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

发布时间:2013-10-09 21:15:33

史学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总则

考试目标:

1.    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史学理论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概念(在考试中属于c级层次);

2.    考察学生是否理解史学理论学科的基本理论范畴与理论问题(在考试中属于b级层次);

3.    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专业的解释分析能力、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理论素养(在考试中属于a级层次)。

二、考试依据:

1.本课考试内容所依据的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宁可和汪征鲁合著的《史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庞卓恒主编的《史学概论》;

2.所依据的教学大纲为:自编《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3.所依据的基本阅读素材为:自编《史学理论文选》。

三、考试方法:

1. 基础知识部分采取闭卷笔答形式;

2.  理论分析、综合运用部分采用开卷笔试形式;

3.  史学经典阅读分析与讨论采用开卷口试形式。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细目

第一章 史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1.历史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b)

2.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b)

3.历史学、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史学史之间的关系 (b)

4.史学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a)

5.史学理论的基本理论范畴及其内涵 (b)

6.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中的代表性人物与著述 (c)

7.胡适“整理国故”(c)

8.顾颉刚与“古史辨派”(c)

9.李大钊《史学要论》(c)

10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代表作 (c)

11.建国以来中国史学界讨论的历史理论问题 (c)

12.建国以来中国史学界讨论的史学理论问题 (c)

13.波丹《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c)

14.伯因汉《史学方法论》(c)

15.朗格罗瓦、瑟诺博斯《史学原论》(c)

16.鲁滨逊《新史学》(c)

17.布洛克《历史学家的技艺》(c)

18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代表性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c)

19.新时期以来代表性的史学概论教材与著作 (c)

第二章 历史本体论

1.历史与历史记忆、历史著述、历史知识、历史学的关系 (c)

2.卡莱尔《论英雄与英雄崇拜》(c)

3.“克罗巴特拉的鼻子”(c)

4.黑格尔《历史哲学》(c)

5.《史学理论文选》第1页“马恩:历史是怎样产生的?”(b)

1)一切历史的前提是什么?

2)历史过程表现为哪几种关系的发展?

6.《文选》第2页“马恩: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a)

如何理解“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这一观点?

7.《文选》第3页“恩格斯:历史是怎样创造的” 和第7页“恩格斯:历史发展的动力”(b)

1)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哪些方面?

2)在多种因素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如何?

3)阶级斗争的根源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如何?

4)多种因素在历史发展中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8.《文选》第8页“马克思: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和第6页“马恩:个人与历史”(b)

1)人们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

2)资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曾起过怎样的作用?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发挥其作用的?

3)个人与历史的关系如何?

9.《文选》第10页“马恩:历史过程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b)

历史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如何?

10.《文选》第4页“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

马克思发现了哪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规律?(b)

 

第三章    历史认识论

1.历史认识客体(原型客体、现实客体、中介客体)(c)

2.历史认识主体 (b)

3.史料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b)

4.官书与私书 (c)

5.有意识的史料与无意识的史料(c)

6.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c)

7.举例说明历史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a)

8.历史认识与一般认识相比的特殊性 (b)

9.历史认识主体的意识构成及其对主体的历史认识的影响 (b)

10.兰克 (c)

11.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b)

12.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b)

13.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b)

14.历史事实 (b)

15.历史经验 (b)

16.历史规律 (b)

17.关于历史学性质的基本观点 (b)

18.历史认识的检验途径 (b)

19.“回到乾嘉去”(c)

20.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 (b)

 

第四章  历史价值论

1.价值论 (c)

2.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 (c)

3.黎澍 (c)

4. 有关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讨论 (c)

5.“清官”与“好皇帝”(c)

6.历史认识的基本形式 (c)

7.认知性历史认识与评价性历史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b)

8.历史评价的本质 (b)

9.历史评价的基本过程 (b)

10.历史评价活动的主要特征 (a)

11.历史评价标准的类型与特征 (a)

 

第五章    史学方法论

1.史学方法与史学方法论 (c)

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c)

3.社会科学方法与历史学方法的关系 (a)

4.实证主义(b)

5.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b)

6.乾嘉史学 (c)

7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c)

8.王国维“二重证据法”(c)

9.陈寅恪 (c)

10.陈垣 (c)

11.傅斯年 (c)

12.年鉴派 (c)

13.“问题史学”(b)

14.“总体史”(b)

15.长时段 (b)

16.计量分析与计量史学 (b)

17.心理分析与心态史学 (b)

18.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 (c)

19.西方新史学的主要方法 (c)

20.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方法论特征 (b)

 

第六章 历史学的功能和史学工作者的素养

1.历史学的认识功能与社会功能 (c)

2.在中国史学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史家素养的认识 (c)

3.史家“四长”(c)

4.史学工作者的职业责任 (b)

5.结合当前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阐释历史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发挥历史学价值的基本途径 (a)

史学概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