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5-03-20 21:59:20

《阿房宫赋》导学案

1.了解并梳理本文常见的文言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2.能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特点。

3.能把握作者所论秦灭亡的原因,理解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1.感知内容,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特点,感受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魅力。

2.理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秦朝灭亡的关系,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案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关于阿房宫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每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3.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中国,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二)预习课文内容

熟读课文1—2段文字,完成相关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蜀山 2 3囷焉 4何虹

5媵嫱 6来于秦 7梳晓 8尽态极

2.解释加点字词句(重点)

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 ,四海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骊山 西 折,直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 缦回,檐 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 ,囷囷焉,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句式: ,未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气候 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来于秦。 ,为秦宫人。明星 荧荧,开妆镜也(句式: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二、课堂学习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熟读1—2段。 2.教师检查预习作业的情况。

(二)新课学习

1.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归纳总结,落实字词句。

2.翻译下列语句。(翻译时注意一字一词对应的原则)

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译: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译:

4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译:

3.朗读背诵1—2

三、课堂练习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屋

1. A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出现,建成) 纷奢。(吝惜) 来其间。(运送)

B.戍卒。(叫喊) 六王。(结束) 构而西折。(北面)

C.四海。(统一) 蜀山。(高而上平) 何虹。(雨雪后初晴)

D囷囷焉。(屈曲的样子) 函谷。(拔、攻占) 几千万。(降落、落下)

2CA爱:喜爱;B北:向北;D落:量词,座,所)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3C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A秦者秦也。 来于秦。 B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之。

C.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 D玉石。 鱼虾而友麋鹿。

4D(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5.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 缦立远视,而望幸

B.骊山北构西折。 谁得族灭也。

C.独之心日益骄固。 ,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5D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DD为被动句,其余为判断句)

7.下列对《阿房宫赋》一文的分析鉴赏,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

B.第一段运用比喻、夸张、衬托的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法,通过写阿房宫耗材之多、占地之广、规模之大,突出了阿房宫的恢弘气势。

C.第二段从两个方面进行铺陈:一是由人的被践踏写到物品的被践踏,一是写尽豪华奢侈和荒淫骄横。这些描写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的特点。

D.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覆辙,这两段议论由古及今,汪洋恣肆。

7A(“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错)

四、天天美文

简单的生活,造就一份真正的不简单朱秀梅

  人生短短几十年,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何必物欲太强,贪占身外之物?

  “身外物,不奢恋”是佛家所说的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遇事想得开,放得下,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贪婪是欲望无止境的一种表现,它让人永不知足。其病态发展的最终结果往往是,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最后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其实,生活需要的是一份简简单单。

  简单,只两个字眼,简单得无需解释,又深刻得难以解说。

  一个馒头,一碗粥,一碟小菜,心满意足地吃下去,这是简单;

  三口人,两份工资,锅碗瓢盆地过日子,这是简单;

  你开豪车上班,我以步代行,既环保又健身,这是简单;

  你穿裘皮貂绒,我穿羽绒服,既保暖又舒适,这是简单;

  破破烂烂,可卖则卖,该扔就扔,毫不可惜,这也是简单……

  孩子们永远天真永远快乐,是因为人生在他们眼里像一张白纸那样简单。

  少女们总是无限感伤,无限烦恼,是因为人们总是告诫她们生活不简单。

  而人到中年的我们,常常是眉头紧锁、抑郁寡欢,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简单。

  老年人安详冷静,是由于经历了一番艰难的人生跋涉,穿越了人类自己制造的纷杂、喧嚣、迷茫,最终,在人生的那一端,他们终于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

  是的,人生的道理原本简单——人类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生和死是生命的全部过程。

  世界并不复杂,只要心简单就可以了。

  拥有简单心境的人,会轻轻松松地享受人生。

  从根本意义上明白了人活着其实都是要吃喝拉撒睡,你就自然想到飞扬只是人生的一瞬,就像绽放的美丽烟火,璀璨过后,一切都归于沉寂,只有平凡细琐才是生命的永恒。

  所以,一切的浮名和荣华富贵不过是身外之物,我们又何必去苦苦地奢求呢?

  人是自然之子,我们的血肉之躯只需从自然之中获取适量的五谷杂粮。

  只需几套保暖的衣物,只需要不多但真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简简单单的日子便能咀嚼出生活的原汁原味。

  放眼望去,满街的绅士淑女中,自己虽不抢眼也不寒酸,虽不才貌出众也不粗鄙浅薄,这样到落个逍遥自在,少了浮躁,少了矫饰,少了烦琐,简单的日子竟让自己神清气爽、气定神闲起来。

  听听音乐,码码字,空闲的时间出去游历一番,一切得失随缘,心无挂碍。

  简单不是简陋,平凡也不是平庸。

  它是广袤海洋的静谧和深邃,是高原深秋的宽广无垠,简单不是不要富足小康、明快多彩的生活,不是拒绝浪漫情怀,潇洒风度。

  它只是喧嚣中保持一份空灵,不去凑那个热闹;只是流行中认定平淡如金,不去追什么潮流,赶什么时髦。

  简单如高山上流云,让凝涩的人生顺畅,把板结的心情融化,使喧嚣的世界灵动。

  让心灵有一种净化感,灵魂有一种安详感,身心有一种健康感。

简单的生活,也会造就一份真正的不简单。

《阿房宫赋》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案

熟读课文第3—4段文字,完成相关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2 3)鼎玉石 4逦迤

5 6)架梁之 7参差 8)直栏横

9之粟粒 10呕哑

2.解释加点字词句(重点)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句式: 石, 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 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句式: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 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 。戍卒叫,函谷 )(句式: ,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句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 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句式: 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课堂学习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熟读3—4段。 2.教师检查预习作业的情况。

(二)新课学习

1.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归纳总结,落实字词句。

2.翻译下列语句。(翻译时注意一字一词对应的原则)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

4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

3.朗读背诵4—6

三、课堂练习案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突wù wō) jì)何虹 妃嫔yìng)嫱

Bzhù)立 niǎn)车 雷霆zhà)惊 dāng)玉石

C逦迤yǐ lǐ) 锱铢(zī) 架梁之chuán 直栏横kǎn

D参差cēn cī) yǔ) 金块珠lì) 盘盘囷jūn

1A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①六王(完了) ②蜀山(光秃秃) 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咸阳(趋向) ②廊腰回(萦绕)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惊(突然) ②而望焉(宠幸)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立远视(长久) ②朝歌夜弦,秦宫人(做) 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2C(假使)

3.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 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秦纷奢,人亦念其家。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D.奈何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禾三百囷兮。 

3C(都是夺取,获取)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D

例句: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A夜弦,为秦宫人 B.能守其土,不赂秦。

C.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D石。

4D

5.下列两句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5B

6.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包括唐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6B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7.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燕赵之收藏。 ②秦人视之不甚惜。 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④杳不知其所之也。

⑤宋何罪之有? ⑥人非生而知之者。 ⑦牛何之? ⑧多于南亩之农夫。

A.①⑦/②⑥/③⑧/④⑤ B.①③⑧/②⑥/④⑦/

C.①⑤⑧/②⑥/④⑦/ D.①⑧/②⑥/③⑤/④⑦

7B

8.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①杳不知其所也。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

C.①辇来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

8A

9.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B(例句为判断句,B为被动句)

10.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10A(“小李”指李商隐)

四、天天美文

回家:一种无从抗拒的心灵姿态蓝亦心尘

  人间有一种最倔强的姿态——回家。

  家中那个脸上雕刻着沧桑的人叫爸,那个手上呈递着温暖的人叫妈。无论我们身居海角天涯,我们的心因为爸和妈的存在,将无法抵拒那个倔强的姿态——回家。

  人间有一种最温暖的归宿——回家。

  我们很小,世界很大。我们是爸妈放飞的生命风筝;爸妈是我们唯一的心灵牵挂,飞回到他们的怀中,我们才能看透所有的俗世与浮华;融化到他们手中,我们才能体验什么是灵魂与情感的恣意挥洒。

  人间有一种最明亮的灯塔——回家。

  曾记得,长亭外,有我挥手的潇洒。却不知,古道旁,有你噙满的泪花。泪光的散发,就像无尽的灯塔,替我照亮了前方路面的坑洼。那时的天空虽然布满了彩霞,但你的心中却充满了酸辣。身体的困乏,声音的沙哑,刺痛的我如此尴尬。放弃吧!心中的挣扎,外面的世界虽然缤纷但不会那么融洽,改变我初衷的想法,早点回家!

  人间有一种最铿锵的步伐——回家。

  暴风,无论你怎么刮,你也不能使我铿锵的步伐留下;骤雨,无论你怎么下,你也不能使我坚定的信心害怕。不管海角与天涯,不管秋冬与春夏。你们永远是儿心中那朵常开不败的“子规花”。

  人间有一种最真挚的表达——回家。

  天边那卷舒的晚霞,见证着夕阳的西下;地上那憔悴的残花,演绎着沧桑的变化;爸妈那褶皱的脸颊,蕴含着无限的牵挂。我相信,天之涯,有天荒地老的神话;海之角,有海枯石烂的变化;然而我更相信,生命中存在着父母最真挚的表达。

  人间有一种最美妙的缱绻——回家。

  我们从小生活在爸妈的庇佑下。没有爸爸的棍鞭与责骂,我们会在失败中痛苦交加;没有妈妈的唠叨与赞夸,我们会在成功中无法自拔,这是他们爱与恨交织的精华。我们回家吧,不然爸爸的愤怒无处可发,妈妈的呵护无法到达。

  人间有一种最深厚的报答——回家。

长风下,那澎湃的浪花,将要使我心灵的堤坝冲垮;烈日下,那勤劳的爸妈,将要使我心灵的冰雪融化。爸妈的点缀在我心中滋发出萌芽,在那空旷的田野上 绽放出絢烂的幸福之花。我想早点回家,将它带给我最亲爱的爸妈,因为你们的爱,没有一丝纤瑕。

《阿房宫赋》导学案

第三课时

一、课前预习案

梳理文言知识,熟读背诵课文

(一)文言实词

1.古今异义

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咸阳。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⑶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⑷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建筑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⑸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 今义:怜悯,值得怜悯

2.一词多义

⑴一:①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 ②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形容词,全部,所有)

⑵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⑶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⑷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⑸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3.词类活用

⑴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蜀山兀,阿房出(统一)

⑵名词作状语。 骊山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缦回,檐牙高啄(像腰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来于秦(乘辇车)

⑶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出现虹)/长桥卧波,未云何(出现龙)/,为秦宫人(唱歌,弹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金(把……当作铛、石、块、砾)

⑷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⑸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之(以……为鉴)

(二)文言虚词

1.焉

⑴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⑵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⑴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⑵连词,表转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⑴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⑵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⑴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⑵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⑴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⑵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⑶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也”,表判断) ⑵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者……也”,表判断)

⑶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也”,表判断)

2.疑问句

⑴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⑵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⑶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3.省略句

⑴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⑵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⑶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⑷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4.倒装句

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⑵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5.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举”有被攻占之意,意念被动句)

二、课堂学习案

分析课文内容

1.整体把握。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可以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以“嗟乎”为界,把文章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主要极力描写、铺陈阿房宫,后部分在前部分描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一是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二是总结六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是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2第二段主要写什么?是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3.仔细阅读第四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3“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三、课堂练习案

全品作业本:31—34

四、天天美文

我终于学会了与生活握手言和(李娜)

  直到最近这几年,我才真正享受到网球带给我的乐趣,我才真正爱上网球这项运动。

  我对网球的感情很矛盾,小时候是因为父母的愿望开始练球,直到后来真的爱上它。

  网球为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名誉,更重要的是感受。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当你独自上场,你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同时,网球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运动,每天都是充满刺激的全新挑战。

  第一次拿WTA冠军的喜悦,第一次打四大公开赛的正赛紧张的心情,第一次用英文接受采访的不适应,第一次看到不实的报道独自伤心的时候,第一次拿到大满贯奖杯时激动的瞬间,第一次快被压力压垮而感觉无法承受时的无助……

  我曾天真地以为:只要我球打得好,我就可以做一个快乐的冠军。这想法很快受到了现实的嘲弄:成名带来了许多副产品,它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单纯,更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快乐。

  法网大满贯后,有媒体形容这是“中国的胜利”。我觉得这顶帽子太大了,我只是一个运动员,承担不了一个国家,更代表不了一个国家。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去做好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法网夺冠之后,我又进入了低潮。打美网,我首轮出局。外界质疑的声音不断传来,焦灼、无助的心态如影随形,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可以看到体育版上的大字标题:李娜状态低迷。

  这次他们说对了。

  夺得法网后,我参加了多项赛事,结果都是一轮游。进入2012年后,我的表现逐渐有了好转。我发现:我正在渐渐与生活握手言和。

  我依然独自上场,面对一切。

  而今我已经30岁,我不再需要借助伪装来让自己强大,我能够换一个角度看待那些以前不太喜欢的人与事,并不是因为我开始变得虚伪,而是因为我的内心已经成熟到可以容纳这些不喜欢。

  我可以说出心中的想法,并不断追索答案,我不必再害怕思考会延误比赛,也不需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我在一轮轮比赛中逐渐变得快乐、自信,敢于在比赛中拼杀到最后一秒,我和朋友一起去KTV唱喜欢的歌,我自由了。

  如果说我还有什么心愿,那就是希望网球运动尽早在中国开花结果,我迫切地希望看到中国小将们能够脱颖而出,走向世界赛场。

  伦敦之后,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不知道我要走到哪里,也不知道能走多远。但是我想,心有多远,脚下的路就有多远。或许巴黎,或许墨尔本,或许马德里。下一站不管在哪里,我知道,它有一个不变的名字,叫“人生”。这些都是网球带给我人生的重要财富。

《阿房宫赋》导学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