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超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桥痴”

发布时间:2023-04-07 16:31:02

孟凡超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桥痴”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2020年第2本刊记者王海珍他先后主持、组织、参加完成了20多座著名的国家级特大型桥梁的勘察设计,“周围的人说我有点工作狂,称我为‘桥痴’,每到一个城市都先去看那儿的桥,生活中只剩下桥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大臣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翌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他被押送经过珠江口外的海域时,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作——《过零丁洋》。如今,文天祥发出千古慨叹的伶仃洋(又称零丁洋),已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在这片广阔的海面上,有一座大桥于20191023日正式开通了。它,就是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之后又一个重大基础建设项目。这座大桥历时6年论证、9年建设,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一体,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获454项专利,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由香港行车至珠海、澳门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45分钟左右。随着这座大桥精彩亮相,这座大桥的总设计师也渐渐为人所熟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孟凡超。孟凡超,生于1959年,四川遂宁人,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工学学士,从事公路特大型桥梁勘察设计30余年。现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港珠澳大桥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建这座大桥?孟凡超曾这样说:“我们先看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伶仃洋半径60公里以内,有11个珠三角的大中城市,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9个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国家致力于将珠三角沿线打造成大湾区。如果这11个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群、经济圈,共同发展,未来这里会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成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前,珠江口上除了一座位于东莞的虎门大桥外,中间就再没有第二个通道。由于天堑的阻隔,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的陆路需绕行虎门大桥,导致珠三角西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何真正激活这一地带,打破桎梏其经济发展的壁垒,进而促进珠三角沿线的提档升级,实现粤港1小时交通生活圈至关重要,这是建设港珠澳大桥最直接的目的。“我们从地图上看,港珠澳大桥从珠海抬起左脚、从澳门迈开右脚,一路向东伸向香港,形成一个大大的Y字。大桥建好以后,驱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时间将由以前的约3个小时缩减为约45分钟,让粤港澳1小时交通生活圈变成了现实,珠三角等沿线城市成为一个超级城市群,这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孟凡超说。2004年年初,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孟凡超所在的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起大桥工程前期规划的牵头工作,整个团队涉及交通、经济、规划、水文、气象、地质、环保等多个专业,全国涉及的总人数有1000余人,核心成员有六七十人。
关于港珠澳大桥的总体设计理念,孟凡超总结出“7个性”:即战略性、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文化性、景观性。“说到港珠澳大桥的功能性,就涉及到桥位的选择。在综合考量三地的车流、人流,以及现在和未来的交通状况等因素后,在珠海我们选择了拱北海关,澳门在东方明珠,香港则是在与机场高速相联的大屿山公路东涌点,这样对三地来说都是最便捷的位置。”孟凡超说,从桥的构成来看,港珠澳大桥为由桥、岛、隧三种方式的集群组合,主要考虑了大桥的安全性,“港珠澳大桥不仅仅是桥,更是一个跨海集群工程,由桥、岛、隧三部分组成。通常来讲,桥型可以分为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四种类型。但是港珠澳大桥太长了,单一的桥型无法满足建桥所需的力学结构,也就无法保证大桥的安全性。因此,在设计桥型的时候,我们需要分段考虑。首先,珠江口是一条世界级的战略航道,最繁忙的时候,这里每天有4000多艘轮船在海面上通过。根据预测,未来还会有30万吨级的海船需要通过,那么就要留下足够宽的主航道。其次,港珠澳大桥的桥位所在海域靠近香港机场,每天有1800多架的航班从这里起降,白天每隔一两分钟就有一班,因此,桥不能修得太高。”综合以上两点,必须启动修建海底隧道,以留够宽阔的海域通航30万吨级海轮,又不至于影响飞机起降,且需要建人工岛把隧道两头连接起来。除此之外,孟凡超和他的团队把其余主体桥梁工程设计为3座通航孔桥:九洲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青州航道桥。这三段通航孔桥都是斜拉桥,按照桥墩之间的距离不同,分别通行5000吨、1万吨、几万吨等不同吨级的轮船。港珠澳是有血有肉的文化载体港珠澳大桥远远望去如一条玉带飘落在伶仃洋上,非常壮观、优美,常引起各方惊叹,“关于大桥的设计线形,我们更多的还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考虑的。因为珠江口有30多公里宽,每一处的水流方向、速度都是不一样的。从工程的角度讲,桥墩的轴线方向应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平行,以尽量减少阻水率,否则大桥就会成为珠江口的一道大坝。再者,大桥设计成弯曲的形状,可以避免驾驶员产生视觉疲劳。”孟凡超认为,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座桥,还是有血有肉的文化载体。“作为一座里程碑式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交通功能只是它的一个基础性的设计旨要,它的文化打造和追求,是它更高境界的使命,所以它必须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魂的文化载体。这座大桥的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风帆’‘海豚’‘中国结’等三处桥塔上。其中2‘风帆’塔寓意扬帆起航;3座‘白海豚’塔取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座‘中国结’塔因为所处位置靠近香港,所以寓意三地携手共进、永结同心。我最感得意的就是整座大桥因地制宜,与当地的海洋文化、地域文化相得益彰,从而成为伶仃洋上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孟凡超说。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解决了很多世界级难题。大桥的使用寿命长达120年。那么又如何保证大桥120年的使用寿命呢?孟凡超说,我们遵照甚至高于香港采用的120年建造标准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比如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耐腐蚀钢筋、岛隧工程沉管钢筋的尺寸精度,水下沉管对接误差等,都制定了非常严苛的规定。业界对港珠澳大桥的评价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这项世界超级工程不仅所有环节都堪称精细、完美,而且这座大桥自2009年底正式开建以来,没有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因为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即“四化”)的方式来建设。按过去建桥的老办法,就是千军万马到现场去,人工浇筑水泥墩台,然后再一块块地焊接桥身的钢箱梁。但是,港珠澳大桥不这么建了。孟凡超说,建大桥桥梁使用的钢箱梁体,每段长约110米左右;建海底隧道用的33节沉管,每节重约8万吨;建人工岛的120个钢圆筒,每个直径和篮球场一样大,高相当于18层楼……都是大得不得了的家伙!但它们都是分别先在各个工厂预制好,然后用特种装备运到现场进行装配,整个像流水线一样操作,这就是“四化”。
所以港珠澳大桥建设这几年,除了建东、西人工岛时海上工人多一些以外,其余时候海面上只有大型船舶和大型起吊设备,工人并不多。”有人说,攀越了港珠澳大桥这座珠穆朗玛峰后,我国从桥梁大国成为了桥梁强国。“自2009年开建以来,港珠澳大桥以国际视野、国际能力、国际胸怀,一直备受关注。它的建设完成,是改革开放40年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我国今后在桥梁建设方面,可以很‘任性’。此前,业界谈论最多的是韩国釜山港大桥、瑞典厄勒海峡大桥、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但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综合难度已经超越前几个标志性的跨海工程。”孟凡超自信地说。“桥痴”是如何炼成的孟凡超与桥结缘40年,先后主持、组织、参加完成了20多座著名的国家级特大型桥梁的勘察设计。孟凡超说,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不断地干。他也笑言,“周围的人说我有点工作狂,称我为‘桥痴’,每到一个城市都先去看那儿的桥,生活中只剩下桥了”。孟凡超曾经感叹,高考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母亲是初中生物教师,父亲则是高中数学教师,他自称“理科男”,高考志愿全部填报的是理工类院校。不过,这名“理科男”的第一志愿并不是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而是云南大学的地球物理专业。说到自己填报志愿的标准,孟凡超一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人指导,就是觉得神秘。”至于后来被录取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专业,则完全是“命运的安排”。40年前的中国,正逢社会转型,百废待兴,再加经历过文革的蹉跎岁月,所以七七、七八级两届学生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专业学习十分刻苦,孟凡超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深有感触,他回忆自己的同窗说,年龄相差最多的近20岁。“大学里,大家都过着宿舍、教室、食堂的‘铁三角’生活,很少有人在12点之前睡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在母校接受的教育,为我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家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校长、老师都寄语大家:国家百废待兴,人才青黄不接,大学生是栋梁之才,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建设努力。”教“结构力学”的王向坚、教“拱桥”的王世槐、教“梁式桥”的汤国栋、教“悬索桥”的徐君兰……这些老师都给了孟凡超很大的影响,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让孟凡超受益终身。在同事的眼中,孟凡超是一个追求极致和完美的人,要求很高,“在一些关键问题和技术指标上,非常较真,诸如钢桥面铺装,这在国际和国内都是具有挑战的事,港珠澳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为了使工作尽量完美,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期间,他跟业主、施工单位反复沟通,详细讨论相关指标的形成与落地。”许许多多像孟凡超这样的匠人,用他们专注的匠心,将一片片精心创作的图纸,打造成一个个“大国重器”,为中国贡献了一张张闪耀的新名片。责任编辑李菡丹

孟凡超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桥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