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指示》与知青下乡

发布时间:2023-03-05 20:46:10


[转载]《五七指示》与知青下乡
六十年代的宣传画
转自网络
57日,是共和国历史上不能忘却的日子。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审阅了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原文附后〕在这个指示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对于学生的指示是:“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15日,中共中央将“五七指示”转发全党,成为治党治国的行动纲领。
实践证明:毛泽东的“五七指示”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他所追求的以阶级斗争和平均主义为特征的理想社会,只是一种美妙的幻想。这个指示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广为推行,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我记忆中最早知道“五七指示”是在19687月前后。当时我还是一个就要面临“四个面向”毕业分配的初中生。在课堂上,老师按照工宣队的布置,给我们宣讲了毛主席的这个指示。当时我听着觉得既新奇又陌生,有一种坠入云里雾里的懵懂感。
2个月后,我和79名被冠以“知青”的同学,沿着“五七指示”的“光辉大道”,几经辗


转,来到了固始县张广公社黄永大队“五七”青年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此,我们这些尚未成年的中学生,被剥夺了在课堂读书、城市居住及与家人团聚的权利,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广阔天地”。
在贫困农村这所“革命大学校”里,“五七战士”成为我们的统一称号。“五七指示”成为我们建队的最高纲领和知青讲用的指南。全队实行准军事化建制和管理,军训值岗;统一作息;排队出工。每日面对领袖像早请示、午对照、晚汇报,献忠心,雷打不动。学习班、讲用会、忆苦会、批判会、评比会,灵魂深处闹革命。白手起家,战天斗地。稚嫩的肩膀挑稻担坯、拉车运柴、插秧车水,扬场挖渠。养猪喂牛、打稻弹花、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面对苦累,我们洒过泪、流过血、晕倒在地头,甚至有个女知青致残,经历了小小年纪不该承受的非人磨难。但是,我们挺住了!苦难吓不倒“知识青年”!我们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困难,用嘹亮的歌声为自己加油喝彩。我们主动为农民读报教字、表演文艺、送物解难,亲如一家。我们下乡十个月,全队粮食总产达十余万斤,备足人畜口粮,超额百分之十完成征购,还有一万斤的储备。饲养家禽两百多只。养鱼一万多尾。副业有运输、粮食加工、弾轧棉花等。建立起良种繁育场、园林场、饲养场、手工副业场。
19681212日,《河南日报》在头版头条加编者按发表了题为《从一个三结合的生产队看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的再教育》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个标题是“以‘五七指示’为纲,实行无产阶级政治建队”。从此,我们“五七”青年队成为河南省上山下乡知青场队的一面旗帜。
忆当年知青岁月,我们虽无奈,但忠贞;虽苦难,但坚韧;虽个人代价沉重,但无愧国家子孙。—
这,就是我,一个老三届知青的肺腑心声!

《五七指示》与知青下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