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知识宣传手册

发布时间:2019-05-28 11:16:13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

一、突发事件的种类和应急管理

1、什么是突发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2、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 “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3、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830日通过,自200711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7O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5、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组建原则是什么?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目前,我国按照权责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原则,基本构建了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构成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我省已组建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省人民政府总值班室),大部分市州和省直部门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6、什么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分为哪几类?  

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了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六大类构成。

二、突发事件应急知识

)环境突发事件基本知识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环境事件。

1、环境突发事件分为三类:

1)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含大量耗氧物质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和废气的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等。

2)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3)核污染事件和电磁辐射污染事件。

 2、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重大环境事件(级)、较大环境事件()、一般环境事件(级)。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8)造成跨国(界)的环境污染事件。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1)发生3人以下死亡,中毒(重伤)1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防震避险应急知识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最有效的办法是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专家的研究表明:正确的避震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候,人们是否掌握了地震常识,是否预先考虑准备了方案,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都可以大大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害。

 1、要有正确避震的思想准备

要就近避震,因为地震到来的时候,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在楼房教室里的人要跑出去是很难的,如果跳楼,将造成意外的伤亡。我们要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地震,有坚固支撑物的旁边就是安全的地方。我们要自我保护,因为我们身体最重要的部位是头和胸,可以用手抱着头、或者用书包护着头。同时要听指挥,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迅速的离开教室、建筑物,不能拥挤避免踩伤。要团结互助,年纪大的帮助年纪小的,照顾身体不好的同学、老人总之,我们要有就近避震、寻找安全地、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思想,才能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生命。

2、根据避震的思想准备要求,可以制定正确的地震方法

如果在学校: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待地震过去,千万不能跳楼。在老师的带领组织下,护头快速通过楼梯过道,千万不要慌乱拥挤。避开高大建筑物和危险物、蹲下,不要乱跑。

如果在家里:迅速就近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边(牢固的桌下或床下、开间小的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迅速关闭煤气和电源。快速冷静离开楼房。

遇特殊危险场所的避震: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造成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风前进。工厂的毒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绕到逆风方向去,不要顺风跑。

3、地震发生时必须牢记几个方面:千万不要滞留在床(炕)上;千万不要跳楼;千万不要到阳台上去;千万不要到窗边去; 千万不要呆在楼梯上;千万不要乘电梯;千万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去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4、防震“三字经”

遇地震,莫惊慌,保镇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只摇晃,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若近震,莫等闲。

住楼房,别慌张,到小间,暂躲藏。

厨与厕,牢又坚,跨度小,较安全。

主震后,瞅时机,下楼梯,快转移。

居平房,不宜跑,靠床边,先卧倒。

家具下,墙角躲,梁檩落,砸不着。

往外跑,不安全,墙倒塌,最危险。

卧倒时,要得法,讲科学,免遭祸。

双臂交,枕额下,闭嘴眼,呛不着。

嘴鼻前,留空隙,呼吸畅,防窒息。

震过后,勿迟疑,快脱身,速撤离。

防余震,再袭击,争分秒,必胜利。

离家走,别忘记,手电筒,收音机。

急救箱,不可离,吃与喝,备应急。

撤离时,需警惕,断电源,关煤气。

防火灾,勿大意,高压线,应远离。

窄巷中,莫躲避,高墙下,勿站立。

在山区,需注意,防滑坡,避滚石。

靠水库,应警惕,防塌方,避溃堤。

灾害中,急救护, 你我他,同舟济。

)地质灾害应急知识

1、地质灾害来临前应做准备

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避灾场地距离要近、地势要开阔,交通和用电、用水要方便;

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撤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预警信号可以采用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方式,并规定信号管制方法;

落实、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防灾避灾工作的负责人及总负责人,并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方式进行公布。对拟订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学习。

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并准备好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物质。暴雨期间,夜晚不要在高危险区留宿。

2、地质灾害来临时应急措施

发现地质灾害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通知受威胁的人群。同时要对隐患体密切观察,做好撤离准备;

当地政府部门根据现场情况圈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禁止非抢险人员进入;

当地政府部门视险情发展搭建临时避灾场所,将人、物及时撤离危险区,必要时,可以依法强制疏散;

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找出原因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

发生滑坡(崩塌)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迅速向滑坡体两侧跑;

房后斜坡发生滑坡(崩塌)或岩石、土体坠落时,不要立即清理滑坡(崩塌)物和疏通排水沟,以免遭遇二次滑坡(崩塌)的危害;

发生泥石流时,应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不要上树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处,或躲在躲在滚石、乱石堆后,更不能顺着沟谷往上或向下跑。

3、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工作

地质灾害发生后,基层群测群防组织应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抢救遇险人员,控制灾情进一步发展,并及时上报灾情,险情信息;

当地政府部门应当立即赶赴灾害发生现场,设立现场应急指挥部,采取调用或征用社会单位或个人的车辆、设备、物资等紧急处置措施,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加强对灾区的勘察和应急治理,对被损坏的设施实施修复、加固工程;

酌情限制车辆和行人通行。因灾害造成车流堵塞时,应听从交通指挥,及时接受疏导;

崩塌滑坡发生后,不要立即进入崩塌滑坡区搜寻财物,以免遭遇二次崩塌滑坡的危害;

地面塌陷发生后,应及时填堵临近建筑物的地面裂缝、塌陷坑,并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待进行危房鉴定后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密切注意由灾害可能引发某些生命线工程(如公路、铁路、发电场、供电、供水管线、通讯设备、电台、渠道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灾、房屋塌陷等的可能。

)溺水的急救知识

1、水中救护:从后面接近落水者,避免让慌乱的落水者抓(抱)住。从后面双手托住落水者的头部,用利于呼吸的仰泳方式,将落水者带至安全处。高声呼救,请旁人拨打急救电话。要确保救护者自身安全。

2、岸上救护:清理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通畅。控水:即做倒水动作,把水从肺部和胃部倒出来。方法是:救护人半跪,将溺水者腹部放在大腿上,头下垂,拍其背部;或按海氏急救法给予控水。快速控水后立即进行心跳呼吸检查。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要坚持抢救,不要轻易放弃,特别是低温情况下,要坚持到专业人员到现场。心肺复苏有效者,可用干毛巾由四肢向心脏方向擦拭全身,促进血液循环。

 )燃气安全事故应急知识

1 燃气泄漏应急措施

切断气源:立即关闭燃具开关、旋塞阀、球阀。

勿动电器:严禁触动任何电器开关,因为打开和关闭任何电器(如电灯、电扇、排风扇,抽油烟机、空调、电闸、有线与无线电话、门铃、冰箱等),都可能产生微小电火花,导致爆炸。

疏散人员: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燃气散发。

电话报警:在没有燃气泄漏的地方,拨打110电话报警,并向燃气公司报修中心报告险情。

2、燃气泄漏起火的应急措施

切断气源:切记“断气即断火”。应立即关闭阀门。如果旋塞阀、球阀附近有火焰,可用湿毛巾、湿衣物包手,尽量关闭阀门。

尽量灭火:用灭火器、湿棉被等扑打火焰根部灭火。

疏散人员: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电话报警:在没有燃气泄漏的地方,拨打119电话报警,并向燃气公司报修中心报告险情。

3 燃气中毒应急措施

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空气流通处。现场抢救: 轻微中毒者:感到头晕、恶心,可让其先饮用糖水、牛奶解毒。中毒较深者:昏迷、脸色变粉红。立即输氧(如人工呼吸);保温,不要让中毒者感到寒冷,保持体内热量。中毒者丧失知觉,往往会出现呕吐,要将其头部侧放,以免吐出的东西吸入肺内,引起窒息。

拨打120电话报警,或迅速送往医院。无论中毒较轻或严重,都应送医院(最好送具有高压氧舱的医院)。

 )雷暴天气应急知识

雷暴天气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一般伴有阵雨,有时还会出现局部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来的快、时间短,常带来突发性灾害,如雷击危及人身安全,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直接遭雷击或感应雷的影响而损坏,建筑物倒塌,有时还引起火灾等。俗话说“雷打出头物”,在雷暴天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蔽护处,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线杆、房檐和电器设备。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简易房、正建房屋、仓库和危房避雨。正在仓库、简易房和破旧厂房工作人员要立即转移到安全地方躲避。要远离广告牌和围墙。

2、如果在野外,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和大树下避雨,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不要站在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不要靠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不要赤脚行走。

3、雷暴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机。

4、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在家里,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要将门窗关闭;拉下室内电闸,拔去电器插头;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不要使用淋浴洗澡;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及与室外连接的金属管、线。

(七) 如何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交通参与者的素质、车辆机械性能以及道路设施条件有关。预防和避免车祸的发生,最现实的措施是机动车驾驶员提高自己的预防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于交通事故的预防,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和掌握车况

安全行车是建立在车况良好的基础上的。驾驶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所驾驶的车况,比如注意观看仪表盘的各种仪表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还要养成良好的观察和养护习惯,比如通过视觉来观察轮胎等设备的使用状况,通过听觉来分辨“车辆异响”的正常性,通过味觉来分辨车内异味、糊味的来源等等,从而确保自己驾驶的车辆在良好的车况下行驶。

2、杜绝一切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在行车中,每一位驾驶员都应该做到依法行车,文明驾驶,应该坚决杜绝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驾驶时打手机等违法行为,因为这些行为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了解在特殊天气及不同气候下的行车方法和技巧

在特殊天气、不同气候下,行车的要求、方法、技巧和平时在正常的状况下是有很大不同的,例如跟车距离、制动技巧、速度控制,驾驶员应该对特殊天气及不同气候下的行车方法和技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路况不佳或行驶在不熟悉的路段,请低速行驶。

很多交通事故不是直接由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造成的,而是路况不佳或路段不熟。研究和实践表明,将车速从50里/小时提高到60公里/小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数倍。而将车速降低1%,就能使车祸的发生率降低2%3%。所以,低速行驶是防止在路况不佳或路段不熟悉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最好防范措施。

将自己的眼睛保护在最好状态。

视觉在人获取信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0%左右的信息是靠人的眼睛来获得的,因此,驾驶员视觉机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行车安全。即使是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这些轻微症状发生时,驾驶员也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年轻驾驶员喜欢玩电脑,眼睛很容易疲劳或受伤害,因此,当上述情况发生时,停车洗个脸,重点清洗和按摩一会儿眼睛,就有助于解除这些轻微症状,尽可能消除交通事故隐患。

 切记右脚的常态应该是放在“准刹车位置”。

 在不加油行驶时,右脚的常态应该放在“准刹车位置”,此时右脚以刚刚将要接触到刹车板,而又没有接触到刹车板为宜。根据不同情况在第一时间或者适合时间制动或紧急制动,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期由市交警支队供稿)

)水上交通事故应急知识

水上交通事故是指船舶、浮动设施在海洋、沿海水域和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交通事故,包括碰撞事故、搁浅事故、触礁事故、触损事故、浪损事故、火灾、爆炸、风灾事故、自沉事故、其他引起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的交通事故。

 应急要点:

 船舶遇险时,要保持冷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

船上有救生衣、救生圈的,要迅速拿上穿好,没有救生衣可用其他漂浮物体作为救生用具,要尽可能向水面抛投漂浮物,如大块泡沫、空木箱、船舱木板、木凳等。

当船上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手巾或湿棉织品捂住口鼻,向起火的上风位置逃避烟火,在上风(即迎风)一侧下水逃生。

如船只正在下沉,千万不要在倾倒的一侧下水,以防被船体压入水下难以逃生;如果船体尾部先下沉,应逃到船头处下水。

跳水逃生前不要慌张,要观察船只及周围情况,要避开水上漂流硬物。

穿救生衣跳水,要双臂交叠在胸前,压住救生衣,跳时要深吸一口气,用手捂住口鼻,眼望前方,双腿并拢伸直,脚先下水。不要向下望,防止身体向前扑进水里受伤。

落水后往下沉时,要保持镇静,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不要在水中拼命挣扎,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保持这种姿态,就可以慢慢浮出水面。

浮上水面后,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面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上,以便呼吸空气。如有可能,应脱掉鞋子和身上的重物,寻找漂浮物并牢牢抓住。

不要离出事船只太远,要通过各种方式(呼喊或摇动色彩鲜艳物等)向岸上发出求救信号,并自行有规律地划水,慢慢向岸边游动,可尝试游上岸;如水流很急,应顺着水流游向下游岸边;如河流弯曲,应游向内弯水浅、流速较慢处上岸或等待救援。

木质船舶翻船后,一般不会下沉,人被抛入水中后,应立即抓住船舶并设法爬到翻扣的船底上,等待救助。其他非木质船翻了会下沉,但有时船翻后,因船舱中有大量空气而漂浮在水面上,这时不要将船翻正过来,要尽量使其保持平衡,避免空气跑掉,并设法抓住翻扣的船只,以等待救援。

穿救生衣要注意保持体温,最好的姿势是双脚并拢并屈到胸前,两肘紧贴身旁,交叉放在救生衣上,使头部露出水面。 

(九)如何防范山洪灾害

1、哪些人群易受山洪灾害威胁?

根据历年山洪灾害资料分析,容易受到山洪灾害威胁的人群往往有下列几种:

1)切坡建房不加防护或将房屋建在陡坎或陡峻的山坡脚下的居民,易遭到山洪的威胁。

2)宅基地选择缺乏防洪意识,在溪河两边位置较低处、双河口交叉处及河道拐弯凹岸的居民,易遭到山洪的威胁。

3)在溪河桥梁两头空地随意建房居住的人群,未考虑山洪暴发时往往夹带许多砂石及柴草树木,在通过桥梁拱涵时容易受阻,导致洪水上涨,易造成桥梁或桥头被冲毁,出现对人员与财产的危害。

4)在山洪易发区内的残坡积层较深的山坡地或山体已开裂的易崩易滑的山坡地上建房的居民,如遇特大暴雨侵蚀冲刷,山体可能崩塌滑坡,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5)不了解山洪暴发信息或预测不到暴雨强度,擅自在山洪易发区的高山上或陡峻山坡下、溪河两边活动;或遇持续强暴雨,晚上在房屋里歇息、毫无思想准备的人群,易遭到山洪的威胁。

6)在山洪暴发、洪水猛涨期间,为了出门方便赶时间,就近随意过河、过桥、过渡的人群。甚至见溪河中漂浮的木材、家具等,不顾一切,站在洪水猛涨的溪河边打捞,或乘临时竹排、木排、木桶、船只抢救财产,打捞漂浮物,最容易出现危险。

所以,山区居民在建房、修路、架桥时,必须遵守自然规律,用严谨、科学的态度建设美好的山乡家园,防灾避灾,避开山洪灾害对自身的威胁。

山洪暴发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要向两侧快速躲避,或尽快向较高地方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如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2、洪水来了如何自救?

1)下雨时或雨后,山谷、河谷、洼地等容易突发水灾,要快速离开。

2)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若已经受到洪水包围,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等,做水上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在山丘环境下,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时,应及时关闭电源和煤气,有序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

6)如遭遇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岸边、干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时,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如木床板,房门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7)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8)如果房屋不够坚固,出现裂隙,并不断增大,要在房屋倒塌前及时撤离。

(十) 森林防火知识问答

 1、什么叫重点防火期?

答:重点防火期就是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季节。根据《江西省森林防火条例》规定:全年为防火期,每年的十月一日至翌年的四月三十日为我省森林防火的重点期。

2、什么叫森林火险等级?

 答:气象条件是森林火灾能否发生与蔓延的决定因素之一,做好森林火灾发生可能性的气象预报也就是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普遍采用五级制,等级越高表示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越大。

3、森林防火的重点期必须做到哪“八个禁止”?

 答:(1)禁止携带火种及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山林;(2)禁止在林缘山边烧田埂草或林内烧灰积肥、烧荒开垦等;(3)禁止在林内吸烟、野炊;(4)禁止在林内烧火取暖;(5)禁止在林内上坟烧纸、点蜡烛、鸣放鞭炮;(6)禁止烧山驱蜂驱兽;(7)禁止在山上直接烧除断木和枯枝落叶等;(8)禁止违规炼山 

4、在重点防火期内特殊需要野外用火时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在高火险天气期间,必须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在一般重点防火期内,对确实特殊需要野外用火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做到"一批准三不烧"。即:一批准就是用火前必须报告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三不烧就是没有开好防火隔离带不烧;领导不在场和没有足够的扑火人员以及扑火工具不烧;三级风以上或者久晴干旱不烧。

5、发现森林火灾应怎样处理?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森林火情,不论大小,应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部门报告或拨打全国统一森林火灾报警电话:12119,并积极组织扑救。

6、扑火不得动员哪些人员参加?

 答:扑救森林火灾应以当地森林消防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等专业、半专业扑火力量为主,组织动员当地林业职工、机关干部及当地群众等非专业力量参加扑救工作,不得动员老人、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扑救。

7、什么叫“五打五不打”?

答:打下山火不打上山火、打地表火不打树冠火、打顺风火不打逆风火、打地形好的火不打地形不好的火、打便于安全撤退的火不打没有退路的火。

8、扑火中常见的人身伤害事故有哪些?

答:(1)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被山火包围烧伤致死;(2)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3)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4)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9、脱险自救的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要及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或火焰低的地段;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方向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产生的火烧迹地内避火;三是按规范府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矮小、较稀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一定要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突围。 

(十一) 家庭安全用电用火常识

 防火十法:

 1、要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2、要做到人走电断、火熄、气关;3、要教育小孩不玩火,不玩电器设备;4、要勤检查电器设备;5、要远离柴草、堆垛、居民区燃放烟花、爆竹;6、不要乱拉电线,防止超负荷用电;7、不用明火寻找物品和查漏沼气、液化气;8、不用灯泡取暖或烘烤衣物;9、不把点燃的蚊香贴靠在床沿和窗帘处;10、不在房内焚烧迷信物品。

灭火十招:

1、发现火灾速拨打报警电话“119”,报警早、损失少;2、发生火灾,火势不大时,要充分利用消防器材,努力将火控制、扑灭;3、个别物品着火,要赶快灭火,并迅速把着火物搬到室外;4、油锅着火,要迅速关闭炉灶燃气阀门,可直接盖上锅盖灭火;5、家具、被褥等着火,可用脸盆、水桶盛水直接灭火;6、液化气罐着火,先切断气源,再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着灭火;7、液化气灶、沼气灶起火,要先关闭阀门,用围裙、衣物、棉被等浸水后捂着,往上烧水灭火;8、家用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湿棉被、帆布等将火窒息;9、电视机着火,用毛毯、棉被灭火时,人要站在侧面,防止显像管爆裂伤人;10、柴草垛着火,可用水浇泼火堆或用树枝拍打灭火。

逃生十策:

1、门、通道、楼梯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2、发生火灾,要沉着冷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3、火灾中,人的生命最重要,切莫贪恋财物;4、失火时,应先救火,不宜先抢救财物,防止烟呛窒息而失去逃生时机;5、火势不大,要将着火衣服浸湿,迅速冲出火场;6、火灾时,不能钻到阁楼、床底、大橱柜内;7、在浓烟中,要放低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难逃生;8、楼下起火,楼上的居民可利用阳台、窗台、落水管自救。9、下楼通道被火封住,可用绳、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紧拴在门窗框上滑下逃生;10、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浸湿的厚重衣物覆盖灭火逃生。 

应急知识宣传手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