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运动和力》教案+练习+答案

发布时间:2023-05-11 19:46:17

凹凸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_
学员编号: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 学科教师:李开慧 授课日期及时段

413 9:00——12:00
机械运动和力
教学目标
同步教学知识内容:

1. 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力的定义; 2. 会测量力的大小,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 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 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存在及其特点; 5. 会利用公式P=F/S进行压强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 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
2. 物体所受力的分析和压强计算;
教学内容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意:①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③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运动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②运动的速度是直线。 4.速度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即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种方法叫比值法)
2)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 = s/t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 m/s = 3.6 km/h 4)物理意义:定量的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5)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有的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
vSt
意义:用来粗略表示做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1.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2.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变化或者运动方向变化 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测量:
1)工具: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构造:见右图

③使用方法: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不能超过量程)
B:使用前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线重合;
C“:测量时尽量减少指针与刻度板的摩擦,秤钩、弹簧要与力的方向一致; D: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应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5.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 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上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6.力的种类 1)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符号G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时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②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G=mg表示。
其中g表示常数“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注: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1N,即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一个鸡蛋约为1两。 2)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一个反抗形变的力。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3)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或者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运动和力》教案+练习+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