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

发布时间:2013-10-13 20:54:04

浅论中国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给中国人民银行带来的人民币外汇占款的研究,对中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冲击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从“三元悖论”理论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增加,原有的保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和维持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的政策组合已经难以为继,并据此对中国未来汇率制度的调整作出预测。

关键词:外汇占款,汇率制度,反向货币替代,三元悖论

近年来,伴随着gdp的快速增长,中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与改革开放中前几轮通货膨胀相比,本轮通货膨胀涨幅较高,尤以食品、能源、房地产等产业为首,涉及面更是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投资和消费领域。特别是自2007年底,为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中央政府采用了高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2010年之后中国物价全面上涨。

根据通货膨胀的定义,从货币现象上来说,通货膨胀是由于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普遍物价水平上涨,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cpi指数是个不太准确的概念,因为它不能包含全部商品,事实上未包含的商品往往具有更强的指导性,比如我国就没有把房地产价格和能源价格列入cpi统计,实际上这两种商品消费往往占据了居民消费相当大的比例。

导致中国通货膨胀严重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当前基础货币发行量大,而且增幅远远大于中国gdp的涨幅,从2006年底到2010年底的4年内,流通中的人民币m0就由27072.62亿元增加到44628.17亿元,增长了64.85%m1就由126028.05亿元增加到266621.54亿元,增长了111.56%m2345577.91亿元增加到725851.79亿元,增长了110.04%。我们可以说,由于中国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增速远远大于实物数量增速,导致人民币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发行过量是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从这一组令人惊讶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人民币的供应量增幅惊人。如果能够抑制人民币的发行量,就可以遏制通货膨胀。

中国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