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帽子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0-05-16 06:36:03

帽子的发展史

【摘要】

服装为人类的诞生书写着一部耐人寻味的罗曼史。在这部罗曼史中,配件是必不可少的:香水,是看不见的衣服,穿着者总是希望通过它来强化性的吸引力向人们兜售着梦想和希望;手包,扮演着是一件普通衣服化平常为神奇的角色;而我们的帽子呢,它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帽子

【正文】

帽子的风尚在中国,相对于西方来说视乎弱了很多中国,古代女人可以说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岁便束发戴笄,用“巾帼”在后面挽头发或者把头发包扎定型。当然除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时戴帽子,但那只是一种装饰品。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两种一时皇后贵妃和公主之类的贵族妇女,有戴“凤冠”“花冠”之类的特权。还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唐朝时曾在上层贵族妇女中流行过从胡人那儿传过来经过改进的帽子叫“帷帽”,四周有纱缦围绕,用来防沙,“遮脸”,防止陌生男人偷看自己的“女人”,相当于今天的伊斯兰地区妇女的黑纱。中国女人普遍带帽子的传统是从清末开始的,是学习西洋女性的,各种凉帽,挡风帽,起初也可以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后来体现的便是彻底的装饰品和实用价值。

从帽子的历史演变来看,中国最初的冠冕不能算作是“帽子”,帽子是从胡人那儿传入中原以后,经过改进才流行起来的。现代帽子则是从西洋直接传入的。

在京剧艺术中,冒子还是一种脸谱化的标志,他在参与人物心理描绘时有着自己的形象语言——文官头戴方形帽翅的乌纱帽,而丑角戴圆形的乌纱帽,从帽子上可以直接看出人物的性格与社会地位。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分界,在西方则是直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不可或缺的日常服饰。在西方,帽子是一种权利与地位的象征。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奴隶们只能头戴破草帽遮阳。到了中世纪,帽子的等级观念更加明晰,国王戴金制皇冠,囚犯戴纸帽子等等。十六世纪后期,宫廷中官员、王后、公主和仕女的帽子有了特别的设计。甚至到了二十世纪初,人们仍然可以从一顶帽子上判断一个女人是良家妇女还是青楼娼妓,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所以, 夏奈尔说,“帽子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是因为她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胆敢不戴帽子出门,就等于向路人宣布“我是下贱的女人”;而另一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夏奈尔本人就是靠做帽子起家的,出于对帽子的敬意,她甚至认为“赤身裸体的模特戴上宽边帽子,便与文明画上了等号”。

十八世纪中叶,矫情的巴黎贵妇们喜欢将各种鲜花、水果以及做成标本的禽兽顶在头上,那时的帽子就像是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篮子。在那个时代,头发被认为是个人的隐私,必须用帽子遮起来。即使在家里,也要挽起端庄的发髻,而不能披下来——这样的发型居然被认为于裸体无异,头发变只能在卧室里与睡衣相慰了。以隐蔽的长发相对应的,是无限夸张的帽子,以及在帽子上张牙舞爪的羽毛。作为当时最时髦的装饰,女人对羽毛的喜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些美丽的、关键是能够自然裸露的“毛发”,他们之所以被人疯狂的“嫁接”,很难说究竟是是出于羡慕,还是出于嫉妒。但不管答案如何其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一些鸟类因此而几近灭绝!以至于在美国,一些人成立了专门的协会,以阻止更多的鸟被杀

第一次世纪大战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女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这意味着她们的衣着和发式都必须尽量地实用和便捷。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三种,一种是传统的齐耳短发,一种是多层次紧贴头皮的板式短发,还有一种是很短而且很男性化的发式。在这种情况下,一向离心离德的制帽商和发型设计师之间开始了心照不宣的合作。“制帽商”在英语里的字面意思是“米兰人”,早在十八世纪,有了“Milliner”即“女帽制造商”一词,它来自于意大利米兰,因为在这个时期,米兰能够生产出最优质的帽子。女帽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女性职业,女帽制造商不但负责设计,还要负责选料和制作。在那时,一位女士与制帽商的关系常常是很固定的,就像今天的一些女人和发型师的关系一样。

1952年,钟形帽开始盛行,这种帽檐挡住一只眼睛的设计是由卡罗琳·勒布发明的,如果那个女人舍不得剪掉自己的长发,钟形帽可以把她的头发变成一个时尚的短发式。。此后,无边帽、贝雷帽随着战后服饰的男性化改观而大肆流行了一番。三十年代是超现实主义流行的时尚年代,帽子又和超现实主义纠缠到了一起,头巾式女帽、三角帽、Coupde—Vent帽,甚至鞋子反扣在头顶的夸张设计,都成为当时的流行款式。由于女性化风格的重新回归,女装款式变长,线条更加柔和流畅,突出了胸、腰和臀部,帽子开始变小,不再压低到耳朵,而是很优雅的歪向一边。头发露了出来,女人们为新的美发技术而欢呼雀跃,科技的进步使波浪式卷发风行一时。由于战争的原因,次世界大战时期,兵纷马乱,人们也放弃了梦想,逃亡要紧,所以,女帽世界也变的贫乏不堪,只有实用,而无新意,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戴帽子走出家门。战争造成物资的极度匮乏,肥皂很难买到,洗发液更是无从谈起,再加上没钱的情况下,头巾被证明是理想的头饰之一,通过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和别出心裁的打结方法,同样可以美化自己,需要时还可以用它来遮掩自己头发的凌乱。当然,如果你决心要一顶帽子,也可以用纸来做,在那样的时刻是没人笑话你的。总之,为了找到合适的帽子代替品,人们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东西,有人甚至使用了渔网。

战争结束后,制造商终于迎来了他们的黄金发财时代。迪奥“新形象”的推出,不仅在服装的用料上满足了人们重归奢华的心里,铺张的大摆裙上一顶灯罩式宽帽,也成为那个年代经典和品味的象征。“新形象”的出现使宽檐帽和平顶硬帽再度流行,制帽的材料也丰富起来,出现了人造纤维,塔夫绸、法兰绒以及艳丽的羽毛

在理发店了,时尚顺滑的波浪式发型不再需要电烫,只需要把头发用卷筒卷好,在喷上化学药水就可以焕然一新。此后的帽子也越来越自由,完全适应人们的穿着来设计,女人的头发也越来越长,自然的直发开始占上风。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发胶出现了,它使女人的发型出现了各种奇妙的变化,从此人们注意的焦点不再是帽子,而是转移到了头发上。

发型师终于向制帽商宣战,并大获全胜,一些前卫的设计师用一些惊世骇俗的设计装饰头发,就不是使用帽子,帽子逐渐隐退至不见踪影。

帽子的困境一直持续到杰奎恩·肯尼迪才有所缓解,当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第一夫人戴着无边的平顶小桶形帽出现在公共场合时,女人认识到,是到了给帽子更新换代的时候了无檐帽成为20世纪50~60年代时尚的宠儿。此后,戴面纱和织物衬里的帽子在英国王太后好戴安娜王妃的引领下,风行了一阵子。

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也开始戴帽子了——当然,除了右派的“帽子”以外,其他的帽子是相当匮乏的,所以常发生谁家的“小二”被抢了帽子,谁家的“小三”因此而挨了打之类的事情。那是举世闻名的“文革”时期,所以即便一顶帽子也必然与革命有染冬季是羊绒帽的军帽,无论天气多冷、耳朵是否冻烂,毛绒绒的帽耳朵是翻在上面的——这样才显得英气,显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夏天是和国防绿布军裤搭配的的确良帽,为了追求“帽型儿”,人们会很认真的在帽子里面撑上报纸或硬纸板。这样的风尚一直持续到右派的“帽子”摘除之前,也就是1970年代后期。到了1980年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人忽然发现帽子还有许多别的戴法,于是一窝蜂的爱上了宽边的草帽,以及装饰在上面的大蝴蝶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日常着装越来越趋向于舒适和简洁,反复的帽子日渐的消失了,那种装饰性极强的帽子即便在它的诞生地,也只是在特殊场合才配戴。然而随着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热映,以及史蒂芬·琼斯和菲利普·崔希等女帽设计大师的出现,一度隐退的帽子又被重新来回到时尚的舞台上。

一部帽子的发展史可谓源远流长,其变化可谓千奇百怪。黑色带圆环戒指的帽子,显示出前卫的摇滚风格;白色带点黑色斑点的帽子,则明显有点像美国牛仔的风格蓝色米字格的样式给人绝对的青春气息;带金属贴片的帽子与名族图案是春天的时髦;仿皮毛的帽子则告诉人们,你是一个绿色环保的人、、、

(完整版)帽子的发展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