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5-10 16:41:3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身心发展情况,我校于08年5月至7月分别对到刘岗、双枣、三义等地,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由我负责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专题研究。我选取了刘岗、双枣、三义等地,采取了典型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刘岗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 研究方法

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研究的效度,研究者针对调查工具和工作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专门编制了访谈提纲和学生问卷。本研究使用学生问卷经过试测和修订,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二、刘岗镇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1、一般情况调查

由于时间和财力有限,我选取了刘岗、双枣、三义等地,在08年5―7月间,对部分小学在校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外出打工的达到42.59%,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达25.64%,双亲同时外出打工的人数低于单亲外出打工的人数。调查还显示,大部分有未成年子女的外出务工者将子女留在老家生活和学习,但一般来说,他们都会在外出之前对子女作一个让自己比较放心的安排。大多数双方都外出务工者都有老人在老家帮助他们监护未成年子女,如果没有长辈帮助,他们一般都会有一方留在老家照顾自己的孩子。也有极少数的进城务工者会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可以信赖的亲戚照管,只有极少数对子女安排未能尽到责任。由于这几个区域经济水平在寿县处于中下水平,所以其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学生问卷情况

学生问卷共发放54 份,回收问卷52份,回收率为96.3%,有效问卷42 份,有效回收率77.8%。样本为刘岗、双枣、三义等地中小学部分学校1-9 年级在读儿童,年龄分布为6-16 岁。我还走访了7 户留守儿童家庭。在问及“学习遇到困难或生活上遇到困难你会求助谁?”时,调查显示,双亲外出打工、单亲外出打工、父母都在家这三类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学习有困难时的求助对象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大多选择自己解决或求助老师。但若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这三类不同家庭的孩子的求助对象却存在显著的差异,双亲外出打工的孩子最多的选择是自己解决,比例为48.5%,而父母都在家的孩子最多的选择是和父母联系,比例为54.43%。双亲外出打工的孩子选择和父母联系的比例是1.2%,是三类家庭中最少的,单亲外出打工的孩子和父母联系的比例是13.6%。简言之,父母在家的孩子在遇到生活困难时,会向父母求助,而父母都不在家的孩子在遇到同样困难时想到向父母求助的倾向性小。双亲外出打工、单亲外出打工和父母都在家这三类儿童在学习适应上没有显著差异,77.5%的孩子表示父母不在身边学习能应付自如,但只有24.69%的孩子表示父母不在身边自己会在课余时间抓紧看书学习,表明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看管,自控能力较差。在人际交往上,三类孩子存在显著差异,63.85%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要克服羞怯才能跟不熟悉的人交谈,但95%的孩子表示父母外出打工时自己有亲密的小伙伴。40.96%的孩子表示父母外出打工时能体验到生活非常幸福、愉快。在回答“如果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支持你上学,你最想跟父母说什么?”这样的开放式问题时,50%的孩子想对父母说“你们幸苦啦”,36.58%的孩子表示“我会好好学习的”,21.95%的孩子表示了对父母的感激,希望以后能报答父母。

三、存在的问题

1、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好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问题。从个性特征上看,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朋友亲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兄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县成学校大都存在。

2.性格有明显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在我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打工者对子女的期待过低,很多家民工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自,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使离子在留守中缺乏约束,甚至在父母的支持下逃学、辍学,将自己的前途定位和父母一起打工上。这与中国传统的对子女的高期待相悖,究其原因,主要是家民工自身边缘人的地位产生的心理冲突感所致。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5、违法行为转移。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留守儿童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容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成为地区安全的隐患,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易违反学校纪律,甚至有个别参与赌博或偷资等违法活动,另外,从家里偷拿较大面额的钱去买零食、玩游戏等现象在留守女子身上也表现得较为突出。总的来说,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有效监管,与父母交流少,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个别孩子较难教育,内向、敏感。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尽可能多的保持与孩子的联系父母要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认真寻找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并应尽可能多的保持与孩子的联系,其方式可以是隔一段时间打一个电话或写信给孩子。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家长还是会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的,但是仅限于打电话询问孩子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这很难真正起到情感交流的效果。孩子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情感上的关爱,产生不了心灵上的暖意,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被遗弃感。建议留守儿童的家长更多的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仅仅关注其学习成绩。

2、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暂住。如果父母在同一个地方打工,可以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暂住。不要小看了这短暂的相聚,很多留守儿童都希望父母能把自己带到身边,哪怕只看一眼父母或只呆上一阵子也就心满意足了。通常,短暂的相聚,那种亲子之间的温情,可以弥合一年的情感缺失带来的伤害。

3、可以多寄些礼物给孩子,但不要给孩子寄太多的钱。调查发现,77.3%的孩子希望在过生日时收到来自父母的礼物,说明他们内心最渴望来自父母的关爱。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给他们买件礼物,孩子会体会到父母的浓浓思念之情,当然就不会有被遗弃感。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少家长为了在感情上补偿小孩,只知道给小孩寄很多零花钱,他们中很多错误地认为“只要给孩子寄更多的钱,让孩子生活得更好,就是对孩子负责”。相反,这种做法会养成小孩好逸恶劳,大手大脚花钱的不良习惯,这对小孩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

4、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回家探视孩子,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弥补”亲情。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回家探视孩子,让孩子体会与父母在一起的那份开心和快乐。父母可以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谈心并倾听孩子的心声。作为家长,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到城镇上的图书馆、电影院、游乐场等地方去游玩,既可以给孩子增长见识,又可以给孩子留下温暖的回忆。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可以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和品质。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制定并执行心理咨询辅导制度,培养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咨询信箱,为留守儿童提供咨询辅导,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其跟踪观察。另外学校应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现,重要问题要让其家长回家亲自参与解决。可利用春节、农忙等时机,邀请返乡务工人员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孩子一年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

2、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实现与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和其它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只关心成绩,而忽视其生活上的困难和情感上的困惑。教师要用父母一样的爱心、热心和恒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关心孩子的情感变化,实现心灵沟通。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像父母一样的亲情,那么亲情的缺失会得到补偿。在对待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学生”时,也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批评说教上,要深入了解他们内心情感上的变化,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从情感上关心他们,也许他们就不会不好好学习了。

3、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留守儿童给予经常性的鼓励和表扬。调查显示,只有14.4%的留守儿童认为教师经常表扬他。我知道,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那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建议留守儿童的老师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多夸奖他们,给他们以期望,也许这些孩子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受益者。

4、重视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互助。互学以及留守儿童间互助互学的同伴教育通过调查我发现,9 5 %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在外打工时,有自己的亲密小伙伴,除父母以外,他们认为和小伙伴在一起最开心。教师要鼓励留守儿童一起学习、游玩。与同年龄的孩子一起交流,可以大大减轻亲情缺失带来的孤僻、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有的孩子甚至完全看不到有心理问题的影子。

(三)、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主要是政府部门职责,各级政府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贯彻落实国务院2003 年10月1日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让进城务工子女有学上,要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与法制观念建设,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净化儿童生存环境,组织各种形式的帮教活动等。关注留守儿童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很多方面去细致和深入的思考,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完善,需要大家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各级党政组织还要继续普及一系列关于留守儿童的措施和政策,力争把这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得到关护。

寿县三义中学

2009年6月

张森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