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

发布时间:2019-07-02 16:11:34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及其产生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重点是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以及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也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思想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因此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是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理解并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会用“基本量法”求解简单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关的应用问题。

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归纳以及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强化数学建模素养,渗透方程的数学思想;通过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针对的是高二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他们的思维正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是思维的严密性还有待加强,实际应用意识不强,数学建模意识还较为浅薄。因而在授课时从具体的实例出发,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建模能力。

四.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为主导,结合分组讨论等策略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和传统黑板相结合。通过PPT演示,可使学生直观感知知识的产生过程,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通过板演,可以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到位。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1、多媒体展示场景:

一个小探险家在古墓中寻宝,来到宝藏门外,发现门上有四个从0-9的刻度的转盘,要求把四个转盘分别转到指定数字,门才能打开。门上还有四组数字,如下:

1135,( ),9

21512,( ),63

3485358,( 368

48,( ),888

2、分析场景,渐进式提问

1:你能找出打开宝藏之门的密码吗?

2:这四列数有何共同特点?

尝试寻找线索打开宝藏之门。

思考片刻后:

1口答问1

2口答问2

若回答不到位可有其他同学补充。

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加入等差数列,让学生初步感知等差数列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师: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等差数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一典型数列----等差数列(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等差数列的特征,尝试着给等差数列下个定义:

1、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1:定义中为什么要说第二项起?能不能将同一个常数改为常数?为什么?

2:上述定义能否转化为符号语言?

(板书)或))

3:刚才引题中四个数列的公差分别是什么?

师点评:可见公差可正、可负、也可为0,且公差一定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而非后一项的差。

4:公差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时等差数列分别有何特点?

师:说明等差数列要么是递增数列、要么是递减数列、要么是常数列。等差数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衣服鞋子的尺寸,打的费用等。

概念辨析:

师:请大家判断以下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PPT展示)判断下列各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哪些不是?如果是,写出首项和公差d, 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1 14710

215121086

3

4-8-6-4.

师点评:判断一个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主要是由定义进行判断:即是不是同一个常数。

1:数列-8-6是不是等差数列?

师:等差数列至少有三项。(引出等差中项的概念)

2、等差中项的定义:

如果在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的等差中项。

1:等差中项A之间又怎样的关系?

2:下列两个数的等差中项分别是什么?

12 ( ) 4 2-12( ) 0

3:是不是任意两数都存在等差中项?存在几个?

师点评:任意两数的等差中项即为两数的平均值。

4等差数列中,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师点评:反之亦成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判断等差数列的又一方法。

师: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确定,那么这个数列中的每一项是否唯一确定?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数列 14710,…中,

2:等差数列中,公差为d,那么通项如何推导?

师点评:方才我们是通过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通项公式,后面我们会知道由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证明才可以用

3:还有没有其他的推导方法?

PPT展示: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



   将这个式子相加得:

4:从第几项开始归纳的?

(第二项,所以

5时呢?

(当时,等式也是成立,因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师点评:这种求通项的方法叫累加法,它是数列求通项的常见方法之一。根据这个通项公式,只要已知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

3尝试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其他同学补充修正。

3解释。

4口答。

5口答。

6口答。

7口答。

齐答。

8口答。

齐答。

齐答。

9口答。

齐答。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后选一小组代表投影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小组成员补充。

师生共同归纳通项公式。

另选一个小组展示不同方法。

齐答。

引出课题。

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概念的剖析,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进一步熟悉等差数列的特点和性质。

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

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引出等差中项的概念。

概括等差中项的概念。总结等差中项公式,并发现等差数列的性质。

通过具体数列的通项公式,总结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和严谨的学习习惯。

典例解析

1 (1) 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师点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任意三个,便可求出剩余一个,即知三求一。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问:-200呢?

师点评: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就是要看它是否满足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即代入通项公式看解出的是否为正整数。

1分钟后让两个学生分别对这两小题加以分析(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求?)。同时教师PPT展示解题过程。

通过具体问题,分析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四个量,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

师点评:这种根据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未知量的思想方法叫方程思想。

1:还有没有其他做法?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给出公式:

2:从结果来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必然还是偶然?同学们可以下去探讨。

2分钟后请一名学生先尝试展示自己的结果。其余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齐答。

进一步使学生熟练掌握通项公式,并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实际应用

2 15届奥运会于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届数照算。

1)首届奥运会是在哪一年举行的?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

32050年举行奥运会吗?

师点评: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审题--建模--解模--还原。

1-2分钟后生14分析并阐述(1)的过程,其他同学可陈述自己的观点。(2)、(3)分组竞技。

学以致用,结合了奥运会,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可以加深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渗透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

课时小结

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内容的生成过程,从中提炼知识与思想方法。

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习题2.2A1,2

预习:P394,5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除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在于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探究思考。

六.板书设计

§2.2等差数列

1、定义

二、等差中项

三、通项公式

多媒体演示

公式推导过程

四.例题、练习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点评文字稿

本节课经过王老师的精心准备,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新颖、有效的数学问题,通过问题驱动,教师精准点拨,加上适当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王老师的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风格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方面核心素养,令我感受深刻。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设计别出心裁

本节课的亮点是王老师对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合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打破常规,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寻找宝藏密码的问题入手,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快速切入主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通过问题驱动,引学生思考、探索,教师在关键点处精准点拨,可谓抓住了学生的灵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最后又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结束本节课,可谓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了数学建模素养。《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建模。能很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习惯。

二、活动充实高效

本节课活动形式多样,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展演成果等活动有效参与课堂,

在这些活动中,采用教师点评,同学互评等方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展示自己的成果,实施赏识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堂尽善尽美的课。本节课教师与学生配合的默契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教育体现不够,在板书设计上,本节课主要是用课件,对于几个重点内容进行了板书,另外个别知识点板书了推导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会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美中不足之处在于颜色笔应用太少。

总之,王老师通过精心准备,为我们奉献了一节精彩的概念导入课,在这节课中,教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素养落地、生根、发芽,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人教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