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6-06-11 16:33:42

心得一: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到现在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听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接着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知道,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起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直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不过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现在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现在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心得二: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到现在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听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接着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知道,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起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直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不过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现在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现在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心得三: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我于2013831日网购了一本《了凡四训》,915日看完。《了凡四训》是一本劝善书。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已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得福报。书中分四部分组成: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说。首先,了凡先生在15岁时,偶遇慈云寺孔道长。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从此坚信命由天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自从拜访了云谷禅师后,领悟了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立命之说。从此开始积功累德,自求福报,而且颇有灵验。例如: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已,生男天启。等等。并于六十九岁之时,他给儿子写下家训:《了凡四训》。

改过之法。通过三个方面发耻心,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发勇心来改过。在没有行善累德之前,先须改过,将自已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刷刷。若不能彻底改过,纵然修善了,也会使得善中夹杂着恶,其功难显。因此,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人只有知道自已是谁,应该做什么,并自觉主动地去践行,使之成为有心人。积善之方。通过十个真实的故事,说明: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并从善的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等方面进行展开。且对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等方面进行细述。其经典语句有求丝煮茧,锄地杀虫,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当与杀生等,爱鼠常留饭,怜娥不点灯。等。强调人要以慈悲为怀,与地球上的各种物种和谐相处,不可以自我为中心,肆意攫取自然资源。

谦德之效。《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自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与天地的运行规律一致。人只要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效法自然,修身养性,就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以上四人方面能做到吗?我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来与大家共勉。以上是我15天来,对《了凡四训》的感悟,不敬不妥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心得四: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近日,我阅读了《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