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设计说明

发布时间:2014-10-21 09:26:34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切、正弦、余弦的定义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复习巩固、活动探究、讲解新课、知识应用、小结与拓展、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 复习巩固

活动内容如图所示 RtABC中,∠C=90°。

B 1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

c a 2sinA= cosA=

A b C

tanA=

sinB= cosB= tanB=

3)若A=30°,则=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设计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