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5 02:48:51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2008年第09
对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课程改革离不开人们的知识观、教育观、人性观的改变。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成为课程改革的观念基础。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对于课程改革的两种基本需要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课程改革时必须同时考虑二者,要满足两种需要之间的基本平衡,但是并不意味着无所偏向或侧重,现实可行的办法是在一种主导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兼顾另一种价值取向。我国课程改革首先应满足我们这个后发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学生培养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不是抽象人。
课程改革是人们对课程进行的根本性改造,与一般的具体的课程改进相比,综合性更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课程改革中多种利益主体的博弈,意味着课程改革是有限度的改革,课程改革会触动相关者的利益,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与调整。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常会采用线性思维认为事物或事件之间就是决定与被决定的,是直线发展的,或者采用二元对立思维把对方看成绝对对立的,两者不可兼容与调和。这种思维方式应该反思与改进。评价课程改革应看其是否与国家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需要相契合,是否解决了过去没解决的或者发现了新的尚待解决的问题。是否公平、公正、合理。(阎亚军周谷平《教育研究》2008年第1
中间突围:新课改的路径选择
新课改中出现的极端主义倾向有:单向度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各执一端;极端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依然没有退场:矫枉过正的行为方式。崇尚整体,在承认事物变化具有两极可能的前提下,清醒地估量变化的趋势,审时度势,沟通对立方面,在相对稳定发展中维持或重建秩序,防止整个系统的混乱和破坏;折中注重经权,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如何统一的问题;折中讲究适度。过犹不及表现的就是一个度的原则。
折中对新课改的指导意义在于:关注新课改中各方面的联系性,在新课改中就是要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整体的思维方式,以整体的眼光去看待教育教学问题。谋求新课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实施方式的恰切性,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现实选择适合的理论,追求新课改理念的实践性,经过理论观点与实际问题的对比,找出结合点。(范会敏郝德永《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9
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冲突
课程改革蕴涵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导向;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整合——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核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课程改革的价值生态观。课程改革所执守的价值理念与传统教育固守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课程改革是对传统工具理性主义课程文化价值观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价值操守与古代的人文价值观相互排斥。主要表现在:权威化的价值取向必须为新课程改革的价值理念颠覆,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必须为新的目标功能观和评价观所替代。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及后现代文明的对峙正是由于价值冲突的存在,因此需要有一种主导价值来引领课程改革的正确行进方向。要不要国家权力和价值主导不再是重要的问题,需要何种主导价值才是问题核心所在,而主导价值的确立又正是一个课程发展逐步民主化的过程。倡导课程决策的理性化,使课程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人的解放就应该是21世纪中国课程改革、课程决策应该遵循的主导价值。
(童蕊,杨海芳《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9
四大问题阻碍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阻碍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四大问题是:(教师素质方面的问题。教师缺乏足够存量知识,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缺乏一定科研能力。(教学资源短缺。我国不少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学硬件资源以及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短缺,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教学管理困难重重。细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无法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管理任务。这种制度主要是用来控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缺少教师、学生的支持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教学的本性。(课程评价改革面临挑战。一是课程评价改革目标与现实冲突:评价目标的多元性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性相冲突;课程评价改革的整体性与局部推进差异性相冲突。二是质性评价操作困难。(崔哲洙贾天雷《读与写杂志》2007年第10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课程改革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