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04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课题的核心概念: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核心素养与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价值。其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政治学科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品格。
德育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价值是指高中政治课对教师个体、生群体以及社会整体的积极意义。
2. 概念的辨析和比较
⑴当前高中政治课功能:我国当前高中政治课更多表现为一门学科,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中政治课的主要内容,缺乏对学生人品、人格、质的培养,立德树人更是无法实现。德育教化功能严重退化,素质与能力严重缺失,高分低能表现为与应试高分相比,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核心素养中财经素养、法治素养、理论素养、逻辑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⑵价值、德育功能和德育教化价值。根本上说,价值应该表现为事物属性对人的积极意义,即事物的属性对人类的积极需求的满足程度。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等具体价值最一般的概括,体现了价值的共性。
1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德育功能:德育功能是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 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称为德育的内部功能。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和方法等等。德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称为德育的外部功能。德育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界、政治、 经济、文化等因素。德育外部功能包括系统对自然界、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作用和自然界、政治、经济 、文化等外在环境对德育系统所产生的作用。
德育教化价值:从本质上说,教化是道德真正的存在方式。教化正是在善的伦理价值层面上,把人从人的本性状态提升到人性状态的工作。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自然而然的,而人性则是人成为的特质。我们研究高中政治的德育教化价值从师生个体以及社会需要的角度研究和分析高中政治课教学对师生德育素质提高以及社会和谐的意义。
道德学习是一种价值学习,而价值则是以社会规则为载体的。社会规则可分出三类:道德规则、习俗规则和个人规则。其中,道德规则是最为普遍的,是基于公正原则和他人福祉的。因此,人们的道德行为既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化。
⑶课题提出的背景。受诸多因素影响,当下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在教条化、功利化、形式化的路途中逐渐迷失了它的本真。在当前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下,生们获得的收获是越来越“知道”该说什么和不说什么,或者在试卷中该答什么和怎样答,却无法迫使他们去想什么和不想什么、去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种单纯依赖灌输教化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道德认知、道德选择和道德实现的需要,因而也无法解答学生的各种道德困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市场的 2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自发性对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因此,摆在每个高中政治教师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化,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当前高考淡化高中政治的应试功能的同时,也给发挥其德育教化价值带来了新的机会。
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知识化与技巧化相当严重,许多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立足于知识的讲解和解题技巧的培养,这种学科化倾向导致应试痕迹相当明显,危害性不单单是高分低能,更为严重的是高分与低素养并存。学生学习的重点仅限于知识点的记忆与运用,对于其中的思想性的因素要么直接忽略,要么坚决不信。如有一个政治成绩相当优异的学生在家中发表相当反动的观点,这让家长相当担忧,找政治老师咨询对策。当政治教师与孩子谈心时,该生表达了学生中相当普遍的观点:我不傻,这些观点我只是课后说说而已,不可能写在试卷上的。如果将真实的想法都写在卷面上,那不就是找死吗!结合社会上出现一些被认为“品”学兼优的高才生们虽然也高分高能,但其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不匹配将对社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危害。譬如复旦大学高才生林森浩利用其高超的医学知识投毒杀人与无形,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高智商犯罪频频发生对我们的政治课教学的不足敲响了警钟。
当前高中政治课学科化形势下其应试功能是其主要任务,至于德育功能基本上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高中政治学习仅限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对学生进行条件反射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定势的引导。固然学生经过“满堂灌”和“题海战”能够获得满意的分数,但高分毕竟无法代表高能力,更不可能代表高素质。高中政治教师教学的重心也紧紧围绕平均分和升学率。高中政治课 3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教学严重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与应该具有的德育教化功能越来越背道而驰。何况个体道德内化本身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它需要关注学生个人兴趣需要,需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需要培养学生自主、理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这些都是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远不如灌输教育来得快捷且容易操作,因而这一环节容易被“省略”,而代之以“立竿见影”,由此造成了道德教育中灌输教化和个体内化的分离以及两者辩证关系的异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政治德育渗透以及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淡薄,好多学生因法律道德意识不强,最后走向的危害社会的道路。因此,强化高中政治课德育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非常必要。
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升学需要。当前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涉及到道路、理论、制度和价值观的问题;理性精神包括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性实践;法治意识是规则、程序、权利义务;公共参与则是公德、公益和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核心素养都贯穿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意识,都要求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思想。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化,提高未成年人道德素质,一直得到中外教育家的重视和关注。德育,在中外教育史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就非常重视德育教育,孔子认为,“德”是人行为立身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诞生》一书中,着重以公民教育为主线,全面论述了培养真正的公民(也即培养 4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真正的人)所需进行的知识、智能、身体、道德、情感、劳动等多方面的教育,其中凸显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一书中,在对传统学校道德观念及道德教育思路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以新的道德观和教育观为基础,建构起一种宽广的、切合实际的、正常的道德教育的体系和思路,其重点也在于对学生道德、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引领。在我国,著名德育专家鲁洁在《道德教育的当代领域》等德育专著中,同样十分强调德育在引领人生中的重要作用。著名学者朱小蔓在《道德教育评论》的专著中提出了道德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设想,其中也重点突出了在学校德育中引领人生的德育目标指向及其德育与生活、德育与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德育与学生的整个人生及生命成长的关系。以上关于德育引领人生的重要思想和理论,高中政治课实践层面如何得以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正是本课题研究所要积极探索的。目前,对学科的德育渗透问题有许多的研究,例如上海市的“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学科德育渗透课题实验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将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连接起来,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2.本课题研究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课重在“思想”二字,其灵魂净化和价值引领功能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旨,但作为高中教学的文化课,它同时还承担着勿庸回避的应试功能,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懈探索的重要课题。 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堪忧,究其原因,虽然有多种,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核心价值的偏离,应难辞其咎。因此,要让青少年走出出道德滑坡的困境,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要担负起价值引领职责,不仅要在观念上摆正思想政治 5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课的地位,明确其功能,更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将价值引领渗透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让学生在获得高分的同时,灵魂也受到洗涤和提升,切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施加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变过去的“知识导向”为“素养导向”,用核心素养去指导、引领、辐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真正彰显出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从而实现“知识核心时代”向“核心素养时代”的转变。
20153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高中政治的德育教化价值实践与探索,有助于促进德育教化工作落到实处;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有助于促进“人”的意识觉醒,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转变人才评价体系,促进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有助于构建充满“人格魅力的课堂”在明辨是非的过程提高学生道德鉴别力;有助于不断改造高中学生的主观世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高中生坚持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德。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策略上淡化其应试功能,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在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唤醒、打动学生,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校正其人生航向;在方法上克服枯燥呆板的“教化”注重入情入理的“感化”通过道德践行,实现真正的价值“内 6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化”。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四有新人”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德才兼备才不会因缺“德”而坡脚。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 课题研究目标
在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目标之下,通过本课题研究,客观把握当前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及高中生人生目标的现状,基本形成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价值的相关认识。明确高中政治教师德育素质和高中生德育教化价值的内涵、结构体系和提升方式。循序渐进,形成学科德育渗透序列理论研究。组织课堂教学实际中,渗透优秀道德思想,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激发教师的德育教化热情,促进教师在愉快教学中实现专业发展和人格完善。通过本课题研究,切实把握德育实践操作体系及相关保障机制,切实提高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的整体内涵和品质。切实研究各学科(模块)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方法与途径,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题研究内容(含子课题设计)
⑴当前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及高中生人生目标的现状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想之间的关系,即正确处理“我的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拥有“我的梦”,树立“中国梦”。
⑵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的理论研究。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以及自身实践总结,提升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价值的理论水平,探讨实施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行性探讨。
7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⑶高中政治学科各模块德育教化的方法、途径和实施细则研究。分别结合当前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和探讨,挖掘高中政治课教材中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时事政治以及选修课内容与德育教化功能链接的部分。
⑷高中政治学科各模块德育渗透的课例研究。分别在几个模块以及时事政治中归纳具有典型德育价值意义的内容为例,举例说明德育教化与各个模块教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具有可行性,并进行有效地示范。
⑸高中政治学科各模块德育教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结合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将德育教化功能渗透于学校校本课程研究与教学过程中,将校本课程研究和教学拓展成为德育教化的有效阵地。
⑹高中政治学科教师在德育教化过程中自身专业发展和人格完善研究。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功能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既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拥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善于从教材中挖掘生动活泼的素材,促进师生德育素质的不断提升。
做好现状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为进一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提供依据。制订各政治的德育渗透实施细则;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各科形成一系列课例集;开展德育互动实践活动。编好德育论文集和校本教材。
3. 课题研究重点 在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中,公共参与意识与学生的道德修养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立德树人需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学科素养提升来实现。尤其编制各学科模块的的德育渗透实施细则。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立足于平日的 8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形成政治的德育渗透课例系例,并形成文集。侧重于学科,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形成文集。“政治课课堂德育教化价值”研究,尤其是教师在德育素质教育的养成以及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提升价值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课题酝酿阶段(20163月—10月)
研究任务: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初步思考“德育教化”与“政治课德育教化价值”的关系,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界定、分析课题核心概念,设计课题研究思路,明确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完成课题申报书。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明确德育教化研究现状。也可以借鉴此类问题的最新成果,做好充分准备,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题实施阶段(201610-201812月)
研究任务: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相关制度,如会议制度、检查制度、奖励制度等。按照课题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化价值的研究。及时总结研究经验,形成相关论文或其他研究成果。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本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适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其中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3. 课题鉴定阶段(201812-20196月)
研究任务:全面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形成课题成果汇编。
9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等。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并进行整合提升,使之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双重功能,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成为成熟的经验积极推广。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 本课题主要观点
核心素养的价值归宿是什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 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归宿,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和学科化,一方面既体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一般特征和要求,同时也彰显出鲜明的学科本质。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在高考指挥棒指引下显得本末倒置,主次颠倒。知识灌输超越了能力的培养,假能力的培养超越了素质的养成。从高中政治课应试功能来看,得分点的获得高于德育教化和心灵的唤醒。高中政治学科在高考应试中地位有所下降,尤其是江苏省高考模式中政治应试地位简直是一落千丈。为此,许多政治教师产生了危机感,政治学科在高考中应试地位的下降直接导致政治学科地位不高。试想一下,如果高中政治学科退出高考,我们该怎么办?纵观所有的高中课程,仅有高中政治担负着重大的德育教化职责,守护着“灵魂”这一片净土,其地位不能说是不重要。如果我们一味地“不务正业”,急功近利,舍弃了高中政治课最核心的德育教化功能,这对素质教育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因此,高中政治课就应该淡化其应试功能,凸显其德育教化功能,在应试中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唤醒和打动学生。触动心灵的德育,应克服“教化”、注重“感化”、实现“内化”。更好的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校正其人生航向,提高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的实效性。道德践行,让学生在实践中规划和确立人生目标,在实践中学会做人,体验和实现人生价值。
10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2. 本课题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因此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塑造人格,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本课题研究注重实践的建构和探索,将在相关德育理论的实践模式的形成上,有所建树和创新。本课题研究注意了实践建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对单独的个别性研究的一种推进与整合。首先,发挥思想政治课感性上的情感体验作用。思想政治课通过图文并茂的素材和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让提升学生对好恶善恶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实践从幕后走上前台。高中政治课要坚持“空口无凭”的原则,鼓励学生敢于实践,勇于体验生活。课堂不一定在教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开辟第二课堂;作业不一定是书面,鼓励学生反思,净化。其次,发挥高中政治思想唤醒作用。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应该是渗透德育思想,始终以德育教化触及并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刻地打动学生。再次,更新师生评价体系。增加德育指标,对高中政治课教学进行德育量化考评。最后,发挥思想政治课自觉内化作用。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既能学出来,又能走进去。让学生走进思想政治课素材中先进人物和思想道德模范的精神世界,并在他们先进事迹的潜移默化中自觉内化,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使立德树人真正地落到实处。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当前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及高中生人生目标的现状调查研 (负责人:王德明)分析报告20177
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的理论研究 (负责人:徐蕾)系列论文20183
11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高中政治学科各模块德育教化的方法、途径和实施细则研究 负责人:肖凤杰)教学随笔20183
高中政治学科各模块德育渗透的课例研究 (负责人:吴婷)课堂个案201810
高中政治学科各模块德育教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分析报告201810
最终成果(限3项)高中政治学科教师在德育教化过程中自身专业发展和人格完善研 (负责人:吴丹)研究报告20193
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负责人:沙黎、曹莉)论文集等20194 高中政治课德育教化价值研究随笔及课堂实例 (负责人:赵秋霞)论文集等20195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 核心成员的科研能力
本课题组成员有着较强的教科研水平,其中两位领题人王德明和徐蕾老师均是苏州大市学科带头人,拥有省级课题研究和结题经验,曾经合作完成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生命价值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成果丰硕。有数百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其中核心期刊七十多篇。负责指导教师朱开群老师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高瞻远瞩,为课题研究指出正确方向;负责指导老师唐爱民为苏州市名校长,具有深厚的教科研功底,有两位专家 12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的加入,必将大幅提高本课题的研究层次和水平。核心组成员肖凤杰老师是苏州大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第三中学教科室主任,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几十篇,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面非常有研究。张荔老师为中学高级教师,曾获苏州大市优质课一等奖,苏州三中政治教研组长,其他成员如赵秋霞老师、沙黎老师、吴婷老师、吴丹老师、曹莉老师都具有积极进取的专业精神和雄厚的教科研能力,他们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均有文章发表。她们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非常容易将班级管理的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德育有机结合,这也成为本课题未来成功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
2. 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2010年,课题主持人开始着手教学行为的反思活动。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记录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和感悟。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兄弟学校沟通、对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模式研究以及一年反思来的反思中,对学生、自我、课堂教学的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先后有《别让善良成为风中残烛》以及以前《警惕偷菜游戏带来的不良诱惑》等文章,初步探索高中政治课教学德育教化价值的探索。
3.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我校有着传统的教科研传统,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此,本课题研究无论在时间、资金,还是社会资源的利用均有保障,无后顾之忧。

13 13

《学科核心素养下政治课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探索》 开题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