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

发布时间:2019-10-26 13:37:26

10课《杨氏之子》

教学内容简介: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一、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积累词语,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并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二、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区分古今字义,理解短文的意思。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了解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积累词语,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并背诵课文。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区分古今字义,理解短文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了解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结合课前预习简单介绍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书。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边读边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读题,解题。 谁来说题目的意思? “之”是助词,“之”相当于“的”;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板书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了解文学常识是学习的重点。

()初读课文,正确断句,把课文读流利

1.学生尝试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朗读

读过课文,你感受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哪个更难读一些?难在哪里?

2)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3)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4)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课件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4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先生,您;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做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根据注释,译成白话文

1)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2)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一人读原句,一人译成白话文。教师出示译文。

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3)课件出示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同桌练习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4)归纳方法: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词句含义的?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谈一谈。

a看注释b 联系上下文c查字典d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归纳出学习方法并板书,培养学生的解词能力。]

()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1)读一读两人之间的对话。(自读——同桌分角色对读——教师引读)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梁国( ),甚( )。孔君平( ),父( ),乃( )。为( ),果( )。孔( )曰:“( )”儿( )曰:“( )”

[通过两个层次的设计,使学生能正确背诵课文。]

(五)书写生字,巡视指导

会写字: 梁、惠、诣、乃、曰、禽

1.书写指导:“曰”和“日”要区分;

惠”和“禽”要注意把字写匀称;

“梁”和“粱”要区分下半部分。

乃字要注意笔顺。

2.学生书写生字字头,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可以让学生独立识字。但是学生往往会忽略汉字的书写要体现出美感,要书写规范。所以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 a看注释

b联系上下文

梁、惠、诣、乃、曰、禽 c 查字典

d联系生活实际

第二课时教案

一、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概括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语言的风趣和机智)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世说新语》故事一则

五、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杨氏之子》的故事。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课件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2)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从这一问一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围绕课文的重点句,想象情境,体会语言的精彩]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精妙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思,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2.全班讨论交流

3.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教师总结:杨氏之子的回答很好,很巧妙。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让孔君平无言以对。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4.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设计意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语言的巧妙,语言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

(三)从孩子的语言中,体会孩子的聪慧

1.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会怎么说?

揭示中心词“聪惠”惠的解释是什么?(智慧)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2.思考:通过孩子的应答,我们感受到了杨氏之子回答语言的巧妙。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机智)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世说新语》故事一则。要求: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语言的艺术 

杨家小儿   孔君平

杨 梅  孔 雀

聪惠(智慧)

杨氏之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