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实验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0-05-01 06:09:27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shāo) (zhí) 干) 列(ɡuàn)

B.繁文节(rù)(jì) 头(càn) 巾(ɡuān)

C.同qīn防(tí)(jiù) 听(dì)

D.老(bó) 旱(kànɡ) 央(miǎn(qǐ)

2.下列词句中,没有的一组是( )

A.杜撰  伶俐 踌躇 敛声屏气

B.蘖根   笑魇  帷幄  白璧微暇

C.蹙缩 烟蔼 迷惘 弱不经风

D.蹒跚 朔漠 寒喧 弃甲拽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新兴产业获得政府补贴本无可厚非,但若成为上市企业试图掩盖实际亏损,并撬动资本市场,则远远背离了政府的初衷。

B.近几年来,“公务员热”在中国持续升温,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们追求稳定的职业以及逃避压力所致。

C.松材线虫被称为林业“第一号危险害虫”。“松材线虫病是目前为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排名第一位的有害生物。”国家森林防疫总站站长马爱国说。

D.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成功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

4.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 ;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 。我们离不开大自然,

①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②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王维找到了精神归宿。

③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④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⑤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⑥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A.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其职也。君如逃,则谁守?”

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①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贞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②。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注】:岁满:官员任职期满。陴:城上的小墙,这里代城墙。娣姒:姐姐和嫂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陈州 盗:侵袭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济:成功

C、乃 徇:夸耀

D、杨氏之矣 当:承受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县令李侃不知为 ②若属皆且为

B、君如逃,谁守 ②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C、于是召胥吏百姓庭 ②冰,水为之,而寒

D、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 ②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杨烈妇是项城县令李侃的妻子,面对叛军攻城以及城中“兵与财皆无”的危机局势,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发动胥吏和百姓进行抗击。

B.在杨烈妇的鼓舞下,项城吏民同仇敌忾,冲出城门,与敌浴血奋战,射杀了贼帅,终于以少胜多,以弱敌强,击退了叛军,守住了县城。

C.文中刻画杨烈妇的形象,多用对比手法。如与怯弱的丈夫对比来表现她的大智大勇,与弃城而逃的“朝廷宠旌”的“守御之臣”对比,来表现她这样一个妇女的崇高精神。

D.文中有关杨烈妇的诸多描写,朴实真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这个奇女子的敬慕之情,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比,给了杨烈妇以很高的评价。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A.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B.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C.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D.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其职也。

(2)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贞而为贼之人耶?

(3)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品格决定财经影响力

  8月24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诞生三周年。

正如预期,财经频道的观众覆盖率、影响力,国内财经媒体无人能出其右,而在国际化方面,通过与路透财经、CNBC等合作,在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东京等设立报道点,实现了对主要资本市场的覆盖,这不仅是财政频道在国际市场的信息、观点采撷,未来也将成为中国财经向全球展示信息与观点的重要平台,而央视财经50指数的发布,显示财经频道已经涉足资本市场,争夺定价权与话语权。

  虽然发展很快,但财经频道仍在成长。从早期搭建平台,到今天的一体化运作;从资讯采集,到专业人才体系建设——基础工程如同骨架,思想如同血液,而品格则是独一无二的商标,是市场认可度的直接体现。

  在《经济半小时》中,可以看到心系民生的火花,看到诚信财经媒体人的信念,而在《环球财经连线》等节目中,可以感知市场的热度,在《大国崛起》等纪录片中,看到了对于市场力量深度解读的努力。这样的进展,也许需要一天十六个小时的努力,中国速度体现在所有的地方。

  任何一个品牌都有各种评价,财政频道的完善还有路要走,多种声音是前进的动力。财经频道正在走向主流。这里指的主流,是指被专业人士、被拥有诚信观念的人所接受。拥有影响力、拥有话语权,还需要拥有独立品格,财经媒体的独立品格既体现在对市场交易的广泛尊重中,也体现在基于对市场深入了解基础上的点穴解读中。独立品格,不媚,不燥,不薄。

  对于所做出的努力,市场给予了公允的评价。从长期来看,评价奖是公允的。正如股票市场,短期会有剧烈震荡,但从长期来看,市场总是倾向于公平。当记者深入到田间地头,当记者深入到上市公司,所有的底蕴在努力中水滴石穿。这是基于改革背景下的集体的力量。

   中国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有无数的难题需要破解,诸如金融市场化,诸如公共行业如何吸纳民资,诸如物流行业的高成本,诸如国际贸易变局中国企业应对,等等,这需要一个个课题认真探讨,而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三年认真的工作是个良好的开端。未来,伴随着中国改革的脚步,还有更多的难题需要破解,改革存在风险,也是前所未有的庞大机遇期。财经频道已经关注的三农议题、物流议题、诚信议题,以前是社会的热点,未来仍将是社会的热点,因为中国的改革未有穷期。

  无数资源在重大平台上发出有助于中国改革的声音,发出不失批评的理性声音,发出不失理性的赞扬之声,是中国社会改革的推动力。

1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4分)

决定

13.关于央视财经频道,以下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央视财经频道通过与世界著名财经节目的合作,在全球所有经融中心设立报道点,实现了对全球资本市场的覆盖,以及对国际市场的信息、观点的采撷。

B.央视财经频道50指数的发布,显示财经频道已经涉足资本市场,争夺定价权与话语权,并成为中国财经向全球展示信息与观点的重要平台。

C.央视财经频道一体化运作和专业人才体系建设清楚地表明它的发展和成长,但作为其中国速度的最好体现,是其众多栏目中蕴含的关注经济民生的思想、情感和信念。

D.央视财经频道发出有助于中国改革的声音,发出不失批评的理性声音,发出不失理性的赞扬之声,成为中国社会改革的推动力。

14.根据文章信息,下列推断成立的一项是( )

A.央视财经频道诞生三周年,其观众覆盖率、影响力,已经超越国内其他财经媒体;而在国际化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超越世界知名的财经频道、栏目。

B.央视财经频道在发展的过程中,多种声音推动其不断前进,走向主流。可以预料,随着主流精英对它的肯定,对其批评、质疑的声音会越来越弱。

C.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的中国,有诸如金融市场化、物流行业的高成本等众多难题,这些需要中国企业一一破解;而央视财经频道对此也可以大有作为,助企业一臂之力。

D.财经频道曾经关注的三农议题、物流议题、诚信议题,过去和未来一直会是社会的热点,说明财经频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所起的作用有限,财经频道依然任重道远。

五、现代文 (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 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5.文中第五段划横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细节,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4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答:

16.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1)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

(2)只有太阳悄悄地移过窗前

答:

17.文章第六段写到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后面又说“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答:

18.探究思考:写母亲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本文为什么单单选择写“窗前”的母亲?(8分)

答:

六、选做题(12分。19、20题任选做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骄傲的鹿——列夫·托尔斯泰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河水中自己的倒影。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

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给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

弥留之际,鹿说:“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以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上面的故事可以给我们那些启发?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答:

2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 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 恶居下而讪上者, 恶勇而无礼者, 恶果敢而窒者。 ”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1)孔子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有讨厌的人和事,其目的是人么?请概述。(6分)

答:

(2)根据选段内容,简要分析儒家“勇”的含义。(6分)

答: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铁笼里关了五只猴子,实验者放进一挂香蕉,五只猴子顿时兴奋起来,其中一只率先伸手去抓。这时,实验者用高压水枪攻击五只猴子,那四只尚无行动的猴子同样受到了惩罚。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只猴子窜到香蕉跟前,高压水枪的集体惩罚再次启动。几个回合下来,猴子都变得老实了,竟无一只敢再尝试。这时,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一进笼子就直奔香蕉而去。这时,四只吃过苦头的猴子一拥而上,阻挠它接近香蕉,以免大家跟着受罪。等猴子一只只置换完毕,五只新猴面对香蕉皆不敢造次,个个循规蹈矩,成就了“自律”的一群。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皇仓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二、文言文阅读

5.答案C.( 徇:宣布命令)

6.B.(②都是连词,相当于那么,就。A. 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②与前面的为结合,表示被动。C. 介词在,②介词比。D……的人②定语后置的标志。

7.B(项城吏民并没有冲出城门抗战。)

文言文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判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把李侃的功劳上报了,上级下命令调李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妇女的品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有贤德的妇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行列,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难以做到的。自从有战事兴起,朝廷褒宠表扬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存的东西堆积如山,物资钱财像平常一样,戴头盔,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人,不知道有几个。那些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那是些什么人啊?像杨氏这样的妇人,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杨氏合乎这句话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18.答案:( 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总是站在窗前,“窗”是母亲目送我们出去、盼望我们归来的地方,“窗”是沟通母亲和我们的纽带。

(2)“窗口”又是沟通母亲和外界的纽带,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在窗口母亲见到了她认为新鲜的事。

(3)“窗口”还沟通着母亲的过去和现在,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联想起过去的时光。

(4)“窗口”还是我们了解母亲、感受母亲情感的通道。母亲在窗口凝望的身影,传达着她对我们深深的爱和牵念,也传达着她的寂寞孤独。

(5)“窗前”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空荡荡的窗口,还存留着我们对母亲的回忆,勾起我们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6)将母亲的形象定格于“窗前”,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和情感,切入点小,笔墨集中,但内蕴丰富,形象丰满。构思巧妙。(答对四点计满分)

六、选做题(12分。19、20题任选做题)

19.答案:(1)人应该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分清自身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2)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不能一味沉醉于自身的优势而迷失自我。(3)引以为骄傲的方面,若不能正确的认识,在特定时刻就会成为致命的缺点。(4)美丽或丑陋并不重要,要看它是否实用。

2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12分)

(1)答案:目的是要求人们嫉恶如仇,防微杜渐,从善如流,才能达到圣贤的境界。

(2)答案:儒家主张要有义和礼的节制和规范。如果礼没有义和礼的节制和规范,君子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就回去做盗贼。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供参考)立意问题:

这是一则典型的“新材料作文”,是一道真正可以有多种立意的材料。这个实验,给人多种启迪,也可以用来说明人类社会许多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的处相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由于“连坐”法的强力实施,最后,管理者达到了无为而治:猴子群体控制着群体中的每一个体,都老老实实地遵守管理者的游戏规则。

此则材料可以而如下立意:

(1)在高压政策下,人们极容易成为顺民、奴隶,甚至帮凶;

(2)“连坐法”可以提高管理的成效,降低管理的成本;

(3)“连坐法”最容易造就驯服的群体;

(4)专制造就奴才;

(5)刻板严厉的管理,会造就没有活力与个性的群体;

(6)人们很容易沿袭经验,固步自封,无视新的变化;

(7)只有集体参与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8)什么样的体制,造就什么样的群体。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是一则可以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但是,在应试中,评卷者几乎从来不允许考生“各执己见”,而是要确定所谓的“最佳立意”,“唯一立意”。“最佳立意”的确定总是要立足高考生自己的特定身份、特定要求来看世界。所以,上述几个立意表述中,最能被评卷者认可的立意是第五条。因为,这是从中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角度来切入的,既符合材料的含意,也有切身感受和时代气息。所以,最佳立意可以这样表述:

(1)专制、惩罚的教育,会毁灭学生的活力和个性;

(2)扼杀了群体的活力,就会造就仇视个性的群体。

(3)不民主的教育制度,会造就不会宽容的群体。

优秀作文:

篱笆那边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会骂我的。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如果他能爬过。”——题记

人生如一座山,生无所息,攀爬中,不免出现那诱人的草莓,可是,在草莓的这边,总有世俗的篱笆,篱笆这边的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盯着,抑或翻过篱笆。

荀卿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年少轻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年少的狂总被无情地压制,总被那恼人的篱笆所阻挡。

是那部一炮走红的《三重门》么?是那一本潇洒的《杂的文》么?是那本讽刺的《穿着棉袄洗澡》么?韩寒,这个挣脱世俗枷锁的雄鹰,在文学的天空里,背负青天,笑看斥。他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高中考试惟有语文及格。学生在世人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有出息。而他偏不,毅然弃学从文。而今,他的前途灿烂辉煌。他是幸运的,因为他面前的篱笆并不结实,父母的支持,自身的努力让他成功地摘到了“草莓”。

可还记得那位年迈的举人?苦读半生,在年迈之际中举,却又因此而疯。范进没有越过心中的篱笆,这个篱笆是用世俗和功名编制而成的。为了功名,他不惜耗其一生;为了功名,他不惜全家受贫;为了功名,他不惜忍辱负重。封建思想,最终让其付出一生。同样,他也得到了心目中的草莓,可是,他的代价太大了,一生的自由,一生的光阴就这样在一个小小的举人中消逝。

逝者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在篱笆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心中那颗诱人的草莓?是义无反顾地翻过去,还是在篱笆这边痴痴地凝望?不!在翻越“篱笆”时应审时度势,掂量轻重。倘若“草莓”只是幻影,又何必强求?倘若“草莓”是上帝的礼物,又何必迟疑?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认为,如果我能,我必然爬过。草莓,真甜!脏了围裙,又有何关系?自信是向前的勇气,现实是生存的真理。我猜,如果上帝也是个孩子,在现实面前,他也不会逃避。

自律与他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规矩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过材料,也许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五只猴子,都想得到可口的香蕉,然而获取香蕉并不顺利,几个回合之后,它们明白了是主人并不愿让它们吃到香蕉,因此个个老老实实地待着,无谁再敢尝试。等实验者换了一只进去时,因为新的这只并没有经历高压水枪的阻挠,一看到香蕉便上前去取。这时因为其它几只得到了教训,明白如果它去取自己也会受连累。于是马上阻拦住它。一次次调换一次次被阻拦,于是笼中的猴子因为别的猴子的阻拦,明白了香蕉不敢碰的规矩,成了“自律”一群。

“自律”一群的产生,其实是通过无数次“他律”而实现的。没有别人的阻挡,恐怕不但自己不懂规矩,还牵连别人。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自律”与“他律”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集中体。要通过自律来形成他律,通过他律来形成“自律”的群体。因此规矩就形成了。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封建等级观念比较强的国家,古代君王与大臣的地位也是有鲜明的悬殊,因此无形中就形成了从属关系。随之,规矩也就越来越多。大臣要听随君主的命令,君主会制定一些律令管理百姓与官员。一代代的官员,都明白了这种从属关系,这种君主制定的律令也便传承下来。一个大臣犯了罪,其他官员会按罪惩治。因此社会上的犯罪行为会受到约束,国家政局会因这些律令而稳定,社会也会随之安定。慢慢也似乎人们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正当的行为,会受到别人的局限甚至受到惩罚,因此以后的人就会规规矩矩的。那(在)他律的条件下,形成了“自律”,通过自律来形成“自律”的群体,使人们都生活在有规矩的环境中。生活有了秩序,社会得到稳定。

试想,如果没有了“他律”,没有了“自律”,那么何谈规矩,何谈方圆。如果社会上的贪官,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没有受到舆论的谴责,那么贪官岂不更加无法无天。试想今天如果你在街上遇见了一个小偷,对于他的偷窃行为,你视而不见,那么明天被偷的,也许就是你。这种行为如果没人制止,那么社会的安定何谈。本来小偷自己就缺乏“自律”又没有“他律”来制止偷盗行为,那么就无规矩可言。通过“他律”来形成“自律”的集体十分必要。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自律与他律不成规矩。

所以,维护规矩,人人有责。让他律来创造自律,用自律与他律来构成“自律”的群众,让我们都生活在有规矩、守规矩的群体中。

高压下,我们丢失了什么?

一百多年前,在几声枪响下,我们国家开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这是否意味着,一切都将有一个新的开始?

不,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那缠绕在人们心头的精神枷锁还没有“革”去,它是那样的根深蒂固,那样的牢不可破。

从秦始皇建立统一的秦朝到汉朝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再到宋朝理学思想,最后到明清的文字狱。这些像是一道道的紧箍咒扣在人们的大脑里,世世代代的人们开始相信,“哦,这辈子,我只能被压迫,不能反抗。也许到下辈子投胎到帝王之家,就不会再受压迫了。”

呵,好一剂精神鸦片,好一道精神枷锁。竟禁锢了中华人民的思想达几千年。那区区的几声枪响算得了什么?它究竟起过作用没?

看,统治者们在干什么?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一会儿又戴上了皇冠,拿起了诏书。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是因为他受精神鸦片的影响太深,想要做“上天的儿子”,想要继续传承“天人感应”的神话。

结果,他失败了,没有做成所谓的“天子”。是那几声枪响带来的巨大影响吗?

未必。如果那几声枪响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么广大的农村,为什么又会是这样的景象?

鲁迅先生的笔为我们讲了几声枪响后饿景象。广大的农民依然诚惶诚恐,对和“官府”、“皇家”有些许联系的人依然是那么的毕恭毕敬。所谓的枪响,究竟给人民带来了什么?是原来的地主心中“我可以换个方式继续剥削你们这些下等人”吗?是掌握军权的人心中的“我要称霸,代替‘天子’管理整个中国”吗?

精神鸦片依然在起作用,那道枷锁并没有随着枪响而消失。

再看新中国内的景象。

前几年,几个奉天而来的“皇帝”大肆的招摇撞骗,还广纳“妃嫔”,更不可思议的是竟有那么一些人上当受骗。为什么?不得不赞叹那道枷锁威力的巨大。

几千年来,广大人民的思想已在封建高压下成为定制,即使有解放,但却依然无法除掉它们。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高压下,我们失去了什么?

反抗?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实验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