、徽州教育对徽州商业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一)教育对徽州商业发展的影响

明清时期,徽州教育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科举人才。据徽州方志的不完全统计,明代徽州中文进士者即有446人、武进士50人,文举人170人;清代徽州中文进士者664人、武进士者100人,文举人2067人、武举人312人。[3]另外据统计,明清时期徽州文进士数占全国的2.11%,其中明代占1.86%,清代占2.48%[3]徽州不仅仅进士总数位居全国前列,而且状元人数更为显赫。

徽州发达的教育为子弟带来了仕途的通达,同时也促进了徽商经济更好的发展。掌握权力的徽州子弟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徽商的代言人并充当了徽商的政治保护伞。例如晚晴徽州名人王茂荫,是徽商利益的忠实代言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商人,他自己也曾经经营茶叶贸易,后来考中进士。他曾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说:“必得商贾流通,百货云集,方足以安民生。”为了维护商人的利益,他呼吁地方政府抚恤商民,甚至还多次上书皇帝,揭露贪官污吏对商人的剥削。[13]很显然,这些徽州子弟的在朝中的支持,给徽商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更多的话语权。徽商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离不开徽州子弟们的支持。

徽州商业教育促进了徽商经济的发展。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而徽州教育中具有显著的商业特色。商业教育促进了徽州人文、科技、艺术的进步,为徽商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丰富的市场。商业知识的普及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二)徽商的义利观对商业发展的促进意义

徽商的教育观念中,“义和利”是统一的,而且一定程度上“义大于利”,因此会出现“服贾而仁义存焉,贾何负也”的从商观念。徽商在经营成功后,往往能够坚持“因义而用财”的原则。所以获利后的徽商都会投入大量的钱财赈灾济贫、修路筑桥、兴办学校、大力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徽商的这些做法无不符合传统儒家的义利观。另外,徽商在商业经营中严格恪守“非义利不可取也”的商业行为规范。徽商在经营中诚实守信、讲究质量,宁可自己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会让顾客蒙受损失。

徽商的这种基于儒家传统思想的“义利观”对于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却是双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首先从徽商的经营上看,“非义利不可取也”的商业行为规范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规范了商业市场的秩序,对徽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徽商的“因义而用财”的原则来看,这种过度的慈善行为却阻碍了徽商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利,商品经济的过程就是资金不断循环的过程,然而徽商在获利后却把大量的资金用于慈善,因而用于再生产的资金严重的不足。所以徽商的“义利观”也体现了封建社会基础上商人的局限性,也阻碍了自己向近代商人的转变。

四、明清时期徽商与徽州教育给当代的启示

(1)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教育的影响

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徽州群山环抱的地理环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明清时期,徽州成为商贾之乡,经济上的发展也使得徽州地区的教育水平远远超过其它区域。从徽商对徽州教育的影响来看,经济水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徽州作为一个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之地,科教、文化事业取得蓬勃发展,无不与徽商经济上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作为当代的中国也应该看到各个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有着如此大的差距,和区域间经济水平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缩小区域间教育水平的差距,要统筹区域、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使得区域教育更加协调发展。

(2)徽商对教育的投资

徽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培养了合格的接班人。[14]徽商们深知创业艰难,守业更为艰难,所以从小言传身教、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徽商才得以很好的延续。对于现代的企业家门来说这是很值得借鉴的,若想将自己的辛苦打拼的基业放心的托付给下一代,必须要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才干的企业家。

贾而好儒为徽商提供了成功的基础。首先“贾而好儒”使徽商本身具备了很高的文化素质,从而使徽商在商场中能够游刃有余,能够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快速崛起。其次“贾而好儒,商而兼仕”, 使徽商能够便利的运用其公共关系的能力化解各方面的困难, 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作为当代的企业家们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企业家才能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重要性。

教育为徽商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本。从徽商的成功可以看到,充足的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给我们当代的启示,毋庸置疑人,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所以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另外,从徽商的经营实践来看, 学徒生涯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和实践技能,是他们迈向事业成功的重要一环。因此, 给我们当代一个很深刻的借鉴,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当下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岗位出现招不到人的现象,与此同时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所以高校要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新视角看待徽商的义利观

徽商的“义利观”是把双刃剑,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经营上看,“非义利不可取也”的商业行为准则,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讲究诚信,规范了商业市场的秩序,这对于我们当今的市场经济来说是值得借鉴的。这种积极的一面表现在今天的市场中,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影响,减少道德风险和消费者的逆向选择,降低外部不经济对企业的影响,促进市场的稳定,更加良性的发展。

从徽商“因义而用财”的原则来看,这种过度的慈善行为导致资金的大量流出,阻碍了徽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当代的企业家们,他们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企业的本质就是利润的最大化,甚至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很明显这两者的价值观念几乎是完全相背离的,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价值观念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徽商的做法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徽商的慈善观念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也是当下树立社会主义新的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所需要的。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矛盾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企业存在的目的也可以是为了创造幸福,企业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去回报社会,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也是一个幸福的企业。只是企业家门在做慈善的同时不能像徽商那样过度的投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是要把握一个尺度,既不影响经济的发展,还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比如和徽商捐资书院相比,企业家们可以成立一个教育基金,基金的收益用于投入教育事业,这样一来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徽商的“义利观”,在新时期会产生更大的作用。

(四)知识和观念的更新

知识和观念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贬值,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更新知识和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徽商的成功得益于对儒家思想的灵活应用, 即与商品经济有效结合;而徽商的衰败也是由于知识更新不足,没有及时接受当时更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理念。”[15]因此,明清时期的徽商对于教育观念崭新的认识促进了徽商经济的发展,而封建社会基础上商人的局限性,也阻碍了徽商向近代商人的转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迎来了信息革命时代,新的技术和观念不断的出现,并且更新的频率更快。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不是某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工具,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因此出现了“互联网+”以及O2O等新的商业模式。所以,当今时代,企业家们已经没有了明清时期徽商的幸运,还有选择的时间。企业家们要时刻拥有危机意识,强调自己要有颠覆式创新的思维,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才可能存活下来。时代的浪潮下,如果你的观念没有改变或者说没有及时的改变,可能很快就会倒下,不是说你不够努力,不是说你不够优秀,而是你已经不在这个趋势里。

参考文献

[1]叶如强.徽州文化知识读本[M].合肥: 黄山书社, 200263.

[2]汪道昆.太函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卷29.

[3]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70.

[4]潘小平.徽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53.

[5]董家魁,孙华莹.试析明清徽商的“弃贾从儒”[J].滁州学院学报,200504):58-62.

[6]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中册[M].

[7]李维桢.大泌山房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卷65.

[8]李国钧.中国书院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9]陈孔祥.明清时期徽州书院办学成功的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02:135-139.

[10]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学田议[M].刻本.1892.安徽省图书馆藏.

[11]李琳琦.明清徽州商业社会中的教育特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01:82-89.

[12]赵所生,薛正兴.中国历代书院志(第八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532.

[13]王茂荫.王侍郎奏议,卷6.

[14]张晓东.古徽商经营理念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02:163-166.

[15]许顺进.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徽商儒贾观及其启示[J].黄山学院学报,200802):20-22.

谢辞

这篇学士学位论文立足徽州本地,内容涉及到徽商和徽州教育。结合我的专业背景,以此篇论文作为我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总结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导师曲晓红老师,谢谢您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对我的帮助和鞭策。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曲老师从开题到定稿给了我精心的指导,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指导,告诉我这篇论文该从哪里入手。在您的指导下,我在写论文前阅读了大量中国期刊网上的文献,对我查阅资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论文完成初稿后,曲老师更是百忙之中抽时间帮我梳理论文,给我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感谢老师认真负责的帮助我完成论文工作,学生在此向您致谢!

明清徽商对徽州教育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