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子夏17处

发布时间:2011-08-04 08:01:52

17——子夏:姓卜名商,卫国人。生于前507年,比孔子小44岁。

相关事件:

1、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子夏认为,评价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解析:总结1次。关于孝、忠、信。 

2、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8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解析:巧问1次。关于礼。 
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3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评析: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孔子对子夏的期望值很高。

解析:谈心1次。关于君子 

4过犹不及。(11·16

译文: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评析: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具体说明中庸思想。

解析:被同学(子贡)议论1 子夏比子张大4岁,比子贡小13岁。

5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12·22

译文: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子夏解释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评析: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是什么怪圈?

解析:解答同学1次。评论国君1次。子夏比樊迟大2岁。

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评析: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解析:问政1  

7、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19·3
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评析:子夏比子张大4岁。师弟批评了师哥。

解析:被同学(子张)批评1次。关于交友 

8、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19·4

译文: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解析:总结2次。关于君子 

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19·5 
译文: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评析: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  

解析:总结3次。关于学习。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
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评析: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博学而笃志博学而强记,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如何做才能到达仁。

解析:总结4次。关于 

1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7

译文:子夏说:各种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掌握道。

解析:总结5次。关于君子 

12、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解析:总结6次。关于小人 
13、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19·9

译文: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解析:总结7次。关于君子 
14、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19·10
译文: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解析:总结8次。关于君子 

15、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19·11

译文: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评析:儒家向来认为,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微末节上斤斤计较。 

解析:总结9次。关于君子 

16、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19·12

译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评析:子游比子夏小1岁,在如教授学生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师弟对师哥产生了质疑,师哥进行了反驳。 

解析:被同学(子游)批评2次。关于教学子夏进行了反驳。子夏和子游同岁。 

17、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

译文: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评析:子夏的这段话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做官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国安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他就可以去做官从政。学和仕的辩证关系。

解析:总结10次。关于治学和为官 
后续事件: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子夏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

评语:

5子夏17处

相关推荐