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桥》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17 01:38:58

《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5、 学习作者语言简洁,运用环境衬托和抓对比,感受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学习词语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

(生读)

师:整齐地、大声地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

生:南京长江大桥

师:气势磅礴的桥

生:斜拉桥

师:融会现代科技的桥

生:石桥

师:古朴而实用的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桥,这些桥各式各样,它们的样式各具特色,所用材料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作用却是一样的,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桥不是我们常见的便于通行的桥,而是指便于沟通的人或者事物。比如说连接友谊的叫友谊桥。那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桥又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师:大家先不急,读课文就好像爬台阶一样,第一级台阶就需要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第二级就要能流利地读课文。第三级台阶就要求我们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学习课文就要这样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们来爬第一级台阶。请听好老师的要求,在读课文之前大家要先标出自然段。在读的过程如果有不认识或者拿不准的字,清请查字典弄明白,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刚才读的很投入很大声,相信有收获,先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

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2、读句子,书写生字

师:词语读准确了,一起来读读这两句句子

(1)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两个多音字(奔、当)你们全读对了,预习非常认真,文中还有许多多音字,比如“倒、没”,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读准。

(2)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师:句子读的很通顺,那你们知道“祭奠”是什么意思

生:为纪念死去的亲人而举行的仪式

师:祭祀他,祭拜他,就是“祭奠”。

(师课件出示“祭奠”二字的甲骨文)

“祭奠”也难写,大家看这儿,这两个字是“祭奠”一词的甲骨文。古代祭奠的时候要上供品,通常是肉和酒。你们看,“祭”这个会意字多像一个人伸开双臂,把三块肉往桌子上放啊,“奠”字是个象形字,它像什么?

生:大酒杯!

师:好眼力!随着岁月的流逝,汉字逐渐演变,看——这是金文、小篆,直到今天的楷书。怎么样?咱们的汉字是不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啊?

生:是

师:同学们,这两个字都是生字,拿起笔来,在写字簿上,端端正正地写写这个词。

(生练写,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的坐姿和执笔姿势非常正确,写字如做人,来不得半点马虎啊!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师:写好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内容的理解,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生:主要写了老汉,小伙子,村民和老太太

师:老汉,小伙子和村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简单的说一说。

生:黎明,一个村子遭遇了洪水,老汉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村民们得救了,他和他的儿子却牺牲了。

师:说得太好了,非常简单的把老汉、小伙子和村民之间发生的事说清楚了。

师:课文只有五百多字,却有27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意思。

师:课文可分四大部分: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师: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情节,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二、走近洪水,感悟环境描写

师: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呢?

1、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感悟洪水可怕

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

2、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找得都很准。请看屏幕上,谁来读一读这段话,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课件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读)

师:这段话中的“像泼。像倒。”,每句话只有两个字。这么短的句子,这么短的句子,应该怎么读?大家先练练。

(生练)

师:再请位同学来读,听听他读出什么感觉?

生:雨大、猛

师:不就是写雨很大吗?为什么写成“像泼。像倒。”而不写成“像泼,像倒。”?这是值得研究的表达方式。同学们对比着读,或许你会有收获的。想想看既然是标点的问题,句号的停顿比逗号要长,停顿长一点,表达的意思有啥区别吗?

1:我觉得“像泼,像倒。”读起来,就是作者在写雨很大,而且感觉,或许作者认为“像泼”不够大,于是补充了“像倒”。

2:“像泼。像倒。”就不同了,这样写,感觉作者的内心很沉重。而且写出了变化——雨是怎样越来越大的。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不仅读出洪水的可怕,还读出了作者的心情,更了不起的是读出特殊的表达方式。用短句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师:文中还有几句描写洪水的句子,请同学们再读读,想想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读)

师:我们来交流汇报一下。你找到哪个句子?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个句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洪水的可怕。

师:好,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个句子采用比喻,把“山洪”比作“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受惊的野马”横冲直撞,当也当不住,直奔村里,直奔村民,有害人之势,吃人之势,有了这种体会,肯定会读得更棒。一起来读读,读出洪水来势凶猛。

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个句子也是用拟人的手法。

师:“跳舞”在这里可不是用来欣赏的,你觉得这是人在跳舞吗?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用了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洪水的凶猛。

师:我们再连起来把这四个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生读)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洪水更像是——

生:像从地狱来的恶魔。

生:像恐怖分子。

生:像野兽

………

(板书:洪水如魔)

3、师: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我们再来看看这五句话,洪水从开始到后面,有什么变化?

生:洪水越升越高

生:洪水越来越可怕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当时情况怎么样?你脑海里会跳出哪些形容情况危急的成语?

生:十万火急

生:迫在眉睫

生:千钧一发

生:火烧眉毛

师:这些词语用的非常准确,也非常形象。让我们用朗读再现洪水来临时十万火急的情景。

(生读五句)

师:大家读的非常棒。大家都知道这篇课文主要是写老汉,可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洪水呢?

生:用来衬托老汉,更能表现老汉的镇定。

师:你们真厉害。这种描写方法称为环境衬托。这篇文章对老汉和洪水的描写的两个特点就是:语言简洁、环境衬托。(板书)

师:同学们再读课文,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环境描写?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子?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还是短句。而且,第二句看上去像半句话,不完整的半句话。如果当中换成逗号,就通顺了。但是作者偏偏就不让它“通顺”,有违常理的句式,让你不得不思考:这是多么严峻的一个现实摆在这里:一百多号人,“只有”这“窄窄的木桥”。你读这样的文字,你就得去认真的思考:凝重的情绪,越来越重,为一百多号人的生死担忧的情绪,越来越重。你读这里,心里会越发越紧张起来。

生:“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南面是近一米高的洪水,而到了北面的桥前,变成了未膝深,这就能理解为啥“只有一座窄窄的木桥”呢?因为这里水浅,是可以逃生的。

师: 多么可怕的洪水啊!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课件出示: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此时,东面、西面没有路。南面近一米高的洪水,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意味着这座木桥是——求生桥。于是

(课件出示: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大桥拥去。)

三、抓对比,感受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山洪势不可当!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第3—10段,画出描写村民表现的关键词语。

(村民们惊慌失措!)

师:同样是在山洪突发的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板书:老汉)

师:哪些词语是表现老汉的?请大家也在第3—10自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你拥我挤 站着

疯了似的 不说话

跌跌撞撞 盯着

乱哄哄 像一座山)

师:发现了吗?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组词语,能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思考,你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出老汉的镇定?

生:我从“不说话”“盯着”读出老汉的镇定。

师:再加上这两个词语试着说一说。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真棒!你懂得抓关键词进行对比了,但还不够具体。你能说说,老汉的目光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嘛?再完整的说一说。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他的目光仿佛在说:“大家一定要镇定,惊慌失措想不到好办法!”

师:现在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他,第一,第一,他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二,他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这就叫会读书。

生:老师,我想补充一点:作者是用村民的惊慌来反衬老汉的镇定,写老汉的镇定又是为下文村民的有序撤离作铺垫。

师:陈老师要和你握手,因为你懂得欣赏文学作品啊!刚才我们在对比中思考,现在我们再来对比着读,左边的同学读写村民的词语,右边的同学读写老汉的词语。

生(左):你拥我挤。

师:读的快点儿,再来。(生再读)

生(右):站着。

师:要站得稳一点儿。(生再读)

生(左):疯了似的。

师:此时已没有理智了!(生再读)

… …

(板书:老汉如山)

师:这是一群惊慌失措的村民,乱到了大家难以想象的地步,老汉看到这样的情况,他没有说话,可是他的心里也没话说嘛?他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说话训练:我知道______________,所以我必须______________。)

师:是的,此时的老汉冷静,刚毅他是全村人获生的希望的靠山,他必须稳如泰山。

师:带着这种体会,稳稳地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

(课件播放:汹涌的洪水。

出示字幕: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师:你从这句中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村民对老汉的信任,对老汉的期待。

师:老汉是人民的靠山

师:在洪水的汹涌声中

(课件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请你们再细细读读,想想读这句话时,你要强调什么?要怎样读?

生:强调三个“感叹号”,读出老汉的镇定,读出情况危急。

师:这三个句子也是短句,写文章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语言。描写十分危急的时刻,语言就应该是非常简洁的,这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师:如果你是老汉,就这三句话,你要强调哪一句?为什么?

1:我要强调“桥窄!”因为桥窄,所以一定要排成一队。

2:我要强调“排成一队,不要挤!”因为排成一队,这样才能有序地逃生,才不会造成你挤我拥。

3:我强调“党员排在后面!”因为老汉是党员,只有自己排在后边,其他人才能信任他。而且在危急的时刻,党员应该起带头作用。这样人民群众才会相信他。

师:你们说的很精彩,看来这三句话的位置也不能调换。老汉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说话这么有条理!真是稳如泰山,在人们无助时刻,他是人民的靠山,在关键时刻,他不是一走了之,他牢记着自己是个党员,以身作则,是个党性如山的党支部书记。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先上到这了,我们抓住老汉的语言、神态来感受“他像一座山”,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读读,想想老汉还是一座什么山?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桥》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