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教案

发布时间: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积累1.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2.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四)虚词积累1.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
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
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五)其他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情节结构
《高祖本纪》是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从刘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点看,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行事。
课文首先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等,体现了《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作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