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21-01-30 23:02:37

《学弈》教学实录

一、课前热身

师:孩子们, 今天是我们六一班值得骄傲的日子。 因为上天为我们安排 了一段 40分钟的时间,(点击课件: 天时)让我们有机会站在群力小学这方最敞 亮的舞台上, 向全区的老师们做学习方面的汇报和展示。 这份机缘,我们师生都 得珍惜。可老师心里又有些担心,因为这节课上课的地点不是很有利。 (课件出 示:地利)它不是在我们自己班的教室,这个环境我们都很陌生,在陌生的地方 上公开课大家会不知不觉的生出局促的心理,如果我不小心再把课讲得沉闷了, 那同学们很容易高高挂起,在课堂上来个沉默是金了。古语有云: “天时不如地 利,”(课件出示:天时不如地利)我们占了天时可惜没有地利,所以我担心,谁 能为我排解一下呢?

生:老师,还有“人和”啊,我们有“人和”就行了。

师:大家跟我真是心有灵犀啊! 想起它的下半句我真就豁然开朗了, 谁 来说它的后半句?

生:“地利不如人和”

师:说得好,“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至关重要, 只要我们师生齐心合力, 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只要我们师生上下同心就一定能创造属于这节课的无穷无 尽的精彩。所有的外界因素都不是问题,大家说对不对?(对)那咱们一起来读 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

二、交流孟子资料

师:这句话真厉害, 读完了这句话大家看来比刚才更自信了。 而老师前

一分钟还忐忑的心,转瞬间也云淡风清了。这么有哲理的话是谁说的?

生:孟子 师:答对了,谁听说过孟子,怎么听说的。

生:学生介绍

师:(课件补充出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我国古代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 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了《孟子》 ,全书共有七篇, 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师:其实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就积累过《孟子 .告子》中的一句话,谁还 记得?

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师:孟子生活的年代虽然离我们很遥远, 但是关于孟子的一些典故我们 却是耳熟能详的。 比如孟子小时候, 母亲非常疼爱他, 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 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字经中的一句——

生:“昔孟母,择邻处”。师顺势课件出示此句

师:还有,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有一次逃学回家,孟母便剪断织机上上 未织完的布, 以此来告诫孟子学习要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就会像那匹布般变成一 团废物。这个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

生:“子不学,断机杼”。师顺势课件出示此句

师:这样看来, 我们同学对孟子的了解还真不少。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 几句话。

生:齐读这四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介绍文言文知识

师:读着读着,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 这句话不是用我们平时说的语言写 成的?我们叫它?

生:文言文。

生:也叫古文。

师:说得好。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 ,即书面语言,“文言文”的意 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与文言文”相对的是白话文就是: “用常 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 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 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 用口头语言表述, 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 文。比较一下“饭否?”和“你吃饭了没有?”你觉得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生:简单。

师:概括得好, 它的确可以用很少的文字表达相当丰富的内容。 文言文 很精彩。这是无庸质疑的。这么精彩的语言为什么今天不用了?

生:读起来很难懂,不方便交流。

师:文言文的确生涩难懂,可是你要知道,白话文是从五四运动之后, 也就是 1919 年以后才开始大力倡导的,中国三千多年的有文字记载的文化与历 史,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用文言文写成的经典名著不知要比白话文的多多少! 所以你说我们现代人学习文言文有没有用?

生:有用,能让我们看懂古书。

师:不但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 读懂更多的书, 而且可以让我们明白更 多的道理。四、新课讲授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同样出自孟子 .告子篇中的《学

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知道,就是学下棋,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帮我们学懂古文的一种好方法。 谁能单讲这个弈字(生 答),汉字中有一个字和弈字特别象,谁知道这个字?

生:老师,奕,神采奕奕的奕

师:知道“神采奕奕”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精神饱满的意思

师:说得好,就象现在大家上课的精神状态一样, 下面就让我们保持神 采奕奕的精神状态来继续我们的学习。 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谁愿意给大家把文 章读一读(指读课文,采访:说说你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

师:你们感觉他读得怎么样?(生评)再指读

师:大家的热情感染了我,能不能也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想试一下。你

们注意听我读的有什么特点。(教师范读)

生:老师读得很慢

生:老师那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读得很有古文的味 道

生:老师读得很有韵味,有气质。

师:还夸我有气质,真好,谢谢你。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读文言文第一要读得慢一些,第二,要注意句中

的停顿。这样才能读出韵味,多读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又一种方法。

师:按照我们刚才悟出的读文言文的方法,你在下面也试一试。 (生自

由读)

师: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谁找到感觉了?个别读 师:还谁想读,好,现在同桌之间,女生先读给男生听,男生再读给女 生听(生读)

师:男生女生谁读得好?学生争说 师:孰好孰差,口说无凭,我们拭目心待, 男生女生各找一个代表赛读。 师:女生的清脆,男生的厚重,个有千秋,咱们综合一下吧,齐读。 师:还有想读的同学吗?别急, 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以后, 你们会读得 更好,到时那时,我们再来比一比

师:现在我给大家五分钟时间, 请同学们先对照文中注释, 把你不理解 的字或词弄清楚意思, 然后再试着把字和词连成句子说说意思。 最后再把句子连 成篇说说整篇文章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说。有不懂的记下来。我们一起处理。

生:自由学习,小组学习。

师:大家刚才学得怎么样?看来学得胸有成竹了, 我来考几个问题。 通 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的是弈秋教导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 师:那我来问你,弈秋,是何许人也? 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所以我认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厉害的? 生:通国,是全国的意思,我认为他一定是经过各类比赛才脱颖而出的。 师:相当于全国的围棋冠军啊,多么受人尊敬啊!该怎么读呢? 生:要带着敬佩。

师: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师:能背吗? 能! 你看古文并不难懂吧! 师:就是这样(课件出示)

把意思、语气结合起来

把自悟、自得结合起来

熟读成诵 就这样读古文。

知道了吗?

师: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教两个下围棋)弈秋的棋艺是这样的 高超,那么跟他学下棋会学得怎么样呢?

生:名师出高徒。

师:是啊,我们来看一下他这两个高徒的上课表现怎么样?这句比较长, 比较难,请大家用线分别画出两个人上课表现的句子, 一个一个的说说。同桌之 间互相合作,一人读一个小分句,并解释一个小分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这 句。

生:一人读,一人解释,合作学习。

师:我们先来说第一个人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听课的时候专心致志, 只听弈秋师傅的教导。

师:能不能说一下“惟”的意思?

生:只

师:你很聪明,巧妙的调换了一个词的位置,就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通 了。课件演示:惟弈秋之为听一句的语言现象。告诉学生以后会进一步进行学习。

师:再来说说第二个人

生:先读,后解释

师: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些词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答。 你注意到一人 虽听之中的之,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一个意思吗?

生:不是,一人虽听之中的之是弈秋的教导, 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

是指第二个人。

生:老师,不对,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指鸿鹄,不是,是天鹅。

师:那它们和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一样吗?

生:不一样,那个之是“的”的意思

师:你看看这个之,神行百变啊,一会出现在句中,一会出现在句尾, 不同的位置,甚至一句话中,意思都不一样,接下来的学习中你还要关注它,它 还会发生变化。

师:大家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读。指导读,背。

师: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学生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能不能用两 个成语分别来概括一下两个人的上课表现。

生:其一人全神贯注其一人心不在焉

其一人聚精会神其一人三心二意、

其一人目不转睛其一人心猿意马、

其一人一丝不苟其一人东张西望、

师:猜一猜,这样学习的两个人,他们的学习结果会一样吗?(不会) 孟子对这件事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学习文章最后三句话, 你读懂了哪一句就来说

哪一句。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学生解释,教师随机指导生字“俱、矣、

曰”

师:“虽与之”的“之”解释是指前一个人。

“弗若之”的“之”书上没有注释,怎么解释呢?

生:也是代指前一个人

师:又是这个之字,它又有变化了,我们这回来总结一下(课件出示) 这是在这篇文章中所有出现之字的句子, 你看它有时表示人,有时表示事,有进 表示物,还有时是特殊用法,这在文言文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大家今后学 习古文的时候要多留心这样的字,比如这篇文章中还有几个多次出现的字, 你发 现了吗?

生:有“为、其、与”

师:有进步。谁再来说

生:为是其智弗若与?并解释

师:你解释得很好,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尝试: “说的是他的智力不如

前一个人吗?”为了使语言精练,作者在“弗若”和“与”之间进行了省略,你 能补充吗,把意思说完整?课件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可以填“之”

师:(相机标添加)老师太激动了,我再来问一下,你知道你填的这个 之是什么意思吗?

生:前一个人。(掌声)

师:太棒了 ! !!你不光了解了之的用法,而且还能学以致用,将来一定 可以写文言文了。

师:作者认为是不是智力的问题?

生:曰:非然也。学生解释。

师: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同意)大家都很聪明,我们和孟子的观点 是一样的。不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啊, 那么是什么原因“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呢?

生:因为后一个人没能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

师:对了,学习应专心致志。(板书:专心致志)

师:三句话连起来读,读出感情,能背的就背。 (读出反问的语气和回

答时肯定的语气)

师:再给大家一个更大的挑战,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生串讲

师:谁能背诵全文,能背的一起来背。生看图背全文

师:学得不错,今天我们学得好,也是专心致志的结果啊!

五、学文明理:

师:学史可以明智,精彩的学弈,就象一面镜子,它故事里折射出的每 一个角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专心致志以外,你还从哪个角色,哪 个角度有所感悟和收获呢?今天课上我们就来召开一个 《学弈》经验总结会。今 天的总结会上,我们还荣幸的请来了全国围棋冠军弈秋师傅、 弈秋师傅的大徒弟、 二徒弟和众多的学者嘉宾。大家表示欢迎。(生疑惑鼓掌)

师:弈秋在哪儿啊?就在你们中间啊,大家可以选择一个角色。弈秋, 或是大徒弟,或是二徒弟,或者是孟子,以他们的身份来说些什么,也可以作为 嘉宾联系实际说说。

生:我是弈秋,通过这第一次教学,我知道了,不光在课堂上要教他们 下棋,还要注意他们听课的效果,如果我能及时的发现二徒弟的情况,可能他就 不会溜号了。

生:我是大徒弟,我认为上课注意听讲是我的本份,只有这样才能学到 弈秋师傅身上的真本领,大家可千万别学我那个小师弟啊。

生:我是二徒弟,上课不注意听讲是我不对,可是我根本就不喜欢学围 棋,为什么偏要我学下棋啊?

师:是啊,不喜欢又怎么能专心致志的学啊?

生:不管喜欢不喜欢,做事就得专心致志。

师:孩子们,想一想,和弈秋师傅这样的围棋一流高手学习,机会多么 难得啊,如果好好把握,坚持到底,说不定在围棋上有大成就,这一开始的投入

有多么重要啊,是不是?是

生:……

生:我也觉得是态度决定一切!

师:是啊,态度决定一切, 连《学弈》这篇课文的作者孟子都这样说 (课 件出示:)“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生:不专心,就没有收获。

师:是啊,不专心一无所得,反过来说,专心则得,小专小得,大专大 得,恒专则可成大器。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专心致志的学习了课文《学弈》 ,明 白了许多道理, 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做事能一直这样专心, 取得更大的成功。 谢谢 孩子们,下课!

七、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深圳市深圳小学 刘晓伟

一、 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师: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应该说,这几个字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就以“日”为例吧,它已 经在学过的诗词中多次“露面”了。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还记 得含有“日”的诗句吗?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师:这两首诗中“日”的意思是? 生:太阳

师:“两小儿辩日”什么意思?

生:两个小孩儿辩论太阳……

师:那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

生:大小、冷热、远近

师:先不忙。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通过逐渐深入 地学习课文,一定会解开这些疑难。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师: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

生:不好读;挺别扭的;不好懂。

师:尽管遇到了些困难,但这些“感觉”是很珍贵的。它一来指明了 我们学习的方向;二来也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 有什 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

生:(沉默、思考)

师:比如“不好读”,可以怎么办?

生:多读几遍!

师:好主意!常言道“一回生,两回熟”嘛!

师:不好懂,有办法吗?

生:查字典、看注释……

师:就这么办!下面,建议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结合注 释,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 把课文读通顺。时间暂定五分钟。

生:(合作学习。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师:多数小组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效率挺高,时间没用完!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

生:孔子东游,见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问他们原因。

师:不错!那你能具体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

生:游玩。(其他学生笑)

师:我第一次读,也几乎把它当成游玩。你(指另一学生)笑了,是 不是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应该是“游学”的意思,就是去交流和学习!

师:呵,这么自信!其他人同意吗?

生:(多数表示同意)

师:来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

生:我看过孔子的介绍并联系了上下文。

师:呵,学古文也知道去联系上下文?水平!谁能把二、三、四三段 连起来说说?

生:(口述课文大意。因叙述较流利赢得了同学的掌声。但教师还是 提供机会让他聆听了其他同学的建议。)

师:理解得不错,同学们的建议也不错。不过我还注意到,你在说到 “如探汤”时,特别简洁,现在能结合注释,具体说这“探汤” 什么意思?

生:意思是“把手伸到热水里,是说天气很热”。

师:好!其实热水这个意思的“汤”在很多成语中,也有出现。能说 一两个吗?

1:固若金汤。

2:赴汤蹈火。 师:这“赴汤蹈火”的意思是说,不管是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将勇往

直前!其实不仅是成语,在很多口语中也有使用。在上海,人们 把装了热水可以暖手的东西,叫做“汤钵钵” 。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没关系,上完这节课再有人问你,听说过吗? 生:(笑答)听说过! 师:好的!这就叫做“日积月累”啊!故事说到这里,该知道两小儿

在辩论什么了吧? 生:知道! 师:(出示选择题)那为了不互相干扰,请快速阅读这几种说法,把

你认为正确的哪个写下来。

生:(完成选择题,应为C项。九成左右的学生正确,个别选择错误。) 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解开迷惑)那究竟是远还是近, 孔子帮他们弄明白了吗?用课文的话说就是? 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师:这两小儿的“笑” ,你们怎么理解呢?

1:嘲笑!

2:讥笑! 师:这是你们此时的理解, 老师暂时不予评论,不过建议在后面的学

习中,大家能进一步用心去感受!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 下?

生:(较生疏地读了一遍课文) 师:能点评一下吗? 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师:这古文就是需要反复地品味, 慢慢你会发现它有着音乐般美妙的

韵律。(媒体出示“竹简” )怎么样,这古文看上去美吗? 生:美! 师:读起来更美!来,看课本,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不过,

这一次我出声读,请你们在心里读。 (教师范读) 生:(全体鼓掌,称赞老师的朗读。 ) 师:谢谢大家。 下面再感受一次这音乐般的美感,好吗?这次你们出

声读。 生:(齐读课文) 师:到底是人多啊,读得真美!现在,谁愿意一个人再来展示一下这

古文的美 ?

生:(刚一开口读,其优美的嗓音就赢得了全场的赞叹。慢慢大家发 现,该生的朗读水平,早已超过教师刚才的范读,于是朗读几次 被掌声打断。)

师:(短暂沉思,略带羞涩)常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今天我算 是真切地体会到了,你读得真得比老师好! (全场热烈鼓掌)课 下,我得向你请教一下朗读的经验。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本文一开始就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可看来看去,只 见都是“一儿曰、一儿曰” ,哪有“两小儿”呀!怎么回事呢? 生:“一儿”是一个小孩; 下面的“一儿”是另一个。这儿省略了 “另” 字。

师:看来这古文真是太简洁了,能省则省啊!那为了便于理解,咱给 两小儿取个名字吧! 如果一个叫“小儿一”的话,另一个就是(“小 儿二”)。下面请各小组,再来合作完成两项任务:第一,用不同 的符号画出小儿一和小儿二“辩斗”的内容;第二,看看两小儿 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各自说出了什么理由呢?

生:(合作理清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 师:谁来说说两小儿的观点? 生:他认为太阳早晨近, 中午远。小儿二认为, 太阳早晨远, 中午近。 师:两小儿的观点刚好怎么样?自己再来读读第二段, 感受一下这种 反差?

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 师:他们又各自摆出了什么理由呢? 生:小儿一认为,早晨太阳大所以近,中午小所远。 师:平常在我们看东西的时候是“近大远小”吗?小儿一有道理! 生:小儿二认为,早晨凉快所以太阳远,中午热所以太阳近。 师:平时在遇到发热物体时,是“近热远凉”吗?小儿二也有道理! 看来两小儿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啊!现在,请你再来读读三四 两段,感受一下他们的自信!

生:(自由读三、四两段。 )

(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面对两小儿的激烈争论,就连过问其故的孔子都“不能决也” 。

这时,两小儿犯难了:那我们找谁评理去呀?于是笑着说:“孰 为汝多知乎?”齐读本段好吗?

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师:同学们,现在对两小儿的“笑”有新的认识吗? 生 1:我认为是苦笑,因为最后也没弄明白!

2:我认为是无奈地笑!因为孔子也没办法。 师:那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吗? 生:(充满个性地)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师:看来,大家基本都认为这是两个小孩善意的笑,挺可爱的!不过 说实话,要深入理解这个“笑”挺不容易的!但大家却在不经意 的读书与谈论之间就解决了。 果然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 啊!来,认识一下这句话吧! 生:(齐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既然读书有这么大作用,让我们再来陪两小儿“笑”一次? 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四、 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师: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不能决也”。而今天,你们能道出其中 的奥妙吗?

生:(简述原理。) 师:下面不妨来印证一下大家的说法。 (辅以媒体演示)看来在同一 天当中,无论是早晨也好、还是中午也罢,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几乎”都是一样的,要说真有不同的话,像这样绕一圈要多久?

生:一年、365天…… 师:在今天看来,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常识。而两千多年前,却让孔子 这个大学问家当着两小儿的面说“我也不知道” !对此你们有什 么看法呢?

1:孔子是个诚实的人!

2:孔子实事求是,也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全场掌声) 师:厉害!你能以孔子的话来为孔子作评,有水平!由于时代和科技 的限制,导致了“孔子不能决”的遗憾呢。然而今天,掌握了先 进科技的现代人,对一切都“尽在掌握”了吗?

生:没有!

1:还有金字塔之谜!

2: UFO之谜!

3:外星人之谜! 师:看来,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还真是“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啊! 不过, 若同学们能从小立志并打好基础, 完全有可能解开某些謎 团!

五、 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师:今天,我们从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故事谈起, 谈到了“温故而知新”, 谈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文 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还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的道理;最后,我们带着“孔子不能决”的遗憾,认识到孔子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这么多知 识,大家都能有所感悟,了不起!接下来我想这样,同学们此时 有什么体会或疑惑,整理一下,写在题板上。可以是一两句话、 也可以是几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字甚至一个符号。

生:(书写体会或疑惑)

师:来,请写完的同学亮出你的想法。没写完的也停一停吧,因为这 聆听也是一种学习嘛!(指一学生写的“圣人? ”)老远儿就看到 你这个大问号了,说说你的疑惑?

生:我的问题是,既然人们都知道孔子并不是什么都了解的,那为什 么直到今天人们还把他称作“圣人”?

师:厉害!从小处说,这个问题展现了你良好的学习兴趣; 往大处讲, 你提出的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但是,今天刘老师可能给不了 你答案了。不过,我可以建议你通过合适的途径,比如上网、进 图书馆什么的,多了解一下孔子的学识、思想甚至人品等,也许 到时你的收获会比老师的答案更美!(指另一学生,写的是像“9” 一样的逗号。)你写的是什么呀?“ 9”?

生:这可不是“ 9”!而是一个表示“学无止境”的逗号!

师:妙极了!有创意!不过下课的铃声响了,也许大家还有许多精妙 的体会或疑惑,可是四十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建议 大家带着你的收获、体会或不解走进生活吧,生活当中有更美事 物呢!

[附:板书设计]

两小儿:

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

/

(晨)

(午)

不能决

/

凉则远,热则近

《匆匆》课堂实录

两课时

执教:闫学

时间:200543日 地点:浙江省杭州树人大学礼堂

一、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昨天—— 4 2日是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二百周年。我相信现在

没读过安徒生童话的孩子可能不多了。你读过什么?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野天鹅》、《皇帝的新装》。

师:直到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孩子,依然从他的童话之 中汲取着营养,获得了快乐。但他的童话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他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时光匆匆这个话题,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匆匆》。(教师板 书课题:勿勿)

学生看着板书,疑惑。

师;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

生:少了“点”!

师:很好,你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字的错误:少了“点” 。(教师纠正板书 中的错误)“勿”加上点就是“匆” 。“勿”在哪里见过?

生:请勿吸烟

师:“请勿吸烟”是什么意思?

生:请不要吸烟。

师:什么是匆匆?

生:很着急。

师:很着急,急急忙忙的样子就叫“匆匆” 。通过你们对课文的匆匆一撇, 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匆匆?

生:时光匆匆。 师;很好!我们今天就来探讨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听闫老师朗读课文,注意 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受文字本身的情感。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朗诵完毕,学生鼓掌。 ) 师:谢谢同学们!其实,闫老师真的不敢独占这掌声,因为我知道,文字本 身的魅力已经把我们深深地折服。这篇文章后面有发表的时间, 1922 年,离现 在大约有 83 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比较难读的地方 呢?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生:“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该生读得很好,学生中响起掌声。 ) 师:她不仅读流利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

生:“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师:有两个地方需要纠正一下,听出来了吗? 生:“他便伶伶俐俐的从我身上跨过” 读成了“他伶伶俐俐的从我身边跨过” 。

生:“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里他把“旋转(zhu 8”读成了 “旋转(zhua n)”。

师:听得真认真,这是一个多音字。什么时候念“转 (zhuan)”? 生:婉转。

生:转身。

生:辗转反侧。

师:在这里读“旋转(zhuen)”。还有一个地方也需要注意。 生“新来的日子的影儿” 。

师:这个儿化音杭州的同学可能比较难读。听闫老师示范一遍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指名读,教师再纠正。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这 一句难读。

生:“你聪明的,告诉我……”

师:大家已经把自己觉得难读的段落读通了, 读顺了。有没有非常喜欢的段 落?想配乐读吗?

音乐起,生配乐读: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2: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3: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

呢?……”

4:我也想读第自然段。“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 我能做些什么呢?……”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时光匆匆。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其实,默 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 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 段落,都可以。

学生圈画,教师巡视;请学生将画下来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词语:一去不复返 头涔涔 泪潸潸赤裸裸

轻轻悄悄

a从词语生发感受时光匆匆。

师:首先看这些词语有没有错误?

生摇头

师:哪几个字写得比较漂亮?

生:赤裸裸;轻轻悄悄。

师:现在写一笔好字的人不多了,能写一手好的粉笔字的人就更少了。 你为 什么要写这些词语?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谈。

生:这些词都是来形容时间的,作者写了他悲观的一面,这些词语加强了他 心头无奈的感觉。

师:你感觉到了他的无奈。

生:我觉得作者不应该掩着面叹息, 其实如果抓紧时间的话,时间还是很充 足的。这些词都是形容时间的,虽然时间过得非常快,如果抓紧的话,时间还是 能够挤出来的。

师:从这些词你感觉到时间过得快,所以你觉得要抓紧时间。挑出一个词来, 从“逃去如飞”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时间是过得很快的,如果一个人老的时候,他感到后悔的话, 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师:时间快得像飞一样,很快人就变老了!

生:“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体现小的时候如果不努力, 老的时候就会后悔, 小的时候为什么不抓紧学习,他会非常后悔,非常悲哀,但是时间已经一去不复 返了。

师: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语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

生: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我们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让他溜走。

师: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什么情绪?

生:作者觉得以前的日子应该珍惜。

师:以前的日子过去得太快了,一定要珍惜啊!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刚才

我们从这些零零碎碎的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 他惋惜,他无奈,还感觉到

他对时光流逝的那一丝焦灼。这些词语都不是孤立的,请你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 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的情绪。

学生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

b从句段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师:作者焦灼、无奈、惋惜,还有一丝痛苦。所以他不断地反反复复地追问 ――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能不能发现这些追问在哪几 个自然段中比较突出?

生: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块1: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第一次追问。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刚才发现很多同学都画下了这一段。 说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段? 生:这一段把什么都写活了。特别是时间,而时间自己也会走,而且他的追 问自己先有了回答,有了回答之后他又发现了问题。 第一自然段写得很美,突出 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别的都会再回来。

师:她感受到了这一段的不同寻常之处。

生:我读过一本书《谁偷了我的奶酪》,里面讲了四个人物,他们的奶酪储 藏在一个迷宫里。有一天他们的奶酪都不见了,他们不去想自己的原因,不去想 是不是自己吃掉了,而是去想是不是被人偷走了。朱自清这篇文章表现的也是这 样,其实不是时间不公平,而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自己不会平白无故地 逃走的。

师:不管怎样,时间都是在不停地往前走!我非常佩服这个同学,还有同学 读过这本书吗?(五六个学生举起了手)这可是一本全球畅销书啊!同学们可以 读一读。这个同学发生了自己的联想,谈了自己过去阅读的感受,他发现时间实 际上是很公平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去不复返!

生:在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三个“再”,“有再来的时候”,“有再青的时候”,

“有再开的时候”,说明了其它东西都可以重新来过,可是时间不好好把握的话,

他就会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我们语文课上也学过一首诗《时光老人》 ,里面就

说了有些游手好闲的人,时间就会从他身边悄悄溜走,如果你把握好时间的话, 就会觉得时间是很充实的,不会走得很快。

师:她抓文字抓得多好,她具有多么敏锐的语感!她发现了世间万物一一燕 子、杨柳、桃花,这些都可以轮回,唯有一样一去不复返,那就是一一

生:时间!

师:燕子去了,还能再来;杨柳枯了,还能再青;桃花谢了,还能再开。唯 有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么时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作者反反复复在追问啊! 再看看第一自然段的后半部分,作者是怎么问的?

生:“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是 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 里呢?”

师:在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当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是一种怎样的 心情?

生:无奈,悲伤欲绝。

师:“悲伤欲绝”太厉害了吧?

生:有点后悔。一一如果珍惜时间,可以写出更好的散文供大家阅读。

师:“悲伤欲绝”能换个词吗?

生:难过。

师:或者非常痛苦

生:他还有一点茫茫然的感觉。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因为时间走得这么快, 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挽住时间的脚步呢?

师:很茫然,很痛苦,很无奈。对过去流逝的时光,没有好好把握的时光, 他又有些后悔。当你感受到了这些,请你把你的感受融进去再读一读, 再来感受 作者的这一份追寻。

学生自由读第这一段。

指名学生读这一段。

师:关于时间永远不会回来,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文章《与时间赛跑》之中,

父子俩有这样一番对话。

出示课件;师生对读。

师:请注意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 回来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真要透彻地领悟它却不是 那么容易。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的什么变了?

生:年龄变了。

师:你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

生:思想变了。我原来很开心,很快活,很单纯,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开。可 是现在我无论怎么想也想不开了,再也找不到以前快乐的时光了,现在我很茫然, 很难过,我已经和朱自清一样的心情了!

(听课教师和学生中响起掌声。)

师:不要痛苦,也不要难过,这是成长必然经过的痛!她成熟了,应该祝贺

她才对!老师这个年龄也经历过这种茫然的痛苦!

生:我想问一下闫老师,你这么大有没有对你的年龄变化有想法?

(听课教师和学生中响起笑声。)

师:他把问题抛给我了,他抛皮球了!我得实话实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

去年相比,我首先觉得自己老了很多,很怕过生日! (学生笑)但这一年也不仅

仅是这种痛苦和茫然,我的变化很多,读了更多的书,上了更多的课,有了更多 的困惑,也有了更多的收获。这就是我的变化!那个男同学,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谢谢!

(听课教师和学生中响起笑声。)

生:我觉得我现在对父母有一点烦!现在大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作主了,

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父母总是觉得我们很小,不让我们去 做,父母的想法远远跟不上我们小孩子的思想, 所以现在很烦!虽然知道父母是 对自己好,但仍然觉得他们唠唠叨叨!

师:这个同学说出了大多数同学心里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和父母有代沟了, 所以有时候有点烦。但有一点需要知道,那就是这点点滴滴的背后都渗透着一个 字,那就是一一

生:爱!

师:我很高兴你们感受到了爱!

生:去年觉得很多事情很有趣,很好玩,现在看来很无聊,很幼稚,有时候

我在想我怎么会那么做呢,怎么像个傻瓜一样呢!

(学生和听课教师笑。)

师:你更聪明了,更成熟了,更懂事了!你看,这短短的一年的时间,你发

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啊!你已经不再是去年的你了。这就是时光的匆匆啊!这就是 时间永远不会回来啊!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 感触呢?

学生再读第一段。

师:刚才很多同学感受到了这一段文字的美,能具体谈谈文字怎么美吗?

生:我特别欣赏第一句话。因为我觉得朱自清写着一句话十分富有诗意, 很 押韵,而且没有直接的、很白话的把时间去得匆匆直接表现出来, 而是从写燕子、 杨柳和桃花这些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

师:她感受到了诗的韵味,感受到了诗的意境,觉得读这一段文字有一种像 读诗一样的感觉!假如闫老师把这一段文字变一下形式, 你就会更感觉这像一首 诗了。

出示课件。

师:文字排列的形式变了,是不是更像一首诗?再读一读, 感受这诗一样的

学生深情诵读。

师: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带给我们诗一般的感觉!这就是朱自清 先生文字的奥妙之处啊!也难怪有很多文学评论家和广大的读者都写下了不少评 论的文字来夸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想不想看看这些评论?

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读这些资料。

板块2: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其实,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之美远远不是这三段评论可以涵盖的。 现在我

们继续读,继续品。刚才有同学说,这种反反复复的追问还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两 个自然段,自由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

生:六次!

师:读读每一次追问

生读每一次追问。

师:是不是每一次追问作者都没有做出回答?

生:第一次和第二次做出了回答。

师:我来问,你来答!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 做些什么呢?”

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师:“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作者回答了几次?

生:两次!

师:六次追问,有的已经做出了回答,有的依然没有答案!现在就让我们来 试着回答一下吧!比如说,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了深深的生命痕迹?或者说怎 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 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生:就说安徒生吧。安徒生去世一百多年了,但是至少他的灵魂还活了一百 多年,直到现在他的灵魂还在被我们朗读着。

师: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灵魂!只要他的作品还在,他就还活在我们的心里! 生:黄继光也没有虚度!他为中国人民做出了贡献!

师: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他当然值得我们学习。 生:可不可以说活着的?

师:当然可以!

生:杨利伟也是!他驾驶着火箭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不让人说我们是东 亚病夫!

师:这些人都作出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只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人,

他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吗?

生:我觉得我妈妈没有虚度人生!她是一位教师,她为她的学生奉献了青春, 在学生那里她总是找到青春的活力, 她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她是一个辛勤的 园丁!

师;我很高兴跟她的妈妈是同行,我更高兴的是这个同学从妈妈一一作为一 个普通的教师身上看到了人生的价值!你们不仅看到了那些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 业的人,认为他门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你们还看到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 比如 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对自己、对别人、对家庭、对 整个社会都有益的工作!他们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他们的人生也没有虚度,他 们也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朱自清先生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他虽然只 活了5 0岁,可是他却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学遗产。

出示课件:朱自清介绍。

师:同学们看看这张黑白的老照片, 看看这张充满睿智的脸,充满了浓浓的 书卷气,这就是朱自清先生。再看看右边的文字。

学生读资料。

师:谈谈你的感受吧!你觉得朱自清的人生如何?

生:我觉得朱自清的人生不象他在文章《匆匆》里写的一样,他的人生不是 虚度过去的,而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师:你看他的作品达到了19 0万字! 正因为他认识到了时光的匆匆,所以 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啊!

生:我看了这段资料,我对朱自清的文章有新的看法。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是 在告诉那些没有珍惜时间的人尽快醒悟过来, 要好好珍惜时间,把握好非常珍贵 的时间。

师:好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啊!因为生命中只有一次!你还觉得哪些地方震

撼了你的心?

生:朱自清至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他很有骨气!

师:说得好!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以他为骄傲!

生:我有问题!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从《匆匆》中读到了朱自清很无奈的 感觉,他有点自责、后悔,既然他已经有了这么大的成就,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

师:问得好啊!他说朱自清文字那么多,应该没有遗憾,为什么我们从这篇 文章中感觉到了他的自责、焦灼、痛悔的感情呢?我把问题抛给你们!

生:别人看到朱自清没有虚度此生,但朱自清自己觉得应该加紧努力!

师:朱自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年龄多大?聪明的同学一定可以知道。

24岁!

师:怎么知道的?

生:从资料中的出生年月到发表文章的日子减出来的。

生:我从“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知道他写这篇文章时是二十几岁。 师:多聪明的同学啊!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已经知道了时光的匆匆,所以他 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尽管他的人生非常短暂。当你了解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这一 段资料,你再读读这一段,把你新的感触融进去。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板块3:从对时光的追问到生命的追问,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感触呢? 略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追问可以说是由始至终。如果说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 对世间万物的外部追问,那么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则是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 问。由对世间万物的追问到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问, 这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感触呢?我们再来看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这一段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有所涉及。“八千多日子”好像很久了,但如 果把它放进时光的大海里,它仅仅就是一一

生: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想象这针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个词形容它!

生:渺小。

生:微不足道。

生:沧海一粟。

师:很好!再想象它滴在时光的大海里,再用一个词形容。

生:无声无息。

生;无影无踪。

师:想象着这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恰如沧海一粟的针尖上的一滴水,它滴 在时光的大海里,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想象着把这一段读好!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请学生读。

师:时间就是这样匆匆溜走,他不禁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时光究竟是怎样 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谁能看着课文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

生:我有一个问题!他说,“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这里的“他们” 指的是谁?如果是指时间,不需要加一个“们”,而且这里是一个单人旁的“他”, 他想说明什么?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的问题先放在一边,先来讨论她的问题。

生:可能是指朱自清的父母,我开始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后来想这应该是朱 自清的父母。他们孕育了朱自清,朱自清觉得已经二十多岁了,认为过去都是在 虚度时光,所以从此以后一定要好好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世界上。

师:你觉得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你觉得这里的“他们”指的是父母。

生:我觉得“他们”是一个概念!

(听课教师中响起笑声。)

师:什么概念?

生:是一种对于时间的观念!因为我觉得他说“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所

以我觉得这里是作者朱自清对时间的一种了解。

师:就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是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拥有时间, 但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到底拥有多少时间! 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拥有多少时间,所以 才更要珍惜时间啊!

生:我觉得这里的“他们”是指所有关爱朱自清的人!因为朱自清非常感谢 他们,所以这样说。

师:很好!这里的“他们”,也许你还有更多的迷惑,更多的想法,在这里 闫老师也没有唯一的答案,把这个问题留在课后继续思考,留在今后的人生中继 续思考!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中来,我们想一想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的身边悄 悄溜走?比如说,洗手的时候一一

师生合读这一段。

四、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师:我们真的是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叹息啊!关于时光的流逝,古往今来,许 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生:时间就想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要挤总是有的。

生:一寸光阴一吨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师:非常好!闫老师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们已经说到了。我请同学读一读,

轮到谁的时候不要犹豫,因为时间不等人!

出示课件: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学生接读。

五、 由“一朵小花”悟人生流逝。

师:一起读最后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确,莫等闲,白了 少年头,空悲切!但是,在忙忙碌碌的人生旅途上,也别忘了用你细腻的心去感 受生命中哪些细小的却又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我们 现在来看看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诗一一《一朵小花》,看看这位伟大的 诗人是怎样从一朵小花感受到人生流逝。

学生自由读这首诗。

师: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读读吧!

师生配乐合读这首诗。

师: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一朵早已经干枯了的、失去了芳香的小花,, 也能够让作者产生时光流逝的人生感悟。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无数朵 这样的小花,请学会发现,学会珍惜。一一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时光一去不复返!

六、 由“人面桃花”引发深层思考。

师:最后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这个问题今天不一定有答案,只要引发 同学们的一些思考。还记得课文第一段的几句话吗?能背下来吗?

学生齐背第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师:问题就在这里。思考:燕子还是去年的杨柳,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 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生一愣,摇头:不是!

师:有的同学摇头了!

生:一切都是新的,过去的就已经过去了!

师:真棒!小小的年龄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的确,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

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现在我们就 明白了,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有一位 唐朝诗人崔护,他曾经写下了一首诗,同学们应该不感到陌生。

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

师:的确,尽管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是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以你们的年龄, 也许还不能透彻的理解作者这种复杂的人生感喟, 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时光匆匆, 它会教会你领悟一切。

课件出示的相关资料:

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一一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 ”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

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 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 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2:第一自然段: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3 相关评论: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 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 ?导言》)

(2)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

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

(3) 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 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 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

4 普希金《一朵小花》

一朵小花

我看见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

它早已干枯,失去了芳香;

就在这时,我的心灵里

充满了一个奇怪的幻想:

它开在哪儿?什么时候?是哪一个春天?

它开得很久吗?是谁摘下来的,

是陌生的还是熟识的人的手?

为什么又会被放到这来?

是为了纪念温存的相会,

或者是为了命中注定的别离,

还是为了纪念孤独的漫步

在田野的僻静处,在森林之荫?

他是否还活着,她也还活着么?

他们现在栖身的一角又在哪儿?

或者他们也都早已枯萎, 就正像这朵无人知的小花?

5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6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 1898 1122日,卒于 1948812日,原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有著作 27种,共 约 190 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1988 年,江苏教育出 版社对朱自清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 6册《朱自清全集》。1923 年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 目的成就。 1928 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 ,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 家。他的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滚动字幕出示的名句格言:

时间就是生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克林

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如果你为失去阳光而叹息,那么你将连星辉也失去了。——泰戈尔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黑发不知勤学早,老大方悔读书迟。

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 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前苏联《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世成蹉跎。——《明日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手指》教学实录

一、借助图片知作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手指》 ,对丰子恺先生熟悉吗? 生: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写的《白鹅》 。

生:他是一个画家,也是散文家。

师:你见过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吗?

生:没有。

师:(大屏幕呈现:丰子恺漫画《脚踏车》、《爸爸回来了》、《铜锣响》、《你 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等)

丰子恺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为题材的, 富有生活的情趣,他善于从日 常生活中发现创作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的我们司空见惯 的手指。

二、提出问题,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课文会读了吗?

生:(自由应答)会读了。

师:下面请同位两人合作,轮读一遍课文,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注意, 同位读不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助一下。

生:(两人合作读课文)

师:读完了?(面对两人)你们两个人是怎样读的?

生:我读一段,吴静云读一段。她有个地方没读好,我教了她一遍,她就会 读了。

师:你们不仅有分工,还有合作。通过合作,有了进步,真令人高兴。

师:课文读通了,读懂了吗?(学生有三五人举手)不着急回答,再浏览一 遍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特点。

生:(浏览课文)

师: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特点呢?

生:课文写了每根手指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师:是的,课文介绍了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是由 什么决定的呢? 生:课文主要介绍了每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说得简洁全面,说明你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板书:姿态 性格)刚才 你概括的内容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明确写着?

生:第一自然段。 师:这叫会读书,抓住关键句子,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把

这个句子划下来。

生:(划句子)

师:我们在阅读时, 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 要内容。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 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自由应答)六个。

师:为什么这篇文章分了六个自然段呢? 生:第一段总写五个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二、三、四、五自然段分 别写每根手指的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师:你发现了这篇课文的表达顺序,这样的结构特点叫——。 生:总——分——总。

师:(板书:总——分——总)总分总的结构让读者很容易把握住文章的内 容。

师: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了每根手指的特点。那么每根手指

各有什么长处,又有什么短处呢?认真默读课文的 25 自然段,划出关键词。

师:(大屏幕呈现

手指长处短处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生:(默读、标划)

师:(巡视)我发现很多同学标划了关键的句子, 比如,张国然同学划了 “大 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 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如果从中划出关键词,应该划哪个?

生:构造简单。

生:矮而胖、头大而肥。

生:应该划“形状不美”,因为后面的“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都 是说他的姿态不算美的。

师:你读懂了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主要写了大拇指的形状, “矮

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是具体介绍大拇指的形状的。

师:找到关键句是读懂课文的第一步,你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从关键句中提 取关键词呢?

生:(划关键词)

师:戈V完了同学,可以和同位交流一下。

生:(两人交流)

师:我看到同学们都从句子中划出了关键词,说给大家听一听吧。

生:大拇指的长处是最肯吃苦,短处是形状不美。

生:食指的长处是工作复杂,短处是不窈窕。

生:中指的长处是相貌堂皇,短处是养尊处优

师:“相貌堂皇”和“养尊处优”这两个词语理解吗?

生:相貌堂皇的意思是指人长得很好看。

师:指男士还是女士?

生:男士。

师:读到这个词语的时候,你脑海中想象的中指的形象是怎样的?

生:中指像一个相貌堂皇的男士,非常高大英俊。

师:读着读着,具体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这就是丰子恺语言的妙处。

但是,这个相貌堂堂的男士,娇生惯养,不太肯出力。所以,作者说他一一

生:(自由应答)养尊处优。

生:我觉得中指就像现在的“高富帅”。

师:从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中指的特点。 那么无名指和小指有什么长处和短 处呢?

生:他们的长处是体态秀美,样子可爱,短处是能力薄弱。

师:如果我们把中指想象成一个相貌堂堂的男士, 那么,无名指和小指是一

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娇小可爱的小姐。

生:像林黛玉一样。

生:(笑)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头脑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把五根手指都当成人 的话,大拇指是个怎样的人?

生:大胖子。

生:(大笑)

师:你是从他的样子来说的。

生:一个最肯吃苦的人

师:你是从他的性格来说的。在老师的头脑中,大拇指就像是家中吃苦耐劳 的大哥一样,勤勤恳恳。

三、揣摩作者写法的巧妙

师:作者把每根手指的特点都写得这样准确生动。 那么作者是怎样把他们的 特点写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屏幕呈现第二自然段。)

师:读一读,看作者是怎样写“大拇指”的特点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字字入耳。特别是“最肯吃苦”这几个字进行了重读,让我们更了 解大拇指的特点。谁还想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趣味横生。好像丰子恺亲自在向大家介绍。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作者在写大拇指的时候,用的是“他”,可见作者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你很善于发现。作者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写,使文章更生动了。

师:还有没有发现?请同学们看一看,“例如”之前的语句与之后的是什么 关系?

生:我发现了作者用举例子的方法来写大拇指的长处。

生:我发现作者先总写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再用例子具体写。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总一一分的结构特点都发现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让人非常清楚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

师:一目了然,是吧。

生:我发现作者在写的时候,还用了分号。

师:你的眼睛真会看。同学们思考没有,为什么用分号?(大屏幕呈现:例 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 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

生:因为这些句子都是写大拇指的作用的。

生:这些句子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后面都用了“叫他”这个词。 师: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排列形式。这就是说,当句子的形式一样时,我们 可以用分号。你能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吗?

师:(大屏幕呈现: 拿笔的时候 全靠他推动笔杆 遇到危险的事 都要由他去 试探或冒险 秽物 毒物 烈物 他接触的机会最多 刀伤 烫伤轧伤 咬伤 他消受 的机会最多 )

生:(到电子白板上加标点符号)

: 标点加得很准确。看来同学们会用分号了。再看一段文字。

师:(大屏幕呈现: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 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 或《水浒传》故事。)

师:这里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生:逗号。

师:同样是句式相同的排比句,为什么用的标点不同呢?

生:我发现上面一段中, 用分号之前先用了逗号; 而下面一段中间没有加逗 号。

师:原来在一组并列的句子中,中间用了逗号的,才能用分号。

四、方法迁移,构思作文。 师:这篇课文,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 性格,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找到了吗?

生:(读)人的五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 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 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师:(大屏幕呈现这一段)同学们发现了吗?课文结尾一段,告诉了我们一 个道理。一起读一遍,记住这个道理。

生:(齐读)

师: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人、物需要合作?

生:小组需要合作。

生:跑接力赛的时候,需要合作。

生:走路的时候,人的手臂和双腿需要合作。

师:只用腿走不摆手臂,变成小木偶了。

生:(笑)

生:乐队里面的人需要合作。

师:如果各个乐曲不合作,那可乱套了。

生:(笑)

生:钟表里的指针需要合作。

生:人笑的时候,嘴巴和眼睛需要合作。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脸(师:挤眉弄眼;生:笑),脸上的五官也需要合作

师:同学们越来越关注这些小事了,生活当中处处需要合作。

师:如果让我们写《五官》,你觉得应该写几段?

生:五段。

生:不对,写七段。还要加上开头和结尾。

师:第一段写什么?

生:先总写五个器官有不同的样子和作用。

师:(大屏幕呈现:每一个健全的人,脸上都有五官。这五官,各有不同的 各有不同的

师:不要小看了这几个词语,它掌管着整个文章的内容。如果你填写了 “各

有不同的样子,各具不同的作用,下面几段都要围绕这两个特点来写。

师:结尾写什么?

生:结尾要告诉人们团结合作的道理。

师:老师期待着阅读同学们带有子恺风格的大作,下课。

《手指》教学实录

一、 借助图片知作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手指》,对丰子 恺先生熟悉吗?

生: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写的《白鹅》。

生:他是一个画家,也是散文家。

师:你见过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吗?

生:没有。

师:(大屏幕呈现:丰子恺漫画《脚踏车》、《爸爸回 来了》、《铜锣响》、《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等)

丰子恺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为题材的,富有生活 的情趣,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作的题材。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的我们司空见惯的手指。

二、 提出问题,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课文会读了吗?

生:(自由应答)会读了。

师:下面请同位两人合作,轮读一遍课文,展示一下自

己的朗读水平。注意,同位读不好的地方, 你可以帮助一下 生:(两人合作读课文)

师:读完了?(面对两人)你们两个人是怎样读的?

生:我读一段,吴静云读一段。她有个地方没读好,我 教了她一遍,她就会读了。

师:你们不仅有分工,还有合作。通过合作,有了进步, 真令人高兴。

师:课文读通了,读懂了吗?(学生有三五人举手)不 着急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 特点。

生:(浏览课文)

师: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特点呢?

生:课文写了每根手指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师:是的,课文介绍了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每根手 指的长处和短处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课文主要介绍了每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他们各有 所长,各有所短。

师:说得简洁全面,说明你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板 书:姿态 性格)刚才你概括的内容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明 确写着?

生:第一自然段。

师:这叫会读书,抓住关键句子,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 要内容。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划下来。

生:(划句子)

师: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帮 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 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自由应答)六个。

师:为什么这篇文章分了六个自然段呢?

生:第一段总写五个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二、

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每根手指的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 文。

师:你发现了这篇课文的表达顺序,这样的结构特点叫

生:总 分 总。

师:(板书:总——分——总)总分总的结构让读者很 容易把握住文章的内容。

师: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了每根手指的 特点。那么每根手指各有什么长处,又有什么短处呢?认真 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划出关键词。

师:(大屏幕呈现

手指

长处

短处

大拇指

无名指和

小指

生:(默读、标划)

师:(巡视)我发现很多同学标划了关键的句子,比如, 张国然同学划了“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 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 一个。”如果从中划出关键词,应该划哪个?

生:构造简单。

生:矮而胖、头大而肥。

生:应该划“形状不美”,因为后面的“矮而胖、头大 而肥,构造简单”都是说他的姿态不算美的。

师:你读懂了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主要写了 大拇指的形状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是具体介 绍大拇指的形状的。

师:找到关键句是读懂课文的第一步,你能不能用刚才 的方法从关键句中提取关键词呢?

生:(划关键词)

师:划完了同学,可以和同位交流一下。

生:(两人交流)

师:我看到同学们都从句子中划出了关键词,说给大家

听一听吧。

生:大拇指的长处是最肯吃苦,短处是形状不美。

生:食指的长处是工作复杂,短处是不窈窕。

生:中指的长处是相貌堂皇,短处是养尊处优。

师:“相貌堂皇”和“养尊处优”这两个词语理解吗?

生:相貌堂皇的意思是指人长得很好看。

师:指男士还是女士?

生:男士。

师:读到这个词语的时候,你脑海中想象的中指的形象 是怎样的?

生:中指像一个相貌堂皇的男士,非常高大英俊。

师:读着读着,具体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这就是 丰子恺语言的妙处。但是,这个相貌堂堂的男士, 娇生惯养, 不太肯出力。所以,作者说他一一

生:(自由应答)养尊处优。

生:我觉得中指就像现在的“高富帅”。

师:从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中指的特点。那么无名指和

小指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呢?

生:他们的长处是体态秀美,样子可爱,短处是能力薄

弱。

师:如果我们把中指想象成一个相貌堂堂的男士,那么, 无名指和小指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娇小可爱的小姐。

生:像林黛玉一样。

生:(笑)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头脑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 把五根手指都当成人的话,大拇指是个怎样的人?

生:大胖子。

生:(大笑)

师:你是从他的样子来说的。

生:一个最肯吃苦的人。

师:你是从他的性格来说的。在老师的头脑中,大拇指 就像是家中吃苦耐劳的大哥一样,勤勤恳恳。

三、揣摩作者写法的巧妙

师:作者把每根手指的特点都写得这样准确生动。那么 作者是怎样把他们的特点写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 段。(屏幕呈现第二自然段。)

师:读一读,看作者是怎样写“大拇指”的特点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字字入耳。特别是“最肯吃苦”这几个字进行 了重读,让我们更了解大拇指的特点。谁还想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趣味横生。好像丰子恺亲自在向大家介绍。同 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作者在写大拇指的时候,用的是“他”,可见作者 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你很善于发现。作者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写,使文章 更生动了。

师:还有没有发现?请同学们看一看,“例如”之前的 语句与之后的是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了作者用举例子的方法来写大拇指的长处。

生:我发现作者先总写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再用例子

具体写。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总一一分的结构特点都发现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让人非常清楚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

师:一目了然,是吧。

生:我发现作者在写的时候,还用了分号。

师:你的眼睛真会看。同学们思考没有,为什么用分号?

(大屏幕呈现: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 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 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生:因为这些句子都是写大拇指的作用的。

生:这些句子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后面都用了“叫他” 这个词。

师: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排列形式。这就是说,当句子 的形式一样时,我们可以用分号。你能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 点符号吗?

师:(大屏幕呈现: 拿笔的时候 全靠他推动笔杆 遇到 危险的事 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 秽物 毒物 烈物 他接触 的机会最多 刀伤 烫伤轧伤 咬伤 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

生:(到电子白板上加标点符号)

: 标点加得很准确。看来同学们会用分号了。再看一 段文字。

师:(大屏幕呈现: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 《红楼梦》 或《水浒传》 故事。) 师:这里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生:逗号。

师:同样是句式相同的排比句, 为什么用的标点不同呢?

生:我发现上面一段中,用分号之前先用了逗号;而下 面一段中间没有加逗号。

师:原来在一组并列的句子中,中间用了逗号的,才能 用分号。

四、方法迁移,构思作文。

师:这篇课文,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向我们介绍 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找到了 吗?

生:(读)人的五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手指的全体, 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 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 分了。

师:(大屏幕呈现这一段)同学们发现了吗?课文结尾 一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起读一遍,记住这个道理。

生:(齐读)

师: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人、物需要合作?

生:小组需要合作。

生:跑接力赛的时候,需要合作。

生:走路的时候,人的手臂和双腿需要合作。

师:只用腿走不摆手臂,变成小木偶了。

生:(笑)

生:乐队里面的人需要合作。

师:如果各个乐曲不合作,那可乱套了。

生:(笑)

生:钟表里的指针需要合作。

生:人笑的时候,嘴巴和眼睛需要合作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脸(师:挤眉弄眼;生:笑),脸 上的五官也需要合作。

师:同学们越来越关注这些小事了,生活当中处处需要 合作。

师:如果让我们写《五官》,你觉得应该写几段?

生:五段。

生:不对,写七段。还要加上开头和结尾。

师:第一段写什么?

生:先总写五个器官有不同的样子和作用。

师:(大屏幕呈现:每一个健全的人,脸上都有五官。 这五官,各有不同的 ,各有不同

师:不要小看了这几个词语,它掌管着整个文章的内容。 如果你填写了“各有不同的样子,各具不同的作用,下面几 段都要围绕这两个特点来写。

师:结尾写什么?

生:结尾要告诉人们团结合作的道理。

师:老师期待着阅读同学们带有子恺风格的大作,下课C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 恭喜》。同时课件展示一些过年的图片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重点让孩子们感受那 种过节的欢快场景) 通过歌词, 你听到了人们过春节的时候都做些什 么呢? 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这里过春节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热闹呢? (生交流)

1:我听到这首歌感觉就像过年一样,挺热闹的。

2:这首歌里我听到了过年要穿新衣、拜年、放鞭炮等

3:贴春联

4:除了歌里唱的这些外, 我们在过年的时候也要吃丰盛的年夜饭, 熬夜

师:歌唱的热闹,同学们说的也很好。其实到了春节,在我们中华大 地上有许许多多热闹有趣的风俗、传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 走进老北京, 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 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 足的年文化。板书《北京的春节》

二、检查生字、新词 师: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掌握一下这课的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 1、生自由读、查字典了解自己不熟悉的。

2、指名读。

3、齐读。

4、交流难写、难记的生字

1:“蒜”字是平舌音,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示”

2:“栗”字和“粟”字非常的相似 生 3、我喜欢读生词中的儿化音

师:很好,那你领着学生一起读一读,好吗?

3:……

三: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以及按照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 师:同学们,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的春节这篇文章中给我们介 绍了很多很多有趣的风俗, 课下我让你们填了一张表格, 你们做完了 吗?

生:做完了

师:那通过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吗?

1:我发现北京的春节风俗太多了,太热闹了,太喜庆了。我都想 去看看了

2:我发现他们那里的很多风俗和我们这里有很多相似之处。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定义中,春节好像就是过年的那一天,是 吗,可你们看看这张表格, 老舍先生给我们展示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 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生: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

师:那你对比着表格,再浏览一下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呢?

1:这篇文章写的时间很多。

2:我发现老舍先生介绍的时候是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八一步 步写到正月十六的。

师:非常好,对,老舍先生写了那么多风俗,那么多时间,如果不能 按时间顺序的话,可就乱套了。所以,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介绍会给

人一种非常直观、清楚的感觉。

四、深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

师:了解了这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认真的读读这篇文章,说说老北 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同时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些风俗习 惯,认真读读, 谈谈自己的感受。感受一下北京的春节都有什么味道 吧!

生汇报。

1)生 1、我喜欢吃的,所以我重点读的是过年的时候吃的。 (腊八 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 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 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 ) 师:太丰盛的大餐了,你都让我们流口水了,你能选择其中一味最香 甜的美味,用你甜美的语言让我们在回味一下吗?你最想吃的是: 生:腊八粥、腊八蒜

师:那你读读这部分吧。

生:读 师:老舍先生是怎么描写的腊八粥、腊八蒜?(课件展示) 生:腊八蒜:色味双美

腊八粥:小型农业展览会 师:这就是老舍先生写作的特点。课件出示(老舍先生的一段话:写 文章要俗要白,大白话,……),老舍先生用直白的语言,不加修饰 的描绘,让我们浅显易懂的了解了腊八粥、腊八蒜 师:除腊八粥和腊八蒜外,还有哪些好吃的呢,同学们找一找,读一 读。

生:(杂拌儿、二十三准备、年夜饭、元宵等)

2)生 2:我喜欢热闹的味道,所以我想了解的是逛庙会。 (课件展 示)

师:那我们也随着你去逛一逛庙会吧。

生读,师生一块了解。

3)生 3:比热闹,应该是除夕夜,我想读一读除夕夜(课件展示) 师:很好,那我们就一块看看除夕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同时我们结 合老舍先生写的,与我们这里的除夕夜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生总结(年夜饭、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守岁……都一样)

4)生 3:我喜欢元宵灯会。 (课件展示)

师生共同了解元宵节灯会。

生:灯特别多(张灯结彩,有的……有的……有的……)

师,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生……

师引导学生感悟热闹非凡的灯会。

5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热闹的场景,其实过年了,谁最高兴 呀?

生:我们

师:对,过年孩子们最高兴了,那我们抓紧看看文章是怎么描写孩子

们过年的吧?

生:读

师生了解。(课件相机展示内容)

五、总结

师:太热闹了,太香甜了,……同学们,我们都沉浸在北京春节里出 不来了,经过我们这一节课的了解,你们感觉这春节过的怎么样? 生1:热闹,尤其是小孩子,太愿意过年了

2:好吃(师总结:香甜)

3:喜庆

4:大团圆

教师适当板书与总结。

六、了解详略得当。

师:同学们,老舍先生写的怎么样, ,如果让你写一写我们这里是怎 样过春节的,你准备怎么写呢?我们小组内先自由的说说我们这里的 春节吧、

生自由说。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好几分钟了,我们也没说完,如果让 你写,那不更难吗?你能都写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办,(停顿一下)老师教给大家,其实在我们这里过春节 也非常的热闹,但我们不可能都写详细,写全面, 。所以我们只能挑 自己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详细写写,其他的呢,我们学学老舍先生 吧。

师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详略得当的写法)

师:最后为了让我们也能和老舍先生写的那样好, 我再给大家提供一 点过年的信息,(课件出示作业与要求)。希望大家也可以像老舍先生 一样,写出我们这里独有的热闹的、喜庆的、团圆的、香甜的春节来。

《学弈》教学实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