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 清清的水 语文天地》公开课教案 - 1

发布时间:2019-05-06 14:46:18

读绘本,写童诗

绘本内容简介

红点点是条毛毛虫,绿点点也是。它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却有一桩好大好大的心事它们担心变成蝴蝶以后会彼此忘记,开始商量彼此不忘记的办法。于是,两条毛毛虫想出一个又一个办法:每天在心里念五百遍对方的名字彼此在对方额头咬一口,留下深深的牙印找两片紧紧挨着的叶子,一起吐丝成蛹叮嘱花背蜘蛛在它们化蝶时对着它们喊,让它们永远在一起。可是,蛹被风吹散了,变成蝴蝶的那刻,花背蜘蛛睡着了。红点点和绿点点变成蝴蝶后互相忘记了彼此,两只蝴蝶变得非常孤单。在故事的最后,红点点差一点掉进水里,绿点点飞过去接住了它,于是,他们又相遇了,又成了一对好朋友。这是一个关于友谊,关于生命,关于“在一起”的温情故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诗创作的三个法宝:诗意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自于天真的畅想;来自于暖暖的真情学写童诗。

2、感受朋友间真挚的情,学会珍惜。

3、通过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喜爱绘本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展开想象写童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诗的美好

1. 师配乐有感情朗诵诗的前四句:我喜欢柔柔的和风轻拂过脸庞,我喜欢细细的雨丝滋润着心田,我喜欢暖暖的笑颜明媚了时光,我喜欢……

2. 接着往下说:我喜欢……

3. 师小结:看,把你们说的一行一行地排列起来,就成了一首美妙的小诗。课件和板书:诗就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师深情朗诵诗歌,再让学生接着往下说,用诗的韵律打开儿童饱含诗情的语言天空,孩子们那富有诗意的美好向往在老师朗诵的诱导下跳跃出来,汇合成美丽的诗行,再适时小结,交给写诗的第一个法宝,知识的传授了然无痕,这是诗意的起兴,也是诗情的孕育,学生进入了“诗境”,为后面的诗化绘本阅读、童诗创作创设了诗的意境,也奠定了整节课的基调。

二、看封面了解故事的主人公

1. 揭题:那你们愿意跟随老师写童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绘本,写童诗。(ppt出示题)因为绘本里的语言也像诗一样。

2. 出示绘本封面,师简介文和插图的作者生读书名《红点点 绿点点》

设计意图:绘本是“图画”和“文字”结合而成的复合文本,通过“图像”和“语言”两个符号系统共同呈现,并在作者与读者交互作用中完成其艺术空间的最终构建。师在引导看封面时特意提到文和插图的作者,是想自然渗透绘本阅读的两种路径,引导学生通过文和图去阅读绘本,使感受更立体。

3. 从封面找故事的主人公——红点点绿点点。

小结:通过看图去猜故事情节,是读绘本非常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书名写着“红点点绿点点”,图上画着两条有不同斑点的毛毛虫,学生读了课题,再从封面找主人公,这不仅是将文和图结合阅读的过程,也是绘本阅读方法渗透的过程。“看图猜故事”的策略在之后的阅读中也会继续运用,并有所不同,比如这里是“看图猜故事人物”,之后还会有“看图猜人物关系”、“看图猜人物心情”、“看图猜故事情节发展”等。这一过程,着色不多,却意味绵长,不仅有方法的指导,更能让学生很快进入绘本的情境当中。

三、读绘本,感受友情

(一)精读开头,感受形影不离

1. 生猜红点点和绿点点关系

2. 读故事开,确认关系——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师生合读)

3. “总是”,反复诵读几个“一起”,感受浓厚友谊。

4. 师配乐创设情境导读:他们总是在一起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生读:他们总是在一起)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生1读:他们总是在一起)

当伤心难过的时候,(生2读:他们总是在一起)

当幸福快乐的时候,(生3读:他们总是在一起)

当狂风暴雨的时候,(生4读:他们总是在一起)

当雨过天晴的时候,(生5读:他们总是在一起)

6读:一起一扭一扭地爬。

7:一起哼哧哼哧啃树叶。

9:一起喝露水,

10:一起荡秋千。

设计意图:不是说每篇文章的开头处理都要一笔带过,这一篇的开头恰恰是情感的关键点,只有深刻体会两条毛毛虫在一起的形影不离,难舍难分,才能和后面的分开忘记形成强烈的落差,冲刷孩子的内心。这一过程,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师再创设情境配上音乐反复诵读“他们总是在一起”,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强化体验友情的深厚,入情入境。

5. 生想象:他们还会在一起做什么?

设计意图:想象是长着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欲望,学生想象的饱满、自由的展开,不仅使文本变得丰厚,更能深入文本中,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学生的想象只能去唤醒,设计中,伴随着情境音效的呈现,教师洗练的充满着诱惑的话语,正是再典型不过的想象唤醒语。而反复诵读之后的想象,也是语言表达的过程,是诗意语言的接受和运用。

6. 师再次强调:诗就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

7. 师: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感受他们在一起的每一个动人瞬间吧。

(二)略读遇到困难,感受互助

1. 生共读,感受互助。

2. 师:绿点点遇到困难,红点点会怎么做呢?

小结:他们互相帮助,是多要好的朋友啊!

2. 师有感情引导生读:世界上如果没有绿点点,那该有多没劲啊世界上如果没有红点点,那该有多孤单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略读,只提一个问,强化友情的第二个层次“互助”。红点点绿点点的想法,“多没劲”“多孤单”,后面还会再次出现,变成蝴蝶后忘记彼此后也同样印证了这句话。因此,此时师需要带着生有感情读,前面的朗读和想象,学生的情感已然生发,而此时再读这两句也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三)读心事,感受不愿忘记

1. 出示插图,生猜想故事发展:看,他们怎么了?他们在担心什么?

2. 读心事。

3. 读毛毛和蝴蝶的回答,感受不甘心。

师小结:真正的朋友是不愿意忘记彼此的。

设计意图:这里同样运用了绘本阅读的策略“看图猜故事情节”,同时,抓出友情的第三个层次“不愿忘记”。

(四)想办法,感受难舍难分

1. 读第一个办法——念对方的名字

1读第一个办法。

2)引导生多种形式念

我们可以在耳边轻声地念(师示范):红点点,红点点,红点点……(转向另外一个学生)绿点点,绿点点,绿点点……

师:我们可以拥抱对方深情地念:……

师:我们可以站起来对着大山喊,让高山的回声也帮住我们记住彼此……

师:我们还可以对着湖面呼唤,让每一条波纹记住我们的声音……

师:我们还可以闭着眼睛,在心里默默地念……让对方的名字回荡在心间。

小结:希望可以一直念到刻在我们的心上。

设计意图:情感被唤醒,又一次次被浓化,于是,情浓于心,不吐不快。通过不同形式的念名字,学生的角色由旁观者转为参与者,每个学生都活在了文本的这一刻。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多么自然!多么感人!

2. 读第二个办法——在对方额头咬一口

1)生读第二个办法。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红点点的表情,想象红点点心里的想法,感受真情。

设计意图:看图猜人物的心里的想法,深化情感。

3. 略读第三个办法——找两片紧紧挨着的树叶成蛹

4. 生想办法

1师:同学们,你们还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

2)生自由想办法。

3)师小结:你们多会想象啊,看,这就是诗,诗是思绪里每一点天真的畅想。(课件出示并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化身绘本角色去畅想,这是思维的拓展,更是诗情的积聚,在这样的畅想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尝试了诗创作的第二个法宝:天真地畅想。

5. 略读第四个办法——叮嘱花背蜘蛛

生读第四个办法,一起喊叮嘱花背蜘蛛喊出的话。

设计意图:一次次地引读,强化情感,课堂情势越蓄越强,越蓄越厚。

(五)读化蝶,感受相忘的悲伤

1. 想象再见时会怎样?

2. 出示插图,生观察,讲情节。

3. 师配乐深情朗读,适时让学生喊,再用几个“再也记不起”引读文本的开头。

设计意图:读到此,有一种疼痛,渐渐漫上来。曾经有过那么多“在一起”的它们,成了陌路。师深情的朗读,建构起一张情感的网,网住每个孩子的心,几个“再也记不起”更是引导学生想象当初的美好时光,形成强烈的冲击,情到深处,才是切实的,本真的。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深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四、创编:心中期待的结局

1. 期待的结局。

师引导在怎样的日子相遇,在什么地方相遇

2. 生在习作单上创编结局,写童诗。

3. 交流展评。

4. 师小结:诗是心坎里每一份暖暖的真情。(课件出示板书)

设计意图:从当下文本出发,从感性出发,经历学生的读,教师的引,实践性的写,让学生一步一步爬上登云的天梯。其间,循着学生自己的感性话语,充分让学生在语言周遭中,发挥想象,以想象来深化情感,以想象来做实从“平淡”到“深厚”的空间虚位。我相信学生收获的语文素养是立体的。而在充分的朗读、想象和创作中发现真情、感悟真情、表达真情、提升真情,学生更能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每个孩子的言语生命至此确证了诗意存在的幸福和尊严。

五、再读原文结尾,感受重逢的美好

1. 师生配乐对读在一起的美好画面。

设计意图:此情此境,“对读”比什么都强。在师生的情境对话中堆积着无言的情感。对于儿童而言,“最后它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种圆满美好带给他们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为他们的人生铺设了鲜亮的底色。有了这样鲜亮的底色,就能更好地迎接未来路上更多的不确定。当语言与精神合一,生命的诗意便在课堂生发。

2. 世界上如果没有绿点点,那该有多没劲啊。世界上如果没有红点点,那该有多孤单啊”,引导将这两句作为诗的结尾。

六、升华情感,推荐绘本。

1. 师:真正的朋友,不管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都依然是朋友,这是多么真挚的情义啊!

2. 师推荐绘本,鼓励创作童诗。

整节课,朗读、推想、联系、抒发,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学生的情绪被点燃,思维被激活,语言自由而又满含真情。写作知识在这里不再是一根拐杖,而是通向自由表达原野的一座渡桥。教学的过程看似不着痕迹,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在读与写的实践中掌握了写作技巧。绘本的阅读不再是空洞的,而是目的明确的,一是情感的内化,二是为写作提供了素材,三是让学生掌握这种寻找写作素材的方法。我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一本书,是想让学生在所得,得到的更美的,如果学生无所得,那这样的课堂还有何意义?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 清清的水 语文天地》公开课教案 -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