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术专长论述

发布时间:2018-11-27 10:24:34

中医咳喘病医术专长论述

本人自湘南学院西医临床医学系毕业分配至单位工作后,于湘南学院中医科进修学习一年后,在临床工作自学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掌握了咳喘病的中医临床诊治,且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咳喘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详细论述如下;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或伴咳吐痰液而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病因病机
  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1)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相合为病。
  (2)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于肺。分其他脏腑病变及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咳嗽的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的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咳嗽首先应辩外感、内伤;其次要辨虚实;最后辨咳嗽、痰液的特点以判别不同的病邪、病理因素、病变脏器与虚损之性质。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症。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属邪实。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实之间尚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详言之,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损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还应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3)辨咳嗽及咯痰特点:咳嗽一般从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因素鉴别,痰液从色、质、量、味等辨别。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
  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
  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
  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
  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
  痰多者常属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
  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
  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
  咯吐血痰者,多为肺热或阴虚;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
  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并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
  对于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3.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风寒袭肺证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风热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证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4.痰湿蕴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痰湿蕴肺证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肝火犯肺证
  主症:咳嗽呈阵发性,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3)肺阴亏耗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病因病机
  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言之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
  1.喘证的常见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喘证的基本病机是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
  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

  诊断和类证鉴别
  1.喘证的诊断要点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可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2.喘证与哮病、气短的鉴别
  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喘证与气短同为呼吸异常,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但气短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

  辨证论治
  1.实喘和虚喘的辨证要点
  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

  2.实喘和虚喘的治疗原则
  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
  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益肾,阳虚则温补,阴虚则滋养。至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
  此外,由于喘证多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所以临床上不能见喘治喘,还应当注意积极地治疗原发病。

  3.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肺气郁痹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风寒壅肺证
  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肺热证
  主症: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3)痰浊阻肺证
  主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滑或濡。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肺气郁痹证
  主症:喘促症状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4.肺气虚耗、肾虚不纳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肺气虚耗证
  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
  主症: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许林海

2018927

中医医术专长论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