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音乐作品的文学性

发布时间:2018-03-20 07:22:58

舒曼音乐作品的文学性

作者:付亚楠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7

        摘要:享有诗人音乐家称号的舒曼是浪漫派作曲家代表人物之一。舒曼有着浪漫主义的自发本能和敏锐灵感,再加之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尤其是舒曼音乐作品中的文学表达更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独特技巧。本文将从舒曼音乐作品的取材、体裁、表现手法、创作方式等来探讨舒曼音乐作品中的文学性。

        关键词:舒曼 音乐作品 文学性

        舒曼,德国作曲家,1810年出生于德国,从小热爱文学。父亲经营的出版社使舒曼自幼便可大量的接触到优秀的文学著作。舒曼早年对文学的热爱和自身形成的文学修养对他今后的音乐创作有着重大影响,也使他成为能将文学与钢琴套曲、清唱剧、艺术歌曲等各种音乐体裁完美融合的音乐家。笔者将试着从舒曼音乐取材、体裁、表现手法、创作方式等文学性特点入手,揭示舒曼音乐作品中的文学性特征。

        一、取材的文学性

        舒曼最早的杰作——钢琴套曲《蝴蝶》取材于他所崇拜的德国作家让?保罗的小说《青年时代》的最后章节《假面舞会》。整个钢琴套曲是由12个短小的小品组成,描写了故事中的一对长相酷似却性格迥异的孪生兄弟在假面舞会上同时爱上一位姑娘而发生的各个插曲。很显然,《青年时代》这部文学作品是《蝴蝶》创作灵感的来源。舒曼的清唱剧《浮士德》,一部音乐与文学完美融合的杰作,取材于歌德的诗剧《浮士德》,这部诗剧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哲学上都有崇高的价值。舒曼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用音乐还原并诠释了这部文学巨著,为舒曼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由此可以看出,舒曼从文学作品中寻找题材或者获得灵感,这是舒曼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文学性的重要特点。

        二、体裁的文学性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盛行。舒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创作了大量的标题音乐。他经常把几首小乐曲组成一个套曲,再添加一个提示整个作品内容的标题。他也时常将标题分为总标题和分标题,总标题概括整个音乐的内容或艺术构思,而分标题则提示着每个章节将要展示的内容。比如钢琴套曲《蝴蝶》总共有12首小品组成,舒曼将每一首小品都赋予了鲜活的名字:化妆舞会、巴尔特、布尔特、假面、维娜、布尔特之舞、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妆、急忙、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这些标题并不华丽,但却有着文学气息。它们更类似于文学诗歌中的标题,揭示着作品的内涵以及创作理念。音乐中的标题作为一种文字,从一开始的出现就注定与文学紧密相连,而舒曼的《狂欢节》、《童年情景》、《幻想曲》等音乐作品都含有独一无二的文学性标题,而他本人也认为,音乐和诗歌一样可以描绘文学形象。因此,标题音乐最能体现舒曼音乐作品的文学性特点。

舒曼音乐作品的文学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