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曼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

发布时间:2012-03-20 13:52:11

托尔曼《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读书笔记



1932年,托尔曼出版了《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一书,从此,他的理论体系就被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一个分支。 托尔曼的理论与传统的行为主义有许多不同。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分为分子的行为和整体的行为。生理学中所谓刺激反应是分子性行为,例如,肌肉收缩,声波的刺激。而像白鼠跑迷津,学生打球等则属于整体的行为。对整体性行为,他认为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可教育性,并且遵循最小努力原则。 其次,为补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的不足,托尔曼提出了中介变量。他指出,中介变量就是指中介于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和行为变量(亦称因变量)之间并与二者相关联的变量。并用下列公式来说明行为变量与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

B=fSPHTA)(B:行为变量;SPHTA:实验变量。)

按照这一公式,行为(B)是环境刺激(S)、生理内驱力(P)、遗传(H)、过去经验或训练(T)以及年龄(A)的函数,也就是说,有机体的行为随着这些实验变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一公式只解决了反应是什么的问题。为解决为什么有此反应的问题,托尔曼提出,中介变量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它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两种。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包括性欲、饥饿和面临险境时需求安全,长时间持续活动后需要适当休息等。认知变量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对探究过的地点的再认,如动作、技能等。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知识和能力,是对是什么问题的回答;而需求变量则作为决定行为的动机,是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后来,受格式塔心理学派勒温的影响,托尔曼又把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分别改为欲求系统和行为空间。

此外,托尔曼还提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首先是符号学习理论(或符号完形期待理论)。他认为,学习者所学到的东西并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即符号环境的认知。符号学习优于刺激——反应学习,并设计了许多实验来证实。

全书中有很多实验,托尔曼总结了像W.P.里奇尔、R.西蒙斯等心理学家的动物实验。他以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迷宫有一个出发点、一个食物箱和三条长度不等的从出发点到达食物箱的通道。实验开始时,将白鼠置于出发点,然后让它们自由地在迷宫内探索。一段时间后,检验它们的学习结果。检验时,再将它们置于出发点,并对各通道做一些处理,观察它们的行为。结果是,若三条通道畅通,白鼠选择第一条通道到达食物箱;若A处堵塞,白鼠选择第二条通道;若B处堵塞,白鼠选择第三条通道。根据这一实验以及许多类似的实验,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白鼠在学习方位迷宫图时,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即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白鼠是根据"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来寻到目的物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R公式,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白鼠在走迷宫时根据对情景的感知,在头脑里有一种预期(或者假设)。动物的行为受其预期的指导,因此动物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在多次尝试中,有的预期被证实,有的未被证实。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强化,这就是所谓的内在强化,即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

1930年托尔曼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白鼠学习迷津过程中食物对学习的作用。他将白鼠分为三组:甲组不给食物(无食物奖励组);乙组每天给食物(有食物奖励组),甲、乙均为控制组。丙组为实验组,开头10天不给食物,第11天才开始给食物奖励。实验结果,乙组有食物奖励,逐渐减少错误比甲组快,但实验组丙自给食物奖励后,其误下降比乙组更快。他由此得出结论:丙组在开头10天的练习中虽不其食物,但在每次练习中同样地探索迷津的每一部分,形成了认知地图,不过未表现在外部行为中而已。托尔曼把这种现象称为潜伏学习。它的效果正是有机体在追求目的时运用已有认知的结果。托尔曼根据潜伏学习的实验认为,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潜伏学习的事实也证明学习并不是S-R之间的直接联结。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在所有心理学派中,我比较偏向行为主义,虽然我更加赞同斯金纳等人的行为主义理论,但托尔曼的理论在现实应用中确实也大有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应被动地受控于教师,而应主动地加工信息,建构理解,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从托尔曼的潜伏学习来看,无论有没有强化,学习都会进行。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学生的学习也不只是要靠外部的强化,他们自身也有学习的需要。满足求知需要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行为,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事物时首先要整体把握事物本质。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重在谋求人的智力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环境为社交与人际接触环境,建立新的社交网络,产生新的对话关系,让自己视野开阔、思维创新。

说实话,托尔曼的这本书让人读的很头疼,因为他不断地讨论其他心理学家的观点,却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全书每一章结尾托尔曼给出了小结,但他没有归纳总结自己的思想,对很多概念也没有进行明确定义,他的理论是凌乱和琐碎的;他提出了有机体内部的认知问题,却又不把行为恰当地与有机体的内隐机能联系起来,因而不能对行为进行更为有效的解释;他写书所使用的语言具有浓厚的主观主义和心灵主义色彩,削弱了其理论的科学性;虽然他对学习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大都以动物做被试,以动物学习来解释和说明人类学习,这种研究方式遭到了人们的质疑。很多其他行为主义者认为,托尔曼的理论只能算是一种解释行为的理论,难以据之预测和控制行为,这显然与行为主义的目标相去甚远

托尔曼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