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题

发布时间:2020-04-11 06:25:26

简答题第一套

1. 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

答:1.正式沟通: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分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几种渠道。

2.非正式沟通: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一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自发交往、非正式的解除或聚会、社会传闻(即小道消息)。

2. 德育的功能

答: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2.德育的个性功能试着德语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者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指德育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3. 体育的功能?

答:1.健体功能: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教育功能: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这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

3.娱乐功能:是指学校体育能够是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4. 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

答:1.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

2.个人类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

3.社会类的教学模式: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

4.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是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

5.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答: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简答题第

1.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答: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 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答: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者骑士。

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3.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教育教学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3. 奴隶社会及其教育

答:1.古代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答: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3.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3.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5.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答:1.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

2.建立了现代的学校制度

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地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4.师生关系民主化

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简答题第

1. 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答:1.设置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手段: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3.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对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

4.产出: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或者人才。

2. 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

答:1.主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者接收者(沟通行为的主体)由于个性或者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这些主观方面的原因一般有: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等。

2.客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接受信息的条件和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如果信息量过大,超过了接受者的能力,许多信息就会被搁置,从而影响沟通

3.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沟通媒体(如电讯、电脑网络、各种教具等)技术上的问题,有可能使沟通受到障碍,沟通的主要工具是语言符号。

3. 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答:1.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

2.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

3.选择最佳沟通媒体

4.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5.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4.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答:1.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

2.家长会。这是学校和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通的方式

3.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相互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5.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答: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核物理,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简答题第

1. 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答: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有人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他认为上帝造人时采用了金银和铁三总不同的材料。金质者最为高贵,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因而他们需要接受最高等级的教育。而银质者,其发展目标是武士,只需要接受初等教育就足够了;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需接受什么教育。铁质者需要的不是才能的开发,因为他们没有才能的天赋条件,他们只需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的品行就足够了

2. 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答:我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影响;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由于上述观点对善恶的可定与否定过于绝对化,难以解释现实中人的发展差异复杂多样的事实,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

3. 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答: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节制的自我演变过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构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贡献在于明确滴提示了儿童主体协调机制在连接刺激与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突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4. 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

答: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 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

答: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能够获得的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

简答题第

1. 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2. 教师资格条件

答: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3.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答: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1.导向功能。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时间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

2.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3.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

4.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答:1.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2.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指定必须要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受社会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再次,教育目的地但却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过程。

5.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教育学-简答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