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主要框架以及对当前干部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的回答

发布时间:2015-03-20 11:26:4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主要框架以及对当前干部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的回答

腐败是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危害,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时代大变革、社会大发展的背景,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始终坚持惩防结合的思路、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和拓展,反腐倡廉理论不断创新和提高,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仍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系统工作,因此,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发展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继续用实践的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革命、党的建设及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的理论,重视党的廉洁与打击贪污腐败等工作的开展,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进行反腐倡廉工作,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1、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探索出了新的廉政理论:一是提出反腐倡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思想。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上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反腐倡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二是提出“两手抓”理论。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二者有机结合;三是提出反腐倡廉的思路。强调精神上的堕落是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入手,通过抓思想和制度两方面建设挖掘腐败滋生的根源,为有效反腐倡廉指明了教育和法制两个有效途径,实现了我们党反腐倡廉思想的新发展,由此开辟了一条充满改革与探索精神的廉政建设之路。

2、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发展完善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路子:一是提出加强党的廉政建设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大不正之风的治理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果,更多地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实惠;二是提出创新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探索了一条既有效加强党的领导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反腐败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三是提出标本兼治的思想。倡导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倡廉方针,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大了治本力度,多管齐下全方位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3、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颁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使我国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提出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反腐倡廉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努力做到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的与时俱进;二是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发展是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始终放在全局中谋划和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提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风政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纠防结合,常抓不懈,既要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蔓延成风,又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四是提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五是提出坚持深化改革、拓展领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六是提出坚持发展民主、加强监督,努力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民主和监督是防治腐败的有力武器,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强化党内监督带动各方面监督。

4、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新探索

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这是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越走越宽广。一是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二是提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提出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四是提出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二)理论体系的主要框架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探索出来的它形成的起点是改革开放,形成的时间是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又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根据现实状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光辉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深刻分析了腐败现象迅速滋长的形势及其严重危害,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调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制度管党、治党,加强党内监督,加强群众监督。反腐败要贯穿整个改革开放过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惩治腐败。制度反腐思路的提出,是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的一大特色,是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继承和发展,开辟了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现实道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中央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把党风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明确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中央纪委确立了以端正党风为中心的工作指导方针,通过搞好党风促进社会风气进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框架的雏形。  

从十四大至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重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科学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这些论述和要求,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地位和作用、腐败产生的原因和根源、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战略步骤、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力量源泉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和廉洁自律,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实践,使得反腐倡廉理论更为清晰和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和“建设廉洁政治”的战略目标,并强调要坚持这条正确道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腐倡廉建设实际,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继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积极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反映了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框架的进一步延伸,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经验和问题

在探索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坚持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履行职责;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之中;必须整体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重视和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作。在中外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种反腐倡廉的实践模式,主要有:重律保廉模式、低薪清廉模式、高薪养廉模式、以法导廉模式,这些模式既有优点也有局限性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是开放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改革发展越深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越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重要保证站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希望、新要求、新期待更加迫切,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主要有以下六个特征:

  一是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历史时期,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有着不少缺陷和漏洞,存在着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现象。

  二是随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的加大,与现实大量好的制度流于形式和执行力不够形成强烈反差,迫切需要对切实可行的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不断健全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三是近年来,虽然监督体制不断完善,各级腐败案件查处和曝光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但是,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背后仍存在着相当多的腐败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任务仍很艰巨

四是反腐倡廉建设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更加强烈,由于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和人情客往因素的影响,存在强烈的现实矛盾和巨大反差,人们一面大力声讨一面四处叫屈,群众道德标准、是非界限混淆不清,致使反腐倡廉建设的难度无形中加大了。  

五是逃避制度的监管,对人马列主义,对己自由主义,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还需加大监督,进一步规范。

六是随着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涉及的关系,触动部门、集团和个人的利益会更多,压力阻力也会更强,实质工作推动难度增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进程。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建议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探索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从源头上加强管理,监管并重、标本兼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各个环节,发挥根本作用。制度建设不能出现反腐败真空地带,也不能让它成为“纸老虎”和“稻草人”,要在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等各方面都建立起长效的制度反腐机制,针对腐败现象和问题认真查找漏洞,深挖制度原因,对症下药,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将制度的笼子扎紧,把制度框架全面覆盖到权力运行的各个方面,使腐败现象无滋生蔓延的条件和土壤,使腐败分子无投机钻营的机会和空子。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涉及“权、钱、人”的关键部门和重点领域,结合实际制定重点防范的制度和措施,加大群众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监管,坚持民主集中制,巩固完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决策等“三重一大”事项的报告制度。改革监督管理体制,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强和改正对政府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行业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点,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用制度去规范,用制度去维护,确保廉洁从政。 
  2、把深化教育贯穿于反腐倡廉各个环节,发挥保障作用。党员干部腐败问题的发生,有诸多的原因,但大多数是由于法纪观念淡薄、思想素质低、人生观发生扭曲所造成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是有效遏制党员干部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一条根本措施。要重点强化七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强化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的宗旨教育;强化党纪政纪教育;强化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强化法律法规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党员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使党员干部的素质明显提高,作风明显转变,真正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服务,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把责任落实贯穿于反腐倡廉各个环节,发挥惩戒作用。强化责任追究机制,通过责任追究督促人,按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制订规范的责任追究具体实施办法,严格责任追究,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通过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及时掌握情况,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责任追究既要敢于运用纪律处分手段,还必须善于运用诫勉谈话、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手段,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保护主义、好人主义以及执纪不严的问题,使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党员干部,真正使反腐倡廉的工作任务得到贯彻和落实。

4、把监督管理贯穿于反腐倡廉各个环节,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督促党员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通过实行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廉政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及时掌握干部廉政情况。建立好廉政档案,对风险岗位、风险点有针对性地督促其加强防范,纠正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重点环节和人财物等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努力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公开透明、规范权力运行。密切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获取预警信息,提出对策和建议。坚持抓好信访这个“牛鼻子”,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反映属实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和严重侵害集体、群众利益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同时,注重利用身边的人、事这些现实的教材和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5、把维护民生贯穿于反腐倡廉各个环节,发挥合力作用反腐倡廉建设要注重始终以民为本,加强维护群众的利益,着力提高和改善民生。从制度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根本杜绝公款吃喝、吃拿卡要、办事推诿等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看病贵、行路难、办证难、解决纠纷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全面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信息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特别是加强对公众关注度较高、公益性强和公共权力大的部门的信息公开力度,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法规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群众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参与权和评议权,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注党风廉政建设的合力, 从而达到预防腐败现象产生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主要框架以及对当前干部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的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