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评课

发布时间:2019-05-17 11:34:56

《我的母亲》评课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有幸听了夏欢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我的母亲》。这节课以母爱为线贯穿始终,遵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探究,由事识人。“读母爱、说母爱、品母爱、诉真情”环环相扣,由表入理,紧扣知识与能力目标。夏老师对课堂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课中引导都有比较明确的交代,整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推进和课堂预期都明晰可见。

教学设计细心策划,巧作安排,从容实施。总体印象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夏老师在课下给足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让学生在课文的结构、内容、人物、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感受。我认为,整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不先入为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的发言中,时见精彩之处,由此,学生的能力可见颇不一般。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能力在课堂上也得以充分展示。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了基本学习方法的培养

没有放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在上课过程中,夏老师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理一理环节夏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带着问题,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品性的语句。之后师生共同订正,补充。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以这些问题为主线穿起了课堂教学过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较好。

2、注重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们在探究讨论环节表现的很积极,回答问题时能够紧扣文章中心,同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夏老师做出了不同层次的点评,最后结合多名学生的回答得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比直接给学生答案更有意义,学生更容易掌握。

3、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一写环节既深化了文章内容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收到了她极大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写出来并与同学交流。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针对本节课提出几点建议:

1、议一议环节对几个问题的小组讨论,时间可再充分些,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进一步。

2、学生找出感受深的语句后,可引导学生自己体味感悟,教师不急于下结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品味重点词语妙处和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教师应该对品味的角度和方法以及读的技巧加以指点,使学生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提升。

3、写一写环节虽然注重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训练,但是只关注情感,忽视了教学重点和能力的训练。如果从“学习本文选取多个典型材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把握人物形象。”这一目标出发,对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都提出具体的要求,效果一定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总之,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学,不但教学设计好,而且教学层次清晰,教学内容丰满,洋溢着文学的味道。问题层层推进,入口小、出口大,小中现大,大中见小。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而夏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令人受益匪浅。

《我的母亲》评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