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5 14:45:20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作者:王玉娟
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15

        【摘 要】积极心理学虽然兴起于上世纪末美国,但其核心元素很多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其研究的三大主题:积极体验、积极人格以及积极的组织系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所体现。作为中国的大学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通过将西方积极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心理思想融合在一起,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更好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1998年在美国创立的心理学新流派,它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解读,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力量、开发人类优秀的内在品质,并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来帮助人们获得良好的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积极心理思想,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实践、价值态度、情感体验等各方面无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它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是深远且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应在西方积极心理学思想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由过去关注消极面转移到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上,激发大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人格,并努力创造积极环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依据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基石,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增进

        关于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对待过去的满意感,对待现在的幸福感,对待将来的希望感。其中幸福感的研究占有重要的中心地位,是目前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主题。弗雷德里克森关于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认为,消极的情绪会缩小个体即时的思想和行为资源以便对威胁作出应激反应;而积极的情绪则会促进个体扩建即时的思想和行为资源以帮助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资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学》告诫修身者必须明白认知与情绪的相互关系,并以端正的认识来制约情绪,提出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儒家睿智地认识到了不良的情绪会使认知过程和结果发生偏差,这种观点与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影响情绪的观点互为补充。换言之,人的积极情绪体验首先源自正其心心广体胖就是《大学》中例举的从心宽到身体健康的关系。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