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2018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420171017271

发布时间:2019-03-26 05:20:54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模块综合检测(二)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一、现代文阅读(35)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文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于这一意象的运用。

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C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D.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而生。

解析:选D 情感正是因而生错,除之外还包括”“”“黄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

D.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解析:选C 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无中生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借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B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D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解析:选B 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错,应该是表现出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南墙根儿北墙根儿

袁省梅

保斤抓着麻绳要闪出门楼时,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嚷嚷:戏园子门口不让你坐啊,哪个欠你拾那点柴?

保斤听出儿子的话头话脑里满是埋怨,可他没停下脚,心说,我晓得你不欠,做饭有电磁炉,取暖有小锅炉,可拾拾捡捡个柴,不是能省个电吗?电又不是不要钱。

儿子看保斤没停下脚,就追了出去,喊:今儿个大嘎子对象来哩,你就不能少去一天地里?

保斤只好转身回来。

儿子又撵着保斤说:戏园子门口堆子爸能坐二孬爸能坐,你就不能坐?就那二亩地能打几颗粮?还老去老去,让村里人都笑话我养不起你,孙子都要娶媳妇了,还让你去地里。

保斤想说他胳膊腿好好的,坐戏园子门口才是受罪哩。张开嘴时,却只吐出了一团烟雾,灰白白地罩住了他的脸。

儿子看保斤不言语,嘴软了些,还是劝他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说:有我和大嘎子挣钱哩,咱这光景也好过了,那二亩地能收多少算多少,我和娃一月工资就买咱一年口粮哩,不值顾在庄稼上费心思。

保斤黑着脸,心想挣钱再多,哪能丢了地?南门前下牛坡那两块地,可都是好地,种啥收啥,分地时多少人眼红哩,现在就都让撂荒了?保斤没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斤和儿子在一起,只有儿子一个人说话。

儿子催保斤换上干净衣服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儿子说:堆子爸不到六十就啥活儿也不干了,一天坐在戏园子门口。二孬爸不也是?他都坐个啥意思?不就是给羊凹岭人看哩嘛?不就是显摆他娃的光景好过哩嘛?你也去坐嘛,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咱挪北墙根儿,让人都瞅瞅,咱这光景也好过哩。

保斤还是不言语,心说大嘎子对象要来,不能灰头土脸地见人家娃,地是去不成了,那就去戏园子门口踅踅去。

戏园子门口坐了好多人,二孬爸堆子爸果然在。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光般慵懒、松散、苍老。就是二猪爸也是这种模样。二猪在地里养了几十头猪,整天忙得顾了东顾不了西,却非要叫他爸坐戏园子门口去。

有人扔过来一个硬纸板,保斤挤着坐了。

他们就说老东西你可舍得闲坐啊?说准备给娃干到死啊你?说你挣多少是个够啊?人家娃光景好过了,咱冷了坐这北墙根儿热了坐那南墙根儿,娃脸上光彩了,咱也享了福了,多好的事。

保斤讪讪笑着,可屁股下的硬纸板还没暖热,他就坐不住了。这么好的天,能拾一大捆柴哩。前几天说的浇地,也该看看排上了没?快霜降了,柿子萝卜都该收了。保斤一下子想起来一大堆活儿,屁股下就觉得烤着火般,坐得难受。抬屁股要走时,二孬爸说: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受苦的命!保斤嘎嘎笑笑,一晃一晃地走了。

保斤背着一捆柴从地里回来时,媒人领着给大嘎子介绍的女孩儿刚好也进了门。

儿子把保斤堵在门口,叫他去外面避一避,不耐烦地说:你瞅你你瞅你,叫你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你又去地里了,看你这一身土人家女娃见了不笑话我?

孙子对象没说成,儿子绷起一张黑脸,埋怨保斤,说都是他闹的。说他一天到晚往地里跑,影响了一家人的名声。最后恼恼地撂下一句话,说:老人就该有个老人样,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坐北墙根儿,叫人都看着多好,娃娃孙子脸上也都跟着光彩。

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他胳膊腿好好的咋就不能去地里了?坐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等死咋就给娃娃孙子脸上添了光彩了?想是这么想的,可保斤没有问儿子。

第二天,又是个好天气,羊凹岭的人都看见保斤早早地就坐在戏园子门口的北墙根儿下,袖着手,眯着眼,跟个秃鹫般一动不动。时间久了,保斤身后的墙上竟磨出了一块黑黑的影子。

细细看去,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的墙脚下有好多黑影子,一团一团的。

[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2000—2001)》,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小说的语言质朴而传神,如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用通俗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保斤的强烈不满和急于劝阻保斤出门去地里的情状。

B.文中二孬爸嘲笑坐不住墙根儿的保斤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受苦的命,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

C.保斤原本是不愿意去坐墙根儿的,但孙子没有说成对象一事让他内心深感愧疚,因此他最终顺从儿子的要求,成了戏园子门口南北墙根儿的常客。

D.保斤是个惯于劳作的老农,虽然家里并不需要他去干活儿挣钱,但他仍然坚持拾柴种地,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和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

解析:选D A项,用通俗的比喻理解错误,该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理解错误,从文中看,老人们坐在这里表面是享清福,实则是活受罪;C项,让他内心深感愧疚理解错误,从文中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来看,保斤并没有为此深感愧疚。

5.小说中多次写到儿子的话,也写了其他人的话,唯独让保斤始终不言语,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5)

答:

解析:分析作者安排保斤不说话的意图,可从人物形象入手。从文章来看,在那样的环境中,保斤与儿子及其他人没法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不说话更体现了他的苦闷和无奈。文章中主要通过心理活动表现保斤,如心想”“心说等,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内敛而沉默的人。面对儿子的孝顺,他无话可说,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抗议,这样使得小说的悲凉气氛更为浓郁。

参考答案:更能体现保斤内心的孤独。保斤始终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他没法与儿子以及其他人交流,他们不理解,也没考虑他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表现保斤沉默内敛的性格。将外部的语言转化为心想”“心说等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现其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也表现了他沉默的性格。有助于突出保斤的无奈和苦闷。让保斤的不言不语与儿子的不断催促、唠叨、埋怨和其他人的善意嘲讽形成鲜明对比,在不说与说的对比之间突显其无奈与苦闷。增添了小说的悲凉意味。保斤的不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和抗议,也是一种无奈的隐忍和妥协。一个只是不想闲坐等死,只是不想荒废土地,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老人,面对儿子的孝顺,能说什么呢?(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意图”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小说以南墙根儿北墙根儿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6)

答:

解析:从文章的内容来看,羊凹岭的老人们在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闲坐着,这里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但从文中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光般慵懒、松散、苍老可以看出,这里其实是孤独落寞的老年生活的象征。从结构上来看,儿子让保斤去墙根儿坐着,但保斤不想去,父子的矛盾围绕此展开,墙根儿贯穿始终,是行文的线索。故事发生在乡村,这样的标题也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表达效果来看,设置悬念,更能吸引读者。

参考答案: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是羊凹岭的老人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墙根儿闲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行文的线索。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着去不去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坐着展开的,儿子的要求和责备、保斤的抵触和最后的妥协,都离不开墙根儿。象征着一种孤独落寞、了无生机的老年生活。羊凹岭的老人们为了成全孩子们的孝心,彰显家庭的富足,年纪并不算老就不得不到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去闲坐养老、打发时日,过着慵懒而毫无生气的生活,看似享清福,实则活受罪。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小说的内容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和谐一致,相得益彰。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词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有删改)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中国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中国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中国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选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有删改)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指《中国诗词大会》,下同)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熹微,则弥足珍贵。

(选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有删改)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解析:选B 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  )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解析:选AD B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通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

答: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并加以整合。如从材料一中《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可以概括出相关作用。材料二主要讲《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题目都很接地气,对人们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此外还有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个要点。材料三从这一综艺节目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方面阐述,可以据此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题目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每点1)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父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出为宣城太守,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迁太子左卫率。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世祖即位,谥曰忠宪公。

(选自《宋书·袁淑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

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解析:选B 解答文言断句题的前提是要粗通大意,然后利用人名、地名、官职名、虚词、句式结构等进行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因问曰的主语是刘劭,后是说话内容,故因问曰后应断开,排除CD淑曰后是袁淑说的话,后也应断开,排除A。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主簿,官名。职责为掌管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就必须离职守孝。

C.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名。因地处东部,又称东岳。

D.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于表扬对政府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解析:选D 追赠只针对死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袁淑少时有风度。少年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家里人说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

B.袁淑孤傲耿直。州里任命他为主簿等官职,他都不就任;姨表兄想让他归附自己,他也不以为意,为此两人关系失和。

C.袁淑敢于进谏。劝太祖攻打赵、魏,并劝太祖北伐成功之后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太祖认为自己不能担此大任。

D.袁淑临危不惧。太子刘劭将要弑父篡位时威胁他,但他坚决拒绝,后来刘劭下令,趁他熟睡之际把他杀了。

解析:选D 趁他熟睡之际把他杀了错,根据文意可知,袁淑是因至车后不肯上车而被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5)

译文:

(2)始兴王濬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5)

译文:

答案:(1)他不做分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的学问,而是广泛地涉猎,通晓多种知识,喜欢写文章,辞章文采刚健华美,纵横奔放,雄辩有力。(得分点:章句”“属文”“1分,大意2)

(2)始兴王刘濬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回,说是送钱的人弄错了,想用这种办法戏弄袁淑。(得分点:”“”“谬误1分,大意2)

参考译文:

袁淑,陈郡阳夏人,是丹阳尹袁豹的小儿子。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气概,他的伯父袁湛对家里人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到了十几岁,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他不做分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的学问,而是广泛地涉猎,通晓多种知识,喜欢写文章,辞章文采刚健华美,纵横奔放,雄辩有力。本州官府任命他为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他都没有就任。刘湛,是袁淑的姨表兄,他想让袁淑归附自己,但袁淑不把他放在心上,因而彼此大不相合。出任宣城太守,因遭逢母亲丧事而辞官。丧期完毕后,任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这年秋季,朝廷大举北伐,袁淑陪伴侍奉皇帝时不慌不忙地说:“()现今应当临视中岳,攻打赵、魏,到泰山封禅,现在正当时。我遇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愿意献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着说:这是盛德之事,我哪里可以担当?袁淑喜欢说夸大虚妄、不合实际的话,常常被当时的人嘲笑。始兴王刘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回,说是送钱的人弄错了,想用这种办法戏弄袁淑。袁淑给刘写信说我从以前的文字记载中听说,七年当中,一次送给,一次又把它夺回去,即便是义士,也会遭受非议。

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元凶刘劭将要弑君谋反,那天晚上袁淑当值,二更左右,元凶召来袁淑和萧斌等人,流着泪对他们说:主上听信谗言,要加罪于我并废除我。我自省并没有过错,不能受此冤枉。明天早上我就要办大事,希望你们能共同协助。袁淑和萧斌二人一道说:从古至今没有这样的事,希望您慎重考虑。刘劭发怒变了脸色,手下都要动手。萧斌害怕了,就说:我以往忝任东宫之职,服侍伺候您,常常想为您效力尽忠,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定当竭力听从您的号令。袁淑斥责萧斌说:你认为殿下真会这样做吗?殿下小时候曾得过风邪之症,现在可能是他的病又发作了。刘劭更加生气了,于是问袁淑:这事能不能成功?袁淑说:您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哪里用得着担心不能成功?只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的祸患也会随即临头。希望您迅速停止此事。刘劭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领说: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停止!袁淑出来回到省署,绕着床行走,到了四更才睡下。刘劭将要出动,已经和萧斌坐在同一辆车上,十分着急地呼唤袁淑,袁淑睡着始终不起来。刘劭在奉化门停车,不停催促他。他慢慢起来走到车后面,刘劭让他上车,他推辞不上。刘劭命令手下的人说:杀死他。袁淑被杀死在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岁。刘劭即位后,追赠他为太常。世祖即位,赠他谥号为忠宪公。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 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被迫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

14.下列对本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若隐若现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解析:选BE 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E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答:

答案: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想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思想情感”1分,结合词句简要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三句刻画出周瑜从容镇定、挥军击败曹军的儒将风采。

(2)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用典的形式写英雄故迹难觅的两句是

答案:(1)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2)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

我们耳濡目染了许多人为的污染现象,深感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环保知识之必要,所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环保问题躲不开、绕不过。

作为一名军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应时时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永远谨记: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利的克星。

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此次重污染天气已经是今年的第四轮,但是仍然有一些大企业甚至是央企对按照预案要求的时段实施限产、停产措施置若罔闻,拒不执行。

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天气转暖,黄河宁夏、内蒙古段的冰封河段涣然冰释,大块的冰凌开始向下游移动,有关部门提醒沿岸群众注意凌汛期的安全。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选B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不合语境。文恬武嬉:文官安闲自在,武将游荡玩乐。形容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符合语境。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前面用吃到……剩下的修饰,语意重复。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符合语境。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符合语境。涣然冰释:形容或比喻很快解除了疑团或误会。此处望文生义。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

A.白宫因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及国际舆论反应强烈,这次风波已盖过了特朗普之前宣布修建美墨边境墙引发的争议。

B.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格萨尔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一种文化形态,其独特性、多样性、活态性特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C.考古人员在新郑市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布局清晰、保存完好的瓮城,这对研究我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D.若不提升网游的内容品位,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只是单纯强调减少游戏时间或者一味强调家长的教育引导,很难真正达到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目的。

解析:选C 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因白宫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B项,偷换主语,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的主语应该是《格萨尔》这部史诗,而不是格萨尔文化D项,成分残缺,应改为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文化)环境

19.某校学生会以宣传画形式向全校学生发出不带手机入校园的倡议,并在每张海报上都写了一句提示语,其中最得体的一项是(3)(  )

A.严禁手机入校园,违者收缴并销毁。

B.亲,今天你带手机了吗?

C.莫让手机变手雷,引爆课堂众生烦。

D.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你看手机津津有味,面对考试欲哭无泪。

解析:选C 本题实际考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学生会面向学生发出倡议,A项语气过于强硬,不妥,且销毁手机也不符合相关法规。B项的语气无法分辨是劝人带手机还是不带手机。C项用比喻句形式指出手机的一个害处:有可能会因铃声或震动声而给课堂带来干扰,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很形象。D项的天花乱坠一般用在夸张或不切实际的言论上,形容老师讲课不合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虽然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与黄斑变性没有直接关联,但并不是说。眼睛是通过调节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来改变晶状体的曲度的,视力正常的人能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晶状体过度屈曲,进而。不仅如此,黑暗中过于专注地盯着太亮的屏幕,会使眨眼频率显著减少,而眨眼的作用主要是使眼角膜湿润,,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干眼症。

解析:从整个语段来看,主要讲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对眼睛的损害,所以根据语境中但并不是说可以推知处可填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根据前面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可以推知处可填导致视力下降处,根据前面会使眨眼频率显著减少及后面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干眼症可以推知此处可填眨眼次数减少会使眼角膜干涩

参考答案: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 导致视力下降 眨眼次数减少会使眼角膜干涩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喝茶,不但不能解酒,反而使酒醉症状更加严重。当人饮酒后,乙醇被吸收进入人体,会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而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则会诱发心脏疾病。若喝完酒再喝茶,尤其是醉酒时用浓茶解酒,这样对于心脏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必然会给心脏带来不良刺激和不必要负担,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不一定使酒醉症状更加严重。

解析:解答此题时,注意结合语段的上下文进行分析。由上文的茶碱和咖啡因可知,它一般具有提神和兴奋的作用,应该推断出兴奋心脏,而不是诱发心脏疾病,这一推理不合适。由上文的醉酒时用浓茶解酒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但不一定能够推断出导致死亡,故不合理。

参考答案:并不一定能诱发心脏疾病

引发心血管意外事故,不一定会死亡

四、写作(6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近日,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青岛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学校适当惩戒学生的新规定,第二部分叙述了新规定引起的三种看法。这三种观点,每一方的观点都可以成为立意的依据。但是在审题立意时,不应只是简单地表态,声明支持哪一方,而应当有深入的思考,以形成独特的看法。

具体立意: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当有惩戒权学校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因为这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和教师应当拥有惩戒权,但必须对其范围和方式进行规范和监督,避免滥用惩戒权学校和教师有没有惩戒权或要不要将惩戒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孩子们犯错的可能性,帮助孩子们规避或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佳作展台]

教育乌托邦应当缓行

近日,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为教育立法,肯定惩戒在教育中的地位,肯定惩戒教育的合法性,我为此举叫好!

惩戒,就是惩罚不规范行为,以示警戒,它是通过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的否定性制裁,促进符合规范的意识和行为的产生。惩戒是在关爱的基础上,使用适度的处罚,来引起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警觉,促其进行自我教育,其出发点不是为了让学生产生痛苦和耻辱感,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如果说,爱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的话,那么,适当的惩戒就是告诉他们:做人,要守规矩!

教育需要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当然应该坚持正面引导,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是教育不能只有说服教育,还应当有批评和惩戒。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真理道义的敬畏之心。不做说服教育,人心无以生,没有批评惩戒,则人心无以生。考试前没有考纪方面的宣传教育,人们就会无视考场规则,而不惩处违纪者,守纪者也会渐渐心生怠慢。有敬有畏,有敢有惧,才是健全的人;有奖有惩,赏罚分明,才是健全的教育。

海伦·凯勒就曾经被她的老师莎莉文进行过关禁闭的惩戒。海伦·凯勒刚开始并不认可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就把海伦关在只有她和莎莉文的房间里,发脾气也不管,不吃饭就让她饿着。正是这样的惩戒矫正了海伦的不羁,最终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其实,在国外,诸如顶撞老师、打骂同学等违纪行为,老师是可以按照规定给予相应惩罚的。韩国和新加坡规定,学校可以用戒尺、藤条抽打犯错学生的指定身体部位;在法国,犯错学生必须接受节假日到学校反省补课或做作业的处罚。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里,一直都推崇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然而事实证明,一味地追求道德教化,效果并不理想。相关制度对犯错的学生过于宽容,导致学生及家长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老师哪怕只给学生一点轻微的惩罚,就仿佛是犯了滔天大罪,遭到家长的投诉甚至辱骂殴打。为了不招惹麻烦,有的老师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任由其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这显然也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育需要激励,需要说服;教育也需要批评和惩戒。教育乌托邦应当缓行。

2017 - 2018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42017101727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