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7-10-12 20:37:51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认识》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4页的内容。

      2、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是学习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于三角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活动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我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既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以上教法,全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数一数猜一猜等环节亲自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全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本节课要探究的规律,同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三)、变式练习、巩固提高;(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呈现红领巾图片。

       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呢?(红领巾)

让学生说说红领巾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揭示课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对,红领巾的形状就是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3、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除了红领巾,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请学生们欣赏南京长江二桥、路牌、自行车、金字塔等含有三角形的图片。

     (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

活动一:做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谈话: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应用,同学们,你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

      2、学生做三角形,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四种方法:

    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2)、在钉子板上围成三角形;

    3)、直接沿着三角尺的边画三角形;

    4)、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

      3、展示学生制作的三角形,并指名说说做的过程和想法。

      4、教师用课件分别演示几种做三角形的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

      5、课件演示三角形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小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板书)

活动二: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1、设疑

      师: 现在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但是三条线段就一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有的说,有的说不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

      2、挑战折饮料软管拼三角形的游戏初步感知

      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好吗?教师宣讲规则后,请几名学生到展示台前将饮料吸管任意的折成三段,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活动后,师谈话:有的同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同学却不能,这里面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呢?下面我们将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得出答案,好吗?

      3、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信封,内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小组活动要求:

      量一量:每次任意选三根小棒并做好每跟小棒长度的记录。(小棒的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

      围一围:再用这三根小棒围三角形,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并做好记录,能围成则打“√”,不能围成则打“×”

      比一比: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与第三条边的长度比较大小,用a+b><=c表示

      想一想:实验完成后,小组通过比较、讨论,小组内初步得出结论。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和报告实验结果,说说选择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4)、课件分别演示实验的四种情况。

    5)、师: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老师的演示,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根时,就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让学生尝试解释前面折饮料管的问题。

    6)、师:通过这四个实验,你们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应该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后,总结出: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变式练习、巩固提高

      1、下面哪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为什么?

      让学生根据每组中的三条线段的长度直接做出判断,并简要的说明理由。

      总结窍门: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2、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线最近?

      先让学生指一指从学校到少年宫的不同路线,并回答第一个问题;再让学生找出最近的路线,并要求简单解释理由。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