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9-02-14 12:47:36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句导读“不怕”二字概括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岭逶迤(wēi )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ɡ )走泥丸(wán)[句导读“跨五岭,越乌蒙”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翻山越岭时的大无畏精神。“腾”与“走”的拟人化的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使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这两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是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试分析“万水”“暖”“寒”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以“尽开颜”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译文金沙江两岸悬崖陡峭,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覆盖着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以“天高云淡”开头,有什么作用?]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目的地(长城)绝不是英雄,征战只不过是二万里。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

译文登上六盘山就象征着胜利,红军的红旗在西风中漫卷。今天我将长绳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苍龙捆缚?

5 勾勒出北国秋天的景致,意境开阔、舒展。

6这句话表现出共产党人彻底革命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充分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7 词人将目光收回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8 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取得最后的胜利。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准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交流阅读收获。

3.准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相关长征的资料和长征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毛泽东的资料。

激情导入,交流资料

1.导语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都看过哪些相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飞夺泸定桥》)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惧艰险的英雄气概,这个切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七律·长征》,它更是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此诗的作者就是毛泽东。

2.交流长征资料。

长征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红军第一方面军于1934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10,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诗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

(3)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

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上中下结构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

找出生字的形近字。

—— ——

(3)规范书写。

“乙”横折弯钩。

(4)理解词语。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持续的样子。 乌蒙山名。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泛指整个红军。

(5)朗读课文。

细读课文,了解诗意

1.朗读全诗,想一想全诗共几句,每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朗读全诗,想一想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3.教师点拨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万水/千山//等闲。

五岭/逶迤//细浪,乌蒙/磅礴//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三军/过后//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

3.小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体现了一幅又一幅的战斗图。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