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眼角膜 生命因爱而伟大

发布时间:2018-09-28 21:18:44

捐献眼角膜 生命因爱而伟大

  你如果蒙住自己的眼睛在家里生活三小时,你会明白盲人的苦难;如果你去过医院看到那么多的病人在死亡边缘挣扎,你会看到生命如此脆弱,多么卑微多么渺小,我们是宇宙中大气中之一息一叶,回归自然时带不走一分一厘。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世界,去看我没有看到的东西。”这是一个角膜捐献者的遗言。现在那些走了后捐角膜、器官、遗体的好人、英雄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些大爱无疆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最美好的,是当你停止生息之后,你的精神还能为人们服务……

  爱,让我们感动

  2014222日上午,2岁的小琪琪(化名)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因先心病去世,她的父母按照之前的约定,捐献了她的角膜、肝脏和肾脏,共有四名患者获得捐助。据悉,小琪琪是20136月河北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成立以来的第3例器官捐献者,也是河北省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

  小琪琪的父亲宁先生35岁,母亲30岁,都来自湖南。宁先生在石家庄的一家企业上班,妻子则一直照顾患有严重先心病的琪琪。两年来,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孩子的治疗,总希望有一天琪琪能跟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然而,2014年春节期间,琪琪患上了感冒,导致肺部感染,之后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几天后,宁先生夫妻接到孩子的病危通知书,不得不接受她可能会永远离开的事实。伤痛之余,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小琪琪离世后捐献身体器官。

  218日,宁先生夫妻主动与河北省红十字会联系,表示愿意在女儿离世后将其器官无偿捐献。19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派专职协调员前往医院,对琪琪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向宁先生夫妻详细介绍了器官捐献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流程。21日,经河北省人体器官捐献评估专家评估确认,琪琪的生命不可逆,各项器官功能良好,达到捐献状态,适合捐献。221日,宁先生夫妻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222日上午,琪琪被推进手术室时,一直在无声流泪的妈妈终于哭出声来。

  手术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河北省器官获取组织总负责人窦剑主刀,器官摘除手术结束后,医生给小琪琪做了遗体复原手术,之后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1150分,窦剑走出手术室。他表示,器官摘除手术很成功,共摘取1个肝脏、2个肾脏和2个眼角膜,可以救治4名患者。

  现在,像小琪琪这样的角膜捐献者感人的故事,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受传统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和“死留全尸”等观念影响,许多人还不愿意在死后捐献器官,认为即便临终也不能不完整,以保留全尸“入土为安”。而在我国,目前约有400万人因各种角膜疾病致盲,仅次于白内障致盲眼病患者数量,其中多数患者通过角膜移植可重见光明,然而由于供体缺少,每年仅有40006000例患者可获得移植,这部分幸运者仅占总数量的千分之二。虽然近年来捐献人数与往年有所提高,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什么是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手术分两类:即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穿透角膜移植是以全层透明角膜代替全层混浊角膜的方法,用一定直径的环钻钻去有病变全层角膜,然后用同样口径或略大一些的环钻,钻取供体角膜片,作10-0尼龙线严密地缝于受主角膜上。适应症按其手术目的可分为光学性、治疗性、成形性、美容性等方面。光学性角膜移植:是指为达到光学目的(角膜透明)所施行的角膜移植术,常见的适应症为圆锥角膜、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瘢痕、各种角膜营养不良、各种原因的所致的角膜内皮细胞功能衰竭。治疗性角膜移植:用以治疗角膜疾病、控制感染、缩短疗程、挽救眼球主要适应症为化脓性角膜疡、眼化学伤、蚕蚀性角膜溃疡、角膜边缘变性等。成形性角膜移植:以恢复角膜的组织结构为目的的角膜移植,如角膜变薄、穿孔的角膜病变。美容性角膜移植:主要用以改善角膜外观。适合于已失明的角膜白斑患者。

  板层角膜移植是一种部分厚度的角膜移植,只切除有病变的角膜浅层组织,深层比较完好的受主角膜仍然保留作为移植床,然后取同样大小和厚度的供体角膜前层角膜片,缝于受体角膜的创面上。板层角膜移植不穿透前房,属于眼外手术,一般不扰动眼内组织,并发症较少。故凡角膜病变未侵犯角膜深层,而内皮生理功能健康或可复原者,均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临床常用于中浅层角膜斑留或角膜营养不良性混浊,进行性角膜炎或溃疡、角膜瘘、角膜肿瘤。

  角膜移植手术仅仅是角膜移植的一部分,术后的处理和自我保健对角膜移植成功也起到很重要作用。角膜移植术后约12周可出院,因角膜移植术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是导致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故病人出院后还需继续用药治疗。一般术后局部滴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或环胞霉素A等,需三个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需一个月,部分受体角膜条件差的病人用药时间更长。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较多,用药时间、方法和剂量要严重按医嘱执行,不能随意加减,更不能随意停药,以防激素反跳等不良反应。病人要按时复诊,尤其是出院早期应每周一次;若病情无特殊,一个月后可每月一次,待角膜缝线拆除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需随时复诊。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缝线一般于术后6月~12月;板层角膜移植一般于术后3月~6月,但具体时间复查时由医生确定。

  人人都享有看的权利

  角膜是位于眼球前表面的一个透明组织,它具有保护眼球内结构及屈光的作用。各种外界损伤因素,包括感染、外伤、变性等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浑浊,也就是人们俗称“长翳子”。角膜的浑浊必将阻挡光线进入眼内,这样使视力模糊、减退,严重者甚至失明。在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有上百万人因角膜病而失明,他们无法从事劳动,且生活上需要家人的照顾,这不仅增加了家庭的困难,也加重了社会的负担。目前角膜病已成为我国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

  “人人都享有看的权利”――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十年前就提出的口号。靠什么让盲人享有看的权利,除了医学科技的进步外,还要靠我们所有人的爱心。然而,据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角膜病专科副主任黄挺介绍,WHO资料和我国防预机构的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因角膜病致残者(包括单眼患者)约有400万。   这些患者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15%。他们多数是可以通过角膜移植脱残脱盲的。但由于角膜材料来源的困难,甚至有了角膜材料,由于保存方法的落后,使广大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

  自1906年人类首次成功地做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以来,至今已有很大进展。目前西方国家由于民众积极捐献眼球或角膜,其角膜材料的来源不仅可以基本满足患者需要,而且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如在美国平均每年可做5万多例角膜移植手术。在我国角膜病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患病人数众多,但每年所做的角膜移植手术仅为5000例。

  角膜病的早期,若能及时准确地进行治疗可以治愈。但若病变严重或反复发生,则将使角膜上留下厚厚的瘢痕,此时唯一的治疗方法只有进行角膜移植术,将已浑浊的角膜去除,换上透明的角膜,这样才能使患者通过透明的角膜重新获得视力。就像一台镜头已毛糙的照相机,若换上透明新镜头,又可照出清晰的照片一样。

  角膜移植是利用异体的正常透明组织,取代浑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者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为目前同种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是眼科中重要的复明手术之一。

  中低度近视不妨碍捐角膜

  近视、远视、弱视的人都可以捐献角膜,因为这些眼睛的问题是一种屈光改变的疾病,但角膜仍具有使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一般会出现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影响角膜移植后的成活,故被列入捐献角膜的禁忌范围,而中、低度近视者则可以捐献角膜。做过近视眼手术者不可以捐献角膜。因为近视眼手术是将角膜用激光等方法削薄,以改变角膜的屈光度。而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的,虽然隐形眼镜对于角膜存在一些损伤,但只要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感染,或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的都可以捐献。

  老年人角膜出现混浊或其他眼科病症,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只要能够保证角膜中央具有8毫米的透明区就可以捐献,因为角膜移植主要用的就是这一部位。另外,老年人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会减少,并且在摘取、处理、保存的过程中还要损失30%,所以,如果捐献者的角膜其内皮细胞密度低于2000,就达不到治疗目的,这样的角膜是不具备移植价值的,但可被用于科学研究及教育事业。角膜取走后眼眶处都会出现凹陷,医护人员会将义眼装回眼眶中,帮助捐献者恢复容貌。如果捐献的是整只眼球,眼睛中的其他部分还可以被用于科学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人体接受任何外来器官、组织都会产生排斥反应,但角膜移植手术的排斥率比较低,其手术成功率可达90%,是目前所有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手术。

  “光明之路”任重而道远

  全国政协委员何伟介绍,角膜疾病是除白内障之外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是眼球摘除的第一致病因素,目前中国34百万角膜盲患者,85%缘自感染性角膜病,且每年新发感染性角膜病致盲患者约10万,其中青壮年约占85%

  中国法律规定,活人生前不可以捐献眼角膜,因为眼角膜捐献了眼睛也就看不见了,成了残疾人,这是有背道德伦理的,所以不允许。但可以填写捐献眼角膜的意向书,在死后将眼角膜捐献出,捐献者必须是生前的自愿或身后家属同意,以尊重自愿为原则。如用作医学科研则不受年龄和疾病的限制。取角膜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如死亡证、有否传染病、去世的时间等等,要视环境的因素来决定。一般死后6小时以内,冬季可以在12小时以内。捐献眼角膜或眼球是无偿的。现今世界都是无偿自愿捐献的。

  据山东省眼科医院医生介绍,目前许多角膜疾病患者对于移植手术缺乏足够了解,角膜移植术不同于其它器官移植,角膜移植出现排异的概率很低,即便有排异出现,只需在局部点用抗排异类药物即可。另外目前角膜移植手术大约需2万至3万元即可完成。

  “角膜盲最佳治疗方法是眼角膜移植,但受到角膜来源限制,全国每年眼角膜移植数量仅为5000例左右。”何伟说,影响角膜来源严重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如公众对眼角膜捐献的认识不足等。我国尚未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眼角膜劝捐员队伍,缺乏专业化的眼角膜捐献工作规范和心理辅导,进口眼角膜进入国内医疗机构渠道不畅等。

  南亚小国怎样成为角膜捐献大国

  斯里兰卡是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人口仅2000多万。可是,这个小小的国家主动签字表示死后志愿捐献眼角膜的人数竟超过90万人。该国充足的眼角膜资源不仅满足了本国眼角膜移植手术,而且还先后向57个国家的117座城市捐献了7万多枚眼角膜,使至少14万人因斯里兰卡人的无私捐献而脱离黑暗。根据美国眼库协会统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供应商,在2010年向其他国家输出眼角膜超过16000个。但斯里兰卡人口只有美国的1/15,每年实际人均捐赠眼角膜的数量是美国的三倍。

  捐献眼角膜在斯里兰卡很常见,已经成为斯里兰卡一种令人骄傲的文化象征。根据非营利的斯里兰卡“眼角膜捐献协会”统计,斯里兰卡每年捐赠大约3000枚眼角膜,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共有57个国家受益,其中巴基斯坦接收的份额最大。

  斯里兰卡乐于助人的理念已超越社会和经济的樊篱。约67%的斯里兰卡人信奉佛教,他们相信,死亡时交出他们的眼睛完成“捐献”有助于他们转世后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捐献眼角膜的想法是半个世纪前由已故的哈德逊?席尔瓦博士首次提出,他为家乡斯里兰卡大量短缺眼角膜而深感沮丧。当时每年大多数回收的眼角膜来自于处以绞刑的犯人,因为数量很少,需要移植的盲人患者几乎看不到复明的希望。

  于是,20世纪50年代末,席尔瓦博士在报纸上撰文承诺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并呼吁读者也在去世后捐出眼角膜,该倡议反响十分热烈。虽然没有实验室设施或高科技设备,他和妻子依兰嘉妮开始收集眼角膜,并存储在他们家的冰箱中。他们成立了“眼角膜捐献协会”,并在1964年,第一次随身携带一枚放在冰茶壶里的眼角膜登上飞往新加坡的航班,将它捐赠给当地一位患者。从那时起,斯里兰卡人已经捐出了7万多枚眼角膜。   眼角膜捐赠活动由佛教僧侣在寺庙举办,但其他信仰的人包括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也会捐献。

  “你愿意在离世后捐献器官吗?”有调查显示,面对这样直白的问题,一半被调查者表示愿意通过捐献器官的方式帮助更多的人。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随着近年来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面认识生老病死的问题,但是要在病人濒死时同意其身故后摘取他的器官,很多家属想都不敢想。目前,我国每年有30多万的危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仅有1万余名能够幸运地得到救治,多数患者在病痛的折磨和绝望的等待中死去。

  与器官严重短缺同时并存的,是意外事故死亡造成的器官资源大量浪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万至9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如果其中有10%的自愿捐献者,我国严峻的器官需求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但遗憾的是,器官捐献在我国仍属少数人的行为。大量宝贵的器官资源最终随着一缕青烟化为灰烬,令人一声叹息。而据了解,申领驾照时进行器官捐献意愿登记的方法早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被制度化。在美国,截至2009年底,有28%的器官捐献者、30%的组织捐献者和38%的眼角膜捐献者都来自这些登记者。

  或急骤或平静,每个人的生命都可能会在某个时刻被画上休止符。而当我们自己或我们的亲人被迫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释然地选择用器官捐献的方式,让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TIPS

  自愿身后捐赠眼球者须知

  身后捐赠眼球(或只捐赠角膜)必须是本人志愿、无偿捐赠,任何人不得强迫。同时,应办理以下手续:

  1.由志愿者亲自填写“志愿身后献眼登记卡”交省眼库保存。

  2.如因种种原因志愿者不能亲自填写,可委托直系亲属填写。

  3.如家属不同意而志愿者执意要身后捐献眼球,则必须要办理有关法律手续。

  4.志愿者一旦去世后,所在医院或亲属应尽快通知眼库摘取眼球,并出具死亡证,提供简要病情。摘取眼球时间,夏天在死亡后6小时内,冬天可延至12小时内,如在死亡后立即将遗体放入冷藏室或冰棺内,还可适当延长。

  5.有下列疾病者捐献眼球,不能用于角膜移植手术,但可作科学研究之用:

  ①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狂犬病、破伤风、白喉、病毒性肝炎、脑炎、脊髓灰质炎等;

  ②恶性肿瘤已侵犯眼组织者及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等;

  ③某些眼部疾病如眼前段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变性或疤痕、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化脓性眼内炎以及做过眼内手术者等。

捐献眼角膜 生命因爱而伟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