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3-02-13 19:50:34

心理学----名词解释
1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探讨人的心理的差异性。 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尽的记录, 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6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第三个是无关变量。 7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如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等。 8问卷(-----一种间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所要搜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应回答的问题,控制被试回答的范围或将答案框定在卷面上,求被试任择其一作答,然后对回答结果再进行分析研究。 9活动产品分析(-----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活动的产品如日记、作文、试卷、图画、自制教具、手工作品及其他劳动产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学生的心理特点 10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根据系统性原则,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去研究。 11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突触-----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作用。 13极化状态-----在平时,神经细胞膜内因负离子占优势形成负电位,膜外因正离子占优势形成正电位,内外产生一定的电位差,这就叫做极化状态。 14去极化状态-----如果有一个刺激物,刺激到膜的一定部位,这时膜上受到刺激的部位的通透性就会发生改变,允许膜外的正离子进入,是膜内外的正负离子就大多可以通行了。这时,原来膜内外的电位差发生变化,即原来的电位差由减小到消失。这种状态叫做去极化状态。 15刺激过程-----客观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受器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入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的变 化,这就是刺激过程。 16反应过程------剌激过程到了中枢,还要引起效应器环节的变化,反应过程。反应过程也是能量转化,如神经冲动转到肌肉就转化为肌肉的机械运动。 17听觉性失语症-----昕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颗叶的颈上回的后方。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当其受伤后,病人虽能讲话,但言语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人的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因此这种病人,与人谈话时常常答非所问,称为听觉性失语症。 18视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受损伤的病人,不能理解过去已知的文字符号,阅读发生障碍,称为视觉性失语症。 19失写症-----书写中枢紧靠中央前回,它是管理上股特别是子的运动区。该区受损伤则书写、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称为失写症。 20植物性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也叫自主神经系统,从脑与脊髓出发,广泛地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主管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它们的作用是互相顿顽的。 21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口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剌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例如,眨眼、膝跳和呕吐等。 22、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无条件反射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它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23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24、泛化-----巴甫洛夫认为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剌激物初次作用时,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 化。 25分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剌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26动力定型-----本来是由一连串剌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27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28正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小孩临睡前往往容易很兴奋,出现所谓的"闹觉"现象,这就是正诱导所致。 29负诱导-----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如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书,对周围有人走动或出现其他情况,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负诱导现象。 30二级条件反射-----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也能形成条件反射。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二级条件反射。 31保护性抑制-----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这叫超限抑制。它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因而又叫保护性抑 32神经冲动-----当出现去极化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受剌激的某处(定为A和临近部位(假定为B形之下就会产生一个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又改变了B处的膜的通透性,从而使B处的电位也变为负的,于是负电位就这样传导开。另一方面,随着膜的通透性的迅速复原,原来受刺激A处膜内外的极化状态又重新形成,它与B处的、电位差也就消失。这就叫做一次神经冲动。 33反映-----反映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 34感应性-----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感应性是有生命的标志。 35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或种系(即人和动物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狭义的心理发展则指个体(即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36遗传素质-----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例如机体形态、构造、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生物特征就是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口 37信号性反应-----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当动物能够把一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们就说它不仅具有生命,而且还有心理。心理发生的标志是信号性反应。 38主观能动性-----是指人能够根据目的和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使客观事物服务于自己。 39同化-----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40、顺应-----顺应是指改变内部图式,以适应环境现实。 41最近发展区-----在进行教学时,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1外受感觉-----外受感觉是人对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属于外受感觉的有视觉、昕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42内受感觉-----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剌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均属于内受感觉。 43感受性-----感受性是对适宜剌激的感觉能力。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受性通常是用感觉阂限来度量的。 44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就是人对最小的客观剌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阂限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 45 (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剌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应有的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有的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 46 (感觉对比-----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剌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分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两种 47知觉-----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48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它可分为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49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口 50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运动知觉分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51真动知觉-----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52似动知觉-----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53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54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55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56知觉的整体性-----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57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 58绝对感觉阔限-----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剌激量叫绝对感觉阑限。绝对感觉阑限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两者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59观察-----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称"思维的知觉" 60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61感受野-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者采用微电极技术研究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加工,发现当呈现某种特定刺激的同时,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现象。据此,可揭示该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剌激区域,这个区域称为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62特征侦察器-----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都有其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所以亦称为特征侦察器。
64记忆-----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 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编码、复习而予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65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凡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的信息,都得到暂时存贮。这种存贮形式叫做感觉登记。瞬时记忆一般不超过1分钟。 66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其容量为7±2个组块。 67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指学习过的材料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口长时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其容量几乎无限。 68识记-----识记就是去记,即与所要记忆的事物接触,接受它的刺激作用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信息加工理论而言,识记即为编码。 69保持-----保持就是把所识记的东西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体系中,以备后用。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保持即为储存。 70、回忆与再认-----回忆与再认是经验恢复的过程。回忆,即对所保持的东西能够回忆起来。再认,就是当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出现时i能认出它。 71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记忆表象有三个特点,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模糊片断性。 72反响回路-----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的皮层与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73、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 个水平上。这也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74联想-----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像、念的心理过程。 75复习-----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不是单纯地机械重复,复习的作用是给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对所学材料不断地进行再编码,不断提高编码的适宜性。 76工作记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贮,即它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它有3组成成分: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77程序记忆-----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的,它与意识相分离的 78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于实际动作。 79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它是依靠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80抽象思维-----是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种思维是借助于语词、符号来思考问题,故又称之为"语词逻辑思维" 81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它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82发散式思维-----这种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 83分析------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 84综合-----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 85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它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 86概括-----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87具体化-----是同抽象和概括相反的思维过程,它是将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具体对象上去。 88前科学概念-----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概念称为日常概念或前科学概念。 89变式-----变式是事物的变换样式。 90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91知觉定势-----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 92功能固定-----指当一个人了解到某物体的某种作用时,很难看出它还有其他作用,特别是最初看到的它的功能的影响更大。
93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创造思维具有新异或独特性,它既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创造思维是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的综合表现。 94、想像-----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95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96创造想像-----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97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像。 98灵感-----是指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种现象叫做灵感。
99情绪情感-----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 100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101心境-----是一种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是:第一,缓和而又微弱;第二, 持续时间较长;第三,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10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103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104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105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高级情感,与人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106表情-----表情动作简称表情,它是情绪在有机上的外显表现,或者指有机体通过自己身体的外显行为来表达感情。 107激奋水平-----人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在高度兴奋与高度抑制之间有不同的水平,谓之激奋水平。愈兴奋表明激奋水平愈高;愈抑制表明激奋水平愈低。激奋水平随需要和情绪的强弱而增减 108叶克斯---道得生定律-----明了作业效率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前者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提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后者的升高而降低。总的说来,就是作业效率在适中的激奋水平下最高但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又以作业的复杂程度为转移,作业愈简单,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应偏高;作业愈复杂,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应偏低。 109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个体以体验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110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 111心身性疾病-----有的人,经受长期的紧张、焦虑后,就会使这种心理上的痛苦转化为身体上的疾病,类疾病叫做心身性疾病或心理疾病。 112社会需要-----是对维持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事物的反映。 113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114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望、理想等。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能引起、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115需要-----即个体因某种东西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口 116诱因-----指凡能引起个体活动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 116主导动机-----人的复杂活动往往受多种动机的推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就叫做主导动机。 117次要动机-----人的复杂活动往往受多种动机的推动,其中起次要作用的动机就叫做次要动机。 118双趋冲突-----有时,一个人以相同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119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120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121归因-----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愿望,这种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为归因。
122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 123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反之,稳定性就差。 124注意的分配-----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的活动。 125注意的转移-----'指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 126兴趣效能-----指兴趣对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依据兴趣有无效能,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 127兴趣转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对原来感兴趣的某一事物的兴趣消失,而转向对另一事物发生兴趣。 128兴趣中心-----是指一个人在诸多兴趣中的主要兴趣,它形成一种核心,其他兴趣则围绕着它,并与其配合,共同支配着人的行动。 129语言-----语言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30言语-----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131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称为技能。技能包括在知识经验基础上,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技能,也包括按一定方式经多次练习使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技能,即技巧性技能或熟练技能。 132习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133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外部行为的操作方式系统,包括书写、跑步、体操等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儒肌和相应的神经过程而实现的 134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升之间出现一段近似水平的线段。 135技能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136技能的干扰-----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学习和形成,称作技能的负迁移,也称技能的干扰。 137智力技能-----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138书面言语-----是指人们凭借某种文字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言语。 139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40才能-----才能是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 141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142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 143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44晶态能力-----是指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145液态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先天禀赋。 146信度-----信度是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也可称做可靠度。 147效度-----效度是指所测验时结果是不是所要测量的东西。 148气质-----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 149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50场依存型-----阿特金森按认识的两种基本方式把人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人的认识是以认识对象所处的客观场合为参照体系,这类人属于场依存型。 151场独立型-----阿特金森按认识的两种基本方式把人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人的认识是以本人的储存信息为参照体系,这类人属于场独立型。 152根源特质-----卡特尔把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一些单一的因素,是人格的基本成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153投射法-----投射法是测查性格的一种方法。投射法的原理是,某一个刺激如果有多种反应的可能,那么,这种反应的差异就是由个人心理差异造成的。刺激相同,反应不同,表明心理不一样。投射法就是把被试心理投射到那个刺激上。 154替代学习-----班杜拉发展了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中的强化概念,为社会学习的强化效果有时不必直接加在行为主体上。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是否得到强化,也可以产生强化效果。由此产生的学习,就称为替代学习。 (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苗乃祥)

心理学--名词解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