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剑浩

发布时间:2011-08-09 19:24:46

享受工作的快乐----记胡剑浩教授

 

      他每天早上提着饭盒,赶七点十分的校车去清水河,中午就在办公室吃从家里带来的盒饭,晚上乘坐六点二十的校车回家。
      他的步履总是很匆忙,以至于人们常常只看到他削瘦的身影。他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他说,工作任务虽然很繁重,但工作给了他很多的快乐,他很享受。
      他就是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校“百人计划”入选者胡剑浩教授。

                                                                             品咂成功

      1993年,胡剑浩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当时,年轻教师的工资只有130元一个月,仅能填饱肚子,因此很多同事出去兼职。

      胡剑浩拒绝了种种诱惑,专心工作、读书。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里挤出时间,攻读博士学位。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在他看来,人总是要经过“炼狱”的。读博期间,他没看过一场电影和电视,周六周日全部用来做自己的研究工作,最喜欢的羽毛球也基本不打了。

      导师李乐民院士对这位年轻后学的勤奋记忆深刻。他说,星期六任何一个时间过来,都看到瘦削的胡剑浩在办公室看论文或者写程序。

      1999年,胡剑浩拿到了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又申请到香港城市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自己熟悉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转身到研究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

      香港的博士后在站时间只有一年。这一年,他依然全身心投入学术和科研,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当然更没有时间去娱乐休闲了。

      去香港之前,胡剑浩已经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三等奖等多个省部级科技奖。一个优秀青年学者的潜质初见端倪。

      博士后出站后,胡剑浩放弃了华为、朗讯和摩托罗拉等几家著名公司的邀请,受聘于香港大学3G研究中心,任高级系统开发工程师。

      1999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推出“输入内地优秀人才计划”,至2000年7月,只批准了33宗申请,29岁的胡剑浩名列其中。

      这个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给了入选者优厚的待遇:获批准的申请人可带同配偶及18岁以下未婚及受养的子女来港居留。当时,很多中资公司都不能把家人接到香港特区。

      胡剑浩用勤奋和扎实的工作,品咂到人生的成功和快乐。

                                                                                 找准兴趣

      在港大的几年里,胡剑浩和同事完成了CDMA2000系统的设计、仿真、实现等工作,开发了符合CDMA2000技术规范的PDA手机原理样机,并完成了其中的基带集成电路设计。“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电话。”

      “特区政府给中心投入了很多,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实上,这个研究中心在智能手机前景还不明朗的2000年,就开发出了和现在的iPhone没多大区别的PDA手机。

      样机出来后,胡剑浩他们就去找风险投资融资,希望将技术早日做成产品上市。但最后因为种种缘故,样机还是那个样机,没有变成商场柜台上的产品。“很遗憾,我们只得把硬件软件的模块都拆分了,卖给了外国公司。”

      这件事促使胡剑浩认识到,在这个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一样。自己的兴趣点是寻找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没那么大能耐将技术产品化,这里面有很多其他层面的工作,同时也有很多的约束和限制。”

      2004年,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的王志强赴香港各大学访问,随行的有学校各学院负责人。

      “那天晚饭后,王志强书记和我聊了三个多小时,他邀请我回成电工作。”胡剑浩对六年前的场景记忆犹新,“王书记很随和,也很真诚。”

      那年,我校不断加大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热忱力邀高端人才加盟成电。

      很快,胡剑浩的申请有了回应。2004年,他回到了自己曾经学习、工作的地方。

                                                                               小利与大利

      “2005年和2006年我们团队过得特别苦,没有项目,也就没有钱。”胡剑浩把自己的十五万元科研启动费全部投入到团队建设中来。“就是没有项目,我们也在做研究。”他明白,必须有自己对核心技术的研究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研究队伍。

      “生存危机算是度过去了”胡剑浩手里的项目开始多了起来。从2007年开始,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重大专项就接踵而至。

      近几年,胡剑浩学术上的一些成绩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在“余数系统”和基于概率计算的VLSI设计与实现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

      “以前我们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基本上是学习,现在在某些技术点可以平等的交流了,我们有了对话权。”说到这里,胡剑浩感慨万千。

      以概率计算为基础的PCMOS和PSoC技术被美国《科技评述》评为2008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方向之一,2008年3月被我国国家图书馆评为未来十大技术方向(排名第三);而胡剑浩是国内这个领域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做B3G时,评测是放在一个公共的黑匣子里,指标得由第三方来评估。”唐万斌副教授清晰地记得做B3G项目时的压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攻关小组的老师们加班加点,一起熬夜。学生跟着两班倒。轮到休息时,他们也只能在隔壁房间里看看足球。

      最终,以刘皓、胡剑浩为首的老师们完成了中国首个具有4G移动通信基本特征的外场试验系统中的TDD系统下行链路研制,为国家863重大计划“中国未来移动通信计划”圆满成功作出了贡献。

      实验室主任李少谦教授说,没有刘皓和胡剑浩的努力,也就没有今天的实验室。

      项目的申请书上没有他们的名字,成果也就算不到他们头上,但是他们依然全心全力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胡剑浩说,科技工作者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放低名利、抛弃门户之见,舍小利而取大利,为共同的事业而协同工作。

      读小学的女儿曾问胡剑浩,你天天搞科学研究,都用在哪里啊!

      这位热血七零后青年指着国庆大阅兵上的飞机和坦克说,那里面有爸爸做的东西。

                                                                          “苛刻”自己

      今年10月底,学校召开科技大会,对一批先进科研工作者、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实验室被评为学校“十一五”先进科研集体,胡剑浩获得先进科研管理工作者称号。会上,胡剑浩教授作为先进科研管理工作者代表做了大会发言。

      从香港回到成电,胡剑浩见证了实验室的发展。实验室在“十一五”期间发表论文千余篇,包括数百篇国际会议、国际期刊、国内一级核心期刊等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近150项,超过50项专利获授权,包括2项美国专利。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国防发明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承担和完成的科研任务超过200项,科研合同总经费过亿元。

      胡剑浩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大专项,到目前为止四川申请了不到60个课题,“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项是被别人拿走,其他全部被我们拿下了。” 

      2007年,胡剑浩开始担任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协助李少谦主任和周亮书记做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科研管理应该为教师们和他们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开辟自由的学术环境、开放的学术空间、和谐的工作环境”。胡剑浩说,就是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允许有个性的科学家或科学研究者存在,容忍科研工作者的“固执己见”,减少对他们工作的干扰。

      实验室和好几个学院都有项目合作。“我们根据责任、贡献和利益来均衡各方,所以有时我们拉来的项目,合作学院的经费比我们自己还多。”

      他解释:“只要整个学科强了,电子科大整体做强了,我们这点‘牺牲’又算什么呢?”

                                                                        一是一   二是二

      在胡剑浩看来,做自然科学研究不能有半点马虎。

      现在美国攻博的李忠琦还记得研二时,他的一篇论文的实验数据与预想的不符合,无论如何改进实验方法也无法到达预期效果,但是论文投稿的截至时间马上要到了。他就自作聪明的在测得的实验数据上进行了一些修改,画了一个“漂亮”的实验结果。

      在他把论文交给胡剑浩的当晚,就接到胡的电话:“李忠琦,你后来是不是改进了实验方法了?怎么试验数据和我们最初测出来的相差那么多?”

      李忠琦说:“因为时间实在来不及,我就按照预测的结果对数据进行了一些优化。”

      胡剑浩语重心长的说:“你这样做是绝对不行的。这种事情是会养成习惯的,你修改了一次数据,以后就会养成依赖性。你以后可能还要读博士,在科研的路上还很长,绝对不能养成这种坏习惯。从最开始就一定要养成严谨的作风。这次投稿就算错过了,我们还可以投别的地方,但是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就无法遏制了。”

      他的严格甚至体现在措词的表达上,常对学生说,“没有‘好像’、‘差不多’,只有是或不是。”他力图以此培养学生的态度,态度决定高度。“这决定着他以后能够走多远。”

      胡剑浩每周都要与自己的博士和硕士进行讨论,不管有多忙。学生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不会下班,而是加班到深夜和学生一起解决。有次,他让学生先吃饭,自己一直在思考那个问题。后来,大家才知道他到晚上10点了都没吃饭。

      胡剑浩带着学生做项目,写程序、进行调试,亲力亲为。有一次,带领学生们做一个数字电视接收端的项目,他一直冲在最前线,事必躬亲。而平时工作上遇到问题,即使是在周末,他也和学生们一起加班,一段段地检查代码,绝不肯忽视不管。

                                                                            给学生做饭

      胡剑浩开玩笑地说,他的学生可以犯任何错误,只要不犯法。“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人不犯错、不失败是不可能的。”

      一个学生不小心把一块价值20万的电路板烧坏了,学生很紧张,怕胡剑浩骂他。胡剑浩只是安慰他不要在心里产生阴影,并帮他细致的分析问题,接着再做。

      他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黄婷婷刚确定保送他的研究生,进组第二周就因急性胃炎住院。胡剑浩特意与其他老师一起来医院看望她,让她倍感亲切。

      博一的陈杰男说:“5·12地震的时候,胡老师在要求所有学生都逃出了通信楼自己才最后一人离开,而后主动把自己的饭卡给同学使用。”

      胡剑浩常对学生们说,35岁之前要不停地“折腾”,不要把自己固定死了。他鼓励学生要敢想、敢干、敢于尝试,和自己“较量”,“我不一定总是走在你们前面”。

      他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德、有才、有品、有度的人才。

      如果周末没工作的话,他就会跟妻子孩子一起去逛街,打球,陪孩子一起放风筝。只要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前提下,他也从来不会批评学生们上网聊天、看电视、玩游戏。

      有时候,他也会带学生们一起出去玩,讲他小时候在山上玩的趣事,狗熊、狼、花豹皮什么的。“还讲他小时候打群架的故事,告诉我们逃跑的经验。”研二的刘宇宙笑着说。

      下厨给毕业的学生做饭,是胡剑浩每年十分重视的一件事,“学生论文答辩后,我就请他们来家里,做几个菜给他们饯行。”

      由于工作太忙,胡剑浩平时不大做饭,但是却愿意花上几个小时为学生下厨房。有一次,从早上八点一直忙到中午十二点,才把饭做好。

      “做的饭菜虽然没有饭店的好吃,但是那种分享学生毕业的喜悦之情却很是让人回味。”  

胡剑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