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1-05-02

读博士的心得体会(转载

大家好,突然想写些东西给准备读博士的朋友们看看!
现在硕士多了,很多人想读博士了,但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博士是怎么一回事就盲目随从。我觉得首先你得知道以下得几点你再考虑读不读博士。

1 认识自己。这个好像很可笑,但是很多人就是迷迷糊糊,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曾经一个朋友对我这样说,我在一个地方连续待上2个小时就受不了了,想外出活动活动。我从南京坐车到上海,到后再坐车到北京,办完事后立即坐车回南京继续上班听了我深有感慨,我是不可能像他那样的。我能做着看书一个上午,做几个小时的车后就不舒服想睡觉休息。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世界有365行,行行都需要人,但不是行行都需要博士的。但每个人都能生活得很好,行行都出状元。我那朋友可以说由于销售做得好不比一般得博士生活差,事实上薪水还要高。最重要得就是你首先得了解自己,自己擅长什么,缺点是什么,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你既然已经是硕士了,也就是说做了科研了,你还热爱科研吗?你适合做这些工作吗?这些问题在读博士前你得想明白。

2 了解博士。这个其实也很重要,我觉得大多博士阶段出问题的人就是首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盲目随从,反正硕士都读了,博士就接着上吧,殊不知慢慢地走进了自己制造的深渊。博士和硕士是不一样。硕士大多做横向课题,难度和要求一般都比较低,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厂家独立工作的科研人员。博士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一个硕士读100篇外文文献就够了,精读15篇左右。而一个博士至少需要读1000篇的外文文章,精读至少100 篇。而且现在国内的大学都是这样的毕业博士需要SCI的文章一篇或几篇,硕士是不需要SCI的。我说明这些的原因就是说硕士博士要求不一样,对人的能力,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做为博士你得静得下心来,你需要忍受更大的压力,需要耐得住寂寞。硕士课题可能查查CNKI就可以得到思路参考参考师兄师姐的就可以做出来了,但是博士课题你从CNKI上是查不出来的,你必须会查外文文献并从中得到启发,必须学会创新,而且必须有闪光点。所以你必须了解这些再做决定我适不适合读博士,我有这个潜力吗,我能不能忍受这一切。不然你可能慢慢走进自己制造的深渊,所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博士上了后悔恨不断,最后以命相许的。这些案例能说明什么呢?你自己没有认识以上这些问题!

3 女生读博士。这也是个热点问题。前不久称女博士是灭绝师太,这话可能过分,但是还是很形象的。至少我见过的几个女博士有一半的就是这样的,由于实验压力大,成天一个苦瓜脸。长期这样性格就古怪,找对象就有问题了。所以没有男朋友的女硕士是更不应该读博士的。(当然我这说的都是那些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而不是来混文凭的)可能由于女士擅长形象思维而博士要求更高的逻辑思维,但男士一般都擅长逻辑思维而不擅长形象思维。这是大脑的差异造成的。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女士读硕士就可以了,不要再受罪读博士了。事实上我要求我朋友就是这样的,当时她读硕士的时候我看就把她折腾得够呛了,所以我不愿意她读博士,但她也从来不提想读博士。现在一个月34千我还是很满意的。上班后回家就休息看电视比我的日子舒服多了,不过我乐意看她这样。当然女强人还是有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4 博士工作。博士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事实上也是个头疼的问题,不要认为你的就业面就
一定好。我校的硕士,本科的就业好于博士。博士一般是到高校,研究所和大型科研单位,这样来看事实上就业面反而比硕士,本科窄。还有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单位前几年招聘博士当招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老板很实在的,就看你能否给他带来效益。由于博士做的课题大多是基础型课题与实际应用差别还有较长的距离,你说老板是愿意招一个博士养着还是愿意招一个有工作经验的硕士或其它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博士做基础研究型课题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不然我们中国就没有人真正搞基础研发了,但是博士的应用能力就不一定比有工作经验的硕士强)还有高校的就业现在也不是很好,本科大扩招的年代已经过了,所以现在老师的需求可能相对比前几年少。还有高校的待遇确实不高,这个网上已经很多讨论了。仅仅因为以后收入高的想法读博士的人就要好好考虑考虑了,你还不如硕士毕业后马上工作积累实践经验,等你踏踏实实做几年后你的薪水绝对不少于博士了。

5 博士的好处。上面说了很多好像叫大家不要读博士,事实上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把大家比较模糊的有些问题辨正的看罢了。我们国家基础型理论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应该是 1020年,没有理论的基础是不可能有原创型的发现的。所以在这个急需创新的年代还是很需要博士搞研究的,因为中国可以说80%以上的基础型研究都是博士在做。这是读博士的价值,可以说是社会价值吧。还有读了博士后你的起点确实是不一样,看问题办事情的思路也可能不一样,你的社会名誉也会不一样,毕竟是博士吗!这些都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起点。

6 关于硕博连读这个问题说实在话我个人是极力反对的。但是有些人以为捡到便宜,硕博连读多好啊,节省一年时间早工作多挣钱。殊不知科学的道路从来是没有捷径的,只有老老实实做科研才能终成大器。这也正式一般博后肯定不招自己的博士的原因所在。在同一个实验室,跟同一个老板,接触同一类的人,你认为真的对你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吗?每一个人,包括你的导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试想一下,你硕士博士在不同的老板手下读你的收获是不是应该更大呢?因为你接触到了不同的课题,不同的导师,不同的实验条件,不同人群的思维方式,那你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等综合素质能比硕博连读的差吗?答案是明显的。真正想做学问的人就是应该踏踏实实地做,没有捷径,你必须学百家之长,你才能成为大家。科学灵感的火花从来都是不同思维的碰撞的结果,真正想做学问的你,想以后有所做为的你还会选择硕博连读吗?

7 博士的待遇读博士的待遇现在是个热门的话题。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在读博士大多数待遇太低了,很多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费。这种现实实在让人无法忍受。真正在中国做科研的人--博士的月收入比农民工还少,我现在的补贴(国家+老板的)不到350元,你说这博士怎么搞科研?中国科研水平差的部分原因你看出来了吧?中国的科研就是由这么一部分连基本生活费用都难以得到保障的人做出来的,这就是一部分博士生的现状,事实上这绝对是个得不偿失的待遇。所以现在有些博士生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还做私活,有的甚至于做家教类的兼职工作,这都是生活所逼啊,我可以理解,毕竟大家奔三这个年龄不能支援父母还伸手要钱实在心里难受啊。这怨恨谁呢?但是这样明显会分散博士生的研究,这个问题是个很值得人深思的问题。当然我不否认中科院的博士生待遇一般会好一些!但下面的高校呢?这个问题也希望大家在读博前了解了解,毕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以上说的都是本人有感身边的博士而写的,确实现在有些人对博士的认知存在问题。以上观点也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这是每一个面临读博的学生甚至开始读博的学生的困惑。

1.基本概念
博士:在美国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简称Ph.D.,是最高学位。
读一个博士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

掌握一个科研领域
要通读所有这个领域的文献。一般开始时是看书,然后要找学术期刊杂志,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
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考核你对某一个领域地掌握情况。比如要有相关专业本科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对本专业的了解,你需要修研究生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并确获得较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委会的考核(博士中期考核)评委都是博士。

开创新理论
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字:科研(Research。要开创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总结。学术界用科研来表示这种行为。
科研经常暗示着要实验。但是科研绝不仅仅实验,还要解释和深层理解。
以计算机科学专业为例,科研意味着要探索并发现数字计算和通信领域的新法则。必须要发现帮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制的新技术。要寻找新抽象、新算法、新规则、新机制。 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写博士论文,并且通过博士论文口头答辩。

成果的关系
科研的成果可能可以开发新产品或者改善现有的。但是,博士论文的价值不是用商业效益来评价的。必须要引导将来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常常不会在短期创造,而是在长期才慢慢体现。

2.问自己几个问题
决定是否要读博士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想做科研工作吗?
你要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PhD是训练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

你想进高校工作吗?
博士是进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

你有足够的能力吗?
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 智力:显然
时间: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长,你能承受吗?
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学高数时感到有意思吗?

好奇心:你是不是强烈的想知道周围事物背后的规律?
适应能力:读博常会出乎意料的困难。你可能会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郁闷吗?能忍受住找没人知道的答案时的枯燥吗?
自我驱动: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能自己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 竞争能力:你将与最聪明的人共事,别人会将你与这些人比较。你扛得住吗? 成熟:读博时间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

3.警告(博士不是。
让自己有声望:你毕业后,你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
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 自己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各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
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 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
证明自己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
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 找工作更容易:搞笑!
比其它选择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 赚钱更多: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4.还有几个好消息
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搞科研将获得与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奖励。你能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与他共事。你将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上博士到现在工作已很多年了,帮老板国际国内也审了不少稿,先说 国内的吧,我发现其实各地区的科研实力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从写的论文 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出来。但是我认为这一点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 老板决定的。但是有些稿件,我认为作者写作的态度有时会决定这篇文章的最 终命运。因为一些稿件,很明显作者没有经过认真修改,文章中错别字时有出现 格式错误频频,这样的稿件,审稿人一看心里就会有抵触作用,再加上本身内容 又在可收可不收的范围,最终的命运大家可想而知,所以千万不要忽视这些细节 问题,有时它往往能决定一篇文章的命运。我曾遇到过两三篇这样的文章,其中一 篇我认为内容还行,但写了很多修改意见,老板看了后,说这样的文章还能让它 过?所以给枪毙了。
再讲国际的,其实国际论文最重要的还是成果的新颖性,如果成果能让审稿人眼前 一亮的话,那文章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写作时,应该注意尽可能得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成果。 就写这些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呵呵。

兵贵神速,先进的学术期刊出了学术水平的要求外,越来越注重发表的速度。这其实是符合投稿者的心愿的。但是如果方式不恰当,搞不好会弄个欲速则不达的结局。本人结合个人的发文经验,发表一点见解。本人两次投稿到JACS(IF>6.5 均被拒,然后马上投稿到org.lett (IF>4 都顺利接受发表,第二篇org.lett更是不到15天即被接受。能够
顺利在较高档次期刊发文,主要得益于JACS审稿人的有益意见。从评审的意见来看, JACS的审稿人学术水平明显的高于org.lett的审稿人,因此经过JACS这样高水平期刊审稿人的点播,修改后改投低一点的期刊,成功率会大增。因此投文前要客观估计本论文的学术水平,然后投到高一两个档次的期刊上去,目的是要牛人的点播。毕竟得到高人指点的机会是不多的,而且发文不是目的,提高科研水平才是最终目标。经过这样一个和牛人的学术交流,个人的水平也会有长足的进步的。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
学二外。

读博士的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